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兩岸如何再認識「同屬一個中國」的意涵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0-10-30 04: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非常時期 於 2010-10-30 04:47 編輯

(2010-10-29)   聯合早報
  
  在兩蔣時期,台灣方面自認為是中華文化的正統繼承者,「台澎金馬」諸島是「光復大陸」的復興基地,因而自稱「自由中國」。在蔣經國執政時期,台灣經濟起飛,躋起亞洲四小龍之首,政治上,台灣逐漸開放報禁和黨禁,地方首長和地方民代的選舉漸成制度。「經濟學台灣,政治學台北」成為台灣當局向大陸「心戰」喊話的重要口號。那個時期,「台獨」勢力在島內不成氣候,幾乎所有的台灣居民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且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直到李登輝執政初期,台灣方面總是認為自己有能力主導兩岸統一,希望有朝一日,大陸也能步蘇聯東歐之後塵,走向「和平演變」,最終實現由「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主導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願景。

  但是,歷史的發展並非如台灣當局所願,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後,祖國大陸經過十餘年的改革開放,經濟開始起飛,多年來,GDP均以兩位數增長。祖國大陸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承擔了更多的國際事務。「大陸災胞」一詞漸成笑柄。

  在改革開放之初,祖國大陸需要台灣的資金和技術,如今,祖國大陸實力增強了,反倒是台灣方面需要祖國大陸為其提供農產品和水產品市場,台灣經濟對大陸經濟的依存度日漸增強。而且,「冷戰」結束二十多年來,大陸政局穩定,台灣指望大陸政治民主化,「和平演變」到「三民主義、五權憲法」顯得越來越不現實。

  於是,台灣人越來越覺得「中國」的國家屬性離他們越來越遠,特別是在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民進黨執政期間,大搞「去中國化」政策,越來越多的台灣人接受了海峽兩岸分屬不同的政治實體,甚至是不同國度的理念。所不同的在於,泛藍民眾認為一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邊是「中華民國」,泛綠民眾則認為一邊是「中國」,一邊是「台灣」,依照現行「憲法」國號仍是「中華民國」,不排除將來獨立成為「台灣共和國」。儘管有部分深藍民眾堅持傳統立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系「共匪」建立的偽政權,但他們也不得不面對祖國大陸得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無奈地面對祖國大陸在國際社會巨大的影響力。他們深深地知道,祖國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社會上就是代表「中國」,既然如此,他們也就不甘認為自己還是「中國人」了,以免被人稱作中共的「同路人」。

  總之,認同整個「秋海棠」版圖(即大陸部分、台灣部分、外蒙古部分加上已屬緬甸的江心坡、已屬俄羅斯的唐努烏梁海、已屬塔吉克的帕米爾中西部)為「中華民國」固有疆域的台灣居民是少之又少。雖然,依照台灣現今《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依然擁有「秋海棠」圖形的疆域,但是,在台灣社會生活中,在台灣主流媒體中,種種將大陸視為外國的「違憲」言論比比皆是。

  正是這個因素影響下,2008年5月國民黨上台執政后,馬英九當局雖然在承認「一中原則」的立場上開啟了兩岸制度性協商,但是面對台灣社會現實,馬英九不敢,也沒有魄力去主導社會輿論,他害怕別人說他是「終極統一」,彷彿一沾上統一,就肯定是大陸「吞併」台灣。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既反映了承認「一中原則」的國民黨傳統立場,也反映了國民黨自認為無力主導統一,只好迴避統一的心態。

  自從1971年10月,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入聯合國,同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來,國際社會,特別是與祖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都認同「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一原則立場。我們只要認真推敲這一論述,就會發現它的言外之意就是「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在大陸地區出版的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里,台灣是作為一個省的地位列入其中。

  反觀今日的台灣,很難見到新近出版的《中華民國全圖》,倒是各種各樣的《台灣地圖》到處懸挂,即使在《世界地圖》里,經常看到的是大陸部分標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台灣島上標明「中華民國」字樣,這就容易給人造成兩岸是「兩個中國」的假象。在這樣文化氛圍影響,台灣官員和台灣民眾慢慢地就不願稱自己是「中國人」了。

  過去在兩蔣時代,海峽兩屬一個中國是沒有歧義,爭論的焦點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誰是正溯?況且「中華民國」的疆域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還遼闊。

  如今,兩岸是否還「同屬一個中國」倒成了問題。台灣主流民意認為,「一個中國」是過去式,有可能是未來式(而且這未來式的「統一」還不敢提及,否則就是賣台),「一個中國」肯定不是現在式。既然現在沒有「一個中國」,那麼,大陸方面就應該尊重台灣的「國家主權」。抱著這種思維,我們就不難理解在10月22日的東京電影節上,台灣的行政院新聞局電影事業處處長陳志寬拒絕接受「中國台灣」的冠名,並與大陸官員江平發生爭執,陳志寬還說:「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大陸的廣播電視總局電影局副局長、中影集團副總裁江平在東京電影節開幕之前一直與主辦方協商,堅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立場,這並沒有錯,江平還主張大陸不用「中國」冠名,而用「中國大陸」來冠名,使其與「中國台灣」相匹配,這也符合兩岸在國際場合平等和對等的共識。

  可是,當台灣方面拒絕冠名「中國台灣」之後,江平隨之宣布大陸方面退出這次影展,而且還舉行一場記者說明會。江平在會上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把話說死了,本來兩岸還有一個模糊的空間,不去追究「一個中國」的內涵。江平的講話,更讓台灣民眾認為,大陸所說的「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就是要吞併台灣,在這樣的原則下,與大陸談統一,只能是葬送「中華民國」,只能是「賣台」。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多次表述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神聖不容分割」。細品胡總書記的表述,可以領略出在兩岸統一之前,不去深究這個「一個中國」究竟是哪一個中國。只要台灣方面的國家版圖包含大陸(這一點台灣做得很不到位),只要大陸方面的國家版圖包含台灣,兩岸就有繼續溝通和交流的空間。這個空間在兩岸政府互不承認的現實情況下,應該保持應有的模糊。江平不是涉台官員,用傳統的思維行事,結果把事情搞糟,明明在理卻被別人看成「鴨霸」,給無孔不入的台灣媒體提供一個「中共打壓台灣」最新素材。

  10月27日,國務院台辦新聞發言人楊毅就兩岸電影界在東京影展的衝突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東京影展出現的風波,可能是當事各方溝通不夠所致,由此引發的狀況是我們不願看到的。兩岸電影界同仁多年來為推動兩岸電影事業的發展、為共同弘揚中華文化進行了很好的合作。相信這件事不會影響兩岸電影人今後的合作。」楊毅還說:「兩岸關係不斷改善和發展的新形勢下,兩岸雙方應在涉外事務中避免內耗,共同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至於如何對待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問題,我們的立場已做過多次表達。」多次表達的是什麼呢?奧運模式、APEC模式、世貿組織模式,甚至馬英九上台後,台灣在與大陸取得共識的前提下,才得以加入世界衛生組織。這些國際認可的模式,馬英九執政團隊應該是很清楚的。  

   現在問題的癥結是,大陸方面承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或許說,承不承認「中華民國」殘餘勢力的存在?台灣方面也必須拿出誠意來,要遵守現行「憲法」的國土疆域論述,多使用「大陸同胞」一詞,多使用「台灣省」、「本島」一詞,不要動輒就重申「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馬英九執政團隊要懂得引導主流媒體。營造兩岸同屬一中的理念。這樣,海峽兩岸才有繼續深化交流,增進互信的空間。

  廈門集美 楊 柳

《聯合早報網》
格外小心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10-30 09:21
我不覺得江平錯在哪裡。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已經是最後的底線。還想要怎樣?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3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0-31 03:03 | 只看該作者
台灣是得寸進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4
cenote 發表於 2010-10-31 04:40 | 只看該作者
毛峰:東京影展兩岸風暴內情



明報 2010-10-28


東京電影節,中方緊急召回江平,要嚴加追究這烏龍風波

一場不該發生的政治符號之爭,造成前往日本出席第二十三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禮的台海電影代表團雙雙錯失了走上金光大道的機會。

中方代表團團長江平強硬要求台灣代表團要冠名「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遭到台灣代表團強烈抵制的突發風波釀成激烈對抗,令東京影展組委會驚訝錯愕。

這件被稱為「江平事件」的烏龍風波更在台灣升級為一場風暴,事件勢將影響五都選舉。亞洲週刊獲悉,江平在事發不久即被北京召回,須就事件提交書面報告。

外界有傳言稱這是東京影展組委會有意設套,讓兩岸代表在國際文化舞台上出醜,故意將中國大陸代表團和台灣代表團同時安排在六本木新城的凱悅飯店三樓的貴賓廳等候走「綠色」星光大道。而往年,台海代表團是分開安排的。但今年就在這「誤會」場合,中方代表團團長江平突然「發難」。也有人指出,這是北京近日外交強硬態度的延伸,其實這些都是不實之言。據亞洲週刊了解,這場類似烏龍的兩岸爭執,北京方面認為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中國文化部官員也向亞洲週刊表示,中方事前對此行為不知情,對於民間性的國際文化交流場合中台灣代表團的冠名問題,已成為次原則中的次原則。換句話說,在東京影展上稱呼台灣代表團不成為違背「一中原則」的問題。

北京方面認為,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的江平,在遇到突發事件中不?冷靜,特別是在國際文化交流場合不應該直接與台灣方面發生正面衝突,不應該圍住台灣代表相互吵架。也有中國代表團成員私下對亞洲週刊說:「江平有點過度﹑過分張揚了政治意識。」

「江平事件」在台灣引發了大陸在東京影展上打壓台灣的輿論風暴。台灣總統府發表強硬聲明稱這事件嚴重傷害了台灣人民的感情。台灣甚至把江平列入了「不受歡迎的人」。「江平事件」同時也開始引起北京高層的密切關注。十月二十六日凌晨一點左右,江平接到北京方面的指示,要求他就此事件作出書面報告,同時還要求他盡速回國。

經亞洲週刊確認,江平已於當日下午乘飛機離開東京,以平息事件風波可能在東京影展上繼續發酵。

東京影展事務局長都島信成在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說,東京影展只是一個國際電影文化交流的場所,它應該超越「政治性標牌」的障礙,不受政治意識形態的干擾。今後台灣方面參展,東京影展方面不會改變台灣的名稱。

事出偶然,但可能有前因。去年,江平曾率范冰冰、趙薇和陳坤等影視明星耀眼亮相於東京的金光大道。台灣也有陳相霖等超強演員走上綠地毯。過去幾屆影展,中國大陸及台灣均有代表出席開幕禮,各自按順序步上金光大道。不巧的是,今年主辦方把中國團與台灣團召集到一起在凱悅酒店三樓說明在開幕上走星光大道的順序。這時中國代表團團長江平突然提出要求主辦方在介紹時要稱「來自中國」和「來自中國台灣」,這當場令工作人員不知所措,只能呼叫有關負責人來處理協調。對「中國台灣」之稱,台灣代表團團長陳志寬當場表示絕不接受,而影展主辦方也認為按過去東京影展慣例,沒有這樣的稱法,也不同意。隨後,中方又提出要按奧運會模式,稱台灣團為「中華台北」。

主辦方考慮協商後表示,只要台灣方面沒意見,組委會可以接受。但陳志寬對此提出質問:「誰同意這種稱法?」陳志寬強調,台灣當初就以台灣名稱申請參展,過去多年也都是以台灣名義參與,更不能接受在走星光大道前一刻才被告知要更名。在爭執不休的僵局中,中方遂又提出第三方案,要求用「中國大陸地區、台灣地區」的形式稱名,大陸前,台灣在後,一起入場。但陳志寬表示,台灣既沒有這樣的習慣,也不同意改名稱「台灣地區」。

對此,江平強調:「這是主權問題,絕不退讓。」而陳志寬則回敬道:「不要把政治問題拉進來,這樣我們更沒有理由退讓。」

期間,中國代表團的三十多人還曾團團圍住陳志寬,責問其是否中國人。陳志寬為此高聲喊叫:「你們人多勢眾是不是?我絕不會妥協。」結果,在對抗爭執了一個半小時左右後,兩岸代表團最終誰也沒有走上星光大道,成為東京影展中從未有過的一場「政治風波」。

隨後,中國代表團團長江平在臨時召開的記者會上鄭重宣布﹕「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部分,鑑於東京影展組委會執意不在『台灣』前面加上中國,等於變相承認『一中一台』,我們對此表示遺憾,只好退出東京影展,也不參加有關活動。」

現年四十九歲的江平,現任中影集團副總裁,中國國家一級導演,曾任中國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等職。此次是江平第二次率中國電影代表團出席在東京舉辦的中國電影週宣傳活動。

在二十五日晚舉行的東京中國電影週招待酒會上,江平在介紹電影代表團成員時,仍然高調地把蘇有朋稱為來自中國台灣的知名青年演員。在現場採訪的中國媒體記者對亞洲週刊說:「江平如此高調刻意渲染中國台灣的政治概念,實在作秀得有點過分。他看似在堅持中國政府的一中原則,其實是在幫倒忙。」

新生代台片受關注

今年東京影展是華語片競相閃爍﹑大放異彩的時節。中國大陸有兩部影片《鋼的琴》、《觀音山》殺青入圍競賽片,角逐本屆影展的金麒麟獎。影展專設台灣電影特集「美麗新世代」單元,集中播放《艋舺》、《朱麗葉》和《第三十六個故事》等六部新生代影片。

另外還有為紀念功夫片巨星李小龍誕辰七十週年而特別展映的《龍爭虎鬥》、《死亡遊戲》等經典佳作。

在亞洲單元中也有四部華語片入選。配合東京影展而特別舉辦的「東京中國電影週」,則集中推出了《十月圍城》、《人在囧途》、《杜拉拉升職記》、《孔子》等九部最新中國影片。

二十三屆東京國際影展本應是兩岸三地影視文化與演藝明星相互交流的極好機緣,也是向世界展示兩岸華語影片走向合作繁榮發展的「平台」。但事與願違,卻被莫名的「政治意識形態」損毀了兩岸文化的「美麗約會」。■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5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0-10-31 05:17 | 只看該作者
難道台灣不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嗎? 中華民國沒有了? 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的憲法修改了?改成中華民國等於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