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空氣顆粒殺手中國第一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0-8 06: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anxin 於 2010-10-8 06:23 編輯

上周,由加拿大科學家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衛星數據繪製而成的全球污染顆粒PM2.5濃度地圖發布,中國華北、華東為世界污染濃度最深區域,這表明,中國的空氣污染已經到了異常嚴重的程度…


PM2.5又稱氣溶膠PM2.5,氣溶膠指的是大氣中超細的懸浮顆粒,PM2.5則是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是以往被忽視的致命「殺手」。PM2.5標準,由美國在1997年提出,主要為監測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PM2.5顆粒物。PM2.5指數已經成為測控空氣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數。…


PM2.5「殺手」:中國空氣污染已到駭人程度如圖,PM2.5濃度指數達到80的,幾乎都集中在我國華北、華東,空氣污染程度駭人……

PM2.5「殺手」如何危害你我 致命「殺手」的產生氣溶膠PM2.5這些超細粒子,來源分為自然和人類活動產生兩種。自然來源包括火山噴發的煙塵、被風吹起的土壤顆粒以及流星燃燒所產生的細小微粒和宇宙塵埃等。

而最主要的來源則是人為,煤炭、石油及其他礦物燃燒產生的工業廢氣,以及機動車產生的尾氣排放,包括散播到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經過一系列光化學反應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殺傷原理:越小的,越致命這些空氣中的超細懸浮粒子(包括PM2.5),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造成灰霾天氣,濃度越高,則灰霾天氣愈多。

你如果經歷過嚴重的灰霾天,走在街上,不久你就可以通過咳嗽、吐痰,將空氣中一些「粗」灰塵顆粒吐出來(直徑大於5微米的),但對局部粘膜產生刺激作用,可能引起慢性鼻炎、咽喉炎。

然而,這種「粗」的顆粒並不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粒徑小於2.5微米(即PM2.5)的「可入肺顆粒」,才對人體有致命危害。…

致命「殺手」:危害極大,卻極難防治較小的PM2.5顆粒可以穿透人體呼吸道的防禦毛髮狀結構,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纖毛,進入人體內部,引發人體整個範圍的疾病。


心臟病、動脈硬化:PM2.5顆粒極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PM2.5濃度越高,灰霾天氣越多,發病率就越高,也降低患者的抵抗力。據美國心臟協會估計,僅在美國,被PM2.5顆粒污染的空氣就導致每年約60,000人死亡。…

肺部硬化、肺癌殺手:它們中有50%會沉積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在南京,直徑在0.1到2.5微米的細顆粒濃度,在1立方厘米就超過3000個,最大的可接近1立方厘米30000個,是空氣中顆粒物的「主流」。在這些可入肺的粒子中,包含著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多環芳烴等化合物,就是一種致癌物質,是造就肺癌的頭號殺手。
哮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粒徑小於0.1微米的顆粒,稱為「超細微粒」或「納米顆粒物」。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專家們經研究發現,在南京,直徑在0.01到0.1微米的超細微粒的濃度是顯著增加了。這就意味著,南京空氣中飄浮的大部分顆粒是可以留在肺部的,進入血液。這也是折磨哮喘和老慢支反覆發作的重要原因。

而要對付這個致命殺手,卻有致命癥結:

殺手難辨:Pope教授談道:「哪些類型的粒子對人體最為有害,關於這個問題人們仍在爭論不休,我們暫時還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鹽,硝酸鹽,還是細微粉塵顆粒。」

新的混合粒子:現有的最大癥結是:PM2.5中各種顆粒混雜,而且經常還產生新的混合粒子,衛星儀器和地面監測儀器很難去辨別解析出其中的單個粒子。
在中國,這個「殺手」越來越厲害,似乎已不可根治 「殺手」越來越肆虐儘管沒有關於PM2.5的具體統計數據,但各種信息卻充分表明,大陸地區無論東西南北,此殺手已經日益肆虐:


超細顆粒,南京十年裡增加了五倍;…

長三角地區大氣氣溶膠濃度逐年增加;…

廣州灰霾天氣日益增多,已經極度不適合人類居住;

東南沿海的福建、浙江、江蘇、汕尾、深圳、香港不能倖免,中西部地區的內陸城市如蘭州、西安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受空氣中超細污染顆粒困擾,灰霾天氣逐年增多。…
治理現狀一:PM2.5空氣污染監測一片空白PM2.5的標準,是由美國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隨著工業化日益發達而出現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細小顆粒物。目前在美國等地,已經建立起了關於細顆粒物的日常監測和公眾通報制度。但在國內,對它的監測基本還是一片空白,其主要原因是我國至今仍未有法規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公布相關監測數據。除了缺乏政府引導和扶持,相對複雜的監測要求,也讓許多地區裹足不前。

「要讓這個危害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現形,乃至最終改善我國的大氣狀況,國家必須儘快建立起一個有效的細顆粒物監測標準和監測體制。」…

治理現狀二:破壞型增長難以遏制,環境治理舉步維艱中國經濟「繁榮」其實屬於以生態環境惡化為代價的破壞型增長。但經過近幾十年的掠奪式「發展」之後,中國的生態系統已經相當脆弱。然而,在當前縣際競爭的經濟格局下,這種地方政府以政績為主要推動力的發展模式,卻很難得到根本遏制,環境治理舉步維艱,生態破壞依然持續,空氣污染日益累積。
真正的的悲劇,是大家得無視致命「殺手」 大家「意志剛強」、無視「殺手」網友戲謔:如果你位於PM2.5濃度紅色區域的正中心,想要呼吸到新鮮空氣就得背井離鄉,穿越千山萬水了。

這個中心正是北京,而且PM2.5濃度越是嚴重的地區,就是經濟越發達地區,北上廣深之類,可現實是,大家都得千辛萬苦,趕著去那裡吸一口PM2.5,圖什麼?就是所謂的發展!

這正是這個時代的隱喻,我們的發展,也許正是以犧牲環境和公民健康權為代價的。而且,這樣的趨勢看似不可逆轉。


特別提醒:早晨別跑步上午8點左右和傍晚不宜出門鍛煉。

「現在我都勸人不要晨練,因為早上的空氣最髒了!」李田主任告訴記者。對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專家也做了研究,上午8點左右和傍晚前後,大氣中懸浮的細顆粒物排第一和第二,下午濃度最低。因為後半夜到清晨,大氣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一般近地面容易形成逆溫層,就像是一個大的鍋蓋,把髒東西都「捂」在裡面,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再加上早高峰時,汽車排出大量尾氣,使得上午8點時的污染物濃度達到最高。而人越是運動,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無形中成了毒霧的吸塵器。…… …

我們也只能再做一次呼籲,少晨練,灰霾天氣避免戶外運動,在「殺手」肆虐之下,自求延年益壽。
結語:一口新鮮空氣,是中國人越來越遙遠的夢?……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0-8 06:23 | 只看該作者
NASA發布全球污染顆粒濃度地圖 中國情況最嚴重
2010年10月02日03:23中國網我

流行病學家懷疑,空氣中的某些污染顆粒,使得每年有多達數百萬的人過早死亡。然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地表空氣污染檢測器的缺乏以及其他現實因素,我們無法得到關於這種污染顆粒的具體數據,哪怕是粗略的統計數字也很難估算。這些有問題的顆粒物,被稱為細顆粒物(PM2.5),它的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約為人類頭髮絲的十分之一。這些小顆粒可以穿過人體正常的防禦通道,滲透到肺部深處。

為了彌補地表PM2.5測量手段的缺失,環境學專家希望利用衛星來提供一個地球全景圖。然而,衛星儀器通常很難實現近地面空氣中細顆粒物的精確測量。問題就在於:大多數衛星儀器無法將那些浮於地表的和懸於大氣層中的細顆粒物區分清楚。此外,雲層也會遮擋衛星儀器的視角。還有明亮的陸地表面,諸如雪地,沙漠,和城市的一些中心區域,這些也極大妨礙了衛星儀器的觀測。

然而,今年夏天,衛星的觀測視野略微變得清晰。因此,最新一期《環境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雜誌得以發表首張PM2.5長期觀測的全球地圖。加拿大研究人員,來自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該學校位於美麗的海港城市–哈里法斯,新斯科舍省)的Aaron van Donkelaar和Randall Martin將兩台NASA衛星儀器監測儀器得到的氣溶膠總量相加,並且與電腦模型計算出的氣溶膠垂直分佈量結合在一起,製作出了這張地圖。



【圖中:顏色由深藍,淺藍,到黃色,暗紅,代表著PM2.5的濃度越來越高】

他們的地圖,顯示了2001年至2006年PM2.5的平均值。它為這種危害人類健康的細顆粒物研究,提供了一個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看法。然而,相對那些早已建立了完善地面監測網路的發達地區,這項新混合技術並沒有給它們帶來更為精確的污染指數測量結果。

不過,這張地圖首次給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了PM2.5衛星測量數據,這些國家還從未有過對其空氣污染水平的評估。

該圖顯示,從北非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東亞的一大片區域,PM2.5污染指數相當嚴重。結合人口密度考量,它表明,全世界超過80%的人口正在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污染指數甚至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最小安全值,即每立方米10微克。美國PM2.5水平相對較低,不過中西部和東部一些中心區域的污染,依然清晰可見。

「我們還要繼續完善這張地圖,但它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飛躍,」該地圖的締造者之一,大氣科學家馬丁說道:「對於那些沒有能力進行地表測量的地區,我們希望這些數據對他們能有所裨益。」

PM2.5健康影響的探討

讓我們深吸一口氣。就算空氣看起來純凈透明,可以肯定的是,你已經吸入了數以百萬計的PM2.5顆粒。雖然這種顆粒人的肉眼不可見,但它在地球的大氣層中卻無處不在,而且它們的生成機制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研究人員仍在努力量化PM2.5自然與人為產生因素的精確百分比,顯而易見的是,這兩種來源都對新地圖中的那些熱點區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比如說,大風在阿拉伯和撒哈拉沙漠區域捲起了大量沙塵。而在許多高度城市化的地區,比如中國東部和印度北部,有很多沒有安裝使用過濾裝置的發電廠和工廠,它們在燃燒煤的過程中,產生了盈千累萬的硫酸鹽和煙塵微粒。機動車尾氣也製造出相當多數量的硝酸鹽和其他微粒。此外,還有農作物廢棄物焚燒和柴油發動機燃燒產生的煤煙顆粒,科學家們稱之為黑碳物質。

美國楊百翰大學的教授,流行病學家,及該領域世界領先的專家之一Arden Pope為我們解釋道,城市空氣中,人為產生的顆粒往往佔據主導地位。人們天天呼吸著這些空氣,同時這些粒子也讓醫學專家最為頭疼。這是因為,較小的PM2.5顆粒可以穿透人體呼吸道的防禦毛髮狀結構,也就是鼻腔中的鼻纖毛。這些鼻纖毛在人體結構中起到一個相當不錯的,篩選較大顆粒的作用。

一些細小的顆粒能深達人體肺部,有些超細顆粒甚至可以滲透進血液,從而引發人體整個範圍的疾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支氣管炎,等等等等。美國心臟協會估計,僅在美國,被PM2.5顆粒污染的空氣就導致每年約60,000人死亡。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PM2.5是一類可以造成人類健康隱患的粒子,研究者們還未成功地篩選出,該為此負責任的特定類型粒子。Pope教授談道:「哪些類型的粒子對人體最為有害,關於這個問題人們仍在爭論不休,我們暫時還不明了,最具危害性的,到底是硫酸鹽,硝酸鹽,還是細微粉塵顆粒。「

現有的最大癥結是:PM2.5中各種顆粒混雜,而且經常還產生新的混合粒子,衛星儀器和地面監測儀器很難去辨別解析出其中的單個粒子。

衛星技術引導PM2.5研究的未來

對於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和PM2.5其他未解謎團的研究者而言,這張新的地圖,以及圍繞它的相關研究,都將在未來引導他們的研究方向。比如,最基本的問題:全球各地,空氣污染危及健康的具體人數到底是多少? 馬丁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為數不少的人們暴露在高濃度懸浮顆粒環境中,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去研究這在人類死亡和疾病中的關係。流行病學主要關注的還是發達國家,比如北美和歐洲。」

現在,有了這張地圖和一些相關數據,流行病學家可以開始著手研究長期暴露在高濃度微粒的環境中,會給人類健康造成何種影響。尤其是,亞洲那些快速發展的城市,和北非一些沙塵區域,此項研究一向匱乏。這些新的信息對於美國或西歐一些地區也將大有裨益,那些區域長久以來都使用地表探測器的結果作為衡量空氣質量的標準。

研究人員從多個儀器中採集數據,有裝載在Terra衛星上的多角度成像光譜儀(MISR),還有Aqua和Terra衛星上的中等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此外,他們還使用一種化學輸送模型,也即GEOS-Chem技術來繪製這張新地圖。

然而,製作這張地圖的研究人員強調,我們並不能從此地圖得出關於全球各地區PM2.5的排放量水平的結論。來自馬里蘭州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且參與發布這份報告的遙感專家Ralph Kahn對此進行了詳細解釋,儘管研究人員Aaron van Donkelaar通過應用數據融合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清晰的細微顆粒全球視野,可是,對於某些區域來講,不確定的因素可能使它們的PM2.5預估值偏低了25%或更多。

為了提高對懸浮顆粒的了解,NASA的科學家們計劃參加一系列的現場活動,以及眾多的衛星飛行任務。以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為例,中心管理人員正致力於加強和擴大一個名為AERONET的全球網路,該網路將所有的地表顆粒監測器緊密相連。此外,今年的晚些時候,來自紐約戈達德太空研究所(GISS)的科學家們也將著手分析從Glory衛星接收到的第一份數據。該衛星攜帶了一種創新性儀器—偏光儀,它可以採用新的方式去測量細微顆粒特性,實現對現有空間氣溶膠技術測量儀器的互補。

戈達德地球科學技術中心主管Raymond Hoff坦言:「要實現利用衛星技術測量空氣污染的全部潛能,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他最近在《空氣與廢物管理協會》學術期刊中發表了一系列詳實論述,然後,他補充說道:「但是,這已經是我們邁出的重要一步。」 ( 譯言社翻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文章)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10: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