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稅負世界第二:既然是水何必裝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ahoupao 發表於 2010-10-7 14: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稅負世界第二:既然是水何必裝純
文章作者: 無痕
於 2010-10-6 7:51:20
來源: 萬維

據最新發布的福布斯全球稅務負擔指數顯示,中國老百姓的稅務負擔排在了全球第二的位置(法國排名第一,卡達、阿聯酋和中國香港分列全球稅負痛苦最輕地區的一、二、三位)。一個普通的中國工薪族,一輩子大概要繳多少稅?稅務人員分析說,按照目前的稅費標準,一個普通的工薪族,如果購房、買車的話,一生要承擔的各種稅額將超過15萬元。更有專家說,加上「隱形稅」,遠遠不止15萬。

  稅負痛苦何其重

  網友「雞雞復雞雞」 早就知道了,這麼些年來,中國稅負一直在探花、榜眼之間搖擺,我看,乾脆趕超法國,將冠軍拿下得了,反正都痛麻木了。

  網友「吶喊」 我們是數字上的第二,事實上的第一。因為,我們還比法國多那些巧立名目不計其數的「費」,還有那些住房、教育、醫療、養老、交通等等負擔。

  中經網評論中美兩國個稅和生活質量對比:一、失業,在美國可以拿每月約1000多美元的失業金,足夠租房和吃飯費用。在中國如果失業,可能可以拿到 400元人民幣。二、買房買車,美國退稅,中國交稅。三、生活質量,美國交了稅後,上高速公路免費,汽車年費不到幾十美元,考駕駛執照12美元,沒有養路費的說法,子女上大學之前讀書免費。而在中國很多城市,工薪族不吃不喝一輩子也買不起房。

  網友「孫剛」 中國的稅絕大部分都來自企業,但負擔卻都是百姓的。老百姓乖乖地交稅卻從來不想交了稅能享受什麼。

  網友「humorgentryso」 「羊毛出在羊身上」,國家要靠稅收養,這我們理解,怕就怕「薅」去的羊毛石沉大海,不知花到哪去了。

  政府和制定政策的人有穩定的收入,從來不知道老百姓的苦楚和生活質量在穩步下降。

  改惠富損窮為劫富濟貧

  稅收專家劉桓 當前的分類扣繳制度,高收入者享受著多源扣除的優勢,逃稅漏稅現象嚴重;而3億多工薪階層由於收入來源單一,實行代扣代繳制,反而成為稅負最重的人群。

  半月談評論 工薪族成個稅「主力軍」,是惠富損窮。有違「多得多納稅」、「損有餘而補不足」的稅收原則。

  網友「高攀」 現行稅收政策是加劇貧富差距的幫凶。

  網友「ICP008」 不久前國稅總局更將福利費也納入「計稅工資」,現在發筐爛梨、發包衛生紙,也要交稅了。

  稅收痛苦應帶來民生快樂

  網友「龍建」 稅收痛苦若不能帶來民生快樂,就樹不起納稅光榮意識,偷稅漏稅也不覺得可恥了。

  網友「日出東方」 高稅負不利經濟增長。少收點,讓老百姓多分點,藏富於民可刺激經濟發展。尤其在當下,刺激消費,拉動內需。

  網友「玩酷」 只要稅收真的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稅負高不高其實無所謂。現在的問題在於,老百姓承擔了極高的稅負,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利待遇。

  網友「ngxs123so」 原以為中國的稅都是企業或者富人在交,我沒給國家做什麼貢獻,現在知道了,可以心安理得了。

  原來我交了這麼多稅

  以月薪3000元工薪族為例,其一生承擔稅額為:

  個人所得稅,起碼6萬:月薪3000元,年底雙薪並一次性發放年底獎金8000元,扣除社保和公積金后,實際收入在2500元左右。則每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25元;年底雙薪繳納個人所得稅250元;年底獎金繳納個人所得稅775元。如果他60歲退休,一生工作35年且薪金不變,則他一生總共要繳納的工資和年終獎金個人所得稅為45500元。此外,若這位工薪族一生中有25年存款達到10萬元,那麼,他所獲得的存款利息為8.1萬元,同時,上繳個人所得稅近兩萬元。

  購車購房又加6萬:若這位工薪族一生中只購買了一套房、一輛車,那麼他承擔的相關稅費將超過6萬元。

  此外,各種「隱形稅」:買1包10元錢的煙,就有4元錢是消費稅。若一生煙齡20年,且每天吸一包煙,一生所繳納的消費稅在3萬元左右。此外,喝一斤30元錢的酒,也有六七元是稅;購買珠寶首飾,價格的5%~10%是稅;購買高檔手錶,價格的20%也是稅……

  結論:工薪族一生中所承擔的各種稅費將超過15萬元。

  國稅總局局長的「辯駁」經得起辯駁嗎?

  一位網友在天涯社區發表如下文章:近段時間來,中國相關部門的官員有點忙於「舌戰」和「墨戰」:8月份,當西方國家鑒於中國的經濟總量超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位,並以此為由要求中國擔負更多的國際義務時,多位官員站出來表明中國並不富裕,強調用聯合國界定的每人每天收入在1美元以下的標準看,中國還有 1.5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最近,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看到國外某雜誌發布的2009年稅負痛苦指數排行,中國的指數為159,在其公布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列第二的報道后,在《中國改革》發表文章,反駁「中國稅負痛苦指數世界第二」說法,稱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宏觀稅負不僅有上升的需要,也有提升的空間。

  前者為「舌戰」,後者為「墨戰」。

  我不懂稅率、稅負等的計算方法。不過我想,國外那份面向全世界發行的雜誌的編輯人員,應該不至於太過外行,否則,他們在哪個崗位上也會呆不下去的。該雜誌所發布的「2009年稅負痛苦指數排行」,應該不會太過離譜,否則其他的國家也不會服氣的,該雜誌為避免不被「口水」淹掉,不得已要拿出許多篇幅來進行解釋和「辯駁」的。你肖局長說該雜誌在評價方法上會犯常識性錯誤,你讓我倒立行走我也難說出「相信」二字!

  當然,中國的稅負痛苦指數究竟是否排在世界第二,我等「草根」小民一個,說千道萬也不會有任何權威性的,但看看我們的經濟增長是多少,稅收增長是多少,老百姓平均收入增長多少,財政收入增長多少,日子過得艱難的人有多少,比較一下不就一目了然了嗎?過多的解釋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乃至強詞奪理之嫌?

  大型國企我不太了解其稅負情況,但眾多的小企業,據我的了解,卻是被稅負壓得「腰彎背駝」、氣喘吁吁。小老闆面臨的稅負有多大?湖南株洲一位個體老闆在網上發帖稱:他是一位從事電視機修理的小個體戶,一間10多平米的門面,一年開的全是 3%的增值稅發票,金額5萬左右,應交多少稅?他現在的稅率為3.3%(其中國稅3%,地稅 0.3%),共1650元,這是第一項;國稅局定他的銷售收入為6000元/月,稅率為3%,每月到稅務大廳交稅180元,一年交稅2160元,這是第二項;地稅局根椐國稅局定的每月6000元的銷售收入,每年交稅1350元,這是第三項。這三項加起來,他一年共交稅5160元,其實際稅率達到了 10.32%。他一年的產值是5萬元,即使按30%的利潤率,一年的利潤也只有1.5萬元,要交5160元的稅,這個稅率是多少?是34.4%!

  中國的稅負不但有預算內的,還有預算外的。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說:「2005年政府財政收入接近3.2萬億元,如果加上1.3 萬億元的預算外收費、土地出讓金5000億元、社保8000億元等預算外收入,我們真實的稅負已經達到31%至32%。」另有專家指出,中國預算外收入至少佔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中國的行政壟斷也導致變相和隱形的稅負。近幾年來,我國石油、石化、電力、電信等行政壟斷企業,不惜以斷水斷電斷油作為「懲處手段」;不惜給無辜民眾帶來巨大傷害,甚至以「停產檢修」和「停止供應」相要挾,要求漲價,不惜引起國內全面的通貨膨脹。尋租性腐敗、地下經濟腐敗、稅收流失性腐敗、公共投資與公共支出性腐敗等形形色色的腐敗,也給經濟實力不強的小企業造成了一種有苦難言的沉重負擔。每年審計的吃「財政飯」的中央和地方違規使用財政預算金額,雖然曝光的僅僅是少部分數據,但已經足以令人矚目驚心!

  小型企業不但肩扛著沉重的稅負,而且背負著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費負」。至於「七所八所」及政府相關部門的收費項目之多,收取的款額之大,中國在世界上怕也是領先的。這種收費好比高速公路上的收費站,原本在一定距離設置一兩個收費站就可以了,現在卻頻繁設站,每個鎮每個村都設自已的關卡,都要伸手撈一把。這種「有根有據」的收費,自然是可以得到「票據」的有形 「費負」。還有讓小企業「啞子吃黃連,苦味自家知」的隱形「費負」。不信的話,你國稅總局局長離崗下海半個小企業看看,首先你開業就得請眾多的職能部門和 「其所八所」的人員飽餐一頓,當然還得準備一批紅包或禮品。在以後的經營中,每逢過年過節、管得上你的大小官員的紅白喜事,你都得「懂味」地帶上禮金禮品上門「問候」。一家小企業一年要送出去多少紅包?媒體上曾經披露的南京佳事得玩具製品有限公司2007年春節禮品發放清單,這份通過債務人獲取的意外曝光的清單顯示,僅僅一個春節,「佳事得」共向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員送禮14.48萬元,包括現金紅包、高檔服裝、購物券卡等。清單詳列了送禮數量、接受者姓名及所在部門。「這些都是政府實權部門的有用人物,年關不打點好節禮,來年別想安生。」知情人無奈地說。這份春節禮品單顯示,佳事得2007年春節送禮40 多筆,每個收禮者的姓名都清清楚楚,一個明顯特點是,接受者部門權力大小、職位高低,與送出禮金禮券多少成正比。對局干、壟斷國企老總送得最多,甚至直接封上1萬元的大紅包;而對普通科員則送得最少,有的只送200元的某超市購物券。

  我國個人所得所得稅,起征點太低,導致目前65%的個人所得稅來自工薪階層,與大多數國家的所得稅稅源結構有重大差別。在新加坡,占人口總數 20%的新加坡富人貢獻了93%的個人所得稅,個稅基本都由富人承擔。且目前個人所得稅的徵稅是按人頭徵收,這也很不合理,比如我自己,多年來的月薪也就三四千元,卻要負擔沒有生活來源的老母親、沒有工作的妻子及上學的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四口人攤下來每人就上千元,這麼低的收入還要交個人所得稅,肖局長大人你說我痛不痛苦?

  近年來,從企業到個人尤其是工薪族,要求減輕稅負的呼聲頗高,肖局長說: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宏觀稅負不僅有上升的需要,也有提升的空間。肖局長說的「提升」,假如是從大型國企和「富人」那兒「提升」,自是有「空間」的,但如果從已經不堪負擔的小企業和工薪族那兒 「提升」,那隻怕連狹小的「 空間」也沒有了,假如還要求他們「提升」,其結果只能是「提升」出更多的貧困者,不知肖局長以為然否?

  中國富人稅負世界最輕與中國稅負世界第二

  現行個人所得稅政策於1980年頒布實施,「但現在不能有效地向富人徵稅」。早前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富人約佔總人口的20%,但是他們上繳的個人所得稅還不到國家個人所得稅收入的10%。經濟學家稱,中國富人的稅收負擔在世界上是最輕的。(《中國富人稅收負擔世界最輕,政府將提高個稅門檻》,2005 年8月5日《環球時報》)人們大概不會忘記,此前《福布斯》發布「全球2005稅務負擔指數」,稱中國稅務負擔排名全球第二高。

  一面是富人稅負世界最輕,一面是中國稅負全球第二。一邊是火焰,一邊是海水,如此尖銳的對立與矛盾,意味著什麼,它給了人們什麼樣的啟示?

  首先,這表明所得稅法在社會公正方面失去了它的調節功能。稅法本應是財富分割的利器,所得稅法更應以調節收入差距為主要功能。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自 1980年建立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家法制建設的加強、稅收管理的完善,公民的依法納稅意識逐步增強,個人所得稅收入大幅度增長 (1981年此項稅收收入僅為500萬元;1985年突破1億元,達到1.3億元;1989年突破10億元,達到17.1億元;1995年突破100億元,達到131.5億元;2002年突破1000億元,達到1211.1億元;2003年達到1417.2億元),對於調節個人收入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於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開徵個人所得稅的歷史也比較短,受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管理水平和社會環境的制約,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很不完善,管理上也不夠嚴格,公民的依法納稅意識也有待提高,特別是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從而大大地影響了個人所得稅職能作用的發揮,以至於釀成目前這種局面。

  其次,富人稅負世界最輕與中國稅負全球第二的矛盾,向中國稅收政策再敲警鐘,向中國稅制改革再次提出迫切要求。作為歷來重視社會公正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造成如此大的稅負反差,出現如此局面,將我國稅收體制與稅收政策的弊端最直接、最顯眼地暴露出來了。稅負改制的迫切性從來都沒有現在這樣強烈。

  再次,如果我們將中國富人稅負太輕放在中國稅負全球第二的背景下來思考,會發現這種對立與矛盾,已經成為建構和諧社會的嚴重障礙與阻力。人們自然會問,在個人所得稅方面究竟是誰在支撐全球第二排名的中國稅負?顯然不是富人階層,因為他們稅負最輕。這就是說,正是廣大的中低收入階層成為巨大的稅負基數的貢獻者。對普通收入者徵收起點太低,而對富人又不能有效徵收,甚至存在著嚴重的「為富不稅」現象,在事實上造成低收入者稅負高而高收入者稅負低的嚴峻結局。這種被許多群眾批評為「劫貧濟富」的稅收政策,正在成為擴大個人收入差距,加劇貧富鴻溝,引發仇富與虐窮心態的助推器。

  最後,我們必須檢討自己的稅收政策,採取措施將中國的稅負降下來。就像在農村實現農業稅減免一樣,也必須對我國城市現行的稅收政策進行調整,從整體上將稅負的高位下移。在我看來,稅負過重的根本原因,是行政開支過大。龐大的政府機構系統,加之形形色色的其它「吃皇糧」的隊伍,幾乎將年國民收入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吃掉。有人說,較高的「稅務負擔指數」是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必然伴隨的現象。其實,這等於說,更多的花費,更多的某種交易費用是經濟增長的基礎。誰都知道,這是在為權力資本的謀利進行開脫。治理稅負的源頭工程,必須是行政體制的改革,必須是裁減「吃皇糧」的隊伍。沒有行政開支的大幅度減少,稅負的降低是不可能的,即使表面上降下來了,但必然是「按下葫蘆瓢上來」,會在另外的地方補上去。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3

主題

749

帖子

21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5
沙發
太涼 發表於 2010-10-7 14:47 | 只看該作者
真能瞎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