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正走向日本式的經濟崩潰。警告:這一過程將不會是漸進平和的

[複製鏈接]

247

主題

492

帖子

24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et360 發表於 2010-10-6 14: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文:If Only China Were More Like Japan - BusinessWeek
來源:商業周刊
作者:John Lee
發表時間:2010年8月31日
譯者:Fuge
校對:@xiaomi2020

中國已經正式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兩國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比如吳敬璉和John Makin都在推測,中國很快將會患上「日本病」,迎來自己的「失落的十年」。考慮到中日兩國在經濟增長模式上的類似之處,今天的日本就是明日中國的想法比較靠譜。但是對日本政府和國民來說,日本經濟的衰退至少還是一個逐步的、柔和的過程。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老百姓來說,重蹈日本的覆轍將會非常痛苦。

在出現決定性的證據證明日本經濟處在一個延長的停滯期之前,一些經濟學家已經對過度依賴出口和固定投資來促進增長的模式的危險發出了警告。一個常識是,日本有著當代東亞體系的某些內在優點。比如,跟不斷改變的西方政府追求的短視政策不同,日本自民黨的統治(從1955年到2009年幾乎沒有間斷)更有長期的政策考慮,也能看到東京所做的決定被真正貫徹。加上一群聰明、負責和勤奮的人,日本佔據有利形勢,可以實現向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轉變的必要過渡。

儘管「有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不想複製任何特定模式,但是它跟日本方式的相似之處非常明顯。與19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一樣,中國正處在依賴出口和固定投資來促進發展模式的末期,而且正轉向可以提升國內消費的政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一個獨裁政府似乎是一種幸運。因為這樣的政府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符合中國長遠利益的政策上,而不必為了短期的政治權宜之計而白白浪費時機。

日本建設了一個穩固的社會制度

然而,作為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反應,中國的銀行放貸從2008年的7500億美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1.4萬億美元,這顯示出,它對不可持續的促進經濟發展模式的依賴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中國國內消費佔GDP的比例實際上在不斷減小。目前,中國國內消費只佔GDP的30%,這是現代經濟史上所有大國中最低的。這個數字從1980年代的50%,下降到本世紀初的40%,再到2008年全球衰退之前的36%。

相似的模式會導致相似的問題,比如,中國的人口問題很快將會變得跟日本一樣。然而,更糟糕的是,兩國政治經濟之間的不同對中國來說凶多吉少。當日本經濟問題開始出現的時候,它已經建設好了穩固的制度:法律、財產權和一個穩定的政治體系。從自民黨在去年下台的時候,權力交接並未造成騷亂或者流血衝突,這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日本具有穩定的政治體系。儘管日本的發展模式經常被描述成國家導向式的,但是通常私人企業得到了國家貸款的約3/4。這意味著在日本的經濟增長時期,繁榮帶來的好處已經被廣泛分配了。即使出現了結構性的經濟下滑,大多數日本人還是「過得不錯」——並且在衰老之前會更加富裕。

相反,雖然改革開放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中國的這些制度仍然相對欠缺。另外,中國的發展模式把國家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儘管國有企業的產出只佔全部產出的1/4 到1/3,但是它們得到的國家貸款卻高達75%。在從2008年到2009年的大規模放貸過程中,國有企業得到了全部貸款的90%以上,而私營企業得到的少於5%。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偏愛跟改革開放最初十年(1979-1989年)的情況截然相反。這也是在1989年天安門示威事件之後,中國共產黨重新拿起經濟控制槓桿的直接後果。

亞洲最不均衡的收入分配還在蔓延

對中國對國有企業的過分關注造成的問題不僅是貸款使用的低效率,儘管這對中國的經濟模式的可持續性造成了嚴重的束縛。既然國家如此多的財富集中於大約12萬家國有企業(還有它們不計其數的分公司)中,那麼,只有少部分佔據「好位置」的、有關係的「內部人士」才能受益,而大多數人無法獲得致富的機會。

比如,從 2000年開始,中國家庭的收入就以2%到3%的速度增長,而與此同時,國有企業享受的國家貸款卻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儘管中國的GDP增速讓人印象深刻,但是有四億人發現,他們的凈收入在過去十年來一直停滯不前,甚至在減少。官方數據顯示,中國成人文盲的數量從2000年的8500萬增加到了 2005年的1.14億。世界銀行2006年的一份研究顯示,從2001年開始,中國最貧窮的10%的人的收入以每年2.4%的速度在減少。這表明,在中國的GDP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的時候,絕對貧困也在增加。難怪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經過了短短的一代人的時間,在收入分配上,中國已經從亞洲最平等的國家(儘管在基礎水平上很低)變成了最不平等的國家。

絕大多數中國人沒能在經濟增長的成果中分一杯羹,這一事實對社會穩定,最終也會對政治穩定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官方數字說,2008年中國發生了124,000起「群體性事件」,其增長速度是GDP增速的兩倍。中國政府在國內安全上的花費已經超過了軍費。根據中國共產黨自己的計算,如果想要繼續執政,它必須保證中國的 GDP增速在8%以上。跟日本不同,絕大多數中國人會衰老而不會富有。這表明著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內部脆弱的國家的崛起。

如果中國更像日本的話,對中國來說是好事。經濟問題最終讓日本政府的和平地替換了執政黨。如果同樣的問題發生在中國,這一過程也許就不會同樣順利了。

John Lee是獨立研究中心的一名外交政策研究員,華盛頓州哈德森學院的一名訪問學者。他著有《中國會衰落嗎?》Will China Fail? 一書(CIS出版社:2009)。

    * 牆內看《譯者》https://yyii.org
    * 發送郵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訂閱《譯者》
    * 使用Google Reader猛擊 這裡訂閱《譯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0: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