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結怨
肖傳國與方舟子的十年恩仇史,實際上可以對半分成兩個階段。在2005 年9 月11 日之前,肖傳國以「昏
教授」這個網路ID,在新語絲讀書論壇及虹橋科教論壇上與方舟子暗中較量。2005 年9 月11 日,經過五
年的不懈努力,方舟子及其幫凶終於證實「昏教授」的真實身份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授肖傳國,
從此開始了他們兩個人的公開打鬥。
一、結怨之始
據昏教授自己說,「FZZ 對我罵不絕口始於我在夏建統問題上反對他欲置夏於死地並把問題捅到哈佛當
局」。(昏教授:《對方舟子「學術打假」的反思及批評》)。在新語絲讀書論壇上,現存署名「昏教授」
的最早的帖子,作於2000 年11 月19 日,題為「舟子,你是否也有先偷換概念,再謬誤推論,再扣頂小帽子
(弱智)之嫌?」這個帖子說的是什麼呢?原來,這年9 月,新語絲開始打「哈佛最年輕教授」夏建統的假。
到了11 月5 日,方舟子得意洋洋地透露說,「我已按哈佛建築學院的院長助理的要求把有關資料都寄去,
讓校方自己去處理好了。」(《【立此存照】夏建統:「知識英雄」還是「學術丑怪」?(附方舟子、Moutian、
不說不快、霍山、福爾摩斯評論)》,新語絲2000 年11 月5 日新到資料,http://www.xys.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harvard4.txt)。對此,昏教授在當天
發帖說:
「夏建統還是個才子,請同胞們高抬貴手.這個年齡,能有此成就,也算難得,也算努力了,也算給中國
學人掙臉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少年才子多輕狂,得意忘形之處也還是可以理解,可以原諒的.
即使昏庸無能如本教授者,德高望重如海寧者,中奸巨滑如巴山者:),都還經常牛皮大發,諸位若想
想自己24 歲時的德性,可能比夏強不到哪裡去吧?坦白從寬:我可能沒夏這麼聰明;我24 歲時才剛讀
碩士第二年;我24 歲時無夏如此成就;我24 歲時可能比夏還輕狂幼稚.所以,同為中國人,我們主要
還是應該為他的才能和成就高興,希望他成大器.請大家莫再窮追猛打,我給大家鞠躬了.人才難得,
捧殺不好,罵殺也可惜.我更反對把事鬧到哈佛當局去,內外還是應該有別,否則這石頭最終會砸在所
有中國學人腳上.」(昏教授:《對方舟子「學術打假」的反思及批評》一文的附錄,見2001 年7
月8 日新語絲讀書論壇,http://web.archive.org/web/www.xys.org/forum/messages/30980.html)。
而方舟子則回答說:「是哈佛建築學院的院長助理向我索取有關夏的報道和讀者評論,我才給寄去的」。
對此,昏教授回答說:
「恕我直言:不妥.我要是你,決不這麼作!你有必要聽命於哈佛院長助理嗎?再說,由我們中國人把這
個中國人徹底搞臭,徹底毀滅,對他(24 歲),對其他在美中國學人,對其他在美中國人真有天大的好
處嗎?看看美國的電視電影,凡有中國人腳色的,哪一個是正面的?我極不喜歡猶大人,但他們的緊密
抱團的確值得我們這一盤散沙學習.你的打假工作無疑對中國目前及將來學術科技的健康發展具極
重要的正面影響.但若可能涉及中國人的整體形象時,要有輕重,要內外有別,不能只圖一時痛快.世
界上任何事沒有絕對的對錯,一件好事,處理不當完全可能帶來很糟的付作用.」(見上文後面的跟
貼)。
方舟子的答覆是:
《方舟子惡鬥肖傳國始末》 第一章 結怨
4
「嘿嘿,『中國人的整體形象』靠夏建統來維護?夏建統成了中國人的代表?人家來找我了解情況,
我卻不予理睬,顯得心理有鬼,是不是也損害了我這個中國人的形象?推而廣之,是不是也損害了
中國人的整體形象?如此弱智,就別自稱什麼『教授』了。」(同上)。
那麼,方舟子向哈佛方面提供「黑材料」,是不是出於「維護中國人的形象」呢?當然不是。據2000 年
11 月3 日《今日早報》的報道,方舟子自稱「我跟哈佛設計學院博士班辦公室打電話詢問……」。所以,
事實是方舟子向哈佛舉報在先,「哈佛建築學院的院長助理向我索取有關夏的報道和讀者評論」在後。其實,
這個「索取」很可能是方舟子在舉報過程中自己主動要求「提供」的。否則的話,很難想象哈佛建築學院
的院長助理會向方舟子伸手「索取」中文資料。
到了11 月19 日,方舟子為了反駁宮敬才的《可怕的傾向》一文——該文批評方舟子文風不正,要置北大
教授吳國盛於死地——,發表了《可怕的文風——答宮敬才〈可怕的傾向〉》。其第一段文字完全是倒打
一耙:
「有一種文風,大約是古已有之,在二十幾年前曾盛行一時,至今也還沒有絕跡。那就是聲稱是在
與人討論問題,卻不就事論事、就文論文,而是歪曲對方的觀點,挖掘對方的思想動機,最後再給
對方扣上一頂大帽子。宮敬才的《可怕的傾向》一文(載《中華讀書報》2000 年11 月15 日)的寫
法,正是如此。」(見新語絲2001 年11 月18 日新到資料,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evolution/kepa.txt)。
昏教授看到這段文字,聯想到自己在十多天前與方舟子辯論時遭到的辱罵,於是發出了那個以「昏教授」
為ID 保存在新語絲網站上的最早的帖子,指責方舟子「先偷換概念,再謬誤推論,再扣頂小帽子」。對此,
方舟子再次辱罵昏教授:
「原來你也懂什麼叫『偷換概念』?將揭發欺詐偷換成中國人內鬥,將一個騙子的行為等同於中國
人的整體形象,昏是顯然的,教授則未必。」(見2001 年11 月19 日新語絲讀書論壇,http://web.archive.org/web/www.xys.org/forum/messages/43237.html)。
根據這麼幾個回合的交往,我們大致可以確定,昏教授對方舟子的「反感」始於2000 年9 月前後,而他對
方舟子整人不擇手段、並且往死里整這個特點的「反感」,是有正當並且充足的理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