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釣魚島波瀾的可能真相:中國被美國當成魚來釣!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10年9月19日
  
  用釣魚島來激怒中國。對,是激怒中國,不是激怒某一兩個人,而是一個國家,是一個國家的民眾。這,顯然比航母進入黃海更為有效。與航母進入黃海進行軍演相比,用釣魚島做文章,中國的怒火更多集中在日本身上。美國人的遊戲,並沒有從黃海結束,那僅僅是中國東面戰線的一次大幕拉開。

  日本的所謂西南奪島演習和離島國有化,無疑都指向了釣魚島。或者黃海還有一些能夠自我安慰的理由,畢竟那片海域在名義是公海。從民族感情上,中日問題的敏感度又遠遠高於中韓。因此,美國的這一步棋更狠,也更准。只要挑起中日矛盾,對中國就會有所牽扯。

  關於航母進入黃海這個局是誰布的,或許無法做最終的確認。可是美國的積極毋庸置疑。隨之而來的釣魚島問題升溫,顯然是美國一張重要的牌。日本,在美國的戰略棋局上要遠比韓國顯得更有分量。也許日本這次在釣魚島問題上顯得很積極,但這無法掩蓋美國存在的主導性。不是日本在拉美國入局,而是美國在拉日本入局。

  日本想要把釣魚島真正吞併,有一個必須的條件,那就是中國走向強大的這個進程被決定性地打斷。只有一個完全脆弱的中國才有可能徹底丟掉釣魚島。在當前中日整體力量對比的條件下,日本顯然看不到這個希望。而這個世界上,以不瘋狂到使用核武器等互相毀滅的手段為前提,還有可能決定性打斷中國走向強大的國家只剩下了美國以及中國自己。就日本的角度來說,如果有選擇的話,他當然更應該等待美國對中國動手又或者中國自己犯錯。當然,如果能夠促成這一點,日本倒是可以冒險一下。

  問題就在這裡。釣魚島的歸屬,對美國不是決定性的。僅僅憑藉釣魚島,很難讓美國走上與中國全面戰爭的戰場。即便在美國絕對實力大幅領先的今天,與中國爆發一場全面戰爭所可能帶來的後果也是極其慘烈的,是美國作為一個理智的實力體所應該避免的。甚至,用全面戰爭就釣魚島問題威脅中國也是不可能的。這一點,美國自己也很清楚。因此,在釣魚島,美國甚至有時候會強調自己偏向於「中立」。若說要讓中國相信美國全面戰爭的威脅,那麼這個利益至少應該是整個日本。

  因此,擺弄釣魚島,並不能給日本帶來他所希望的結果。這一點,日本也應該心裡有數。畢竟,自己的斤兩擺在那兒。釣魚島問題,只是美國棋盤上的一顆棋子的一點材料。這一點材料的損失,並不能讓這個棋子無法辨認,日本仍然會在棋盤上發揮一樣的作用。該是「車、馬、炮、卒」就還是「車、馬、炮、卒」。

  當然,日本是無奈的,棋子是棋手控制的。日本只能按照美國的需求來做這個事情,並盡量爭取利益最大化。炒作釣魚島問題,會讓中日摩擦加劇,這個代價的背後,甚至還有與中國爆發戰爭和爭奪釣魚島徹底失敗的風險。要知道,一旦戰爭全面化,中國是擁有摧毀日本本土的能力的。無論美國如何幫忙,日本都不可避免地將陷入火海。在日本承擔這麼大風險之後,美國鬆口了,按照日本所希望的,終於表態將釣魚島納入《日美安保條約》。至於這種表態在最後能否成為現實,這個還不得而知。這也是當初日本驚呼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倒退的原因。無形中,給日本施加壓力。顯然,日本政府理應比媒體更早知道這一點。然後,自然要努力去扭轉了。

  要說現在的日本面對中國進行戰爭有幾分信心,還真不好說。也許日本民眾會有各種判斷,可日本政府也會有判斷。當前中日力量對比,中國已經在很多方面擁有不對稱的優勢。核武器、彈道導彈、戰略縱深、戰爭潛力,諸如此類,都是天平上日本所難以抗衡的砝碼。這些砝碼所帶來的直接效果,就是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實力不足。只有美國的保證,才能讓日本真正安心。某些理智的日本人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否則也不會出現記者逼問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的景象。大概需要這麼一個答案來安定脆弱的內心,求得某種意義上的安寧。事實上,沒有日本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的配合,日本記者很難逼得這顆安心的甜棗。難道還真有人相信,憑藉所謂的輿論又或者記者的逼問就能夠逼迫美國國務院的發言人臨時改變國家政策?又或許,記者原本就知道自己能夠問出這個結果。雙簧嘛,又不是沒有見過。

  美國來回折騰,也是想用釣魚島來釣魚。這條魚,自然是中國,甚至是全體中國民眾。黃海軍演問題,折騰半天,雖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並不能完全達到目的。既然目的很難達到了,美國半途上有所收斂也不奇怪。可是,美國也並不甘心就這樣結束,於是,日本站了出來,用釣魚島問題來推波助瀾黃海軍演風波的效果。只要激化了釣魚島問題,就正常理解,中國的精力怕是不得不轉向東面。若是中國不能在東面有效地應對各種挑戰,絕對壓力驟增,最後也難以繼續維持現有的以南海方向為矛頭的方針。

  當前的中國,呈現出一種外部壓力內部化的趨勢。而這種趨勢,美國顯然是樂於促成的。這種趨勢的可能後果,就是之前提到的中國自己犯錯。這種錯不是一兩個人可能造成的,只能是全體中國人。四面八方的壓力撲面而來,中國周邊的各種事態層出不窮。中國人的神經被不斷地挑動。再加上網路上,傳統媒體中,滲透無處不在。以至於,一些哪怕原本正常的外交進退會被強烈指責為無能。一些對既有問題的糾正會被指責為以前不作為。光要求理解,作用已經越來越小了。持續不斷的壓力會像潮水一樣,一波又一波的湧來。即便再理智的人,也會越來越暴躁,越來越衝動。人是感性生物,無法做到絕對的理智,在大環境下受到影響是必然的,只是遲早的問題。事實上,純從語言和文字上要求理智,就和治水一般,只是把這種情緒壓抑住,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只有疏導,才是最終的出路。對於人的情緒的來說,疏導就是發泄。發泄的方向,就是堅決地鬥爭。別國能夠對中國施加壓制使得外部壓力內部化,中國也同樣能夠通過反制來達到內部壓力向外轉移的效果。

  當然,需要的並不一定是戰爭。敵對勢力也沒有對中國發動戰爭嘛。戰爭是流血的政治,可也只是政治的一種手段而已。從國家層面上來說,如果動不動就搞戰爭威脅,那是伊朗和朝鮮的選擇,卻不應該成為中國的選擇。是的,就因為我們更有本錢,憑什麼因為頭腦發熱把所有的本錢砸進去?前人流血犧牲的夢想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為了讓我們用一場悲壯的戰爭去為夢想劃上終止符。哪怕不考慮前人和當代人,也要為後人做一些考慮吧。慈禧太后當年倒是「勇敢」過一回,只不過付出代價的是全體中國人。我們還有更多的手段值得選擇。譬如說,將釣魚島設置為旅遊的目的地,固定派軍艦護航旅遊。是的,也許不必要的戰爭我們需要避免,但海上對峙,並無不可。即便是戰爭,如果我們的對手選擇它,那麼我們也沒有理由逃避。不害怕戰爭與熱衷戰爭絕對是兩個方向。東海方向,4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正是海上對峙的利器。真正的海上決戰,現代級未必能夠發揮想象中的作用。可在其導彈的有效射程之內,現代機絕對是一種重量級的威懾。當發現目標和充足的發射時間都不成為問題,那麼「日炙」將發揮最大的作用。這種對峙,恰恰可以遏制戰爭。這一點,蘇聯一次次證明過。敵對勢力的本錢更多,顧忌更大。

  個人的設想中,釣魚島問題也不應該被獨立的解決。畢竟,也許釣魚島問題的存在是琉球群島回歸的最大可能。而琉球群島,在美國方面的戰略地位就完全不一樣了。美國會多大層面上的介入,很難說。這與中國抗衡美國的實力有直接關係。當前,我們能夠在琉球群島問題上嚇阻美國的可能性並不大。也就是說,即便中國帶著無限勇氣走上戰場,戰爭的結果也不太可能達到既定目標。不同的目標,風險是不同的。若是不顧風險貿然走向可能的戰場,那絕對不叫勇敢,而只是無知與魯莽。因此,如果作為一個釣者,必須足夠耐心,下足餌,才會把真正等待的大魚給扯上來。

  除非美國願意介入戰爭,否則在當前力量對比下,日本不會有在釣魚島問題上挑起戰爭的慾望。而美國恰恰更願意用代理人去試探中國,自身卻不願意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捲入對中國的戰爭。既然各國都不願意為了釣魚島問題而進行戰爭,那麼其實這局面也就是個和稀泥的問題。把握住了問題的本質,就可以放心大膽地折騰起來。沒有理由別人去和稀泥,中國不去。如果是和稀泥的話,中國並沒有必要改變現有的方針,按部就班地使用東海艦隊的力量,特別是4艘現代級的對峙能力就能夠做到絕大多數事情。不需要按照美國的思路走,與力量相比,釣魚島問題上自信反而更重要。大多數民眾也不會是狂熱的戰爭分子。他們更希望看到一種態度,而不是真正要不顧一切的走上戰場。好好和稀泥就夠了。畢竟,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已經有和稀泥的本錢了。這個本錢就是以釣魚島問題為背景的有限戰爭,中國擁有諸多取勝的條件。即便和稀泥帶來一些負面影響,與內部的團結穩定相比,也顯得無足輕重了。

  美國正是通過對中國行為習慣的研究,判斷中國可能在釣魚島方向不會太主動地應對。那麼,「水」勢的高漲將會理所當然地發生。美國認為通過東面的挑釁,總有一天會達到逼迫中國改變現行戰略方針的目的,且那種改變會比主動改變更為激烈,更為兇險。中國與其費力掌握那個度,不如給自己留出一個更大的裕度空間。畢竟,「鋼絲流」背後,風險與機遇並存,風險不斷加劇,效費比則在下降。在規避一種風險的同時,應當注意到另一種風險在上升。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更確切地說,美國也許就利用了中國不想上鉤的心態。「不咬鉤」也許就是「咬鉤」,「咬鉤」或許只是「吃餌」。利德爾·哈特間接戰略的路線,美國人未必不會用?釣魚島這個餌是為了釣中國政府還是中國民眾?然而,無論美國釣的是政府還是民眾,應對美國的反擊只能由政府來做出。而這種反擊,加劇中日矛盾是一個必然的結果。似乎更像一個陽謀,無論中國怎麼選,總歸無法避免對日關係惡化。中日矛盾,恰恰又是如此敏感,同樣要牽扯中國很大的精力。既然代價幾乎難以避免,不如去爭取更大的利益,主動應該還是比被動強一些。從這個層面來說,釣魚島問題上搞一些動作的風險不會更大。有很大把握,日本不會主動尋求與中國的戰爭,這就基本夠了。在爭取利益的道路上,這點風險,真不算什麼。如果中國和稀泥的舉動最終帶來戰爭,那恰恰說明這戰爭原本就避免不了。

  試圖規避敏感的中日關係,似乎顯得有些主觀,甚至可能美國所利用的正是這種心理。也許讓民眾適應這種敏感會加深認識。畢竟,不接觸總是更讓人多有無謂地遐想。與壓抑住的敏感相比,通過情緒的疏導,常態化的中日鬥爭會讓人們更為清晰地認識,中日關係中的說與做,究竟有什麼樣的區別。從而也能讓決策者在涉及到中日關係的問題上,變得更為遊刃有餘。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13: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