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工商時報:台商在大陸創造出「第二個台灣」

[複製鏈接]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9-11 1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工商時報:台商在大陸創造出「第二個台灣」

2010-09-10 14:4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9日電 台灣《工商時報》9日刊出社論《台商在大陸創造出「第二個台灣」》。社論說,廣大台商經多年打拚,已在大陸創造出「第二個台灣」(營收總額相當於台灣GDP)。20年後,大陸台商能否如以往成果一樣,這其實不重要。真正要關切的是,台商能否轉型升級成功,繼續保有經營優勢與永續發展能量,並對兩岸經濟福祉做出貢獻。

文章摘編如下:

由工商時報出版的最新「大陸台商一千大」顯示,進入千大排名的台商,其2009年營收額合計高達18180億元人民幣。這項金額摺合新台幣已與當年全台GDP數額相距不遠。但上述大陸台商營收額系以「千大」為限,若放寬尺度,加計榜外的中小企業,則其全部營收額應與全台GDP等量齊觀。因此可以認定,廣大的台商群體經過多年辛勤打拚,已在大陸創造出「第二個台灣」。

台商投資大陸的歷程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發端,迄今剛滿20年。這期間不算長,但由於台商們的投資金額與業務規模一直在「滾雪球」,所以很快地創造出令人驚奇的成果。其背後的動因,有台商們己身的賣力拚搏,還有大陸對台招商引資政策的穩健實行。另外還需記上一筆的,是台灣母體對登陸台商的人力物力支持,以及大陸職工對台資企業的配合。以上各項因素系環環相扣,設若當初缺一即無今日成果。

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的第一個20年是成功的。前瞻下一個20年,大陸台商如何重演過往的成功故事?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掌握並透析下列幾個「節骨眼」:

第一,過去20年,大陸經濟運作模式屬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各地盼台資外資慷慨投入資金,以增加就業及發展經濟。多年來台商不但享受到高度的政策優惠,並且充分運用了大陸的成本優勢,順利攻取全球市場,也有台商在門戶初開的大陸內銷市場一戰成功。而今天大陸的經濟生態正在大幅轉變,過去台商遊刃有餘的「藍海」,今日已在變樣。

第二,大陸上一階段的發展成就了「世界工廠」,但下一階段則要轉成以大陸內銷擔綱的「世界市場」。因此,台商經營路向必須跟著大幅調整,也就是要將大量經營資源轉移到大陸內銷市場之上,否則難以持續發展。而對那些習於外銷的台商而言,大陸內銷市場是個陌生的地方。

第三,兩岸經濟合作的趨勢。兩岸已在今年簽署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正要展開全面的對接合作。該合作架構有個很大的特徵,就是「直接雙向」。這使以往的「間接單向」成為歷史。如今兩岸直通了,大陸台商實有必要在兩岸經貿架構中尋求新的定位。

總的來看,大陸台商在下一階段的「戰局」不同了,「戰法」也必須全面改弦易轍。轉型升級再出發,是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對此,大陸台商團體包括全國台資企業聯誼會(台企聯)及各地台商協會,要挹注最多的心力,來輔導、扶持廣大台商。最好能整合台商們的資源,以使其集中、有效搶攻熱門的大陸內銷市場,並在新興的「兩岸經貿市場」里找到新的坐標,且與台灣本地廠商和陸資企業建立新的聯結關係,佔到下一階段的經營「制高點」。

未來20年後,大陸台商能否如以往的成果一樣,再創造出「另一個台灣」,也就是「第三個台灣」?這問題其實並不重要。真正要關切的是,大陸台商能否轉型升級成功,繼續保有經營優勢與永續發展能量,並對台灣、大陸兩方的經濟福祉做出貢獻。台商群體與兩岸雙方的共同繁榮,始終是我們最大的願望。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9-12 09:18
回復 1# 對風憶塵
加入台商,掙錢不多,跳樓不少!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3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9-12 21: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Guest from 76.112.19.x

哈哈,郭台銘的事,其中疑點甚多,複雜著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4: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