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聯合早報 中美鬥智 北京略佔上風

[複製鏈接]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8-29 21:5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星島環球網 2010-08-27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日前發表評論,題為《美、中戰略博弈之走勢》,作者為斯坦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薛理泰。文章摘編如下:

  兩年前,中國與亞洲國家貿易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亞洲國家躑躅而行時,也受惠於中國甚多,以後經濟快速也唯有寄希望於中國。然而,中國在亞洲影響力卻遠遜於美國。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在東亞峰會上就南中國海主權作出針對中國的表態時,與會國家一致響應,中國陷入空前孤立。

  南海爭端僅是美、中對峙的縮影而已。如果此事發生在其他地域,中國處境可能更加尷尬。之所以如此,同美、中戰略博弈有關。

  不久前美國承認,上世紀後半葉,華府迭次預測北京舉措,幾乎全錯。美國決策機制相對健全,犯錯卻層出不窮,似應歸咎於下列因素:

  其一,東西方戰略文化不同,華府對北京決策流程霧裡看花。這也適用於朝鮮、越南。北京也存在這個情況。不過,美國重大利益遍布全球,而中國將中、美關係視為重中之重。以此,華府對北京的隔膜感甚於北京之於華府。

  其二,涉外戰略取決於領導人的大戰略水平,是「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 在起決定性作用。美國偵察和監視系統擅長「定量分析」,在大戰略層次卻用處不多;而「定性分析」恰是北京長處。僅就美、中關係而論(不涉及全球戰略),北京在鬥智時略佔上風。

  其三,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崛起草莽,終至建立全國政權,乃「大浪淘沙,碩果僅存」的精英,洞察力和經驗非常人可比。而美國總統及高官往往昨天還是平民,今天就主理政務,同東亞人傑鬥智時洞察力不免稍遜一籌。

  其四,美國決策過程相對透明,還受到輿論左右,北京評估其決策不難有個大致的走向;而北京決策刻意保持模糊,國內環境封閉,決策處於「黑箱作業」。華府難於揣測北京決策流程。

  其五,華府慣於單向思維,不屑於從別國領導層的立場著眼,而一廂情願地預測他們如何決策,豈能準確判斷呢?中國同強者抗衡,勢必「換位思考」,而且保密措施嚴謹又實行戰略欺騙,不易為外界揣測。北京相對容易做到「知己知彼」。

  其六,美國財雄勢大,認為技術和資源優勢可以彌補危機初期的過失,因而在危機初期只求作出有力的反應,卻未必選中最佳方案。而中國技術和資源佔劣勢,迴旋餘地小,須循最佳方案,亦即「慎重初戰」。

  今夏以來,從黃海軍演到南海爭端,華府迭次出牌,均非北京所能逆料,事後應對,也多有不當,以致形格勢禁,即使在處理周邊國際事務時,也動輒出現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趨勢。鑒此,美、中戰略博弈的走勢似乎是北京漸居頹勢了。

  去冬筆者在題為《盛世危言:中國周邊危機四伏》的文章中談到,一旦中國位居「老二」,亞太國家在國際風波中的立場波詭雲譎,中國的對立面就不僅是「老大」、「老三」、「老四」,而是包括「老八」、「老九」以及未入流的國際社會的小腳色了。設若西方世界作出了中國已經處於強勢「老二」的地位並且遲早將取而代之「老大」美國的戰略定位,則中國必然會面臨一連串的嚴峻挑戰。

  當前美、中兩國對峙已經從黃海波及南海,伊於胡底,尚未可知。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被強敵橫刀奪愛,史有先例。甲午戰爭前以及全面抗戰前,就是中國國內百業興旺、國勢蒸蒸日上的兩段歷史時期。不旋踵,歷史進程遭遇拐點矣。北京自須打點精神,作一番系統研究了。
清靜無為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沙發
 樓主| cenote 發表於 2010-8-29 22:01 | 只看該作者
美、中戰略博弈之走勢


  
● 薛理泰

區域焦點

  兩年前,中國與亞洲國家貿易總額已經超過了美國。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下,亞洲國家躑躅而行時,也受惠於中國甚多,以後經濟快速也唯有寄希望於中國。然而,中國在亞洲影響力卻遠遜於美國。最近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在東亞峰會上就南中國海主權作出針對中國的表態時,與會國家一致響應,中國陷入空前孤立。

  南海爭端僅是美、中對峙的縮影而已。如果此事發生在其他地域,中國處境可能更加尷尬。之所以如此,同美、中戰略博弈有關。

  不久前美國承認,上世紀後半葉,華府迭次預測北京舉措,幾乎全錯。美國決策機制相對健全,犯錯卻層出不窮,似應歸咎於下列因素:

  其一,東西方戰略文化不同,華府對北京決策流程霧裡看花。這也適用於朝鮮、越南。北京也存在這個情況。不過,美國重大利益遍布全球,而中國將中、美關係視為重中之重。以此,華府對北京的隔膜感甚於北京之於華府。

  其二,涉外戰略取決於領導人的大戰略水平,是「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 在起決定性作用。美國偵察和監視系統擅長「定量分析」,在大戰略層次卻用處不多;而「定性分析」恰是北京長處。僅就美、中關係而論(不涉及全球戰略),北京在鬥智時略佔上風。

  其三,毛澤東、鄧小平等人崛起草莽,終至建立全國政權,乃「大浪淘沙,碩果僅存」的精英,洞察力和經驗非常人可比。而美國總統及高官往往昨天還是平民,今天就主理政務,同東亞人傑鬥智時洞察力不免稍遜一籌。

  其四,美國決策過程相對透明,還受到輿論左右,北京評估其決策不難有個大致的走向;而北京決策刻意保持模糊,國內環境封閉,決策處於「黑箱作業」。華府難於揣測北京決策流程。

  其五,華府慣於單向思維,不屑於從別國領導層的立場著眼,而一廂情願地預測他們如何決策,豈能準確判斷呢?中國同強者抗衡,勢必「換位思考」,而且保密措施嚴謹又實行戰略欺騙,不易為外界揣測。北京相對容易做到「知己知彼」。


(2010-08-26)zaobao.com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主題

8058

帖子

721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211
3
11nn93n9 發表於 2010-8-30 03:27 | 只看該作者
因為時間在中國一邊,中國可以以靜制動。所以,美國先出手,中國以靜制動,占點先手也不是什麼可以驕傲的。關鍵是美國等不起,又打不起。 美國面臨的困難遠比中國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