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

[複製鏈接]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7-26 2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

作者:六虎上將之末   文章來源:天涯社區 > 天涯論壇 > 煮酒論史

目錄
陳勝的鋤頭
張良的鐵錐
韓信的佩劍
樊噲的盾牌
蕭何的算盤
項羽的烏錐
還有天下最強之武器---劉邦的舌頭

----------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之陳勝的鋤頭
陳勝自幼家境貧寒,「少時嘗與人佣耕」。一次勞動時,他「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勿相忘。』」和他一起幹活的窮夥伴們覺得好笑,便應聲問道:「若為佣耕,何富貴也?」意思是說如此受人剝削,哪有什麼富貴呢?陳勝嘆息說:「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可見陳勝有一種傲,一種把自己致於民眾之上的傲。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與其他900人一道,被徵發往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戍邊,為屯長。大雨阻路,行將誤期,懼獲死罪,遂與吳廣密謀,以「魚腹帛書」和「篝火狐鳴」的辦法,製造「大楚興,陳勝王」(《史記•陳涉世家》)的輿論,在戍卒支持下殺死監管尉官,於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東南)發動起義。

他成功的利用了群眾的心態。開始了短暫而璀璨的軍旅生涯。

所以說,我們要說的第一件武器,不是陳勝的鋤頭,而是這種群眾的心理。

----------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之張良的鐵錐

史記•留侯世家 記載:「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張良本是韓國貴族,因滅國之仇故傾家蕩產求到一個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要經過的路上,皇帝出行,必定戒備森嚴,這兩人肯定是提前若干時間埋伏在那裡,為了不為禁衛察覺,必須一聲不動,終於等到秦始皇經過,好傢夥,一個鐵錐就扔過去,一輛車就毀了,只可惜準頭差了點,否則秦始皇就歸天了。

這可惹了禍了,怎麼辦?跑路啊。這一躲,就躲了十年。

據說這時候就遇到黃石公,傳授給他《太公兵法》,並且告訴他,再過十年,就會發達,果然過了十年之後,張良帶著幾百人的隊伍遇到了起兵攻打下邳的劉邦,於是歸降擔任個小官,後來靠著給劉邦講解《太公兵法》,受到劉邦重用,一舉成為劉氏集團的首席參謀。這一年《史記》中明確記載,是秦二世元年,也是陳勝起義的年份。過了三年,是劉邦入咸陽滅秦,又用了四年的時間,打敗了項羽。但這只是據說而已,唯一的證人就是張兄一人,不排除其為了自抬身價編個故事的可能,連劉邦這樣的市井小人也能想出個赤帝白帝的故事,因為那時候的人就吃這一套。

這十年,肯定很難熬,這黃石公,多半是張兄自己,這十年後會發達,只怕是沒人會告訴他的,所以他忍,忍了十年,終於等到了機會,所以他就在那一瞬間,揮舞鐵錐,三年滅秦,四年滅楚。算無計漏,三傑之首,只怕就是這十年用心苦學之功。

所以我們要說的第二件武器,不是張良的鐵錐,而是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隱忍,用無窮的耐心積累力量,去等待最佳的時機,然後一擊必殺。

----------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之韓信的佩劍

《史記》為韓信做過一個傳叫《淮陰侯列傳》,列傳一開頭就說,「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這些話說明韓信曾經是布衣,最貧窮的時候,他甚至連飯都吃不上,還曾受過胯下之辱。司馬遷告訴我們,韓信這個人雖然有著貴族身份,還有一把劍,我猜測可能是祖傳的,他肯定買不起,祖上傳的一把劍在身上,但是既沒有什麼德行,又沒有什麼本事,史書上說法叫做「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就是他沒有什麼良好的表現。因此這個地方上招募低級公務員,這個叫「吏」,招募低級公務員的時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後又不能「治生商賈」,什麼叫商賈呢?商就是流動著的、販賣商品的人,賈就是開一個店鋪,賣東西的人,叫做行商坐賈。韓信他也沒有這個本事,也不會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賈,那怎麼吃飯呢?「從人寄食」,就是到人家家裡去混飯吃,蹭飯吃,所以「人多厭之者」,就是當地的人都很討厭他,一個大男人,整天挎把劍,啥也幹不了,到處混飯吃,他是個不討人喜歡人。但他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等待時機。

這裡的劍,我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因為那時候只有貴族才佩劍。韓信始終有一種信念在其心中,支撐著其,刻苦讀書,千里投軍,正是有這種自尊,所以才有後來的才華和成就。所以我們這裡所說的第三種武器,不是韓信的佩劍,只要對自己有了發自內心的尊重,自然就會擁有一切。

----------

『煮酒論史』 [亂彈戲說]七種武器之樊噲的盾牌

鴻門宴上,樊噲聽說「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說:「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即「帶劍擁盾入軍門」,衛士阻擋,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進入軍門后,樊噲「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問,這傢伙誰啊。張良回答,樊噲,俺們跟班。老粗一個。得,項羽放下心來,還蠻有興趣的看著樊噲,叫人拿了個生豬腿,問樊噲敢吃嗎?好個樊噲,就地坐下。把生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劍切著吃。邊吃邊不閑著,開心長篇大論,:「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有虎狼之心,殺人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它盜出入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諸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以為大王不取也!」

一段話說的項羽沒了殺心,劉邦乘機溜了,項羽也不好意思再動手開戰了。對付樊噲吧,一來是個粗人,沒什麼好怨的,二來他說的也都是大道理。於是也就沒折了。至於樊噲是否真的只是個老粗,就只有天知道了。

我們這裡要說的第四件武器,不是樊噲的盾牌,而是人思維中的盲點。可能是一個口號,也可能是一個給世人看的形象。劉邦自稱為義帝報仇,約法三章,追兵至則推子下車,他是好人?壞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了一個盾牌,於是世人就有個自欺欺人的借口。

這種盾牌,無處不在。

----------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之蕭何的算盤

蕭何本是秦末沛縣人,年輕時任沛縣功曹,這是負責縣裡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持法不枉害人。劉邦進入咸陽,蕭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戶籍、地理圖冊等收集起來,使劉邦知曉天下山川險要、人口、財力、物力的分佈情況。項羽稱王后,蕭何勸說劉邦接受分封,立足漢中,養百姓,納賢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賦稅,積蓄力量,楚漢戰爭中,蕭何留守關中,安定百姓,徵收賦稅,供給軍糧,支援前方的戰鬥。

蕭何一生都是在和算盤打交道。這是一種已經化做本能一般的敏感與勤奮,咸陽的資料,漢中的治理,日復一日,耗盡了蕭何的前半生。如果說有說可以比擬的話,唯有後代的諸葛武侯。這種對數據的敏感,對治理的痴狂,貫徹了蕭何的一生,這是一個真正的幕後英雄。

所以,我們要說的第五件武器,不是蕭何的算盤,而是這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專註和敬業。正是因為有這種專註,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才可以不斷的運轉。

----------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之項羽的烏錐

項羽本紀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可見其人,有一種偏執的性格,要麼最好,要麼不要。

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破釜沉舟,一往無前,以少勝多,也就不奇怪了,正如項羽的烏錐,項羽一死,也不獨活,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所以我們要說的第六件武器,不是項羽的烏錐,而是這種一往無前的決心和氣概。

----------

『煮酒論史』 [歷史隨筆]七種武器之劉邦的舌頭

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沛郡豐邑人(現在江蘇豐縣),他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劉邦年輕時整日遊手好閒,常常到酒店裡賒酒,喝醉了就倒在酒店裡睡覺,劉邦性格豪爽,對人很寬容,但他不太喜歡讀書,也不喜歡下地勞動,他的哥哥和嫂子不願與其同過,劉邦的父親只好把長子一家分出另過,劉邦仍隨父母居住。劉邦長到弱冠之年,仍是不改舊性,父親就斥責他說:「你真是個無賴,什麼時候才能像你哥哥一樣買地置房!」劉邦並未覺悟,還是經常帶著一夥狐朋狗友到哥哥家白吃。嫂子被吃急了,就厲聲斥責,劉邦也不以為然。一次,劉邦一夥又賴在哥哥家蹭飯,嫂子急中生智,用勺子猛勁刮鍋,弄出了震天的響聲,劉邦一聽,以為飯已吃完,自嘆來遲,只好請朋友回去。等他送走朋友,回頭到廚房一看,鍋灶上正熱氣騰騰。劉邦這才知長嫂使詐,受了刺激,從此不再回來。

劉邦的這種「無賴」本性一直沒有得到徹底改變。楚、漢相爭之時,劉邦曾經兵敗彭城,自己隻身逃走,兩個孩子也被衝散。其後在逃難人群中發現了自己的一子一女,但楚軍緊追,劉邦急於逃命,嫌車重太慢,竟將兩個孩子推下車去。部將夏侯嬰看見,急忙把孩子放回車中,如此反覆了三次。劉邦說:「我如此危機,難道還要收管兩個孩子,自喪性命嗎?」夏侯嬰反駁說:「這是大王的親骨肉,怎麼能捨棄!」劉邦竟然舍人救己,拔劍就砍夏侯嬰,夏侯嬰無奈,再也不敢把孩子放在車上,只好把孩子挾在腋下逃跑。

這樣的人能讓漢初三傑為其效力,更讓韓信致死至終的為大漢賣命?

陳平曾經對劉邦說,您哪,雖然「能饒人以爵邑」,拜官封地,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從而吸引我們這些「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自我定位準確),但是您「慢而少禮」,沒辦法勾引那幫子「士之廉節好禮者」。

陳平的「六齣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歷史典籍中給他總結的六種計策是:

第一,重賄對方將領,實施反間計;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離間項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滎陽之圍;
第四,腳踢劉邦,封韓信為齊王;
第五,假游雲夢擒韓信。

也可以看出劉邦的角色,一開始走的就是迎合人的世俗慾望的路線,一群人,就一起有利益分享,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巧言令色,但可惜,這個世界上永遠是慾望的大多數,甚至可以說,誰敢說自己沒有慾望?就算張良,也有個報仇的慾望在裡面。遠如韋小爆,近如杜月笙,皆此類人也,無奈大多是能成功於這個世界。這也是我們自己人性的悲哀。

所以我們要說的這天下最強之第七種武器。不是劉邦的舌頭,而是人的慾望,某人不是說過么,什麼都不怕,就怕領導沒愛好。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7-26 21:35
回復 1# 對風憶塵
劉邦的出身最利害,它極可能是秦國貴族的私生子。

472

主題

1469

帖子

131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16
3
 樓主| 對風憶塵 發表於 2010-7-26 22:11 | 只看該作者
呵呵,這就是戲說歷史,不必當真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