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文化與信仰

[複製鏈接]

49

主題

56

帖子

46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ncerc 發表於 2010-7-14 07: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智真


人不能離開信仰,否則將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古人敬天信神,「觀天道以應人道」,人類的文化與信仰相伴而行,輝煌燦爛的文明中無不閃耀著信仰的光芒。

華夏文化是神傳文化,文化的起源是仰望上天的,信仰為本,道德為尊,是一種天、地、人為一體的文化,是整個自然和人類大和諧的文化。因此古人敬天信神,「觀天道以應人道」,人類的文化與信仰相伴而行,輝煌燦爛的文明中無不閃耀著信仰的光芒。

從世界史來看,幾乎所有古老的民族都是信神的。中國是神傳文化的中心,因此這個地區又被稱作神州。華夏文明之所以長期繁榮、世代傳承,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傳統文化所蘊涵的崇高智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道德觀,儒、釋、道三家思想交相輝映,規範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使敬天、敬德、修身、愛民等道德理念深植人心。

道,即宇宙規律,是傳統文化中各家學說、各個學派的總歸宿和最高境界。無論研究哪家思想、學說,首先要把握傳統文化的整體精神,一切宗教信仰和正信的核心都是教人向善,宗旨是按照宇宙規律去做,達到人與宇宙的和諧,否則就不是正教。

古人認為,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道」是萬物之源,是永恆不變的,人要長久,就必須人道去符合天道,人心合天心,即「天人合一」。例如老子對道的感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而老子的清靜、無為則是指示萬物復歸於道的最佳狀態。

孔子說:「惟天地萬物之母,惟人為萬物之靈」,認為天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造就並賦予了人仁、義、禮、智本性等;佛家講佛法無邊,慈悲普度眾生,使人通過佛法修鍊回歸神聖莊嚴的天國世界。

人不能離開信仰,否則將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信仰是人們對宇宙真理的極度信服和尊重,並以之作為行動的準則,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中能夠始終保持的堅定信念。

中國文化強調「悟」的過程,人在社會中,如果被物質利益所迷惑,失去了信念層面上的「悟」的內容,就會陷入迷惘狀態,只相信現實的享受,不相信未來,沒有個體自我意識覺醒,沒有敬畏的對象和價值標準,沒有心靈的約束,便會為所欲為,最終失去道德的底線,所以傳統文化中講要「悟道做人」。

表面上的法律條文只能約束人的表面行為,卻不能使人內心敬畏和信服,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可能還會犯法。而道德是約束人的心法,一切正教通過喚醒人們的良知本性,對人生真諦、生命乃至整個宇宙的意義、歸宿等有正確的認知,來幫助人們達到對於道德意識的高度自覺,幫助人們從功名利祿的貪慾中超脫出來,努力實現道德的完善,使真正的自我生命有美好的未來,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並得到神明的庇佑。

正教認為上天主宰著一切,人要信仰虔誠,心存謙卑,因為上帝創造的一切人在他面前沒有可以誇口的,往往成就越大的人越是柔和謙卑,越能證悟到不同境界的理。

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載體,信仰和文化是分不開的。儒、釋、道三家,都有一個共同思想,那就是認為上天賦予了人德性,儒家稱之為人的本性、惻隱之心或良知;道家稱之為神性;佛家稱之為佛性,人可以通過教化而為善,通過修身以達天人合一,人神一體的境界。

從儒家看來,強調崇仁尚禮,謙和恭敬,認為「天心存仁」,揭示了「人心不仁,天心不佑」的天地之理,注重用道德禮儀實現對社會秩序的維護,凝聚著「仁者愛人」的博愛意識、「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歷史使命感等,通過修身可成賢成聖。

從道家看來,「人生而靜,天之性也」,人要修真養性,返本歸真,思想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才能做到靜則生慧,最後修成真人;從佛家來看,佛性人人都有,由於在世上迷失了本性而不自覺,通過修鍊、不斷升華可修成佛,得到善果。三家思想都告誡人們:敬天信神,修德向善,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

歷史上的道德高尚之人,都是真理和道義的實踐者、傳播者和修身的典範。如上古「五帝」順天而治,修身證道,使當時的人們都自覺信仰尊奉大道,天下清平而祥和;三教聖人教化眾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先知、先覺和高人通過觀察天象,能預知世間大事的發生。

如諸葛亮寫了《馬前課》、邵雍寫了《梅花詩》、劉伯溫寫了《燒餅歌》等;唐太宗嚴於律己、虛懷若谷,開創了「貞觀之治」的一代天朝盛世;再如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等文學家也同時都是修鍊人,他們無不追求自己的理想與天地之道相一致,他們對人生真諦、宇宙的感悟及所取得的卓越文學成就無不體現出其高潔的人品,崇高的信仰是其成就的關鍵。

中國古人對天有著無限的崇敬,相信人是神造的,神傳文化給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生命力和內在的凝聚力,正統信仰成為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積澱了深沉廣博的傳統,這些都引導著人們以道德水準衡量一切事物,以正確的態度認識「善」與「惡」、「正」與「邪」這些原則性問題。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沙發
iamcaibird 發表於 2010-7-14 13:01 | 只看該作者
錯了,中國傳統是不大信神的。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離無神論已經不遠了。後代的中國人對神也是採用實用主義的態度,也就是說「臨時抱佛腳」,用貢品賄賂土地爺,信則有,不信則無,更有齊天大聖鬧天空。中國自己傳統的道家,儒家,本不是宗教,而是哲學,沒有神鬼,但是,哲學庸俗化后變成了宗教,也就有了「老子一氣化三清」。

中國萬幸不是宗教文化。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7

主題

3159

帖子

94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0
3
無限還原 發表於 2010-7-14 15:37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是哲學,猶如古希臘的時代。
只不過給基督教改變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匿名  發表於 2010-7-14 21:36
呵呵,這是一篇輪 子文章,意在引出輪 子鼓吹的所謂「神傳文化」。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5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0-7-15 01:15 | 只看該作者
人不能離開信仰,否則將找不到心靈的歸宿,失去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concerc 發表於 2010-7-14 07:35


這句話,直接就拿來當公理用了?先把這句證一證,再說別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匿名  發表於 2010-7-15 05:37
只要看到神傳這兩個字,就不用再往下看了。它信的兩位版主很不稱職,連地都懶的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