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83個城市爭建「國際大都市」很荒唐

[複製鏈接]

859

主題

1038

帖子

77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655個城市正「走向世界」,183個城市要建「國際大都市」。在現代化、國際化道路上,中國城市有著史無前例的熱情與氣勢,其中也難免有因急於前行而顧此失彼者。(7月6日《瞭望東方周刊》)



專題:2010年上海世博會
一個俄羅斯遊客鏡頭下的朝鮮百姓生活(圖)
侵華日軍私人相冊:隨軍自拍最新曝光(圖)
解密照:記者拍攝胡宗南攻陷后的延安(圖)
最新曝光:美國發布的朝鮮戰爭高清照(圖)
重溫老照片:98年抗洪封堵九江決口!(圖)
淑女變女王的魔法書
[花小錢過優越生活]
女金融師的次貸愛情
走尋常路讀非常書
非常趣味民俗知識選登
周公解夢具體應用
中國為什麼不高興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183個城市要建「國際大都市」,這個數字看起來讓人感到既興奮又詫異。如果183個城市真能都建成「國際大都市」,那麼平均下來,我們每個省份都將會有5個以上的「國際大都市」,真可謂神州大地遍是「大都市」,此情此景,難道不值得興奮?

    然而稍加琢磨,就覺得這個事情非常不靠譜,甚至很荒唐。放眼全球,當今稱得上「國際大都市」的世界大城市也大致不過紐約、巴黎、倫敦、東京等屈指可數的10來個被公認的國際大都市,而中國一個發展中國家就要冒出183個國際大都市,這豈不令人感到詫異。

    何以183個城市要爭建「國際大都市」?這樣嚴重不符合我國國情的規劃目標是如何出爐的?這值得我們思考。

    183個城市一哄而起、爭建「國際大都市」充分暴露出我們在城市化建設中好大喜功的功利心態。「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當然,國際大都市也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一般來說,「國際大都市」往往是全球經濟的區域中心、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國際性的交通樞紐等等。它的形成是在經濟活動中客觀歷史形成的,並非人為的一廂情願。

    我國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往往由地方「一把手」操控,存在著嚴重的長官意識。一些地方領導在「投資衝動」的影響下簡單認為只要城市人口達到一定地步,高樓大廈建起來,招一些外商,就可以算得上國家化大都市,這是對於國際化大都市的嚴重誤解。

    如果183個城市爭相打著「國際大都市」的旗號大興土木,雖然看上去「很美」,然而實際上必然導致城市脆弱資源的過度開發、城郊用地的雜亂無章、基礎設施的盲目布局,最終使得「國際大都市」規劃淪為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所以,與其各地爭建「國際大都市」,倒不如各地靜下心來,分別找準定位,讓公眾和專家充分參與到城市的未來規劃中,制定出有差異化的個性城市。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其實已經深刻闡釋了城市的意義所在,所以在「國際化大都市」和「宜居城市」中,城市管理者如何選擇,其實答案早已明確
很多時候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相信你的解釋,朋友不需要你的 解釋


好貼與你分享。謝謝您的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