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毒辣 於 2010-7-12 14:01 編輯
回復 1# 海外憤青
歷朝之更替, 都有一些類此的因素.
1. 貧富分化, 窮人缺乏糧食;
2. 官府貪污成風;----(注意, 這是必要不充分條件)
3. 官府執政力癱瘓;
4. 外戰壓力;
5. 黨爭.
對應第1, 科技發展了, 糧食充足了, 人口計劃生育, 民眾因缺糧而造反的誘因降到極低;
對應第2, 貪污是成風了, 但經濟發展了, 還是能惠及大多數國民, 所以國民不會只因為官府貪污而造反;
對應3, 我朝之立才幾十年, 還是個年輕的官府, 還有活力和行動力. 甚至因為貪腐的刺激而使經濟肌肉過於發達, 遠沒到執政力癱瘓的程度.
強力的執政力可以糾正很多錯誤, 可以調整政策調整利益分配.
只要執政力不癱瘓, 朝廷就有很多挽救自己的機會, 將來存在很多未知數. 今言朝廷之亡, 尚早.
對應4, 有核彈, 無大戰.
對應5, 黨爭被控制在黨內部, 無論如何變色, 名字都叫共產黨. 領導還是那些領導, 打手還是那些打手. 黨產還是那些黨產.
當年鄧黨宮廷政變推翻毛黨, 是人民的選擇, 是歷史的必然, 是黨自身的新陳代謝.
改革開放才30年, 鄧黨給國民帶來財富, 於是民心思定, 不思前朝.
再分析潛在危機:
1. 貧富分化, 階級凝固;
2. 貪腐削弱執政力;
3. 黨爭不能控制在黨內; 又或者開放黨禁.
綜上所述, 我朝氣數, 還很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