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垮了,誰來買美國國債?

[複製鏈接]

315

主題

1181

帖子

633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原教旨伊斯蘭Jihad聖戰戰士,簡稱聖鬥士

Rank: 3Rank: 3

積分
6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伊蘇 發表於 2010-6-17 0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別忘了看簽名檔轉載說明]

作者: 余曉平 | 2010年06月16日 09:46 | 欄目: 社會觀察
(452) 點擊  |  (11) 評論 | 本文地址: http://yuxiaoping.blshe.com/post/135/559129
 

中國垮了,誰來買美國國債?

——美元國債重上九千億的思考

余曉平/文

    美國財政部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作為美國主要債權國的中國、日本和英國4月份都繼續增持美國國債,4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達到9002億美元,較上月增加50億美元,這是中國連續第二個月增持美國國債,也是中國自去年11月以來持有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9000億美元關口。

    此外,4月份日本持有美國國債也增加106億美元,達到7955億美元;英國持有美國國債則大幅增加422億美元,達到3212億美元。中日英分列美國第一、第二和第三大債權國,三國3月份也增持了美國國債。截至今年4月底,外國債權人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額達到3.96萬億美元,較上月增加1.87%。外界普遍認為,外國債權人增持美國國債,部分原因是歐洲債務危機導致部分資金轉向更安全的投資領域。

   樹立假想外敵,是轉移內部矛盾的最好辦法。當家長管不住孩子的時候就會說:「大灰狼來了!」,平時經常會講一些大灰狼如何吃人的故事,往往這些伎倆會在孩子還不懂事的時候生效。長大了才知道這個大灰狼是大人培養出來的。要是聰明一點的孩子會問,大灰狼來了你在哪裡?難道你不會保護我嗎?你怕嗎?你都不怕,我怕什麼?你要是怕,枉為人父啊,好好練練打狼的本領吧。孩子鬧,只是為了爭取他自己想要的東西罷了。

    美國人的壞是壞在他們爭取自身利益上面,難道中國的領導人不願意為自己的國家爭取利益嗎?美國人的壞是對外的,在他們爭取自己利益的同時,你鬥不過人家當然會損失利益。和美國之間斗,並不是百姓的事情,而是政府的事情,政府無能,靠轉移視線的方法,那麼我們就不能上當。記得電影裡面一句經典的國民黨軍官的話就是「不是我們無能,是共軍太狡猾。」其實這是相對等同的,確確實實就是你無能,當然對方的確也狡猾。

    美國人發行的國債太多的確不是什麼好事,但是非常重要的是有人買。這就像是說有人欠的債太多了不好,關鍵是別人還特別想把錢給他,中國人給錢讓美國人花,因為是有利息的。這與中國的外匯儲備過高有關,如果不拿其中的一部分來買美國國債的話,那麼這些儲備的外匯將以等同於美國通貨膨脹的速度而貶值,購買了美國國債,起碼增加了貨幣的流動性,可以抵禦一部分的通貨膨脹。這本來是好事,卻被一些根本不懂經濟和金融的人理解成拋售美國國債才是愛國的行為。我一直在說,愛國是要有技術含量的。

    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不調整,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將會繼續加大,歐元的狂貶緩解了中美匯率的矛盾,但是這是暫時的。在沒有其它增加貨幣流動手段的情況下,購買美國國債似乎是唯一的選擇。那麼對於美國人來說呢?之所以發行國債,說明借來錢所帶來的利潤肯定要大於國債所支付的成本。無論你認為這個國債發行得有多濫,只要是有人買就能說明問題。所以說國債的買賣是雙贏的一件事。

    人們對國債還有一個誤解就是如果中國不高興就可以逼著美國還債,那麼你想想你手裡的中國國庫券在沒有到期之前你能逼著國家把錢還給你嗎?你只能低價轉手,從而承擔一部分損失。因此中國所持有的這九千億美元國債如果想拋售的話,必須要有國家購買,沒有人買的話你就必須折價,你拋了半天其實跟美國已經發售的債券關係不大,只是影響美國繼續發行國債的收益率。從前面幾個月中國拋售的結果看來,中國拋售其實並沒有給市場帶來任何大的影響,因為中國一拋,就有其他國家來買。那麼到底影響什麼了呢?如果拋了不買,就會影響這一部分的貨幣流動性,現在買回來了,那麼我們就要看這一賣、一買其中到底是賺錢還是賠錢了,這一點我還沒有去研究,其實看一下近幾個月美國國債的收益率波動曲線就可以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買與賣跟愛國無關。無論是買還是賣只要是對國家有利就是愛國。

    這裡要講的問題是美國人根本就不會希望中國經濟垮掉,美國人肯定希望有人來買他所發行的國債,只有中國經濟發展了才有足夠的錢來購買,要是中國垮了,肯定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

11 條 關於 "中國垮了,誰來買美國國債?" 的評論
評論
[回復]
王小建 | IP地址: 114.246.120.* | 2010/06/16, 23:55

這個問題太專業,不是「腦殘」的思考範圍里的事。
[回復]
訪客:訪客 | IP地址: 122.78.121.* | 2010/06/16, 21:23
我真的很愛美國。
我還有個主意,當然不是我一個人或我發明的主意 [回復]
劉學偉 | IP地址: 78.225.4.* | 2010/06/16, 17:04

就是擴大國內消費,真的快速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不要搞那麼多的出口,人民幣也緩緩地升值。一定要讓外匯儲備繼續飆升的趨勢停下來,然後慢慢降。手中握有那麼多的美債絕對是弊大於利。長期趨勢,人民幣兌美元必然升值。如果平均一年3%,那已經顯超美債利率。如何會划算?
還有似乎如果不買債券,留在手裡的就是隨時可以動用的現金,應當比債券更流動吧?只是沒有利息而已。
美國有那麼多的外債絕對是壞事。早晚會遇到歐洲笨豬五國那樣的窘境,而且這個日子我估計不會超過十年,也許就是下一次的金融危機吧。說只要我可以借到錢,我就可以得瑟,那真是標準的打腫臉充胖子呀。
[回復]
余曉平 | IP地址: 96.49.214.* | 2010/06/16, 23:22

擴大內需是中國一直期望達到的,但是不是提一提口號就能解決的問題。表面上來看,增加收入就可以讓老百姓買東西,但從經濟上來講增加收入必須伴隨的是物價穩定,然而中國做不到讓物價自然穩定。更重要的是百姓拿到錢還會存銀行,不會消費的原因是出於不安全的心理,而且民間很難使貨幣流動而增值。
美國債多確實不好,但更不好的是借債給美國的這些國家,這和老百姓願意存銀行一樣,是因為自己缺乏貨幣流動的渠道和能力。其實手裡有國債也隨時可以拋售變現,國際貨幣市場很活躍的,你拋個幾百億馬上像日本和歐盟就會吸納,況且在手裡的還有4萬億呢,還輪不上拋這部分錢。
由於美元是第一硬通貨,這和那些小國家不一樣。美國要是還不起債,想辦法讓美元貶值就可以了,多印鈔票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力保美國的經濟,美元貶值對美國也不利,一般美國也不會那麼做。所以每次金融危機都會像這次一樣大家共度難關,而最舒服的反而是美國。國債和借錢還是有區別,不到期是無法讓他還的,而很多國債都是長期國債,中國要是想把手頭的這九千億清理乾淨了都不容易,不知道要損失多少代價。關鍵是4萬億的儲備還不知道怎麼流動呢。拋了這九千億有什麼用。
[回復]
訪客:訪客 | IP地址: 67.159.44.* | 2010/06/16, 23:08
劉先生似乎把「借錢」看成是絕對的壞事,這是有問題的。美國借的那些錢,有很多是拿去投資生更多的錢去了。就是借錢消費,在一定的範圍內也是積極的。中國賺那麼多錢,就是因為沒有適當的投資渠道,只好去買美國國債。要是不買放那,不僅僅是「沒有利息」,還會隨著通貨膨脹逐漸縮水。各種股票、債券、國債之中,比來比去,還是美國國債風險最小、收益穩定,不買美國國債真的沒有什麼別的更好的選擇,中國那麼多經濟專家決定這樣做,是有他的道理的。
[回復]
訪客:訪客 | IP地址: 222.240.34.* | 2010/06/16, 22:19
中國垮了,就賴債成功。因為到時分崩離析的中國,隨便找過理由,比如民主人權之類的事情,制裁得了。
佩服 [回復]
訪客:灰鷹 | IP地址: 60.24.53.* | 2010/06/16, 15:39
這就是重實際和重面子的問題了。打腫臉充胖子中國的本質所在。什麼時候中國玩過人家美國。然後還要自欺欺人自圓其說的瞎掰政府有多麼的厲害和強大。汗
「愛國」很簡單 [回復]
訪客:螻蟻 | IP地址: 125.116.74.* | 2010/06/16, 13:57
「愛國」就是黨指東決不往西,黨指西決不往東,黨不指瞎撞一氣,撞叉了自煽耳光,思考是與「愛國」相悖的一種品質。
[回復]
王海峰 | IP地址: 113.13.114.* | 2010/06/16, 12:58

事情複雜,已經超出了「腦殘」的思維能力。
[回復]
訪客:呂明 | IP地址: 60.63.245.* | 2010/06/16, 12:57
愛國需要智慧的。我們都被愛國了。
[回復]
趙愛光 | IP地址: 123.76.248.* | 2010/06/16, 10:30

這個道理"愛國者"們是怎麼也理解不了的。
【凡轉載僅供參考,不代表已得到轉載者認可,請讀者注意分辨、查證、思考,請勿盲信、盲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