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給研究斑竹找到的答案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12 06: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6-12 06:58 編輯

老兄曾說原始佛教就釋迦牟尼一尊佛,沒有其他的佛。事實上不是那麼回事。
今查,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的《佛說長阿含經》卷一,第一分初大本經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
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時。
諸比丘於乞食後集花林堂。各共議言。諸賢比丘。
唯無上尊為最奇特。神通遠達。威力弘大。
乃知過去無數諸佛。入於涅槃。斷諸結使。
消滅戲論。又知彼佛劫數多少。名號.姓字。
所生種族。其所飲食。壽命脩短。所更苦樂。
又知彼佛有如是戒。有如是法。有如是慧。
有如是解。有如是住。云何。諸賢。


。。。。。。
以時講說。當奉行之。 佛告諸比丘。諦聽。
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
諸比丘受教而聽。
佛告諸比丘。過去九十一劫。
時世有佛名毘婆屍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
過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屍棄如來.至真。
出現於世。復次。比丘。即彼三十一劫中。
有佛名毘舍婆如來.至真。出現於世。復次。比丘。
此賢劫中有佛名拘樓孫。又名拘那含。
又名迦葉。我今亦於賢劫中成最正覺。
佛時頌曰。

 過九十一劫  有毘婆屍佛
 次三十一劫  有佛名屍棄
 即於彼劫中  毘舍如來出
 今此賢劫中  無數那維歲
 有四大仙人  愍眾生故出
 拘樓孫那含  迦葉釋迦文
。。。。。。
佛告比丘。諸佛常法。
毗婆屍菩薩當其生時。從右脅出。專念不亂。從右脅出。
墮地行七步。無人扶侍。遍觀四方。舉手而言。
天上天下唯我為尊。要度眾生生老病死。
此是常法。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猶如師子步  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師子亦然
 又如大龍行  遍觀於四方
 墮地行七步  人龍亦復然
 兩足尊生時  安行於七步
 觀四方舉聲  當盡生死苦
 當其初生時  無等等與等
 自觀生死本  此身最後邊
。。。。。。


詳細經文請見:http://www.suttaworld.org/big5-t ... gin01/1/1ah1-01.htm

《長阿含經》,北傳佛教的四部阿含之一。全經分四分四誦,共二十二卷。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故稱「長阿含經」,又作《長阿鋡經》。
後秦弘始十五年(413年)於長安由罽賓三藏沙門佛陀耶舍口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為漢文,秦國道士道含筆錄,收錄於《大正藏》第一冊,世為小乘佛教所宗。北傳漢譯《長阿含經》與南傳佛教的《長部經典》大致相同。現代中外學者研究認為《長阿含經》可能出於分別說系法藏部。
日知而智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沙發
研究 發表於 2010-6-13 11:36 | 只看該作者
北傳漢譯《長阿含經》與南傳佛教的《長部經典》大致相同。現代中外學者研究認為《長阿含經》可能出於分別說系法藏部。...
chico 發表於 2010-6-12 06:47

謝謝,收藏了。這部《長阿含經》是大乘佛教版本,與《長部經典》還是有區別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13 12:04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收藏了。這部《長阿含經》是大乘佛教版本,與《長部經典》還是有區別的。
研究 發表於 2010-6-13 11:36

應該說長阿含經是北傳的版本,長部經典是南傳的版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13 12:25 | 只看該作者
老兄,我多說一句,您是搞科研的人。因該。。。。

《南傳長部》大本經
。。。。


  「諸比丘!從今九十一劫以前,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從今三十一劫以前,屍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於彼三十一劫中,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於此賢劫,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於此賢劫,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於此賢劫,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諸比丘!於此賢劫,今我阿羅漢、等正覺者出現於世。



  諸比丘!毗婆屍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諸比丘!屍棄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諸比丘!毗舍婆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諸比丘!拘樓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諸比丘!拘那含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諸比丘!迦葉世尊、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諸比丘!今,我阿羅漢、等正覺者,是剎帝利種、出生剎帝利族。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5
研究 發表於 2010-6-13 12:32 | 只看該作者
應該說長阿含經是北傳的版本,長部經典是南傳的版本。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13 12:04


謝謝指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6
研究 發表於 2010-6-13 12:3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chico

所有的正等正覺都是指釋迦牟尼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10-6-13 1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研究

佛的十號之一。
第一個名字是『如來』,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就是成佛了;第二個是 『應供』,意思是應當受人天的供養;第三叫『正遍知』;第四是『名行足』;第五叫『善逝世間解』;第六叫『無上士』;第七是『調御丈夫』;第八『天人師』;第九『佛』;第十是『世尊』,每一位佛都有這十種名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8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6-13 14:53 | 只看該作者
佛跟神有什麼區別?佛法無邊與神跡又有什麼區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9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10-6-13 23:07 | 只看該作者
佛跟神有什麼區別?佛法無邊與神跡又有什麼區別?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6-13 14:53



    神沒有定義啊。所以沒法比也說不出區別的相同。到維基百科找「佛」,很明確地給出定義和索引,去找「神」就不知說什麼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10
研究 發表於 2010-6-14 02: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chico

經文里所說的都是阿羅漢,不是佛。大乘佛教解釋為佛;小乘佛教解釋成羅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11
hellman 發表於 2010-6-14 03:31 | 只看該作者
2. 舊約 - 以西結書: 第 23 章
49 人必照著你們的淫行報應你們。你們要擔當拜偶像的罪,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

4. 新約 - 哥林多前書: 第 5 章
11 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
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

7. 新約 - 哥林多前書: 第 10 章
14 我所親愛的弟兄阿,你們要逃避拜偶像的事。
9. 新約 - 以弗所書: 第 5 章
5 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
里,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
10. 新約 - 歌羅西書: 第 3 章
5 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欲,和貪婪,貪婪就
與拜偶像一樣。

12. 新約 - 啟示錄: 第 21 章
8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
13. 新約 - 啟示錄: 第 22 章
15 城外有那些犬類,行邪術的,淫亂的,殺人的,拜偶像的,並一切喜好說謊言編
造虛謊的。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4: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