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毒辣 於 2010-5-22 16:22 編輯
泰國民主政治亂象:
1. 君主立憲制的不徹底.
泰王並沒有完全成為"虛君", 還保持非常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另外和軍隊關係密切而曖昧, 每逢軍隊強行解散民選政府成立軍政府, 泰王都是默認或者支持軍政府的.
2. 社會斷裂成"工字型", 並且上下流動的管道非常小, 社會階層固化.
占人口70%的農民和工人, 和佔30%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和王室成員(有封地), 分成兩大政治陣形. 利益尖銳對立.
3. 軍隊非國家化.
軍隊有獨立的意志和利益. 和王室成員政治世家資產階級等社會上層關係密切.
4. 國家經濟的單一化.
泰國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 金融危機出現后, 旅遊業受到巨大衝擊, 國家財政出現困難, 首當其衝的是農民和無產者.
4. 他信政府的政治策略和貪腐行為.
他信政府通過"均貧富"的方式, 把國家財政中的大部分用來改善農民和無產者的民生, 例如教育, 醫療等. 因此他信的政黨獲得國民的大多數(70%)的支持.
5. 富人們的利益訴求和行為.
在收買窮人的同時, 他信政府的政策必然會損害富人的既得利益, 因此引起其他富人的不滿.
但是在民選政治中, 無論富人們如何不滿, 都不能通過改選的方式讓獲得70%國民支持的他信政府下台. ---------- 由此也可以說泰國的民主政治是"多數人暴政".
當富人們的不滿不斷積累, 而他信政府又出現腐敗現象, 富人們就通過反腐敗的途徑讓他信本人下台.
但他信下台後, 其繼任者還是繼續他信的政治策略: 均貧富, 用國家財政收入來收買窮人, 獲得占國民70%的窮人的支持.
於是富人們基本上沒有合法的途徑來抵抗"多數人暴政", 奪回自己的既得利益.
6. 過程.
a. 當富人們不能通過"民選"來抵抗由政府領導的"均貧富"行為, 就只能打擦邊球: 發動群眾遊行, 也就是"黃衫軍", 口號當然是"反腐敗"了.
b. "黃衫軍"受到代表皇室的泰國二公主的祝福, 代表富人階級. 用"反腐敗"迫使他信本人下台.
c. "黃衫軍"進而要求他信的政黨解散國會遭拒絕. 由於富人們掌握了電視台等新聞渠道, 而且掌握了他信貪腐的證據, 讓他信的政黨很被動, 結果他信下台, 政黨改組. 但繼任者還是他信的人, 執行的還是他信的政策.
d. 同時, 為了抵抗"黃衫軍", 他信出錢召集支持者(主要是農民和無產者), 組成"紅衫軍". 從此, 泰國徹底墮落到"街頭民主政治".
e. 曠日持久的街頭政治升級成暴力衝突, 讓泰國陷入社會混亂, 其支柱產業旅遊業受到毀滅性影響, 國家財政幾乎癱瘓.
f. 軍隊獲得泰王的默許, 出面維持社會秩序, 解散民選政府, 成立軍政府, 並宣布起訴他信. 他信流亡國外.
g. "紅衫軍"繼續流行, 抵抗軍政府的決定, 造成首都曼谷的癱瘓.
h. 軍政府彈壓"紅衫軍", 打死5人. "紅衫軍"首領向軍政府投降, "紅衫軍"解散撤離.
簡單總結:
1. 泰國社會的"工字型"分裂, 中間階層太薄弱, 無論是哪個政黨上台, 都很難兼顧雙方的利益.
如果是"紡錘形"社會, 壯大的中間階層占社會人口的大多數, 能成為民選政治的堅實基礎, 維持社會穩定.
2. 軍隊的非國家化對民主政治的成敗有決定性影響.
軍隊是國家的最強力量. 如果軍隊能被民選政府所支配, 能成為民主政治的護法.
而泰國軍隊宣布效忠於泰王. 但如今泰王日漸衰老多病, 影響力下降, 軍隊漸漸落入以王室成員為核心的富人階級手中, 有成為富人工具的趨勢.
當富人的既得利益受到侵害, 軍隊成為富人對抗民選政府的最有力武器.
泰國自1930年代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到現今, 發生過10多次軍方解散民選政府而成立軍政府的事情.
所以說, 軍方才是泰國政治的最終裁決者.
3. 泰王的角色.
雖然泰國是"君主立憲", 但泰王並不只是象徵意義的國家領袖.
軍方效忠泰王, 當民選政府損害到富人(特別是王室成員)的利益而泰國又陷入混亂時, 泰王會默認軍方解散民選政府.
只要這個掌握軍隊的"老佛爺"在, 多少"維新"的民選政府都很難幹得長.
但因為泰國人很崇敬泰王, 所以他信政府明知道泰王不夠公正, 也不敢反抗泰王. 農民和無產者也只是"反貪官不反皇帝".
4. 泰國式死循環:
社會嚴重分裂, 政黨要想上台, 必須收買占人口70%的窮人 --> 經濟結構單一, 政黨要收買佔70%的窮人, 必然損害占人口30%的富人們的利益 --> 富人們利益受損害而不滿, 但富人們組建的反對黨卻無法通過民選上台 --> 富人無法用合法手段抵抗"多數人暴政", 只能玩"街頭政治", 通過攪亂社會來爭取自身利益 --> 執政黨迫於壓力, 也發動窮人參與"街頭政治" --> 社會大混亂, 國家經濟頻臨崩潰 --> 泰王默許軍方武力解散民選政府, 組建臨時軍政府 --> 社會恢復穩定, 軍政府再組織大選, 選舉政黨上台組建新政府 --> 進入到下一輪循環.
這就是泰國式民主政治的"治亂循環".
5. 假如這個世界上有"如果", 就能解開這個死循環了.
a. 假如軍隊國家化, 軍隊由國家議會支配, 那麼軍隊就能和民選政府站在同一陣線, 共同鎮壓街頭暴力衝突, 維持社會穩定.
b. 假如代表窮人的執政黨能較為公平地兼顧富人們的利益, 也許就不會出現街頭政治.
c. 假如他信政府沒有腐敗行為, 那麼即使富人們有多不滿, 也不能藉機發動街頭政治.
d. 假如社會是"紡錘形"而不是"工字型".
.........
現實沒有如果, 現實就是現實.
對於c, 我們只能相信: 任何政黨上台掌握了行政權后, 都有可能出現腐敗現象, 只會根據受監督程度的不同而有嚴重程度的不同.
對於b, 我們只能相信: 政黨的權力來源於選民支持者, 是很難做到兼顧對手的利益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
對於a, 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對於d, 在泰國, 可能是需要時間, 但也可能是時間也不能解決的問題.
5. 假如中國實行民選政治會出現什麼情況?? 對比泰國的情況, 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
a. 軍隊非國家化, "黨指揮槍".
如果共產黨掌握著軍隊, 而民選上台的政黨不是共產黨, 會是什麼情況?? 天下大亂.
b. 社會嚴重分化.
如果民選上台的政黨損害了富人的既得利益, 而軍隊又和民選政府站在同一陣線,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 劫富濟貧.
如果民選上台的政黨損害了富人的既得利益, 而軍隊又和富人階級站在同一陣線,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 解散民選政府, 實行軍管.
c. 其他的大家自己去想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