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8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洲國家民主樣本系列之一: 泰國 ---------完成

[複製鏈接]

40

主題

457

帖子

1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毒辣 發表於 2010-5-21 1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毒辣 於 2010-5-22 16:19 編輯

轉貼一:

<泰國騷亂,都是民主惹的禍?>


進入5月,泰國風雲突變。堅持要求總理下台、示威兩個月的「紅衫軍」終於讓政府忍無可忍了。隨著裝甲車開上曼谷街頭,衝突終於激化。街頭喋血,迄今已造成數百人死傷。對於泰國亂象,一些國人很自然的總結說「都是民主惹的禍」,此中的邏輯果然這麼簡單嗎?

◇ 正方:泰國可謂發展中國家搞民主不成功的典型。各方政治勢力為了權力你方唱罷我登場,街頭政治鬧劇隔三差五,血腥暴力衝突也不罕見。泰國的例子說明,民主制度雖好,但並不一定適合所有國家。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正是民主導致了社會動亂。

◆ 反方:泰國的案例並非民主之錯,恰恰是有人破壞了民主規則才造成的。這一輪政局動蕩始於2006年軍隊政變、推翻了民選的他信政府。之後,民選上台的總理沙馬和頌猜仍屬他信陣營,結果反他信勢力發起黃衫軍運動,先後迫使這兩任總理離職,使得阿披實上位,並由此引發了親他信的紅衫軍的不滿。如果連民選結果都不能尊重,那麼民主就不再成其為民主,尋求民主之外的手段也就成為必然。

◇ 正方:多數票決變成少數暴力,玩不起就耍賴,秩序蕩然無存,更別提經濟、社會發展了,這豈不是正說明,民主並不一定適合泰國這樣的國家?

◆ 反方:現代民主制度並不只是投票,多數決也只是我們一眼能看到的部分。要讓民主的遊戲規則確立權威,必須有權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配套,以及憲政原則至上的中立的司法系統,更重要的還是法治的精神。這些制度需要實踐、摸索,而民眾的民主習慣也是養成的。別指望在威權、專制體系下,就能探索出一整套的民主政治的規則和行事方式。

◇ 正方:對泰國這樣的發展中轉型中國家來說,民主並不能包治百病,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凡是有助於發展的,不論民主,還是非民主,都可以大膽採用。老是圍繞著民主爭來爭去,社會也不安,國家還怎麼發展?

◆ 反方:民主從來就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民主最要害的就是讓社會各方的利益博弈有一個公正的舞台,大家都遵循相同的文明遊戲規則,法律而不是任何人乃是最高的法官,大家都使明的,不使暗的。常常看到韓國和台灣的議員在議會爭吵打架,有人就說民主太亂了,不過這可能是發展中國家政治轉型必經的過程。更何況,公開的博弈形式哪怕再不雅觀,也比任何秘密政治要好,陽光才是最好的消毒劑,沒有陽光的角落不知道會滋長什麼東西呢。

【點評者說】泰國政治衝突的背後,是佔七成的農村居民、城市貧民和佔三成的中產階級、知識階層以及地方世襲領主的對立,而且,泰國已經實行民主制多年,習慣了這套制度的泰國人再難回到過去。因此,除了努力樹立法治權威,各方也很難有更好的選擇。只不過,這條路註定會有些艱難。



轉貼二:

泰國民主是否退化了??

近三年來,泰國政局劇烈動蕩。有人認為「泰國的民主名存實亡」、「最大輸家則是憲政與民主」、「都是民主惹的禍」,也有的認為「(泰國)精英失職,社會必然在激情支配下趨向治理退化」,等等。
其實,上述論斷都與泰國社會現實不甚相符。
封建如何被瓦解
泰國長期以來是封建國家,沒有「民主傳統」。19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大舉東侵,曼谷王朝的第四世孟固國王、第五世朱拉隆功國王面對世界新的潮流,一方面改革內政,一方面學習西方,所以,在東南亞所有地區都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時,惟有泰國保持了國家的獨立和雖然緩慢卻一直向前走的進步。
泰國王朝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主動地、有目的有計劃地派出了一批批王室和貴族的青年到歐美留學,學習政治、法律、經濟、工程、軍事等等。同時,又有選擇地延聘許多歐美專家來泰國當政府顧問、官員和教師。同一時期,曼谷王朝要比中國的清王朝更了解世界潮流。
這些留學青年,帶回來了西方新鮮的民主自由理想和憲政議會制度觀念。他們面對原有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國家落後,認為泰國只有變革才有出路。
怎麼變革?在一批青年軍官和巴黎大學法學博士、32歲的泰國青年比里·帕儂榮領導下,這些先知先覺者在1932年發動政變。當時一份當地英文報紙說,6月24日早上泰國人民「一覺醒來,曼谷便發生了一場兵不血刃而又事先未為人知的、150年來最大的政治事件」。
3天後,曼谷王朝第七世巴差提勃國王被迫簽字頒布臨時憲法,承認實行君主立憲。從這時開始,泰國才有了最起碼的民主政治架構,「民主」一詞才開始廣泛傳播並逐步深入大眾。曼谷的民主紀念碑,頂端托著一部憲法,象徵憲法高於一切,表明泰國人民推行民主政治的決心。
1932年革命初次提出建立代議制的議會,可是156名議員中,一半由國王指定。儘管如此,民主種子一旦發芽,無論如何都要繼續成長起來。
然而當時的泰國,只有軍隊才是國內惟一強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君主立憲怎麼推行,要由他們說了算。所以,從1932年到1988年的56年間,儘管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儘管有時候泰國還依照憲法進行選舉,出現議會和政黨政治,實際上泰國長期是軍官專權。究其大者,披汶·頌堪為首的軍官專政12年,他儂—巴博集團專政10年,炳·廷素拉暖集團執政8年。其他軍政一兩年的,還有許多次。
文官在軍官集團陰影下,難有大作為。1975年7月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泰國總理克立·巴莫親王,上任不到一年就下台。他的哥哥社尼·巴莫親王先後當了三次總理,加起來時間不到兩年。那時候,文官政府,無論是否經過選舉產生,只要高級軍官搞政變,他們馬上就被推翻。顯然,建立憲法民主和落實民主制度,並不是一碼事。
轉折
重大轉折發生在1973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泰國經濟持續發展、初級教育普及,出現了一個越來越龐大的以進出口貿易、房地產和製造業起家的資產階級和人數更多的城市中產階級,出現了十多萬在校大學生。他們對接二連三的軍官獨裁、議會民主有名無實,早就積怨在心。
這年的雨季開始,積累的不滿就以各種形式陸續爆發出來。10月初,以法政大學、朱拉隆功大學的學生為中堅,開始走上街頭,抗議他儂·吉滴卡宗和巴博·乍魯沙天軍事獨裁政權拘捕學生。10月14日,人數25萬以上的大中學生、工人和各界市民湧上曼谷街頭,舉行了泰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反對軍官政權獨裁統治,要求實現全民大選。軍隊向示威者開槍,打死學生43人,打傷47人,武力接管了湄南河邊的法政大學校園。
鎮壓的結果,不僅無法壓服民眾,反而給反對他儂軍事獨裁政權的烈火添加了大量燃油。軍政各界的上層人士中,起於各種動機而反對他儂與巴博的聲音也愈益響亮。經過各方面幕後的緊張磋商,當晚由國王出面宣布他儂·吉滴卡宗辭職,任命法政大學校長訕耶·探瑪塞為臨時內閣總理,並下令制定新憲法。
從此以後,必須實行憲政、必須依法行政、必須在普選的基礎上建立民主政府,成為泰國上下大多數人的共識。1973年以後泰國還出現了多次軍人政變,但同過去相比,情況完全顛倒過來:軍事政變越來越不得人心,軍官執政時間越來越短;即使是1980—1988年執政的炳·廷素拉暖將軍,也不敢用政變的辦法上台,而是由議會一致提名之後,由國王任命。
2001年2月,通過議會選舉,成立不久的泰愛泰黨取得多數席位,富商他信·西拉瓦出任政府總理,並在2005年再次經選舉連任,直到2006年9月因政變下台。他信是迄今為止執政時間最長的泰國民選總理。
所以,從1932年以來,泰國的立憲民主政治,並沒有走回頭路的跡象。
誰在推進泰國民主
回頭看,泰國20世紀前期的新興中產階級要求實現民主、自由、平等,但是他們還沒有壯大到向軍官集團正面挑戰並取而代之的地步,因而他們不得不轉過來依靠軍官集團,以便有機會執政。
1946年成立的民主黨,小心翼翼地做過幾任短暫的政府總理。如今出任總理的民主黨主席阿披實·維乍集瓦,依然離不開軍官集團的支持。他們這個「人民民主聯盟」隊伍中,為了壓制最近出現的反對派,甚至有人認為議會民主制不適合泰國,要求議員由國王委任,鄉村窮人不宜享有投票權等等。
20世紀80年代起,國際技術革命的浪潮也涌到了泰國。一批從事信息、電子、生化、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而壯大了實力的企業家,成為泰國經濟發展的主導者。他們在政治上沒有地位,而又渴望把泰國變成符合他們願望的現代民主國家,於是他們力求以他們的經濟實力和維護自身權益的口號來爭取廣大農村的農民。以泰國的新興富豪他信·西那瓦為首的泰愛泰黨,承諾「三十銖治百病」的醫療衛生服務,給農民免稅三年,同時向農村提供發展基金。正是這些主張和措施,爭取到廣大農民的選票,令泰愛泰黨在2001年選舉中一舉贏得議會多數議席,
1973年反對他儂—巴博集團的先鋒——曼谷的學生、工人和其他城市市民,以後發生了分化,其中相當多的人變成了城市中產階級,在政治取向上,多數支持老資格的資本家集團及其夥伴,也就是現在的以民主黨為核心的泰國人民民主聯盟。他們的教育素養高過農民,他們穿上黃衫,掌控輿論,釋放出巨大能量。
所以,如今泰國的政治博弈,早期的老企業家和他們影響的城市中產階級要求打了折扣的民主,新興的企業家集團要求民主,廣大農民開始要求民主,儘管對民主的內涵、實現的方式,他們的訴求各有不同,甚至大相徑庭,但泰國實行民主政治的訴求是廣泛的,是深入人心的。
街頭抗爭的邏輯
那麼,現在泰國有沒有可能再一次發生軍事政變,重新建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的長期的軍官獨裁統治?
其實,略微追溯過去77年,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像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觀念,不僅在廣大老百姓中,而且也在各級軍官中深入人心。於是,軍事獨裁統治,不僅會遭到泰國各階層人民的強烈反對,就是在軍隊內部也很難得到比較廣泛的擁戴。所以,政變之後的第二天,政變集團就趕快說「會儘快還政於民,舉行選舉」,「軍政府將維持兩周,然後將政權移交臨時政府,修改憲法,明年10月舉行大選,還政於民」。
本來,按照憲法,政治較量完全可以在議會中有秩序地進行,不必訴諸街頭對抗。但是,2001年大選泰愛泰黨獲得全勝。包括民主黨在內的「人民民主聯盟」估計在短時間內憑選票無法贏得議會多數,而他們又有實力在議會之外發動曼谷的城市中產階級上街,於是便出現「黃衫軍」圍困總理府的行動。後來,「人民民主聯盟」在選舉中成功,又引發農民進城,組成「紅衫軍」上街抗爭,圍困總理府,衝擊東盟首腦會議。
泰國出現了從未有過的民眾大分裂。即使把他信逮捕,或者把人民民主聯盟領導人頌提暗殺,這樣的分裂短時間都不可能消除。
過去泰國政變,衝突的時間都很短,流血的少,全國經濟和科技教育事業大體都能夠穩定發展,市場經濟結構繼續完善。然而,這次動蕩已近三年,放大了世界性金融風暴對泰國的衝擊,旅遊業接連遭受打擊。這樣的局面,無論任何派別的泰國民眾,內心都是不願意見到的。因此,各派群眾在分裂的同時,要求穩定全局的共同呼聲也將會逐步高漲起來。
怎麼看待泰國的民主?不能因為民眾上街抗爭這一條就籠統說它不成熟。不過,泰國畢竟實行君主立憲只有77年。在憲法和議會之外,長時間反覆出現大規模的群眾街頭抗爭,對泰國的政治、經濟和國家的團結,總是不利的。泰國的民主制度當然有可以完善之處,泰國各界對民主制度的掌控和適應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從4月23日起,曼谷取消了緊急狀態,全國的緊張空氣繼續緩和。不過,泰國民眾的大分裂還需要相當時日來彌合,泰國的政局動蕩也將時緊時慢地延續下去。
但是,長期實行軍官專制已不可能,民主制度將繼續發展和完善;大規模的街頭抗爭已令更多的人厭倦,對立面之間的對話、磋商和妥協將會增加。

40

主題

457

帖子

1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3
沙發
 樓主| 毒辣 發表於 2010-5-21 13: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毒辣 於 2010-5-22 16:22 編輯

泰國民主政治亂象:

1. 君主立憲制的不徹底.
    泰王並沒有完全成為"虛君", 還保持非常強大的政治影響力, 另外和軍隊關係密切而曖昧, 每逢軍隊強行解散民選政府成立軍政府, 泰王都是默認或者支持軍政府的.

2. 社會斷裂成"工字型", 並且上下流動的管道非常小, 社會階層固化.
    占人口70%的農民和工人, 和佔30%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和王室成員(有封地), 分成兩大政治陣形. 利益尖銳對立.

3. 軍隊非國家化.
    軍隊有獨立的意志和利益. 和王室成員政治世家資產階級等社會上層關係密切.

4. 國家經濟的單一化.
    泰國的支柱產業是旅遊業. 金融危機出現后, 旅遊業受到巨大衝擊, 國家財政出現困難, 首當其衝的是農民和無產者.

4. 他信政府的政治策略和貪腐行為.
    他信政府通過"均貧富"的方式, 把國家財政中的大部分用來改善農民和無產者的民生, 例如教育, 醫療等. 因此他信的政黨獲得國民的大多數(70%)的支持.
   
5. 富人們的利益訴求和行為.
    在收買窮人的同時, 他信政府的政策必然會損害富人的既得利益, 因此引起其他富人的不滿.
    但是在民選政治中, 無論富人們如何不滿, 都不能通過改選的方式讓獲得70%國民支持的他信政府下台. ---------- 由此也可以說泰國的民主政治是"多數人暴政".
    當富人們的不滿不斷積累, 而他信政府又出現腐敗現象, 富人們就通過反腐敗的途徑讓他信本人下台.
    但他信下台後, 其繼任者還是繼續他信的政治策略: 均貧富, 用國家財政收入來收買窮人, 獲得占國民70%的窮人的支持.
    於是富人們基本上沒有合法的途徑來抵抗"多數人暴政", 奪回自己的既得利益.

6. 過程.
    a. 當富人們不能通過"民選"來抵抗由政府領導的"均貧富"行為, 就只能打擦邊球: 發動群眾遊行, 也就是"黃衫軍", 口號當然是"反腐敗"了.
    b. "黃衫軍"受到代表皇室的泰國二公主的祝福, 代表富人階級. 用"反腐敗"迫使他信本人下台.
    c. "黃衫軍"進而要求他信的政黨解散國會遭拒絕. 由於富人們掌握了電視台等新聞渠道, 而且掌握了他信貪腐的證據, 讓他信的政黨很被動, 結果他信下台, 政黨改組. 但繼任者還是他信的人, 執行的還是他信的政策.
    d. 同時, 為了抵抗"黃衫軍", 他信出錢召集支持者(主要是農民和無產者), 組成"紅衫軍".  從此, 泰國徹底墮落到"街頭民主政治".
    e. 曠日持久的街頭政治升級成暴力衝突, 讓泰國陷入社會混亂, 其支柱產業旅遊業受到毀滅性影響, 國家財政幾乎癱瘓.
    f.  軍隊獲得泰王的默許, 出面維持社會秩序, 解散民選政府, 成立軍政府, 並宣布起訴他信. 他信流亡國外.
    g. "紅衫軍"繼續流行, 抵抗軍政府的決定, 造成首都曼谷的癱瘓.
    h. 軍政府彈壓"紅衫軍", 打死5人. "紅衫軍"首領向軍政府投降, "紅衫軍"解散撤離.


簡單總結:
1.  泰國社會的"工字型"分裂, 中間階層太薄弱, 無論是哪個政黨上台, 都很難兼顧雙方的利益.
     如果是"紡錘形"社會, 壯大的中間階層占社會人口的大多數, 能成為民選政治的堅實基礎, 維持社會穩定.

2.  軍隊的非國家化對民主政治的成敗有決定性影響.
     軍隊是國家的最強力量. 如果軍隊能被民選政府所支配, 能成為民主政治的護法.
     而泰國軍隊宣布效忠於泰王. 但如今泰王日漸衰老多病, 影響力下降, 軍隊漸漸落入以王室成員為核心的富人階級手中, 有成為富人工具的趨勢.   
     當富人的既得利益受到侵害, 軍隊成為富人對抗民選政府的最有力武器.
     泰國自1930年代開始實行"君主立憲"到現今, 發生過10多次軍方解散民選政府而成立軍政府的事情.
     所以說, 軍方才是泰國政治的最終裁決者.

3.  泰王的角色.
     雖然泰國是"君主立憲", 但泰王並不只是象徵意義的國家領袖.
     軍方效忠泰王, 當民選政府損害到富人(特別是王室成員)的利益而泰國又陷入混亂時, 泰王會默認軍方解散民選政府.
     只要這個掌握軍隊的"老佛爺"在, 多少"維新"的民選政府都很難幹得長.
     但因為泰國人很崇敬泰王, 所以他信政府明知道泰王不夠公正, 也不敢反抗泰王. 農民和無產者也只是"反貪官不反皇帝".


4. 泰國式死循環:
   社會嚴重分裂, 政黨要想上台, 必須收買占人口70%的窮人 --> 經濟結構單一, 政黨要收買佔70%的窮人, 必然損害占人口30%的富人們的利益 --> 富人們利益受損害而不滿, 但富人們組建的反對黨卻無法通過民選上台 --> 富人無法用合法手段抵抗"多數人暴政", 只能玩"街頭政治", 通過攪亂社會來爭取自身利益 --> 執政黨迫於壓力, 也發動窮人參與"街頭政治" --> 社會大混亂, 國家經濟頻臨崩潰 --> 泰王默許軍方武力解散民選政府, 組建臨時軍政府 -->  社會恢復穩定, 軍政府再組織大選, 選舉政黨上台組建新政府 --> 進入到下一輪循環.

這就是泰國式民主政治的"治亂循環".


5. 假如這個世界上有"如果", 就能解開這個死循環了.

a. 假如軍隊國家化, 軍隊由國家議會支配, 那麼軍隊就能和民選政府站在同一陣線, 共同鎮壓街頭暴力衝突, 維持社會穩定.
b. 假如代表窮人的執政黨能較為公平地兼顧富人們的利益, 也許就不會出現街頭政治.
c. 假如他信政府沒有腐敗行為, 那麼即使富人們有多不滿, 也不能藉機發動街頭政治.
d. 假如社會是"紡錘形"而不是"工字型".
.........

現實沒有如果, 現實就是現實.
對於c, 我們只能相信: 任何政黨上台掌握了行政權后, 都有可能出現腐敗現象, 只會根據受監督程度的不同而有嚴重程度的不同.
對於b, 我們只能相信: 政黨的權力來源於選民支持者, 是很難做到兼顧對手的利益的, 不可能面面俱到.
對於a, 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對於d, 在泰國, 可能是需要時間, 但也可能是時間也不能解決的問題.




   
5. 假如中國實行民選政治會出現什麼情況?? 對比泰國的情況, 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

a.  軍隊非國家化, "黨指揮槍".
    如果共產黨掌握著軍隊, 而民選上台的政黨不是共產黨, 會是什麼情況?? 天下大亂.

b.  社會嚴重分化.
     如果民選上台的政黨損害了富人的既得利益, 而軍隊又和民選政府站在同一陣線,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  劫富濟貧.
     如果民選上台的政黨損害了富人的既得利益, 而軍隊又和富人階級站在同一陣線,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  解散民選政府, 實行軍管.

c.  其他的大家自己去想象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1293

帖子

819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9
3
jrcj 發表於 2010-5-21 14:38 | 只看該作者
讀不懂
是樓主搞錯還是意味深遠,令人費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1293

帖子

819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19
4
jrcj 發表於 2010-5-21 14:38 | 只看該作者
讀不懂
是樓主搞錯還是意味深遠,令人費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1

主題

1850

帖子

101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1
5
中南西北 發表於 2010-5-22 03: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702

帖子

16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8
6
50仙 發表於 2010-5-22 03:28 | 只看該作者
呸!

不小心掉在這個坑裡

下次避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主題

457

帖子

1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3
7
 樓主| 毒辣 發表於 2010-5-22 1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50仙


   
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主題

457

帖子

123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3
8
 樓主| 毒辣 發表於 2010-5-22 23:45 | 只看該作者
轉貼3:
泰國亂象的根源是階級對立

    最近泰國又開始動蕩了,從2006年起,泰國軍方挑了他信政府,然後進入軍政時期,結果後來軍方宣布政變失敗,他信勢力再度掌握政權,黃衫軍和政府街頭抗爭,熱血沸騰,搶攻各個官邸和公共設施,然後黃衫軍獲勝,現任總理上台,結果遭遇了紅衫軍,紅衫軍就像這位總理前幾年一樣,做法如出一轍,泰國政局一片混亂,軍方、紅黃雙方,都難以控制局勢,甚至對自己都無法控制。。。
http://



  
  很多民主派也很痛心疾首的說這種民主的亂象是亞洲民主發展史上的抹黑,是泰國自身民主體系的不健全。(潛台詞,泰國的問題是自身的問題,和民主無關)。
  
  個人以為,這個跟民主什麼的扯不上關係。就是利益的對立,泰國農民和草根VS中產階級精英商人知識分子王室罷了。
  
  從他信的歷史政策來看,其政策無疑對占人口多數的農民和草根階層有利,但是,卻動了中產階級和知識精英的蛋糕,一邊是38泰銖計劃,一邊是精英行業工資增長的停滯甚至是倒退(當初醫生大學生為什麼反對他信,不是他們嘴上說的民主,而是因為鐵飯碗不那麼鐵了——就在泰國農民享受優惠政策的時候,航空通信電信等中產階級鍾愛的工作卻在下調工資)。
  
  這麼一來就很詭異了,按道理來講,他信是在為大多數人謀福利,符合民主原則。但是對曼谷的中產階級和知識精英而言,他信卻是在割城市的肉去補農村的瘡,再加上他信自已手腳也不幹凈,這就給人家落了口實。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他信腐敗不腐敗,這只是個借口。總理與國王,政府與軍隊,平民與精英階層,保守派與改革派,種種群體之間的利益衝突,這才是真正的導火索。
  
  這其實是兩種政治路線之間的矛盾,按照當時黃衫軍的說法,要建立的是70%靠國王任命,30%靠選舉,由軍隊、中產階級、知識精英為主體的這麼一個政府,壓根就沒平民的份。而他信則利用平民的支持鞏固政權,想對現有政治格局進行調整(當然他的出發點並不單純),這麼一來必定會觸及軍隊的特權和王權——他信的倒台是必然的。(雖然表面上看,他信得罪的是中產階級知識分子,但是核心政治變革必然觸及到軍隊和王室的特權和利益。)
  
  
  
  我們尤其要記得推翻他信證券的是泰國樞密院+軍隊+憲法法院,從這個組成就不難看出他信得罪的對象:泰王、軍方、反對派、中產階級、知識分子、地方領主等一系列勢力。換句話說,他信的政策滿足了人口多數的需求——但是這部分人政治能量較小;損害了人口少數的利益——這部分人政治能量比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農民反倒顯示出了高度的民主素養,記得當初他信被軍事政變趕下台的時候,泰國民眾反應平靜,外媒採訪了一位泰國農民,問他為什麼這麼冷靜。這位農民回答,大部分農村人都支持他信,而且泰國有民主制度,通過這個制度,通過選票,可以讓他信再回來,所以他不擔心。後來的結果被這個泰國農民猜中了開頭,泰國平民確實通過民主機制,通過選票,再次選擇了他信集團的沙馬等人。但是他沒猜中的是結果,那些平時里嚷嚷著民主自由的中產階級、巨富、知識精英,硬是用街頭運動把民選政府搞下了台。
  
  
  所以紅衫軍的憤怒可想而知,他們相信民主制度,寄希望於民主制度,但是到最後,恰好是那些披著民主外衣的人親手扼殺了民主。
  
  
  要知道,他信儘管沒有了,但他的政治路線並沒有消失,這就有了後來的黃衫軍,他們要清洗的並不是他信本人,而是他信和他的政治團隊所執行的政治路線,以鞏固自已的政治特權。因此這個問題必然會長期化,影響也會相當深遠,即使他信和他的政治團隊徹底完蛋,仍然會有這個矛盾
  
  
  因此,他信的作用在於喚醒並利用了泰國平民:你們跟精英階層不是一路人,通過選舉,保障自已的利益。
  
  而阿披實的榜樣則提醒了泰國的中上流社會:通過街頭運動,你們可以搞垮那些泥腿子的政府。
  
  
  我們可以說黃衫軍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徹底毀滅了紅衫軍對民主機制的信任。這也是也是泰國動亂的根源。泰國的亂局在我看來離解決還早得很:首先,通過這一系列的事件,雙方已經開始對立,而且正在加劇;其次,通過這一事件,泰國政界及民間,對泰王的作用肯定會產生質疑;再次,當初黃衫軍上大街,軍隊是暗助,民選政府投鼠忌器,而今天紅衫軍上街,軍隊已經直接撕開了遮羞布,黃衫軍會怎麼做很難估計。個人擔心很可能是以暴力血腥收場,上流精英一樣會心狠手辣,更何況精英掌握了軍隊和話語權。今天已經死了幾個人,軍隊也在武力驅逐人群,坦克也開上了大街,泰國的民主喉舌說是「100多支槍向天上開的火」,到底怎麼回事,天知道。
  
  
  當然,個人認為他信的政治路線不會中斷,經歷了這麼多的政治洗禮,泰國的草根和貧民階層已經不可能再甘於忍受這種少數人享有特權的政治體系了,(泰國的中產階級和知識精英,只不過是軍隊和王室手中的工具,利用他們做馬前卒,利用民主的旗號,維護自已的利益和特權,這麼一來,軍隊和王室就可以置身事外,而作為回報,他們肯定也會獲取一定的利益,正如他信利用泰國農民,用金錢買票拉票一樣。)而且更離譜的是,恰好是這些精英階層開了一個壞頭:通過街頭鬥爭搞垮一個民選政府。比如阿披實今天呼籲示威者回家,維護國家安定,誰會聽他的呢——丫自已就是靠這種手段上的台。
  
  因此,從社會角度來看,他信的積極意義在於喚起了平民(或者說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對陳舊的政治格局形成了衝擊,而且這個政治進程到今天恐怕已經很難扭轉了。正因為獲得了數量上佔大多數的農民的支持,他信和他的政治勢力才能夠不倒,估計他信也是有恃無恐了,這才有了泰王的曖昧。平心而論,他信是泰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擁有如此威望和支持的政客之一,這樣的人,肯定是會對王權產生影響的。(小聲說一句:他信畢竟從美國回來的,怎麼利用民意,門清啊。要我說泰國的平民也不傻,無非是互相利用罷了。反正這個事,都不是什麼好鳥。)
  
  
  通過這件事,其實已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所謂的民主素質,所謂的妥協,到底是怎麼回事了。總結來說就是:這種素質,這種妥協,只能在一個利益階層或者是一個利益階層為主導的政治群體里產生。
  
  比較歐美民主,表面上N個黨,其實是一個黨:建立在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維護其利益的黨。政黨之間儘管有矛盾,但是不會翻盤,因為一旦翻盤,整個階層都不會允許。
  
  反觀泰國(包括台灣)則不同:這些地方,不同政黨代表的是不同階層的利益。如泰國,阿披實背後是中產階級、商人、軍隊、知識精英,他信背後則是農民、城市貧民。如台灣,民/進/黨的基礎是台南農民,國/民/黨則依靠北部中產。
  
http://


  與歐美相反,在這個背景下,不同的利益階層為了爭奪利益,必然會發生爭鬥,而作為利益集團代言人的政黨,自然也就卷了進來,根本就沒有妥協的餘地。發展中國家物質基礎薄弱,對資源的爭奪更為激烈,因此手段往往偏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5372

帖子

2252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Grand Jedi Master

Rank: 4

積分
2252
9
jedi_xie 發表於 2010-5-28 01:00 | 只看該作者
民主是建立在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結構之上的,沒有大量的中產階級,哪來的民主?說白了,飽暖才能思淫慾,飯都還沒吃飽,思淫慾只不過是一個口號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