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臺灣莫因競爭力躍升而躊躇滿誌

[複製鏈接]

77

主題

129

帖子

7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清揚 發表於 2010-5-20 16: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就在馬政府上臺兩周年前夕,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表了最新全球競爭力調查,其中臺灣排名由去年的第23舉躍升為第8,表現令人驚艷,也為即將就定位的新「閣」帶來好彩頭。對於競爭力的排名提升,我們認為值得慶幸,卻無意錦上添花,畢竟世界政經情勢變量猶多,從精益求精的角度出發,有待新「閣」興利除弊之處紛繁,此刻還不是躊躇滿誌的時候。

其實,此次臺灣競爭力排名大躍進,也是在預期之中。因為IMD系遞延評監,今年排名是以第一季為止一年間的表現為準。猶記去年此時,上臺才一年的馬政府因應全球金融風暴正左支右絀,偏偏IMD又潑了一盆冷水,將臺灣競爭力排名從第13陡降至第23,還被部分媒體援引而大大諷刺一番,當時的劉「內閣」「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委屈可想而知。

其後,隨著亞洲許多地方率先走出風暴而邁向復甦,對照歐、美、日等工業國家經濟仍坐困愁城,競爭力的此消彼長已可預見。因此,今年不管是身為金融風暴禍首的美國終於跌下冠軍寶座,由新加坡取而代之,抑或臺灣首度擠進前十名,都算是IMD還了亞洲一個公道。尤其此次臺灣在企業效能(第3)、政府效率(第6)、經濟表現(第16)與基礎建設(第17)等四大子項排名全面挺進,足見過去一年公私部門的應變努力深獲肯定。

但若綜觀近五年臺灣的競爭力排行變化,起落波動甚大,去年的第23是最差表現,今年的第8又是歷來最佳,較諸新加坡、香港、美國與瑞士連年位居前4強,顯示臺灣競爭力雖因客觀環境改變而有相對優勢,卻仍不具備絕對優勢。因此,如何提升臺灣的絕對競爭力,

以與領先的星、港勁敵有所區隔,又能一較長短,這將是新「閣」必須深思與面對的一大挑戰。

這次的新「閣」組成過程,原本各界期待能夠有所補強,一方面讓適任者留下,並給予更多歷練機會,另一方面則出現幾位新面孔,既能培養新生代人才,也符合社會大眾對新局面的熱望。但依現實演變看來,卻陷於人事安排紛擾不斷,「內閣」改組規模大幅縮小,遠遠不如原先預期。即使如此,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是無論新任、舊任,都要掌握新政策方向,積極有所作為。以「打造黃金十年」為號召的新執政團隊,其中有屬於馬核心的新「金管會主委」與舊「財長」,以及獻策有功的新「經建會主委」與識大體留任的「金管會副主委」。按理新員舊吏同質性與共識甚高,只要相看兩不厭,應該可以揮灑出一番新氣象。

但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提醒,為政之道除了口號與目標不斷翻新,重點還是在於執行力。近日透過馬英九的不斷鼓吹,「黃金十年」已成為各界耳熟能詳的流行語,我們非常期待「經建會」新「主委」能發揮所長,審視瞬息萬變的世界情勢、細究「後ECFA時代」臺灣的SWOT(強弱機危),盡速研擬出配套,化高深學理為可行方案,以利黃金十年的推展。

我們也特別冀望留任的「財政部長」,因為他是馬政府最久任的「部長」,與高層互動甚深,盡管稍早傳出階段性任務完成而將去職,卻因高層遍尋不著接棒者而留任,等於間接肯定他的地位無人敢取代。過去兩年,「財政部」的階段任務是減稅救經濟,卻落得「劫貧濟富、藏於富民」的社會觀感。隨著景氣復甦,不能加稅的阻礙排除,「財長」若能回歸「健全財政、藏富於民」的專業思考,則必然令人刮目相看,也有助於延長臺灣財經黃金周期。

雖說「財長」向來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比起英國新財相奧斯本一上臺就要推動超嚴苛的刪預算與增稅收計劃,運作空間綽有餘裕,仗義執言或等因奉此,全在一念之間。

總之,絕對競爭力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要讓民眾雨露均沾,唯有全民皆有所感,才會又正向回饋到競爭力的強化與排名上。期勉新「閣」除了勇於爭取官位為「國」貢獻,就定位後也要展現有識之士的擔當,為全民創造福祉。如果這次的新「閣」氣夠長,明年此時馬就職三周年,IMD公布的第3張成績單將會是最具參考性的成果驗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