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汪精衛「賣國」真相....且隨春秋大易,無愧芳草斜陽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身名何渺 發表於 2010-4-28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身名何渺 於 2010-4-28 09:26 編輯

引用不知名網友一首好詞:

   太初閣下,卓爾離群。 篤志民生,一念成仁。 身名何渺,但得丹心。
   時危未許心能白,且隨春秋大易,無愧芳草斜陽。

不知有誰可以告知此詞出處, 拜謝.

一:明槍暗箭,內憂外患

在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上,汪精衛是個高度臉譜化的人物,很多人對他的了解基本上到「漢奸」就算完了。實際上抗戰以前的汪精衛所展現出的,幾乎是個政壇道德完人的形象,不貪財不好色不戀權不畏死,年紀輕資歷老功績高長得帥,全身上下都是光環,這樣一個人會去「投敵」,可以說是讓不少人大跌眼鏡、百思不得其解的。至於日後有人評價此君「為了和蔣介石爭權奪利才投靠日本」,基本屬於無稽之談。縱觀汪精衛的前半生(對此就不做詳細介紹了,不是重點),對權力可說是毫無追求,事實上作為民國時期憲政思想的領軍人物,汪精衛的眼界遠遠超出後來的某些農民政治家(所謂農民政治家,就是一進城就開始享福的那一類),權力在他的眼裡,根本就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這種「爭權奪利說」可說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不管汪精衛出於什麼動機投敵,和賣國求榮、貪生怕死之類都是完全沾不上邊的。

抗戰時的中國有四股勢力:蔣介石、汪精衛、日本人和共產黨。在談論汪精衛的投敵史以前,有必要先談論一下當時的日本。與很多人的舊有印象不同,侵華戰爭並非是日本政府蓄謀已久的結果,而是日本軍部的「隨性所至」。二戰時的日本正處于軍人完全壓制政府的態勢,對於侵華戰爭這出鬧劇,活在暗殺陰影下的日本政府可說是敢怒而不敢言。以九一八事變為代表的一系列挑釁行為,絕大多數是軍隊繞過政府的個人行動,戰爭早已成了日軍軍官陞官發財、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途徑,中國作為日本周邊的一個弱國,不幸的成了這種政治亂象的犧牲品(參看前作《日本是如何走向滅亡》)。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整個抗戰史、甚至於反思當下中國流行的反日思潮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惜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始終也是高度臉譜化的,此類論點在俞天任的連載開寫以前,在國內幾乎可說是鮮為人知。早年在日本留過學的汪精衛,對當時日本的狀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深知日方對華並無整個政策」,只要交涉得當,中日之間可能完全沒有交惡的必要,這一點可說是其整個 「和平運動」的基礎。

到1931年,以石原莞爾為首的一批軍部狂熱分子偷偷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一舉拿下了東三省。當時的日本首相犬養毅強力主張將東三省歸還給中國,日本軍部內的愛國人士也不手軟,一槍崩掉了這個賣國賊,其他日奸從此人人自危,正應了一句話:流氓會武術,神仙也擋不住。由此事件也可看出日本當時的軍政形勢,國民政府基於這種狀況,制定了一套「有限抵抗」的對日政策,以和為主,以戰為輔,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打垮日本(這一點上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是通過有效的遲滯來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使得日本國內的賣國路線能在和愛國路線的對抗上佔據上風,從而獲取兩國和談的籌碼。從這個角度來看,九一八事變的結果對國民政府來說就像是吃了個蒼蠅一樣噁心。張學良這孫子連一槍都沒開就把東三省給送掉了,使得日軍在人數占絕對劣勢的情況下獲得意想不到的完勝,這無疑讓軍部狂熱份子的自信心得到了極度的膨脹,大大加強了他們在日本國內說話的分量,日軍也在東北得到了充分的滋養,為進一步侵略中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假如張學良當時能遏止住關東軍,哪怕守不住,至少也要給日軍迎頭一記悶棍,那石原莞爾一流很可能會因此而成為日本國內一例經典的反面教材,其餘狂熱份子也不可能因九一八事變的巨大勝利而將中國視作創造奇迹的寶地,下克上的風氣會被壓制,日軍侵略中國的步伐也會被大大延緩,甚至於整個抗日戰爭都可能根本就不會發生。

說日本是軍隊壓倒政府,其實民國當時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當時的軍隊既非國軍,也非黨軍,而是各大軍閥們的私家軍,誰拳頭大誰就牛逼。北伐結束還沒幾年,中原大戰的硝煙尚未散盡,各軍閥間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新仇舊恨一籮筐,在軍事實力成為重要的政治資本的情況下,沒有多少人會想拿自己的軍隊跟日本人碰,你中央政府真逼他們去打,他們還說你是趁機削藩,反正總有一套大道理。這種行為說白了就是在比誰更不要臉:誰越能坐視國家陷於侵略者之手,誰在未來權力鬥爭中的籌碼就越多。很顯然,「讓日本人多佔地才愛國」的老毛因此笑到了最後,不過我們先不忙著譴責老毛,繼續看張學良這個孫子。以我看來,此君哪怕沒有西安事變時的愚蠢行徑,依然是民國歷史上最大的罪人。九一八事變之後,民國政府將忍耐的底線劃到了錦州,命令張學良死守錦州。到1931年末,日軍來犯,張學良卻推脫說武器兵力不足,要求國民政府給予支援。當時孫科政府是窮得叮噹響,連內褲底也早就已經撥給張學良了,實在是一毛錢都拿不出來,於是張學良在遭到拒絕後,在兵力二十餘倍於日方的情況下,果斷的把錦州也送了出去,蔣介石當時急的就差沒管張學良叫爺爺了。沒隔一個月的一二八事變,陳公博親自前去敦請張學良發兵從後方起兵牽制日軍,被張學良一口回絕,一二八事變又以民國政府吃了個大蒼蠅而告終。再至1933年,張學良負責鎮守熱河,結果我就不重複了。當時汪精衛痛斥道:「溯兄去歲放棄瀋陽,再失錦州,致三千萬人民,數十萬里土地,陷於敵手,敵氣益驕,延及淞滬……今兄未聞出一兵,放一矢,乃欲借抵抗之名,以事聚斂,自一紙宣言捍禦外侮以來,所責於財政部者,即籌五百萬,至少先交兩百萬;所責於鐵部者,即籌三百萬;昨日則又以每月籌助熱河三百萬責之於行政院矣。當此民窮財盡之時,中央財政歇蹶萬分,亦有耳目,兄寧不知!乃必以此相要挾,誠不解是何居心!」

張學良的老子好歹也是敢於查抄蘇聯使館、殺李大釗這個蘇聯姦細的人物,不知怎麼偏偏就生出這麼一個不成器的兒子。張學良的一連串失敗在當時可以說是災難性的,使得民國政府的那點小算盤全部打了水漂。不過對民國政府而言,日本人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被我們遺漏的第四股勢力——共產黨。

當時的情況是國軍將士在前線抗戰,他們的老父則被當成地主惡霸,被吊在老家的某棵大樹上享受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摺磨。汪精衛對日本政局的了解極為透徹,但在對共產黨的看法上,最初可說是落後了老蔣一大步。在1927年以前,汪精衛是共產黨的鐵桿粉絲,當時國民黨內部的反共聲勢高漲,汪堅持己見,差點搞到與全黨決裂的地步。汪精衛是那種原則性非常強的政客,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哪怕千夫所指,也絕不向現實妥協,後來乾脆這麼說:你們都跟我唱反調,那我辭職算了(在另個黨里是這樣:你們都跟我唱反調,那你們一起辭職算了)。汪精衛當時一沒派系,二沒軍隊,但因早年名望過盛,功績輝煌,儼然是國民黨里「我稱老二,誰敢稱老大」的人物,人氣甚高,眾反共者見偉大領袖要甩挑子不幹,個個痛心疾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勸汪精衛放棄擁共立場,繼續主持大局。汪精衛卻是軟硬不吃,堅決不從,他還不明白像他這樣的人要是放在延安的話,很可能早在某個月黑風高之夜被人一板磚拍死了。汪精衛擁共的原因有二,第一「聯俄容共」是國父遺訓,第二汪精衛周圍的共產黨人大多「與眾不同」,例如後來的兩位小漢奸周佛海、陳公博,屬於共產黨創始人級的人物,都是汪精衛日後的左膀右臂;再比如陳獨秀,此人也和其他窯洞里的馬克思主義土鱉不同,算是有幾分才學,而且一直反對共產黨內部的激進路線(後來被其他土鱉聯手踢出了革命隊伍)。放眼看過去陳汪二人都是真正支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兩人日後的下場卻都不太好。汪精衛與這類人交往甚密,一時不查共產黨的真面目,在黨內放言說「我是站在工農方面的呀!誰要殘害工農,誰就是我的敵人」。這種情況直到1927年5月才有所改觀,當時共產國際給中國支部發來「五月密令」,也不知是真把汪精衛當成了自己人還是怎麼著,事先把密令拿給汪過目了一遍。汪精衛看完后是倒抽一口涼氣:這份密令赤裸裸的要求共產黨無視國民黨的禁令,繼續深化土地改革(其實就是搶劫),組建私人武裝,滲透國民黨,伺機奪取全國政權。套用一句糞青常愛說的話:沒有任何一個政府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汪精衛這時候才幡然醒悟,原來共產黨根本不是工農的代言人,而是蘇俄的代言人。到1927年末,共產黨內的激進勢力抬頭,在廣州城內發動打砸搶,按李宗仁的話來說,「市民均被迫以紅巾系頸,表示擁護紅軍,否則格殺勿論」,史稱廣州暴動,解放后改稱廣州起義。此事之後,曾採取親共立場的汪精衛一度引咎辭職,之後終於在反共的問題上和蔣介石達成了一致。

汪精衛識破共產黨的真面目之後,其認知水平一日千里,很快又領先了老蔣一大步。其實國民黨內能看清共產黨危害的人也不少,例如蔣介石就曾說過,「日本只能傷到中國的表膚,共產主義卻能危及靈魂」,可謂一語中的。問題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共產黨的能力,覺得共黨不過一群匪眾,何成氣候,最後甚至以虎謀皮,一度搞起了國共合作,換來的則是黃橋之戰一萬餘人被友軍殲滅的慘痛教訓。汪精衛則認為,中日只要開戰,中國必將陷於共產黨之手,「我們與日本講和,不是怕打下去中國會被日本徵服,日本是不能征服中國的;乃是怕戰爭延長下去,中國會亡於共產黨。而於日本,戰爭延長下去亦將招來其在國際地位上的大禍,故中日兩國有可講和的利害交點」,「現在中國問題的中心是不要弄到共產黨手裡。共產黨是國際的,中國共產黨沒國籍,中國讓共產黨發展下去那真是亡國了,中國永世不能翻身」。以我們這些馬後炮的角度來看,汪精衛簡直就是高瞻遠矚、當世半仙,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這種政治觀點還是過於超前了,別說是蔣介石,就連汪的心腹陳公博都不以為然:「他總以為中國共產黨要煽動中日戰爭以收漁人之利,因此更應該求和平」。陳公博說這句話的時候,抗戰才剛結束沒多久,假如他能活到 1949年,那恐怕是要唏噓不已了。

####################

二:不得不戰的蔣介石與不得不和的汪精衛

擺在汪精衛面前的選擇其實非常簡單——只有和平這麼一條路可以走。從1931年到1937年這段時間,不光是日本國內的愛國路線和賣國路線進行了激烈的鬥爭,民國政府內的鬥爭路線和妥協路線之間也發生了多次碰撞,汪精衛尚未來得及組建他的偽政府,便早就以漢奸賣國賊之名而蜚聲在外了。當時面對日軍的步步緊逼,民國政府簽署了被後人稱為「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該協定劃定了大片非交戰區,其好處是封死了日軍從長城一帶發起的進攻,壞處是變相承認了日軍對滿洲國一帶的佔領,引發社會上一片罵聲,蔣、汪二人更是首當其衝。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這個協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地是肯定被日本人佔了,你搶也搶不回來,假如中國和日軍交戰下去,結果也只會是擴大軍事上的失敗,導致丟失的領土越來越多,當時就打全面戰爭,當時就要亡國,這才是真正的愚行。民國政府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只能用這種方法拖延時間,這和當今某負責任的大國不斷變著法子的割地送國還是有本質區別的。這種策略以當時的口徑叫「以空間換時間 」,按現在的說法叫「韜光養晦」,日後民國政府又陸續簽訂了《秦土協定》、《何梅協定》等類似條約。當然,空間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的換下去,否則中國遲早要被蠶食殆盡。蔣汪當時也絕非一味妥協退讓,而是另有打算,一是期待眾列強的干預(這一等就等到白了頭);二來中國當時的國力可謂日進千里,1937 年時的民國和1927年時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每多喘息一日便多一分優勢,真到不得不戰時手上好歹也能有塊磚頭;三來是幻想著日本國內能西風壓倒東風,中日和平自是水到渠成,屆時這些條約也不過是廢紙而已——它們既沒有給日本賠錢,在領土的歸屬問題上也沒有讓日本人從法理上佔到一分便宜。事實上站在日軍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日方簽這種協議是相當愚蠢的,頗有點見好就收、回家領賞的感覺,只能怪軍部的狂熱份子政治上不過關,一個個只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巨嬰,這才給了蔣汪拖延時間的機會。

不過在《塘沽協定》簽定之前,汪精衛並不知情,所以這次「賣國」行徑跟他其實沒什麼關係。陳公博當時勸汪精衛及時跟《塘沽協定》劃清界線,保留一個好名聲。這個事情是我最擅長乾的,比如社團工作出了什麼問題,要把責任賴給學生會,我上去講話,就是這樣:「大家知道,這個學生會嗎……咳咳。」擺出一副欲言又止、痛心疾首的架勢,台下眾人立刻做出恍然大悟狀,明白了,明白了!對社團工作表示出了充分的諒解。汪精衛是這麼答的:「絕不分辯,誰叫我當行政院長?行政院長是要負一切責任的。」事實上,汪本人也贊成簽這個協定,並公開作出辯解:「以前人們批評政府不抵抗而丟失了領土,現在我們進行了抵抗,結果卻丟失了更多的領土」,「這次政府和日本簽署局部地區的停戰條約,是為了讓疲憊的軍隊、窮困的人民得到一時的休息,其是非利害將得到歷史的評判」。歷史怎麼評判先不說,至少在當時,這些個「賣國協定」換來的多是口誅筆伐。汪的家人勸汪至少辭去外交部長的職務,汪竟突然大哭起來:「現在聰明人誰肯當外交部長!」照理說汪精衛在歷史上多次辭職(民國時期政客引咎辭職是件很平常的事,汪精衛、蔣介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隨著中國的日益發展這種傳統已被平調和保外就醫所替代),再多辭一次也無妨,何況當個外交部長也沒球意思,這會兒正是他最該明哲保身的時候,汪精衛反倒賴著不走了。他認為,以自己的威望,出來 「賣國」可能還有人支持,換一個人的話早被唾沫淹死了。這話確實不假,汪精衛主持外交,人們還將信將疑:汪先生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做這種事呢?這背後想必有什麼苦衷。再套一句糞青常愛說的話:你不在領導人那個位置,不知道其中的艱難。日後為什麼有這麼多人熱衷於替汪精衛翻案,也是相同的原因:汪精衛革命時期所展現出的那種捨身取義的氣節、有官不做的瀟灑,使人們相信他日後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賣國賊。汪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國家需要兩種人,一為薪,一為釜。釜要長期忍受烈火的煎熬,薪則要靠燃燒自己發熱,最終化為灰燼。而汪精衛是一貫選擇做薪的,停戰協定是必須得簽的,主持外交的人是肯定要挨罵的,別人不敢做的臟活累活,就由我汪精衛來做。汪精衛原名汪兆銘,後來改名「精衛」,也正是取「精衛填海」之意。

蔣介石看中的正是汪精衛這一點。蔣介石實際上也是個主和派,跟汪精衛不同的是,以當時中國的情勢和蔣介石所處的地位,即使主和對國家再有利,蔣介石也必須要擺出主戰的架勢。當時有這麼些人,自己有能力抗戰,嘴裡也整天喊著抗戰,惟獨就是不去抗戰,只等著把槍口轉向民國政府。按周佛海的話來說:「當時的輿論,似已為有作用的野心份子所左右,高調仍然是奉為最高原則,有人主張談和的,就成為攻擊的目標,就是漢奸!日本的意向,一般人固然不知道,而我國軍事上劣勢的機密,政府也不能宣之於國人。」「共產黨、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日是倒蔣唯一手段。他們因為要倒蔣,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戰爭。蔣先生本想以更高的調子壓服反對他的人,而這些人就利用蔣先生自己的高調,逼著蔣先生鑽牛角。調子越唱越高,牛角就不得不越鑽越深。當抗戰到底的調子高唱入雲的時候,誰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調,故我們主張和平的這一個小集團,便名為『低調俱樂部』。」這個「低調俱樂部」的名字還是胡適給起的,胡適本人也是堅定的主和派,要不是當時被公派出國,胡適多半也是要跟著汪精衛混的,到時便又要有個大思想家變成大漢奸了。

這就是為什麼汪精衛會認為中日交惡是被人惡意煽動起來的。不過公允的說,這個煽動的責任不能全部賴到周佛海口中「失意分子」的頭上,中國的傳統是,不管情勢到底能不能戰、該不該戰,主戰的永遠是英雄,主和的永遠是漢奸。汪精衛對此也有闡述:「現在是抗戰時期,所以『和』的一字,是一般人所不願意聽的,因為講和的結果自然沒有勝利的結果來得暢快。如今大家因為痛恨日本的侵略,恨不得把日本整個滅亡,然後痛快,聽見講和自然滿肚子的不舒服。一般民眾如此是不足為怪的,但政府卻不可為一般民眾所轉移。對於民眾同仇敵愾之心,政府固然要加以鼓勵,才不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然而政府更應注意虛驕之足以誤事。民眾儘管可以唱高調,而政府則必須把握現實,不得不戰則戰,可以議和則和,時時刻刻小心在意,為國家找出一條生路,才是合理的辦法」。蔣介石第一沒有汪精衛那種敢背漢奸罵名的氣魄,第二作為中國的軍事領導人,主和會使他的威信受到根本動搖,從而影響到整個抗戰。正如汪精衛所言:「蔣為軍人,守土有責,無高唱議和之理,其他利抗戰之局而坐大觀成敗者,亦必於蔣言和之後,造為謠諑,以促使國府之解組混亂,國將不國。」汪精衛就不同了,首先他是文官,不需要領導軍隊;其次汪精衛的人生信條是「說老實話,負責任」:「武官是有責任的,他們絕不說不能戰,文官是沒有打仗責任的,他們當然可以唱高調要戰,今日除我說老實話,還有誰人!」還說:「我死且不懼,何畏乎罵。」無怪乎日後胡適對汪精衛做出如下評價:「精衛一生吃虧在他以『烈士』出名,終身不免有『烈士 』情結,他總覺得『我性命尚不顧,你們還不能相信我嗎?』」對蔣來說,汪精衛是一筆寶貴的財富。1935年南京監察院以「媚日外交」的罪名彈劾汪精衛,汪已做好了辭職的打算,蔣介石嚇得立刻派出蔡元培慰留汪精衛,堅決不放汪精衛走,不然的話蔣介石很難找到第二個這麼盡職的替死鬼,那「漢奸」就只好他一個人來做了。

37年前的局勢,是汪在前蔣在後,力壓全國主戰派,同時他們也在等待日本的主和派壓倒主戰派,那就是他們勝利的一天。不過主和在中國難,在日本同樣很難。軍部高唱戰爭大調,是民族英雄,日本政府則整一個像是日奸團體,人人喊打,誰也想不到日後的結果是民族英雄葬送了國家,日奸團體中的不少人還不幸做了陪葬。1935年時廣田弘毅還許諾「不威脅,不侵略」,到1936年的二二六事變,少壯派軍人乾脆把日奸大臣們殺了個清潔溜溜,這時候再指望日本政府能鎮住軍部,希望極其渺茫。中國這邊,主和派一樣陷入過街老鼠的境地。1935年11月,愛國軍人孫鳳鳴高呼「打倒賣國賊」,對著汪精衛連開了三槍(本來可能是想打蔣介石的,但蔣介石見當時秩序混亂,縮著沒敢出來)。汪精衛當時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對蔣介石說:「蔣先生,你今天大概明白了吧。我死以後,要你單獨負責了。」這三槍倒未能當場取下汪精衛的性命,但其中一顆子彈無法取出,使汪精衛的身體每況愈下,九年後便一命嗚呼。之後外交部副部長唐有壬也遭暗殺,主和派勢力頓時銳減。

汪精衛出國養傷之後,蔣介石不得不「單獨負責」,卻又實在負不起這「賣國」之責。後來又冒出個西安事變,又是張學良這□□出來搗亂,在各種壓力之下,蔣的政策便也漸漸從主和轉為主戰,最終將戰火從華北引到上海,開啟了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
30
匿名  發表於 2010-5-10 19:57
回復 22# huasendg
回22樓:
汪精衛是甲級戰犯,與日本人一樣是真兇。
29
匿名  發表於 2010-5-8 12:59
這個漢奸的狗崽子,要為主子翻案,沒門!
28
匿名  發表於 2010-5-5 22:07
回復 20# 老石

汪精衛私生活極端噁心:

辛亥革命前,陳碧君還是個女中學生,出於對汪前途的仰慕,願意捨身於汪。但是汪胸懷大志,不為所動。辛亥革命中汪精衛跟隨孫中山投機革命,成為國務要員,但是汪又見風使舵,被袁士凱收買,為袁取代孫立下汗馬功勞,並在關鍵時與孫翻臉,徹底鎖定袁取代孫之定局。本來袁應該論功行賞,重賞汪。但是據說因為汪為穩操勝券,與袁的小老婆又勾搭上了。袁認為汪實在是太不要臉,故而棄汪不用。汪走投無路,又去日本投孫中山。孫中山因為汪以前的背叛,並且汪在關鍵時刻,在大家都在觀望時與孫翻臉,所以不重用汪。在此以前,陳碧君投機於孫中山,性賄賂孫中山,獲得了一點資本,以此為資本,陳碧君取得了為孫中山拉皮條的資本。汪精衛為了陳能為他在孫床邊吹些枕邊風,熱切地追求陳碧君。陳碧君不敢相信汪,自己當初是女中學生時追求汪,而汪不要她。現在陳成了這樣的爛貨,汪竟然追求她?!汪說得明白,汪就是要陳接近孫中山的機會。
孫中山看汪能如此無恥,從此重用提拔汪。汪精衛最終成了穗帥,成了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27
匿名  發表於 2010-5-4 07:53
「國內的同胞們都生活在駭客帝國一樣的世界中,歷史全是被篡改的,好人被說成壞蛋,惡人成為領袖。
而且同胞們還很麻木,別人被迫害他們不關心,等自己遭迫害了再也沒有人幫他了。」

樓上那位何出此言?
我就是上海附近一小地方的小市民,沒有覺得生活在駭客帝國里。
「好人說成壞人」————難道是指汪精衛??
如此看來,樓上那位和樓主一樣,是汪精衛的傳人,怪不得說話反著說!!!
26
匿名  發表於 2010-5-2 23:50
國內的同胞們都生活在駭客帝國一樣的世界中,歷史全是被篡改的,好人被說成壞蛋,惡人成為領袖。
而且同胞們還很麻木,別人被迫害他們不關心,等自己遭迫害了再也沒有人幫他了。
25
匿名  發表於 2010-5-2 23:47
總之
共產黨的史書都要倒著看就對了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24
huasendg 發表於 2010-5-2 15:32 | 只看該作者
這就是傳說中的牲口圈嗎?
Guest from 220.253.162.x 發表於 2010-5-2 10:01



    習近平晤日本客人 中日關係正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年01月11日20:13我來說兩句(0)複製鏈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一月十一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靜岡縣知事川勝平太一行,併合影留念。 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


 一月十一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靜岡縣知事川勝平太一行。 中新社發 任海霞 攝

  中新社北京一月十一日電(記者張朔)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十一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日本靜岡縣知事川勝平太、前知事石川嘉延一行。習近平指出,當前,中日兩國關係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雙方正在全面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向前發展。

  習近平對去年底應邀訪日時,日本朝野各界給予的歡迎表示感謝,並積極評價靜岡縣為推進與中國有關省市友好交流所做的積極努力。他說,地方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中日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國友城交流成效顯著,已成為兩國地方之間開展交流與合作的主渠道。

  習近平指出,當前,中日兩國關係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雙方正在全面推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向前發展。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中日關係,願與日方一道努力,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大力開展各領域交流合作,致力於實現兩國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目標

  川勝平太表示,習近平去年對日本進行的成功訪問,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互惠關係。地方合作是兩國關係重要組成部分,靜岡縣願加強與中國浙江等省市的交流合作,並將組織三千多名靜岡民眾參訪上海世博會,相信此次盛會一定能取得成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23
huasendg 發表於 2010-5-2 1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Guest from 220.253.162.x
回答 是的
Guest from 76.73.38.x 發表於 2010-5-2 13:05



   
   
日本為什麼被中國平民深切痛恨?同樣後起之秀的韓國卻沒得到中國人的嫉恨?早先努爾哈赤和成吉思汗滅漢人之國,殺漢人如麻的數量或許比小日本更多,何以好了傷疤忘了痛?中國曾經戰勝過日本嗎?憑口水打敗日本鬼子?如果中日再次開戰,汪精衛會不會復活?經濟實力國民質素大眾生活福利能不能強過日本?等等一長串問題,誰能回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22
huasendg 發表於 2010-5-2 15:06 | 只看該作者
池淺王八多。當今之勢,鬼嚎狗吠。公然為漢奸招魂,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汪精衛的私生活是否像狗眼裡看出來 ...
老石 發表於 2010-5-2 10:49



   
談東亞共榮圈則不能迴避汪精衛投敵的本質所在,但這不是為漢奸招魂,汪精衛=漢奸,這個結論已是鐵板訂釘,沒人能翻得了案!另外,請各位理性點吧:如果一定要記仇,是不是應該對真兇的小日本要恨多一些呢?但如果讓國人總是記住對小日本的仇恨,U都不該從成田轉機,H都不該到日本求學,還有不該說什麼世代永遠友好下去之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
匿名  發表於 2010-5-2 13:05
回復 18# Guest from 220.253.162.x
回答 是的

9

主題

75

帖子

29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0
20
老石 發表於 2010-5-2 10:49 | 只看該作者
池淺王八多。當今之勢,鬼嚎狗吠。公然為漢奸招魂,顛倒是非,混淆視聽。汪精衛的私生活是否像狗眼裡看出來的一樣聖潔,人是不會知道的。但他投敵叛國是全國人民看得真真切切的。只要是人,不論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左派還是右派,對汪精會衛叛國都會咬牙切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匿名  發表於 2010-5-2 10:43
他娘的,這年頭真是黑白不分啊,連汪精衛這樣的大漢奸都有人給他翻案。你罵共產黨我不反對,但給汪精衛這個狗日的翻案,我看你腦袋進水了。招罵!
18
匿名  發表於 2010-5-2 10:01
這就是傳說中的牲口圈嗎?
17
匿名  發表於 2010-4-30 18:36
回復 16# huasendg

汪精衛是個大好人,它是土共早期的保護人,是現在糞青、糞老的好榜樣。它寫詩、講話的水平比現在五毛強多了。它為自己狡辯時臉皮的厚度比影帝厚多了。它給中國帶來的損失遠不如土共次貸中的損失。次貸的損失也遠不及中石油等土共中的王八蛋為中東恐怖分子進貢多。中石油這些王八蛋遠不及江朱等三代核心為全世界的恐怖事業投資多。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16
huasendg 發表於 2010-4-30 14:1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身名何渺


    國人的迷惑和反思
——從「大東亞共榮」到「經濟全球化」
作 者:劉 鋼

1938年11月3日,日本首相近衛發表了關於「建設東亞新秩序」的聲明,首先拋出了「建立東亞新秩序」的計劃。

1940年7月26日,日本新上任的內閣,以近衛為首,又進一步把「建立東亞新秩序」擴大為建立「大東亞新秩序」。 8月1日,拋出了「以日滿支(即中國)為一環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聲明。到9月,這個共榮圈又將東南亞等地區劃進來了。

1943年11月5日,日本首相東條英機「邀請」各國傀儡在東京舉行「大東亞國家會議」,向內外宣布大東亞共榮圈業已建立和完成戰爭的堅定決心。

被列入這個「共榮圈」的國家和地區有:中國、朝鮮、印度支那、緬甸、泰國、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屬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以及夏威夷群島等。1941年底至1942年初,日本陸軍省和拓務省制訂「大東亞共榮圈土地處理方案」時,還確定要佔領蘇聯的遠東地區,把它納入「共榮圈」。

1945年8月15日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 ,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醜劇也正式的走向徹底的崩潰。「大東亞共榮圈」 其實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略中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妄圖以軍事、經濟、政治手段永久佔領和統治亞洲和西南太平洋地區而演出的一幕醜劇。同時,也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其「大東亞共榮圈」實施侵略滅種政策,對各國人民進行法西斯統治和瘋狂掠奪各國的資源,以及在各佔領地區建立傀儡政權的一種手段和工具。

彈指一揮間,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類社會又進入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全球化」的新時代,也就是西方資本主義的新自由主義時代了。那麼,什麼又是「經濟全球化」呢?

所謂的「經濟全球化」就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繫,而形成的全球範圍的有機經濟整體。

按照中國「主流精英」的介紹,「經濟全球化」有利於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於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於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於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且,據說「經濟全球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並對世界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還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經濟全球化」已經是全世界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迴避,唯一的辦法就是去適應它,並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正當「經濟全球化」在西方靜悄悄的興起時,1978年我們中國也在偉大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運動。

在「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我們的文人墨客——「主流精英」們,與時俱進,拿起了他們手中的筆普寫了他們的「革命」戰歌。他們對毛澤東的「閉關」、「自守」和「封建」、「專制」思想,以及毛澤東的「烏托邦」社會——社會主義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他們甚至公開的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運動,為四川大地主劉文彩平反昭雪——稱其是一個難得的慈善家和進步的「民營企業家」,大罵文學作品《半夜雞叫》的作者是對良民「周扒皮」的造謠和污衊。可以說我們的「主流精英」們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運動中,深深的出了一口長期被壓抑的惡氣,他們終於有機會完成和實施他們的「改革」與「開放」。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政府終於加入了我們期望已久的「經濟全球化」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成了自由世界的一名名符其實的,而又十分榮耀的WtO成員了。從此,我們「主流精英」再也沒有了姑娘當初的羞色,毫無顧忌的從封閉的閨房中走出來了,並張開自己的雙臂與西方赤裸裸的「經濟全球化」——「自由」、「開放」的普世價值觀緊緊的擁抱在一起。他們打著「改革開放」的旗號,踏著「包產到戶」 ——「企業承包」——「政企分開」——「減員增效」——「下崗分流」——「砸碎鐵飯碗」——「國退民進」——「招商引資」——「市場換技術」——「自由市場」的墊腳石,一步步的完全徹底的與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進行了「國際接軌」。

歷史似長河,往事也如煙。面對「主流精英」的反對毛澤東、反對社會主義的「改革」和「開放」言論,翻開「大東亞共榮」時期親日精英汪精衛先生當年的精典語錄:

1、 「須知數十年來,中國軍事經濟,在物質上著著落後,固不待言;即組織上亦幼稚不完善」;

2、「張悌說『吳亡之際,乃無一人死節,不亦辱乎?」。 「和呢?是會吃虧的,就老實承認吃虧,並且求於吃虧之後,有所抵償」;

3、「我對於覓得和平的意見,在會議里不知說過多少次,到廣州丟了、長沙燒了,我的意見更加堅決,更加期其實現」;

4、「余確信東亞聯盟運動之發展,將促使渝方抗日分子翻然覺悟,參加和平運動。蓋抗日派之理論為中日兩國絕對不能共存,東亞聯盟則證明中日兩國不但有共存之必要,並且有共存之可能,有此事實之證明,則抗日派之理論,自然消滅,而同歸於復興中國,復興東亞之一途。」

5、「渝方的將士已完全失掉東亞人的靈魂……我們從前欲將理論感動渝方,使之覺悟,促成全面和平,現在知道單是這樣決不夠的,我們必須在和平區內整理起一條東亞同志的陣線,使英美所嗾使的走狗,無所施其侵擾。」

6、「我們收拾時局要從大處著想。從遠處著想。這次中日條約的簽訂,不是計較一時的便利,不是計較一事的便宜,而是從中日兩國永久親睦,東亞永久和平著想。至於東北四省,本來是中國領土之一部分,然自九一八以至現在,已經十年了,在這十年中,事實之推移,是人所共見的」;

7、「中國對於滿洲,從前與日本抱著不同的見解,如今合中日滿三國都向著建設東亞新秩序的前途邁進,正所謂安則俱安,危則俱危,從前不同見解,一轉瞬間便為一致了」;

8、汪還宣稱日本的侵略戰爭「是中國生死存亡的戰爭,所有足以妨害決戰意志之昂揚,喪民族精神之振奮的,必須一一摧毀而廓清之」。

我們不難發事「主流精英」的言行與當年親日精英汪精衛先生的投降和賣國主義的言行,是多麼的相似。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三十年的時間又過去了,我們的「主流精英」 在「經濟全球化」的「改革」和「開放」進程中,又取得了什麼舉世睹目的成就呢?翻開「主流精英」的記功薄,真正可以讓西方「自由」世界看得上眼和可以大加讚賞的有以下幾大件:

第一件,農民兄弟得解放。1981年農村農民實行「承包制」以後,中國農民終於脫離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烏托邦,從此他們再也不是毛澤東的「烏托邦」社員了,他們真正的、完全的成了「自由社會」的社會成員了,他們的勞動力終於可以象農副產品一樣在「自由社會」的「自由市場」上進行自由的買賣了;

第二件,工人大哥得自由了。「國退民進」后,我們的工人老大哥也隨著國有經濟從市場上的全面退出,我們的工人老大哥終於也從繁忙的「領導」崗位上退居到了「二線」,他們也可以象農民兄弟一樣在「自由社會」和「自由市場」上,自由自在的出入和自由的進行買賣了;

第三件,「民營企業家」當家做主了。「國退民進」和「砸爛鐵飯碗」后,我們終於又有了自己的資本家——「民營企業家」了,他們依靠手中掌握的特殊「技術專利」使自己的身價成了百萬、千萬、億萬……,既是是國企的老總們也一個個身價千萬,他們個個成了名副其實的社會財富掌管者和新生「貧下中農」的衣食父母;

第四件,性自由的天堂和王國。在「精英」分子的「解放思想」和「笑貧不笑娼」的鼓動下,「性產業化」和「性商品化」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性商品」幾乎遍布城鄉每一個角落,成了有錢人一件十分暢銷的消費品。特別是2003年9月,我們的「友好鄰邦」日本國,380餘名日本人組團來到中國南方珠海「買春」,著實讓外國人喜笑顏開,毛澤東「封閉」和「落後」——「東亞病夫」的帽子終於被摘下了;

第五件,GDP的超級大國。在「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市場經濟」的驅動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就象脫韁的野馬一路往上直飆,到2008年中國的GDP據說已經達到了300670億元美元居全世界第三,據說到2009年很有可能要超過日本國居全世界第二。雖說其代價是山河破碎和環境污染,以及八國聯軍的車馬橫行霸道。但是,只要也能象大清帝國一樣座上GDP的超級大國的頭把椅子,那也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

第六件,外匯儲備超級大國。在「主流精英」崇拜美國和崇拜美元的思想推動下,為了滿足美國的需求,獲取更多的美金,我們「主流精英」們把商品、房地產、股票、銀行、優質國有企業和民族品牌……全部賣給了美國。據說在我們的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有1.5萬億元是「主流精英」們在上述這些交易中所取得的。面對巨額的外匯儲備我們的「主流精英」著實的讓全世界人民刮目相看,「超級外匯儲備大國」的桂冠也讓著實讓「主流精英」感到十分的興奮和衝動。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07年8月,也就是「主流精英」著手隆重進行他們的「改革」和「開放」三十周年之際,我們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精英「們——資本家,卻不顧昔日「友好」經濟夥伴的情面,也不顧中國「主流精英」對西方「自由」世界作出的傑出貢獻,卻也在華爾街製造一場震驚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殺「——美國次貸危機。

據報道,自2007年8月美國的次代危機發生到2008年7月,中國在這場經濟「大屠殺」中已經造成了1600億美元左右的損失,計人民幣10939億元,約相當於2007年GDP總量的1/24。但是,也有專業人士估計,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擴大,中國的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將所剩無幾,六十年積累的外匯儲備隨之將付之東流。

另,據官方統計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發動的侵華戰爭,中國死傷人數3500萬。按1937年的比值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為5000億美元。 也就是說美國這次所謂的「次貸危機」的發生,它給中國帶來的損失,遠遠大於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對華侵略戰爭所造成的財產損失。

2009年5月28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15
huasendg 發表於 2010-4-30 14: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uasendg 於 2010-4-30 14:13 編輯
回復  Guest from 99.240.92.x 你才是不會講理,不會寫中文的孽種。
Guest from 173.183.85.x 發表於 2010-4-30 12:24


謝謝熱忱的支持!
我們繼續討論樓主這個時候抬出來的汪精衛.

首先,陳璧君是一個有被殺頭的準備,無坐牢耐心的奇女子.在孫鳳鳴刺殺汪精衛時,她說你剛強點兒好不好?幹革命的還不早晚有這麼一手?幹革命的早晚就是這個結果!

更早前,汪精衛1910年那天要捐軀刺殺攝政王,她對汪精衛說,你明天要死了,我沒有旁的送給你,給你干一下子吧.

在南京監獄時,汪的大員陳公博,褚民誼等臨刑前都提出要最後見見汪夫人,對她鞠躬告別,陳璧君一點也不含糊,面無懼色,勉言相別,看來多少給臨刑前的這些夫君追隨者一些精神鼓勵。強悍如此,是讓人萌生佩服。
中共建政初期,宋慶齡與何香凝曾找到毛澤東、周恩來替陳璧君說情,毛澤東應允只要陳璧君寫個認罪聲明,就將她釋放,但陳璧君卻拒絕了宋慶齡與何香凝的好意.吳稚暉稱陳璧君是「女中豪傑」,想必不謬,女人的豪氣有時確實勝過男人。
   

得妻如此,何憾之有?

其次:樓主這個時候抬出來的話題,是汪精衛陳璧君書法拍出高價引發的繼續爭議:漢奸作品值不值得收藏?

是不是都可以各持己見.

[B]最後,是毛共 土共 小日本 曲線救國者 老百姓都很敏感的主旨話題:從大東亞共榮到東亞共同體 到經濟全球化 [/B]

江洲司馬        2009-10-10 15:03

我怎麼聽日本新首相鳩山提「建立東亞共榮體」這麼刺耳


                   10月10日,中日韓三國首腦會談上在北京召開,輪到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發言時,他又再次提出了建立東亞共同體的構想,並且解釋說:「我想(東亞共同體)的關鍵在於中日韓三國首先從強化經濟合作開始。」

          東亞共同體,怎麼經日本人一說就變味了一樣,讓我想起了日本侵華戰爭時候打的「建立東亞共榮圈」的幌子,難道日本人在戰爭時期沒有實現的國家戰略,現在想在和平時期通過經濟手段和政治手段實現嗎?!

              作為一個中國人,強烈抵制所謂東亞共同體這樣的稱呼,就算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合作,也不能採用這個稱呼,而且合作同盟要由中國主抓。
東亞共同體(又稱亞洲共同體)是在歐洲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反省所做的歐洲共同體(及之後的歐盟)和同樣的、在東亞所構想的共同體。  


大多數的贊成者均主張,應先朝向東亞地區共同的經濟圈作為目標,然後再以歐元作為榜樣導入共通貨幣。這是從「亞洲貨幣單位」作為的一籃子貨幣的概念獲得採用而開始的預想。但也有說是從議會制民主主義・市場經濟以及漢字文化等共同的價値觀中所歸納出來的意見。
  在日本方面,其外務省被視為在這個概念的實現上較為積極的一方。自民黨及民主黨均在他們的政綱中提到要在東亞地區建設一個共同體的構想。特別是在政黨之中提倡「與亞洲共生」的的民主黨更比較屬意。在日本國外,則主要由韓國的保守政治家所提倡。
  這個構想曾在ASEAN+3・印度・澳洲・紐西蘭參加的第1屆東盟高峰會上作為議題。
  2009年9月,日本民主黨執政后,首相鳩山由紀夫在與中、韓領導人接觸時多次提及東亞共同體的建設,中、韓領導人也予以積極回應,東亞共同體的概念迅速升溫。鳩山把東亞共同體定位為在亞洲與美國和歐盟並駕齊驅的世界第三級。2009年9月28日,在上海舉行的中日韓外長會上中國外長楊潔篪表示稱將積極參與東亞合作一體化;日本官方也首次表示,這一夢想有望在未來10到15年實現。


構想  
* 中曾根康弘 - 東亞共同體評議會會長
  * 伊藤憲一 - 評議會議長
  * 田中均 - 參與者
  * 藪中三十二 - 參與者


Posted by hongsanxia
習近平同志訪日,掀起了東亞共同體的新的一頁。多少也勾起了70年前的日本侵略中國的宣揚的東亞共榮的偽旗幟。昨天又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讓我們真誠的正視現實。

日本現在後面有個美國,狐假虎威;讓東亞各國怎麼能放心建立東亞共同體。日本很多人對過去侵略反思很少。甚至認為是對的。這讓東亞各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怎麼可以放心?
為了不讓東亞各國對日本再有所揣疑,也為了日本的未來,我建議日本應該首先開放市場。
1、資本市場和廠礦實體市場。什麼「三井」什麼「住友」等等,必須開放,由東亞各國企業佔據主導資本;
2、由東亞各國維和軍隊替代美國軍隊進日駐紮,當然,可以和日本軍隊混編,建立統一的東亞維和軍隊。
3、建立東亞委員會,作為東亞最高領導引導日本走向真正的和平。
其它,包括以上事項,可以由日本參與,但是必須由東亞各國主導。不然,東亞共同體又是一場忽悠。彼此相互的忽悠。
其實真正看看,日本又沒有什麼資源。只是讓什麼都沒有的日本別去坑蒙拐騙罷了。日本的開放
對日本並沒有什麼不好。他得到的是一個東亞市場,一個自由出入的東亞。日本強不強,有沒有自信,就看他執行不執行以上三條,就可以看出。當然,我們不是壓迫日本。他怎麼做,還是看他的行動。東亞各國人民拭目以待!
在日本看來,在自己領土上建立東亞維和部隊,暫時是吃虧的,到真正東亞合作成功了,那裡就可以成了東亞維和的首腦。經濟上更有利於日本在東亞事無顧忌,同事可以帶動東亞經濟體強大起來。政治的整合,讓日本的夢想縱橫亞洲大陸成為現實。
在東亞各國看,有這樣一個平台,日本軍事對亞洲威脅基本消除。因為各國維和軍隊都在日本駐紮。日本也不敢亂動的。經濟上有了利益關係,物質當然也樂於供應日本。甚至東亞各國人民自由就業學習生活往來,政治的整合,讓東亞真正和平,避免了內耗,東亞強大是必然的。但是,日本國有沒有這樣有眼光的人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14
huasendg 發表於 2010-4-30 1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uasendg
you are sb
Guest from 99.240.92.x 發表於 2010-4-30 02:28



呵,閣下是公孫子都嫡傳的徒子徒孫吧,別人是傻X,想必閣下聰明的DNA是與ALBERT EINSTEIN具有99.99%的相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匿名  發表於 2010-4-30 12:24
回復 12# Guest from 99.240.92.x 你才是不會講理,不會寫中文的孽種。
12
匿名  發表於 2010-4-30 02:28
回復 11# huasendg
you are sb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 07: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