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民「被堅強」 中國青年報撰文炮轟新華社和CCTV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4-5 20: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4/3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4月1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批評新華社和央視報道不實。該文發表后被廣泛轉載,也引起眾多網友的評論。

  文章針對莫斯科地鐵爆炸和福建南平小學兇殺案等事件的報道,批評新華社和央視在報道中國災難時,國民「被堅強」,表面是歌頌中國人堅強,實際上是貶低,是在說國民麻木。

  一網友留言說:「堅強到,把汽油不對準暴力施加者,而是潑到自己身上,然後義無反顧的點火。...欲哭無淚。"

  也有網友評論:「我們就不明白,為什麼到現在網路時代廣電時代了,還是把人民當傻子來對待。「宣揚主旋律、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難道連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底線也不要了嗎?海地平民是「逃離家園」,中國群眾是「撤離震區」;美國下雪就是「暴風雪」,交通「癱瘓」,中國最大「暴雪」,高速「關閉」;英國飛行員是 「罷工」,中國出租是「罷運」;萬惡的資本主義是「失業」,咱比太陽要光輝的社會主義是「待業」...我無語了。」

  還有網友諷刺說: 「不和諧」還叫和諧嗎?親人死與非命也得被「情緒穩定」啊。

  以下是中國青年報4月1日發表的冰點時評「面對災難,中國人特別堅強嗎?」 全文:

  先請看兩篇報道的節選:

  「30 日當天搭乘地鐵的人們仍很多,但乘客們大都一言不發,表情肅穆,又顯得非常警覺。『地鐵上的氣氛非常緊張,聽不到任何笑聲,人們的臉上也沒有一絲笑容。』 莫斯科大學生艾麗娜&#·塔莎托娃說。另一名學生卡特雅&#·凡科娃說,『今天坐地鐵時,有人的電子錶嘟嘟作響,然後我想:天哪,又來了!』」(《新京報》3月 31日)

  「3月24日,福建南平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在上課。目前,學校師生情緒穩定,教學秩序如常。」(新華社3月25日)

  將兩篇報道作如下比較:

  新聞背景:前一篇報道的新聞背景是,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的盧比揚卡地鐵站和文化公園地鐵站3月29日上午接連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38人死亡、 64 人受傷。俄羅斯情報機構初步調查顯示,製造這兩起爆炸襲擊的是兩名來自北高加索地區的女「人彈」。后一篇報道的新聞背景是,3月23日早上7點24分,南平實驗小學門口發生一重大兇殺案,55秒內13名小學生被殺,其中當場死亡3人,送醫院救治10人。製造這起慘案的兇手是一名醫生。

  時間:都是慘案發生的第二天。

  人物:前一篇報道中的人物是乘客,多數是大人。后一篇報道中的人物是師生,多數是小學生。

  節選部分的要點:前者強調乘客們感到緊張,非常緊張,後者強調師生們情緒穩定。

  結論:中國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超過了俄羅斯的大人。顯然,中國人比俄羅斯人堅強。

  寫到這兒,又想到幾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說了大意如下的話:一天,他看中央電視台四頻道的節目,內容是台灣地區的物價上漲了4.5%,台灣人說,活不下去了。隨後,他轉到一頻道,巧得很,也恰好在說物價問題,說大陸物價上漲了6%,而幾個市民在接受採訪時都說,對於物價上漲他們能夠承受。由此,我進一步得出結論:不僅中國人比外國人堅強,而且中國大陸人比台灣人也來得堅強。

  果真如此嗎? 我們再看看南平事件發生后的一些報道:「由南平市 35名心理諮詢老師組成的南平實驗小學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心理干預小組已經成立。福建師範大學15名心理學老師、福建醫科大學6名心理學老師也來到了學校,共同為實驗小學師生開展心理輔導。」這段話說明南平小學的學生們情緒還沒有穩定,他們需要心理救治,他們並不是「堅強如鐵」。

  同樣,物價上漲6%,大陸人會都能夠承受嗎?恐怕未必。至少一個月拿千把元退休金的退休職工難以承受,下崗工人難以承受,生活困難的家庭難以承受。

  我不明白記者為什麼總要將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大陸人說得如此「堅強」,好像無論是發生大地震,發生特大事故,發生群體性事件,他們都能平靜如水。或許在記者看來,這是在歌頌中國人,而在我看來,這是在貶低中國人,表面上在誇中國人堅強,實際上在說中國人麻木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沙發
匿名  發表於 2010-4-5 21:19
2010/4/3  消息來源:中國青年報 

  4月1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批評新華社和央視報道不 ...
Hanxin 發表於 2010-4-5 20:56



    中國青年報是團報,胡錦濤是其最大的後台,
新華社和CCTV歸口中宣部,直屬李長春管.

如果此文屬實,那可以說:胡錦濤對李長春的工作,是有想法滴,是不滿意滴,
但胡管不了李:在中常委表決時,胡錦濤與李長春都只是1票.

李長春上到中常委后,宣傳報道與輿論導向,從紙質媒介到網路,逼走谷歌...從撤換南都總編起,胡溫時代比以往顯得很內,這個應歸功於李長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