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要聞解說 : 中美圍繞中國軍費的一場舌戰

[複製鏈接]

1151

主題

3848

帖子

1402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uaiyoulia 發表於 2010-3-4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要聞解說
中美圍繞中國軍費的一場舌戰
作者  安東尼
發表日期 04/03/2010 更新日期 03/03/2010  23:09 TU

列印轉寄朋友發表評論

中國昨日對外宣稱中國有限軍費買一架B2轟炸機都不夠,但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羅伯特.威拉德最近撰文披露,每年中國軍事能力都超出美國的預測,正以空前速度發展壯大。

中國全國政協11屆3次會議副秘書長兼發言人趙啟正昨日在政協開幕前召開中外記者會指出,近年來,中國國防開支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到1.5%左右,在全球屬於中等的程度,其中用來科研和軍購的錢大概還買不起1架B2轟炸機。1架B2轟炸機約值22.2億美元。趙啟正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 中國是一個人口密集度很大的國家,並且邊界線還特別長,海岸線是1.8萬公里,陸地邊界線是2萬公里,有29個近國和鄰國,當然我們有保衛國家的任務。我也請教過我在部隊中的朋友,他們都是高級將領,我說能不能給我透露一點這些錢都幹什麼用了,他說我們的軍官和戰士的待遇也要提高吧?這大概用了三分之一。我們的軍衣破了、設備舊了,打靶要消耗炮彈和子彈,要補充吧?這大概要三分之一。剩下的,做點科研,添點新武器,這點錢大概不夠買一架B-25轟炸機的。 »

有趣的是,趙啟正向國際社會表達中國軍費開支的說法,似乎與美國將領的認知有極大的差異。

羅伯特.威拉德日前在美國防務新聞網站以「清晰掌握中國的意圖」為題發表文章,北京「環球時報」 台灣中央社都做了相關報導。

羅伯特.威拉德一方面從數據入手。

他說,中國公布的國防預算一點都不精確,但針對這點的公開討論不久前就結束了,專家們似乎放棄了弄清這個問題。

他進一步說,2004年中國領導人披露解放軍的現代化與國民經濟發展目標同等重要。令人驚訝的是,很多專業評論員竟然忽略了這一重大的優先次序轉變。

他強調,關於中國意圖和軍事能力的評論定位必須淮確,如果不能淮確無誤地評估這件事,美國將付出很大的代價。

他表示,中共軍隊未來的成就不能簡單地用其歷史來衡量。美國應該就中國軍隊的未來展開公平、專業的討論,否則將是淺薄甚至危險的。

他表示,多數專家認為中國通過模糊其意圖和軍事能力來保護國家利益,因此不能僅將其雄辯之詞作為事實來接受,必須要核實辨別。隨著中國國力不斷增強,這種縝密分析比以往更重要。

他說,有人認為解放軍從低起點上進行現代化,其高漲的國防開支是經濟發展的附屬品。從1975年到1985年期間,這種判斷似乎合理。但到了1998年,對解放軍現代化的衡量明顯有了不同要求:挑戰美國及其地區盟友軍力的能力。

威拉德指出,中國在和平與穩定環境方面的興趣,與其旨在挑戰美國的新軍事能力之間很難取得一致。中國宣稱的以防禦為導向、有助於構建和平與和諧亞洲的軍力建設目標,似乎與其尖端武器的擴展並不相符。

威拉德說,有人認為中國軍事現代化是自然、漸進和有益的,也有人作出令人擔憂的結論。儘管專家看法存在分歧,但冷戰時期曾聚焦蘇聯武裝力量的那種有力爭論,在今天美國審視中國軍隊時出現了令人吃驚的缺失。這種缺失令人擔心,因為傳統看法可能是錯誤的。許多有關中國意圖和軍事能力的重要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羅伯特•威拉德上將最近的訪華計劃也被中國推遲。英國金融時報說,此舉是中國對美國決定向台灣出售64億美元武器的報復措施。

新聞[法廣]
「哀哉,哀哉,巴比倫大城,堅固的城啊! 一時間你的刑罰就來到了。」    ---- 啟示錄18:10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沙發
小辣辣 發表於 2010-3-5 06:03 | 只看該作者
美國軍費大大高於中國. 這是明擺著的, 無需舌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10-3-5 08:28
事實勝於雄辯!樓主,曬一曬兩國的軍費開支(這不是你專業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