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鄧小平三次受邀始終不回家鄉,一句話:我怕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10-1-11 1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鄧小平故居於1980年8月正式對外開放,系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外遊客參觀瞻仰的勝地。
  
  大公報網站援引《環球人物》的報道稱: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誕生於四川廣安。然而,自16歲「少小離家」直至1997年逝世,小平同志就再也沒有踏上過這片土地。
  
  廣安市向北7公里,是小平同志故里—協興鎮牌坊村。
  
  在鄧小平故居陳列館,記者看到新修訂的牌坊村《鄧氏家族分譜》。族譜記載,鄧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鄧家先祖鄧鶴軒以兵部員外郎之職入蜀,安家廣安。到鄧小平的父親這一代,鄧家已經在廣安繁衍了18代子孫。
  
  鄧小平故居管理局局長馬福告訴記者,據鄧家族譜記載,鄧家有過輝煌的族史,遷入此地后鄧家第十二世孫鄧時敏,1745年官至大理寺正卿。告老還鄉后,被清政府授予通奉大夫。為表彰他的德行,嘉慶皇帝下旨為其家鄉賜造了「神道碑」和「德政坊」。牌坊村因此得名。
  
  家鄉人的邀請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小平同志先後9次回過四川。然而每次來去匆匆,他始終沒有回廣安老家。
  
  1978年1月31日,時任廣安縣委辦公室主任的鄧欲治,接到四川省省委打來的電話:「中央有位首長來四川視察,縣委的同志可以帶點土特產過來。」鄧欲治心想:是不是小平同志來了?雖然一時不能確定,他還是帶上了小平同志愛吃的家鄉特產:數十斤白市柚、錦橙廣柑和4箱廣安大麴酒。2月1日下午2點,鄧欲治和縣委辦公室工作人員開車從廣安出發,於次日凌晨5點到達成都金牛賓館。
  
  一進賓館,鄧欲治就看到了當天的《四川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有關小平同志的消息:「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今天下午抵達四川省府成都。」
  
  鄧欲治當即和同事商量:能不能見小平同志一面,請他回家。他們找到鄧小平秘書,說:「我們是從小平同志家鄉來的,想單獨見見小平同志。」秘書答道:「現在還沒空,等一等吧。」他們以為這是客套話,就快快回房了。
  
  沒想到,吃過午飯,鄧欲治被告知:「小平同志下午4點接見你們。」下午4點,工作人員把他們領進賓館會客廳。過了一會兒,小平同志和妹妹鄧先芙、夫人卓琳一同走進來,笑容滿面地說:「大家隨便坐!」鄧欲治便向小平同志彙報家鄉的情況。彙報完畢,他趁機提出:「家鄉人都盼望鄧副總理回廣安看看。」
  
  結果出乎鄧欲治的意外,小平沒有說話。站在一旁的卓琳連忙接過話:「他很忙。你們這麼遠來看我們,回去向縣委和百萬父老兄弟姊妹表示感謝。」
  
  
  家鄉人再次邀請
  
  1986年2月12日,農曆正月初四,四川省委來了通知:「小平同志已經來到成都過春節,要見家鄉的代表和他的舅父舅母。」當天下午,時任廣安縣委書記的羅國興、副縣長王洪峻、辦公室主任王仁全、鄧小平的舅父舅母等人,一起趕往成都。第二天上午10點,鄧小平和王震在金牛賓館東樓接見了他們。
  
  「好啊,我今天終於見到家鄉的『父母官』了。」還沒等他們開口,小平同志就先發話了,逐一問他們的姓名、年齡、文化程度。「我今天特別高興,你們年紀輕,有文化、有希望。跟其它地區相比,廣安的差距還很大,群眾還不富裕,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
  
  在與小平同志道別時,他們提出請他回家鄉看看。王震說:小平工作特別忙,恐怕沒時間。小平同志沒有像上回那樣一言不發,他說:「請你們回去代我們向家鄉人民問好。」當天下午,大家又向卓琳提出請小平同志回家鄉的請求,卓琳答:「他很忙,我們回到了成都,就等於回到了家。」
  
  家鄉第三次邀請
  
  第三次請小平同志回老家的是廣安籍的四川電視台記者鄭興光。據鄭興光的朋友介紹,1988年6月,四川自貢燈會在北京北海公園展出,小平同志坐在一艘遊船上,帶著小孫子泛舟觀燈:「你看,那是家鄉的龍燈!」在一旁採訪的鄭興光問小平同志:這麼多年過去了,您沒想過回家看看嗎?小平同志搖著頭說了兩個字:「我怕。」
  
  他怕什麼?這個問題在毛毛(鄧榕)所著的《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有所交代:「我們姊妹幾個都很想回家鄉看看,跟他要求過好多次,可他就是不讓,他自己不回也就罷了,也不讓我們回去。後來父親告訴我,我們一回去,就會興師動眾,騷擾地方。」
  
  小平同志的長女鄧林也左證了這個說法:「我父親說,回去這個找你辦事,那個也找你辦事,太麻煩。」
  
  「鄧小平是全國人民的」
  
  小平同志生前的警衛秘書、現年74歲的張寶忠將軍,在和記者交談時說,小平同志為什麼一直沒有回老家,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他工作特別忙。尤其在1956年當選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以後,就越發夜以繼日地忙碌。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需要他考慮的事情就更多了。
  
  第二個原因,小平同志沒回家鄉廣安,是他不願意驚動當地群眾,不願意給家鄉添麻煩。小平同志考慮問題比一般人都要深刻。他不回廣安,也是為了愛護廣安。你想,當年廣安經濟比較落後,如果他要回去或者老提到家鄉,省里會怎麼對待廣安?小平同志為什麼從來沒有說過給家鄉撥一分錢的話?因為他知道,全國比廣安困難的地區還有不少,比如西北等地區。這是有他的政治考慮的。
  
  小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話:「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在小平同志心底深埋著的,是對祖國和人民熾熱的感情,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對家鄉廣安的熱愛。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4: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