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政務工程」若親民,何來「跳橋」式反映問題?

[複製鏈接]

1203

主題

2865

帖子

2095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0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秦人 發表於 2010-1-11 0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政務工程」若親民,何來「跳橋」式反映問題?

1月9日,廣州海珠橋再次上演「跳橋秀」,然而這次的主角竟是從江西南昌「慕名」而來的!他們說,因為有問題在老家無法反映,才出此下策。(1月10日《廣州日報》)

不遠千里「慕名」來廣州,只為通過再度上演「跳橋秀」反映問題,這樣的新鮮事還是頭一次聽說。兩名男子爬下橋后,其中一人高聲喊道:「對不起廣州人民,向廣州人民道歉了!」。很樸素的話語,誠然是兩人為自身荒誕行為的一種賠禮道歉,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究竟是什麼讓他們有這樣的動力不遠千里跑來廣州「跳橋」的呢?

兩名江西男子是無辜的,更是值得同情的,他們不是真的要跳橋,更不是為了作秀成名,而只是單純的想通過這樣的方法引起社會的注意,進而反映一些問題。可以想到,兩人在上演「跳橋秀」前,必定在老家政府反映過問題,然而卻因種種原因,沒有達到效果,亦或者是當地政府根本就沒有「理睬」他們,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想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如果連這樣的「跳橋秀」渠道都沒有了,老百姓的問題何以能夠得到解決呢?

這些年,聽聽公眾「閱已閱已轉閱,查在查正在查」之類的對政府信箱的調侃,看看諸多讓地方政府頭痛不已的越級上訪,還有諸如此類的「跳樓秀」、「跳橋秀」甚至是上街堵路等群體性公共事件,加上此前的「百字投訴信箱」,就會知道,雖然我們的政府在不斷完善各種信訪制度與信訪渠道,但真正能夠親民、發揮作用的信訪制度與渠道卻很少,有的甚至可能已名存實亡,自然而然導致了「跳橋」式反映問題現象的發生。

兩名普通老百姓上演「跳橋秀」,儼然是給我們的地方政府再次敲響了「親民」警鐘,普通百姓信訪難題、政府不能為百姓做主現象還普遍存在。為民做主,這是地方政府不可推脫的職責所在,這些問題若一日得不到解決,地方政府就是一個不合格的政府。

誠然,領導接待日、舉報電話、信訪郵箱、綠色通道、網站留言等政府的信訪渠道被叫囂得如火如荼,但是仔細盤點,有名無實也實在不少,有的甚至僅僅就是給上級看看的表面「政務工程」。試想,「政務工程」若能夠親民,又何來「跳橋」式反映問題現象呢?

(作者:何紅兵   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