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在當今時期的國家力量和影響的基本動態或走向,還有國家表現的成敗得失和與之緊密相關的民族自信,美國大致可謂中國的一面反鏡。世界、特別是美國人自己近年來就美國權勢相對甚而絕對衰減作了大量確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爆發以來這類談論更是如同潮湧。因而,在此不需多多重複眾所周知的東西----美國首先由於國家安全戰略與經濟金融方面的雙重失敗而來的權勢大減損。需要略加強調的是自信減損,對美國國家運行方式、「世界領導」方式乃至美利堅生活方式和西方政治經濟基本價值觀的自信心之近乎空前的減損。特別是直接的大病根之一----美國非常巨大和極難消除的超級金融赤字,無論是各級政府的還是公司企業甚或總的來說國民個人的,已被美國人自己頗為廣泛地確認為出自美利堅「民主福利帝國」的內外運行基本方式。這與一位美國政論家說的「美國已經玩丟它的道德優越感、外交不可或缺性和軍事不敗性」一起,使得----舉例來說----2009年出版的美國著名國際政治評論家法里德.扎卡里亞所著《后美國世界》成了《紐約時報》評出的最暢銷書,其要義在於美國將不再支配全球經濟,不再指揮地緣政治,不再擁有幾乎壓倒性的文化優勢;與此相應「其餘的興起」(「rise of the rest」)特別是中國的迅速發展構成「我們時代的大故事」,將重塑世界的大故事。更震撼自信心的是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所做的當今已成常識的判斷:西方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和自由民主制的據稱的優越性嚴重不定,人們開始大為懷疑這些是不是應對世界嚴重問題的最好辦法。
為此的一個根本條件是經奧巴馬訪華達成的一個中美原則性共識:關於如何正確對待不可避免且至關緊要的分歧、爭端、局部對立和競爭的原則性共識。誠然,兩國政府都是對本國緊要利益負責的政府,都對有關問題有各自獨立的、往往堅定和難以更改的看法,並且都深信「公事公辦」(「business is business」),不在重要問題上隨便通融或讓步;然而與此同時,兩國政府如上所述,都確認就中美關係已有和應有的狀況而言,這些總的來說是次要方面,不能發展和激化到嚴重損傷和破壞中美關係總體的地步。
維護和發展中美關係的一大前提是同意存異(agree to disagree),控制爭端,「友好」競爭(如奧巴馬東亞之行前夕對路透社記者說的那樣)。為此,中美兩國元首和政府此次明確地確認兩條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