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攝影混世寶典

[複製鏈接]

9

主題

31

帖子

21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rugang 發表於 2010-1-9 1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攝影混世寶典

別說什麼十年磨一劍了,這年頭,折騰上一年弄個博士,人們大多都已經沒那個耐心了。幹啥都講個速成,越快越好。一月精通三國外語;一日掙百萬脫貧;一小時學會開飛機;一分鐘戒煙;一秒鐘治癒癌症……那個啥,用鐵杵磨針的,絕對就是吃飽撐的,再笨,那也起碼找根鐵釘來磨啊。
如果你哪天突然心血來潮,想跑咱攝影圈來混混,那麼,本寶典必讀。
信心,或者說是自信吧,這個最重要。這是在你學會本寶典所述之各種速成術之前,首先必須建立的東西。千萬不要被圈內各種光怪陸離的專業名詞術語唬得一愣愣的,要知道,攝影這玩意,從娘胎出來也就一百多年,能有啥高深莫測,博大精深的?永遠不要用崇敬的眼光去注視你身邊那些被稱為高手或大師的人們,可能說了你也不信,他們其中很多人也許在前一晚上還是菜鳥。在攝影圈內,多的就是前輩,高手,大師。一般來講,玩攝影,如果在1年內,都還沒混出個高手模樣的話,身邊還沒幾個徒弟屁顛屁顛的話,那你還是乾脆放棄吧,不是說你太笨,確實是攝影實在不適合你,再折騰下去肯定會讓你失望。
器材篇:
如果你連攝影器材都不想投資就想混跡攝影圈子,那麼,到此結束吧,下面的就不用看了。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見過一個沒有照相機就能玩攝影的。
單反,是一定需要的。就是那種個頭很大,黑黑的,看上去亂七八糟很多貌似很專業的按鈕的那種。記住,千萬別說成是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儘管絕對正確,但這樣說法,會讓你顯得很不老練。哪怕有人真的問你,你也要作不屑狀,留給在場的別人去回答。別指望拿你以前手頭上用來拍到此一游的小卡片機先混上,這不是循序漸進的問題。一台單反機,是你跨入攝影圈的門票。再怎麼說,既然是社交,這點形象工程也是最起碼的。不過也不用太害怕,這裡所說的單反只是指佳能,尼康,索尼,奧林巴斯之類的日本數碼產品,核心感光部件的面積只要象以前135膠捲的單張底片那麼大,就已經被稱為全幅了,攝影圈內,已經夠頂級了。至於那種要裝後背的哈蘇之類,也是單反,但你只要知道就行了,絕對用不著你去投資。
要很清楚地意識到你買單反的意義。絕對不要被那種成像質量的說法所蒙蔽,不要真的相信用上單反就能比你以前的小卡片機拍出更好的照片。那就是一張門票,一套出入社交場合的行頭。當然,這點你自己心裡明白就成,在圈內最好別這麼說,畢竟絕大部分的圈內人士對單反的好處是深信不疑的。所以,你大可不必花大把鈔票去買台最新最好的。二手市場上去弄台2年前的機型就足夠了。拿到圈裡,只要你自己不說,誰也不知道你是花了多少錢,而且還能顯得你頗有點資深。不用擔心二手產品質量問題,因為大部分的二手器材,都是被那些缺乏耐心的愛好者淘汰的,一年都拍不到1千張,且平時呵護倍至。照相機的質量,要遠遠好於手機。你可以看到高手們經常換新機型,但絕對不是因為以前的機器使用太多而壽終正寢緣故。
對了,單反是要配鏡頭的。千萬別用和機身配套出售那個,這是關鍵。如果你捨得花點錢,那就盡量去挑那種個頭大的,要粗,要長,要重。不用買太多,一枚就夠了。出入任何攝影活動場所都用它,同樣,你無需關心它的用途和成像質量如何。囊中羞澀的話,就去弄個叫標準鏡頭的定焦,比如50/1.4之類的,二手的也很便宜。儘管價錢和那種套頭差不多,但圈內人士對你的評價將截然不同。
僅僅如此的話,還只能算個基礎。真正要威風八面地出場,那還得靠攝影器材配件的支持。哪怕你無論如何都沒機會在一天拍攝中將單反的原配鋰電池耗盡,但也一定要另外配個電池手柄,那是花不多的錢卻能掙足很大面子的活,足以讓你手上的單反看上去提升好幾個檔次。不要對你的鏡頭體積太過滿足,多裝一個遮光罩吧,要大口徑的那種,最好是花瓣狀的。三腳架,你要是不買就傻了。那玩意,只要不是進口的,很便宜,而且很撐場面,出入攝影場合,一定得背著,或乾脆安上你的相機扛著。至於攝影背心,不要也罷,太扮職業狀,多少顯得有點做作,去弄頂名牌攝影器材的帽子戴上,很合當代時宜。但攝影包倒是一定需要的,不要用那種量體裁衣的思路去選購,一定弄個雙肩背的,最好還配有很多外掛。不要覺得很多空間空著浪費,這可不是有沒有東西裝的問題。
不過呢,有些東西,大可盡量省去。購機時JS總會推薦你來上一枚UV鏡啥的,說是可以保護鏡頭,過濾紫外線。別理那套,絕對是冤枉錢。尤其是那種LCD貼膜,讓人一看就覺得你是個新手。存儲卡,儘管現在很便宜了,但也沒必要買太大的。那玩意裝在機器里誰也看不見。再說了,象那些高手或大師啥的,攝影時一般都要瞄上半天才嚴肅認真地按下一次快門,一天下來都拍不了幾張。另外,有一樣是萬萬要不得的,就是在機頂上搞台很NB的大號閃光燈,拍到哪閃到哪,自以為很風光,殊不知這是在圈內被人嘲笑的做法,哈,原來是個拍報名照的。
交流篇:
你不用為你的攝影知識的淺薄而惶恐,其實攝影的社交圈中的交流,翻來覆去就那麼點內容。
器材,那是必談的,而且一般都是談論最多的。攝影圈不象其它藝術門類的圈子,從來都是對器材的熱衷程度遠遠超過對攝影技術與藝術的交流的。從尼康到佳能,從鏡頭到機身,此長彼短,看似永遠都有說不完的,其實每次都是那麼點內容被一遍遍地重複。你要想在圈內混得如魚得水,可以拍不好照片,但絕對不能不愛好器材。要知道,很多圈內備受尊敬的前輩,都是只拍磚頭,瓦片,報紙的。
你可以先找些攝影器材網站看看,只要花上一個周末的時間,儘可能多地記熟很多器材的品牌,型號,功能和性能,只要你兢兢業業上兩天,就可以具備社交場上從容應對的底氣。然後就可以按照本寶典的方法進行發揮了。
相機,儘管大家都用數碼單反,但你一定要學會多談旁軸,LOMO,膠片。手機嘛,可以提一下,別太刻意了,不然容易造成故弄玄虛的感覺。儘管大家大都使用日本貨,但一定要多談德國產品,比如萊卡,哈蘇之類。你可以對以前國產的海鷗4A,4B,4C大加讚賞,但千萬別傻到真的去弄上一台拍照片。
鏡頭,要多提定焦,少提變焦,最好是大光圈的那種。一些大名鼎鼎的經典鏡皇一定要記熟。要善於在各種品牌的同樣型號或是同一品牌的類似型號之間尋找微小的差異並大做文章。你是否親自使用過並不重要,社交圈嘛,都搬來搬去,道聽途說的。絕對不可能有哪個大師玩得那麼全。你盡可以在各種類比的組合上尋找冷門,比如,你可以提出,在實際中,你好象感覺不出蔡司的85/1。4和佳能的70-200/2。8L在85MM/F8的時候體現在MTF曲線上的差異。
不要被器材燒友的氣勢所嚇倒,當他們吐沫星子亂飛於萊卡,蔡司的時候,你不妨向他們請教一下羅敦司特,施耐德;具體點不妨這樣:在蔡司T28MM/F2。8和蔡司。耶那28MM/F2。8MC兩者之間,你到底該選哪個?或者說,你感覺下來還是蔡司85MM/F2。8的長的那款要比短的那款好。
切記,言多必失,點到為止。要學會準確判斷對方。那種總是在熱門時髦產品中周旋的大爺,其實都是小菜。如果期間發現有談到影室燈的,切勿多語,那玩意是講使用技術的,可不能象談機身鏡頭那樣,名牌來,型號去的,否則你會給人一種故意裝大的感覺。
器材交流的格局都在一種辯證的模式下不斷重複著的。品質好的,貴;貴的,太重;副廠的便宜,但不經用;定焦成像是比變焦好,但不方便……。總之,要記住,就沒有沒毛病的東西。交流中適時婉轉,從頭再來,兜上一百遍都沒不會有人覺得煩。
別太鑽牛角尖,動不動來點計算公式之類的,沒人能懂,也沒人感興趣。就算你覺得有些基礎公式實際上很有用,比如景深,你只要大致算出當在50MM/F1。8,對焦點3M時前後清晰範圍並告訴大家就行了。別較真,算錯了也沒不要緊,關鍵是顯示出你會算。
別太急於表現你的知識,因為你就那麼點東西,正好讓你碰上機會的時候,抖露出來一定要講究技巧。比如偏振鏡,其實也不是啥新鮮的玩意了,但在這個時代的攝影圈內很有可能被翻出來當時髦。這年頭已幾乎沒有人能夠準確地解釋出它的光學原理了,所以你只要說,那效果其實很有局限性,只對特定情況下的偏振光線起作用,還要賠上兩級以上的曝光量,不值。
對於攝影技術方面,你只要記住曝光,對焦就可以了。不要說照相機的自動功能如何如何,反正無論如何你都是喜歡用手動的,你要說你一般都是用點測光的,而且習慣上加或減2/3檔;要強調手動對焦的精確性;要說你有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的習慣,哪怕在陽光明媚的風光中使用1/500以上的速度;談到手持穩定性的時候,一般可以說1/4秒應該沒問題,再慢,那得有光學防抖才行。如果是人像攝影,要談到大光圈的好處,啊,那個背景虛化得……。儘管你可能到處背個大炮筒一樣的長焦亮騷,但還是應該多提到你更喜歡超廣角的效果。要時不時地抱怨你拍點照片有多辛苦,多麼不容易,要帶這樣那樣的東西。
對於成像質量的評價,只要把躁點,層次,色彩經常掛在嘴上就行了。千萬別說清晰度,現在哪怕是卡片機都動輒千萬像素,能數清眼睫毛的照片已屬於攝影愛好圈內很菜的話題了。要注意對成像質量說法必須有意無意地和使用的器材結合起來,如果那是佳能拍的,要說色彩總是有點偏灰;如果是啥德國貨拍的,就不能說躁點有點粗,應說顆粒感很舒服,顏色很油潤。如果是APS畫幅的機器拍的,或者是那種1/1。7,1/2。5畫幅的偽單反拍的,要指出在層次上那畢竟不如全幅相機。
一張照片,哪怕再細膩,你都要問一下作者當時ISO設置多少;對於曝光,噢,對了,這「曝」應該念「PU」,但在攝影愛好者圈裡,行話叫「暴」。寫法上「暴光」和「曝光」都可以,但念出來,一定都是「BAO」。所以如果你真的口口聲聲「PUGUANG」的話,圈內人士會覺得很彆扭,除非你是台灣來的。那好吧,對於暴光,你應該總是對一張照片提出最好加1/3檔或減1/3檔的建議。一張人像照片,就算是把眼睫毛拍得再清楚,你都要表現出對是否跑焦的懷疑態度。
你千萬不要相信攝影圈內那些倍受追捧的大師片,就是這麼用相機拍出來的。PS,這是時下攝影圈內最為人們熱衷的內容。如果說,攝影圈內還有技術的交流的話,那就是PS。幾乎百分之百的圈內高手或大師,都是靠PS造就的。不要把PS刻意解釋成PHOTOSHOP,那不對,因為很多高手現在做PS就根本不會PHOTOSHOP。要記住,沒有經過PS照片是不能出手的,在攝影圈內那是半成品,或者說,對於一張作品,拍攝的重要性最多不超過30%。
照片實在拍不好,就靠PS。這種話你可絕對不能說,這在大庭廣眾下會得罪一大批人,你要換一種說法,那叫前期不足,後期補。你要學會為PS行為所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諸如那就如同膠片時代的後期暗房沖洗啦,數碼相機內部的軟體處理其實就是一種ps啦,等等。也可以武斷點,好看就行,大眾喜歡就行。不要試圖去窺探那些大片背後的原來,那些高手,大師作者是不會給你機會的,他們只會告訴你基本沒怎麼PS,就調了一下反差,顏色啥的。你也許會驚訝於和他們同時拍攝后,他們出來的照片和你自己的大相徑庭,這就對了,其實他們的原片就和你當時拍的差不多。當然,如果你真的看到哪個菜鳥居然拿出原片示人,一定要說,再PS一下就好了。對於從交流作品上所發現的問題,無論大小,性質如何,都不要從拍攝角度去研究如何改善,你只要輕描淡寫地來上一句,可以PS的,就OK了。
關於PS技術的交流,你只要記住圖層,通道,模式就行了。那種還糾纏於明暗,對比度,飽和度的做法,屬於比較入門級的,你不用去理會。要說你一般做圖都要用到起碼十幾個圖層,RGB模式是肯定不行的,你習慣於在LAB和CMYK之間轉換並分通道調整。至於萬一要談到你的具體步驟和參數,你只要說針對不同的原片有不同的方法,得先從色彩原理入手分析,一般不會有多少人有那個耐心聽你講色彩原理的;如果真要就某張照片讓你說具體的,你就說,哦,這個嘛,方法有很多種的啊;要是對方再窮追不捨,你只要表示那得實際示範,光口頭說不清楚。哈哈,你掙足面子,又逃過一劫。
如果你真的有點藝術修養,千萬注意別表現得太過火。攝影圈內所追求是好看,賴以衡量是否藝術的標準也是好看,也就是視覺舒適度,當然,在說法上一定要說成唯美。風光,人像就不用說了,紀實也是如此。要學會用視覺衝擊力這個說法。攝影見識嘛,你只要記住布列松,亞當斯就基本可以混了。要是還知道荒木經惟,簡。索德克之類的就更顯得見多識廣了。如果聽到朗靜山這個名字,千萬不要以為那是個日本人哦。談到中國嘛,應該表現得很不屑,好像侯登科還可以。對攝影流派嘛,你啥都不知道也沒關係,只要說得上美國國家地理,荷賽,瑪格南圖片社等機構組織就行了。無論你是否喜歡這些大師或組織的作品,你都要時不時地嘖嘖稱道。盡量用唯美的說法往上套,牽強附會,生搬硬套都沒關係,畢竟只有這樣,圈內人士才容易接受。蒙娜麗莎如果不編個荒唐透頂的神秘微笑,就憑她那種形象,怎麼能說服全世界呢?維納斯的手臂就是長出來,也一定被她自己給砍去,不然,就憑她那五大三粗的身材,早就混不下去了。
要多談繪畫,古典的那種。多談繪畫對攝影的意義,要知道,藝術門類里,只有繪畫才能讓玩攝影的肅然起敬。至於音樂,舞蹈之類的,基本和攝影沒啥關係。張學友就是音樂,迪士高就是舞蹈,什麼巴赫,吉賽爾之類的,千萬別往裡扯,大師們會理直氣壯地堵你:對不起,這些我們不懂,也沒興趣。
對於那些比較現代點的東西,你要學會用「抽象」這個名詞,你不用管抽象和具象是如何定義的,總之,對一切不那麼傳統的東西一律用上「抽象」就表示很現代的意思。當然,現代派的說法似乎已不那麼時髦了,要說'後現代主義',你不用去關心這個主義在歷史上是啥時候就出現了,反正肯定聽上去很過癮。
還有一句話很重要:各人觀點不同。這是在攝影圈內遇到分歧時的最適用的一句話,尤其適用於對作品的藝術評價上。你可以不用擔心你的無知造成的失言,當你突然發現因為你的無知或欣賞水平低下,把一張攝影經典作品罵成垃圾的時候,你可以用一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可堂而皇之地掩蓋過去,那就是說不管分歧如何,不是智者就是仁者,讚揚了自己也尊重了別人。注意哦,是智者見智,別說成稚者見稚。
如果你在網上發你的圖片,要注意的是。標題很重要,這不是說那種一個好的標題能給作品增色的問題,是要注意能吸引人點擊。畢竟INTERNET上的很多圖片發表方式是先見到標題的。要是美女片,好辦,多點裸,性感,私房之類的挑逗字樣就管用了,其它題材的作品,就要搞點假大空的了,千萬別謙虛,你盡可以在標題里用到世界第一,曠古罕見的字樣,或者和時事很有關的內容,比如說你可以把你在街上拍到的要飯的標題成很象美國新總統。至於標題是否和你的照片有啥關係,就另當別論了,騙到點擊率才是最重要的,標題黨又如何?在圖片包裝上要捨得下功夫,做上點像框,里三層外三層那種,題上點文字再加個戳,最好配上點音樂。實在沒轍了,就起個英文標題,盡量找些冷僻的詩詞字眼,別人不認識,自然想著進去看看。多加點古怪的標點符號。如果你對圖片是否好評沒信心的話,不妨加上點說明,什麼隨手拍的;好久沒摸相機了,有點生;試試機器或鏡頭的都可以,總之要充分強調客觀理由就對了。至於那種註冊點馬甲自己亂頂的做法,這裡不提倡,一旦泄露,功虧一簣。
實踐篇:
如果你買了相機真的只掛脖子上當擺設,那你已經夠大師級別了。但相信絕大部分人一下子是不可能有此境界的。
交流篇中的方法只是為交流所用,可別真的用於實踐。不要被你照相機上那些亂七八糟的按鈕所迷惑,實際拍攝時,你只要知道如何設置為A檔或P檔就行了,鏡頭一般都是默認自動對焦的。打開控制菜單看看,凡是能設置為自動的就全部設為自動。其它看不懂的東西你就不用管了,對著你要拍的東西按快門就行了。不過在圈內交流的時候,你一定要象所有的人一樣,對此大肆嘲諷,反正也沒人知道你的事,你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也和你一樣。總之,機器的功能是用來侃的,實踐的時候當傻瓜機就對了。
要注意你拍攝的姿勢,這點對於在和大家一起混的時候尤其重要,無論你的機器有多重,最好永遠只用一隻手,另一手上夾根香煙,點著了,哪怕你不會抽煙。兩腿不要直立,要一前一後,成弓狀,這會讓所有在場的人感覺到你視角的獨特性。如果你的相機有LCD可以直接取景的功能,千萬別用,只有拍到此一游的攝影外人才那樣。要控制好你拍攝的情緒,別一激動噼噼啪啪亂按快門,那會讓人感覺你沒見過世面。
用光很關鍵,要想盡一切辦法把你要拍攝的東西全部照亮,攝影愛好者一般是不能忍受黑的,暗的,投影的。反光板,燈光設備,只要有,就儘可能全部用上,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左一右,反正四面八方都是光就對了。大平光不好,那只是個說法,變成照片,人人都喜歡。你大可以面對一張大平光片這麼說:光用得真好,不象現在好多人拍片,都是大平光。
一開始,你實在啥都不懂的時候,可以搞點花鳥魚蟲之類的,不是微距就是超長焦的那種,那效果,保證讓你自己都驚訝,拍得不好看都難,而且可以給人們造成某種拍攝難度很高,很不容易的錯覺,這是迅速樹立起你在圈內形象的捷徑。每年一度的荷花盛開,千萬別錯過了,要混,總得抓緊速成幾張看門片墊底吧。在攝影圈裡,出現在照片里的荷花,要比人還多,這就是為啥有那麼多大師和高手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拍風光,可能需要你有點耐心和花點精力,不過肯定沒你想象得那麼高不可攀。你不用背者大包小包,周遊四海,跋山涉水。那種餐風飲露,飽經風霜的經歷,只是拍風光的用來標榜和炫耀的本錢,別信那套。所謂需要的耐心和精力,是指你要在特定的時間裡必須到達特定的地方。如果你居住的城市有山有水,那最好,如果沒有,你可以就近找個公園。在日出或日落的時候趕到,只要能在畫面里裝進紅色的太陽,你拍吧,怎麼拍?隨便。如果那天看不到太陽,那對著彩雲,早晚霞都行。如果有水,那就加點波光粼粼和倒影之類的東西,實在啥都沒有,加點破房子和高樓大廈也成。不用擔心色彩啊,曝光值的設置,這種時候,怎麼拍,都好看。哦,對了,還有夜景,也是一樣,只要找到燈紅酒綠,滿街霓虹燈的場面,你一定會以為你的攝影水平一下子突飛猛進了。
拍美女,那是時下最時髦的幹活了。這個嘛,你得遵循一些程序。化妝,服裝,道具,場地,燈光,創意和PS。麻煩,確實有點。不過,你只要按此程序走下來,片子肯定是那麼回事。而且這種片人氣好,一張頂別的題材好幾張,所以只要三五次折騰,你會不知不覺發現很多人開始叫你大師了。如果你實在不懂如何擺弄模特,那就拍大頭,就是美女的臉占畫面面積70%以上的那種,大光圈或長焦,讓背景虛化。正面的,側面的,半側的,高的,低的都來點,總有幾張漂亮的。拍攝中,可能模特要求看看剛拍好的照片,你可以用那會影響模特接下來的表現力作為借口來拒絕,這樣既掩蓋了你的心虛,又能讓模特覺得你很專業。如果模特想要照片,可以的,但不當場給,就說需要回去挑選和PS一下,美女一般都能理解,而且還心存感激。你可能會遇到一些美女口口聲聲要找有好的創意的攝影師合作,你可千萬別傻到真的去攪盡腦汁想創意,你只要找些當下最流行的時尚做法差不多地翻版一遍就行了,比如煙熏妝啦,cosplay啦,廢墟啦,無非把刀換成槍,手槍換衝鋒槍,AK-47換M-16,工地換倉庫,旗袍換韓裝。只要大致換一下,就叫創意,就算很有想法了。當然,你得給創意編個主題,攝影圈裡對作品的表現主題一定是要求攝影師事先想好的。這個主題一定是要現成的,起碼邏輯上是可以說得過去的。要是沒見過的東西,圈裡人人會問你想表達什麼。如果你很想討好哪個美女模特,那麼,只有一樣是最重要的,照片一定要把她拍得漂亮。其它都無所謂。至於那些構圖,用光,色彩,創意,曝光,對焦,躁點,ps等等的講究,都不是女孩子關心的,儘管她們口頭上絕對不承認。比如,對於美女臉上討厭的一點痘痘,你可以用好幾種辦法對付;1。實拍+ps去痘,2。故意虛焦。3。曝光過度。三種辦法,在女孩子那邊的認可度是一樣的,后兩種方法相對簡單,但不屬於攝影圈混法,具體如何選擇,就看你拍片的目的了。
紀實攝影,叫掃街吧。屬於比較正統的,攝影圈內可能不怎麼時尚,但絕對沒人敢瞧不起。不過你要注意的是,拍紀實片,最多到玩到布列松那個檔次上就夠了,不能再往前走了。要盡量找那些突發事件拍,表現上要具有典型性,強烈性。也就是說要把想說的都在畫面里說清楚,哪怕你留出一點點餘地,都會有人問你想表達什麼。要尋找那種有戲劇性特徵的事物去拍,比如滑稽的,很不合適的,過分強烈的,特別有趣的,罕見的,巧合的等等。記住,所謂客觀地記錄並表現生活,只是目前紀實攝影的幌子,你真要客觀真實了,是沒人感興趣的。藝術源於生活,目前你只能理解為拍攝來源而已,一定要在高於生活上大作文章。一定要符合當前社會的道德觀,否則,你照片再實都要遭人唾罵。羅伯特。弗蘭克,那是老外,他拍的那些很垃圾的照片就是大師,你那麼干,就叫垃圾;荒木經惟是日本人,他拍的色情叫藝術,而你要那麼干,就叫流氓。比較討好的紀實片在目前有皺紋片,窮片,破落片,酸片,小資片。具體就不一一解釋了,你街上隨便買本攝影雜誌或看次常規攝影展就行了,要不來我們海上論壇看看也行。幾十年了,都那樣。總之,別太個性,別太反叛,跟著別人屁股後面走總是不錯的。別太有想法,別太想玩新花樣,我承認那是好的,難得的,但你還想不想混啦?

25

主題

449

帖子

20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9
沙發
leoliu2008 發表於 2010-1-9 21:36 | 只看該作者
有趣,照這樣做的人真的會成為大師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主題

258

帖子

706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6
3
xizi66 發表於 2010-1-10 00:56 | 只看該作者
說到點子上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4891

帖子

4442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442
4
LUG 發表於 2010-1-10 01:19 | 只看該作者
是。我是拍照,不叫攝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99

主題

6913

帖子

8012

積分

版主

001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012
5
zero01 發表於 2010-1-10 01:41 | 只看該作者
「一般來講,玩攝影,如果在1年內,都還沒混出個高手模樣的話,身邊還沒幾個徒弟屁顛屁顛的話,那你還是乾脆放棄吧...」

俺都玩了好幾年了,還是一個人玩,是不是...該放棄了
祝各位朋友端午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主題

3407

帖子

6065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065
6
pengl 發表於 2010-1-10 07: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pengl 於 2010-1-10 07:05 編輯

切中時弊!其實玩攝影自得其樂就行,管它大師不大師的虛名。那個文某某不也是頂了個大師到處招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1113

帖子

89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92
7
dangerous 發表於 2010-1-10 08:34 | 只看該作者
那個手柄不光是拿來裝電池或者是裝B的,人家還有一個學名叫做Vertical Grip
至於bào光、pù光啥的,去查一下現代漢語詞典哈,看看詞典是怎麼說的~
There's no point to living
If you can't feel the lif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283

帖子

421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1
8
feeldodo 發表於 2010-1-10 17:55 | 只看該作者
寫的真好,來不及看完,收藏了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9
Blue Ivy 發表於 2010-1-10 23:24 | 只看該作者
貼過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匿名  發表於 2010-7-18 08:36
寫得很有趣。

1

主題

17

帖子

17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7
11
田園 發表於 2010-8-15 20:23 | 只看該作者
似乎在對攝影圈裡面那些裝神弄鬼的人意見很大啊。
從歷史和行業里講,真正具備藝術修養併到達相當程度的攝影師實在是鳳毛麟角,而相當一部分人們具有器材知識、不具備藝術修養然而卻又喜歡侃侃而談、招搖過市。。。如此才產生了這篇充滿了「魯迅」的文章。可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3

帖子

5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3
12
dolphindolphin 發表於 2011-6-30 12:37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原本就是大師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8: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