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民時評:標杆不能歪,公僕當心被「網」住暴露無遺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10-1-8 0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1月08日00:00  來源:人民網    吳酩


  因一句「猛話」和一盒煙引火燒身的南京江寧區房產管理局原局長周久耕,被判刑入獄了;因離職前連夜簽署調令遭曝光的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長馮雲生,被移交司法機關處理了;因「借用」百萬豪車招質疑的內蒙古阿榮旗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劉麗潔,被迫引咎辭職了。2009年這三起著名的官員落馬案件,彰顯了網路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增強了人們利用網路開展反腐鬥爭的信心,另一方面則對官員們產生了強烈的震懾作用。由此,公僕們進一步看清網路監督的威力,萌生了敬畏之心,那些本來就「有事」的人更是擔心遭遇「人肉搜索」,害怕像周久耕那樣一不留神就被「網」住「扒個精光」,無所遁形。

  將心比心,由於長期缺少實質性的監督,眾多官員已經把「封閉」做官當作了行事的常態,讓大家一下子進入隨時可能被「人肉搜索」的透明「玻璃櫃」,心理的難受勁可想而知。但是,難受歸難受,現實歸現實,社會已經步入發達的網路時代,對官員的監督只會越來越嚴密,不可能發生逆轉。因此,面對這一大勢,公僕們只能接受、不能迴避,只能適應、不能抵制。否則就難免陷入被動,不斷惹來麻煩。

  其實,公眾人物無隱私,官員必須透明行事,在發達社會早已成為一種公認的通行法則。正是這一法則的通行,隨時提醒包括各級官員在內的各類社會公眾人物,不得肆意妄為,時時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也正是這一法則的通行,造就了強制官員遵紀守法的強大群眾基礎和良性社會氛圍,有效抑制了貪腐等惡行的滋生、蔓延、泛濫。香港已故知名社會活動家徐四民先生曾經就反腐倡廉問題提出建議,認為內地應該借鑒香港的成功經驗,除制度建設、道德規範外,充分發揮傳媒的輿論監督功能,讓官員總有「頭上三尺有傳媒」的感覺。筆者在香港客居數年,對此亦有實際體驗。說香港10多萬公務員,全部被媒體24小時「罩著」、「照著」、「盯著」,可能有些過分,但高級官員(包括其親屬),享受媒體「全天候照顧」確是事實。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所謂的「偷步買車」事件,就是被家門口「守候」的記者即時曝出來的,攪起了軒然大波,最終導致了梁錦松辭職。而幾位高官太太在深圳購買假冒名牌皮包的事,也曾被多家港媒緊盯、爆炒,媒體批評的不是矇騙顧客的賣家,而是明知廉價是假貨還要購買的官員家屬,認為她們是在支持造假、支持侵犯知識產權。在媒體這般「貼身」監護下,官員「有如芒刺在背」,還有多少人敢生不法之念、敢行貪腐之事呢?雖然百密難免一疏,但香港近幾十年中極少發生官員貪腐大案、窩案,確是公認的事實,這其中輿論監督的大功勞,也是被民眾所認可的。

  公眾人物,對法律法規的實行,對道德規範的養成,發揮著強大的示範作用;而各級官員更是被視為公眾人物群體的指向標杆。只有標杆不倒、不歪、不蛀、不腐,社會才能風清氣正。因此,對官員為主的公眾人物群體開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監督,既是公民的神聖權力,也是公民的應盡責任。這一權力和責任的實現程度,實際已經成為衡量政治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尺。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政治文明建設也已經並繼續邁著堅實的步伐。異常迅猛普及的網路,翻開了輿論監督的歷史新一頁,就是其中一個突出的亮點。相信它的穿透力會越來越強,直到射透一切厚幕、薄紗,把所有應該公示的真相,統統推到明亮的陽光之下。

  在公眾面前保持透明,是人民對公僕的一項合理要求,也是公僕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但願在新的一年裡,各級公僕們能夠認清新形勢,主動走出自我封閉,坦誠接受民眾監督,做好隨時被「人肉搜索」的心理和行為準備,交出合格的「體檢報告」。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沙發
鐵螳螂 發表於 2010-1-8 02:05 | 只看該作者
因一句「猛話」和一盒煙引火燒身的南京江寧區房產管理局原局長周久耕

主要還是因為「猛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1: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