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產業合作將開創兩岸新優勢

[複製鏈接]

7507

主題

1萬

帖子

749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流水線 發表於 2009-12-1 2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旺報12月1日發表題為《產業合作將開創兩岸新優勢》的文章,內容如下:

    ECFA即將商談,兩岸產業合作步伐急劇升溫,11月下旬陸續召開「兩岸車輛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和「第6屆兩岸信息產業技術標準論壇」,分別簽署包含兩岸產業公/協會的合作、整車廠的戰略分工、動力電池的技術開發,以及兩岸產業信息、法規標準、測試驗證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意向書,以及兩岸深化TD-SCDMA、終端晶元合作,研究TD-SCDMA混合組網技術可行性、積極推動TD/WCDMA雙模晶元研發、合作建立TD-LTE全產業鏈,並將TD-SCDMA及演進技術論壇改為TD-LTE論壇等共識。這些產業交流合作共識,突顯出兩岸深度合作,共同進行產業規畫,通過合理分工,可以讓兩岸產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兩岸產業最大競爭力的意義。

    雖然兩岸產業合作早就相當密切。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蔓延,使兩岸經濟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尤其以從事加工貿易活動為主的大陸台資企業更面臨極大的困難與挑戰,於是加強兩岸產業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就成為兩岸經濟合作討論的重要議題。

    其中,大陸為了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採取「擴大內需」政策,推動「家電下鄉」、「以舊換新」、「車輛購置稅減半」等政策,並已發揮明顯的政策效應,各類家電產品、汽車的需求大增,據估計光靠「家電下鄉」至少帶動1100億人民幣的成交金額。展望未來,中國調整經濟結構、促內需的戰略目標短期不會改變,接下來的「信息下鄉」、「寬頻下鄉」,從網路建設端的基地台開始、一路從晶元、IC設計、網通、到終端消費性產品,都可以為台廠帶來龐大的採購商機,而兩岸寬頻技術TD-SCDMA、平板顯示器、綠色能源和IP電視等產業合作,則提供台灣廠商參與大陸內需市場之機會。

    兩岸產業合作更具有因應日韓廠商在大陸市場之競爭壓力之策略意義。例如,中國液晶電視市場目前由幾大本土品牌和日韓品牌佔據,而中國本土品牌則面板供應受制於人,而台灣廠商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相對領先許多。因此,若能促進中國電視品牌廠商和台灣面板廠商合作(互相持股,或者設立合資廠生產面板),將使兩岸產業在電視品牌、面板兩個環節都能與日韓廠商抗衡,佔據更大的內需市場份額。同樣,在半導體、NB、LED、太陽能、汽車電子等諸多領域,兩岸都存在這樣廣闊的合作空間。

    更重要的是,兩岸產業合作更是拓展全球市場之重要策略。以車輛產業為例,中國汽車業需要台灣的研發與管理,台灣汽車業需要中國廣大的市場,中國知名自主品牌車廠奇瑞與吉利汽車都表示要以台灣做為海外生產基地,提高產品形象與創造品牌價值,供應大陸東南沿海及東南亞等地市場。顯示兩岸汽車產業合作,除可拓展大陸市場外,台灣車廠也可藉由成為大陸自主品牌生產基地,消化過剩的產能,延伸價值鏈,並拓展全球市場。

    我們樂見並支持兩岸政府繼續推動各產業交流合作,形成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品牌與銷售的整體產業鏈,進而強化兩岸產業競爭力。

    但仍須提醒的是,因為兩岸特殊關係,產業交流合作難免受政治氛圍影響,為確保合作意向落實,兩岸有必要於ECFA架構內,建立制度化的產業合作機制,特別是,參考CEPA有關「中醫藥產業合作」的機制,兩岸應簽署「建立兩岸產業合作協議」,以確立合作機制與合作內容,確保合作效益及兩岸政府投入與支持。

18

主題

1235

帖子

27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1
沙發
民工老貴 發表於 2009-12-2 12:48 | 只看該作者
大陸改革開放之始吸引的第一批「外資」其實是台資、港資和其他海外華人回國投資,因此說世界各地的同胞是大陸經濟進步的基礎貢獻者。三十年過去了,就台灣來說,依然在很多方面和大陸有互補性,若能充分發揮出這種互補優勢,對兩岸都將形成新的巨大貢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0: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