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媒:從閱兵看中印巨大的軍事差距

[複製鏈接]

380

主題

2078

帖子

62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空 發表於 2009-10-14 15: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次閱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所有裝備全部為已經進入現役並且形成戰鬥力的裝備,而1984年、1999年都有不少「專為閱兵準備的裝備」,這些裝備多尚未列裝部隊,甚至尚未定型,更談不上形成戰鬥力。

  例如1984年閱兵中展示的79式主戰坦克、輪式裝甲輸送車、83式152毫米自行式加榴炮、紅箭8型反坦克導彈、鷹擊8型反艦導彈、巨浪1型潛地戰略導彈,這些裝備定型多在兩三年後才完成,至於形成戰鬥力則更是一直到90年代,而它們可以說幾乎囊括了當年閱兵中除第二炮兵的戰略導彈之外,在技戰術性能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主要裝備。

  至於1999年閱兵,雖然較1984年已經有了不少進步,但其中的99式主戰坦克、紅箭9型反坦克導彈、99式35毫米牽引式高射炮、鷹擊83型反艦導彈、東風31型洲際地地戰略彈道導彈、殲轟7型戰鬥轟炸機,也多是剛定型或者剛列裝部隊,並未形成戰鬥力;至於88式155毫米牽引式加榴炮更因技戰性能術原因並未正式列裝部隊,只是小規模裝備。

  如果說1984年和1999年的閱兵體現的是中國的裝備科研生產能力,那2009年的閱兵是真正體現了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

  二、中國軍隊目前在三軍和核武器的裝備科研和裝備水平上都已經同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次閱兵所展示的戰鬥裝備,除了轟油6型空中加油機和轟6H型轟炸機因為原型機的原因明顯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的同類裝備外,其它裝備在戰技術水平或者說作戰效能上可以說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或者說准一流的水平。

  部分裝備,如05式兩棲裝甲步戰車和突擊車、東風21C型中程多用途彈道導彈堪稱世界領先。而陸軍的99A式主戰坦克、05式155毫米自行式加榴炮、03式300毫米12管自行式火箭炮、紅箭9型反坦克導彈;海軍的鷹擊62型反艦導彈;空軍的紅旗9A型地空導彈、殲10/11B型戰鬥機、空警 200/2000型預警指揮機、空降兵的03式空降裝甲步戰車;第二炮兵的所有戰略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均處於世界現役裝備的最先進行列。

  而1984年的閱兵,如果只看已經形成戰鬥力的裝備,則與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多存在一代以上的差距,如作為陸空軍核心裝備的主戰坦克和戰鬥機,均落後兩代,且均還是仿製產品——59I式主戰坦克和殲7II式戰鬥機均為前蘇聯於上世紀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向中國轉讓專利授權生產,同型裝備在當時的蘇聯軍隊中已經不在一線部隊服役。

  至於1999年的閱兵,在已經形成戰鬥力的裝備中,則除了從蘇聯進口的S300PUM1地空導彈、二炮展示的戰術戰略彈道導彈之外,沒有一型裝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不少裝備更是落後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超過20年,如86式裝甲步戰車、81式122毫米40管自行式火箭炮、殲7D和殲8E型戰鬥機基本上均是前蘇聯60、70年代裝備的仿製品,只有少數裝備達到世界准一流——96式主戰坦克、92式輪式裝甲步戰車、89式122毫米40管自行式火箭炮、紅旗(海紅旗)7型防空導彈、95式自行式彈炮一體化防空系統和前蘇聯生產的蘇27SK型戰鬥機。

  三、中國已擁有了全球唯一一個具備在一定空間範圍內與美國進行全要素抗衡的作戰體系

  中國國防部長梁光烈在國慶節前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現在西方先進國家擁有的裝備我基本都有了,並且有不少裝備達到或接近了世界先進水平」,其實這一表述更確切的應該是「美國有的我們基本都有了」。

  通過這兩次閱兵,中國可以說非常精心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目前已經形成的多種作戰體系,包括:

  1、以長劍10巡航導彈和東風21C多用途彈道導彈為代表的非對稱遠程常規精確打擊作戰體系:

  這是目前世界軍事強國的核心戰鬥力,美國之所以能在上一世紀90年代以後,在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以極低的代價獲得勝利,沒有重新陷入越戰和朝鮮戰爭的泥沼,關鍵就是這點。

  長劍10巡航導彈和東風21C多用途彈道導彈,表面看只是增加了兩種裝備,實質則是後面支撐這兩種武器的信息作戰體系——目標信息的即時搜索、判讀、跟蹤、鎖定和數據傳遞能力;武器的快速到達、任務即時規劃和精確瞄準能力。

  目前世界上能研製生產長劍10這類中遠程戰略/戰術巡航導彈,並且具備實際作戰能力的國家,除了美國,就是中國。

  而東風21C,更是已經被眾多的海外軍事專家認為是一種可能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使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台海局勢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全球獨一無二的裝備,從某種程度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提前實現了美國目前正在技術攻關中的超高速空天打擊武器的技戰術目標。

  2、以99A主戰坦克為核心的空地一體化的地面作戰體系

  這次閱兵,中國展示了由99式主戰坦克、04式裝甲步戰車、05式155毫米自行式加榴炮、03式300毫米12管自行式火箭炮、自行式紅箭9型複合制導遠程重型反坦克導彈系統、04式彈炮一體化防空系統、自行式紅旗7B型防空導彈系統、武直9G攻擊/偵察直升機構成的空地一體化作戰體系。

  現在在全球範圍內,能全面自行研製生產上述水準的裝備,並且成建制裝備部隊並形成體系戰鬥力的僅中、美兩國,具備上述體系戰鬥力和裝備自給能力的不超過6個,並且各有千秋——美國由於自認掌握著制空權,所以其大口徑壓制火炮、野戰防空系統方面相比其他各強國都有所遜色;俄羅斯則在主戰坦克、自行式加榴炮方面相對落後;至於西歐的英、法、德三國,其遠程火箭炮的供應只能依靠美國,且反坦克能力方面也略為遜色;中國則是攻擊直升機是相對的短板。

  3、以紅旗9A防空導彈和機動式對空雷達為代表的全空域防空/反導(戰役戰術導彈)體系

  目前全世界能夠自行研製生產達到類似紅旗9A所達到的戰技標準的裝備並以此為基礎建立起防空/反導(戰役戰術導彈)體系的國家僅中、美、俄三國。

  4、以殲10、殲11B、殲轟7A、空警2000/200為代表的攻防兼備的空軍作戰體系

  現今世界上,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四國能夠自行研製生產並裝備第三代戰鬥機和採用雷達主動制導發射后不管的超視距空空導彈,且只有中、美、俄三國具備重型戰鬥機的研製生產和裝備能力;而具備自行研製生產空中預警指揮機並形成戰鬥力的只有中、美、俄、以色列和瑞典五國,其中更只有美國和中國按照高低搭配的原則同時生產並裝備兩種空中預警指揮機。

  同時,從規模上而言,中國目前擁有的第三代作戰飛機超過400架,而擁有三代機作戰效能的作戰飛機超過600架,僅次於美國。

  5、以東風31A(巨浪2)為代表的核常兼備的打擊作戰體系

  由這次閱兵中二炮展示的系列化的東風彈道導彈構成的這一作戰體系可以說目前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其中,達到東風31A技術和威懾級別的陸基機動式的洲際彈道導彈,全球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擁有並生產;東風21C則堪稱中國的獨門利器;而具備末端彈頭機動能力的東風11和15目前也僅中國生產並裝備。

  6、以鷹擊系列反艦導彈、海紅旗系列防空/反導導彈為基礎的海上攻防體系

  除美國之外,能夠自行研製生產裝備並建立起達到類似標準的作戰體系的國家目前僅有俄羅斯。且在技術和作戰效能上,中國的這一體系優於俄羅斯。歐洲各國則需要聯合研製生產(如英、法、意)或者從美國進口相應裝備(如德國、西班牙)

  雖然,這是中國目前建成的作戰體系中與美國最缺乏正面抗衡能力的作戰體系(因為航空母艦),但是在中國目前主要致力於反介入(台海)的有限戰爭目標的情況下,在融入了由包括海軍艦艇、岸基作戰飛機、數據鏈、太空監視系統、超視距雷達,尤其是東風21C多用途彈道導彈組成的體系之後,其依然具有極強的作戰能力。

  7、全球唯一的全系列的機械化作戰體系

  包括以99A主戰坦克和04型裝甲步戰車為代表的重裝機械化作戰體系;以09式輪式裝甲車族為代表的中輕型機械化作戰體系;以05式兩棲裝甲車族為代表的兩棲機械化作戰體系;以04式空降裝甲步戰車為代表的空機降機械化作戰體系。

  四、雖然中國技術消化能力驚人,印度根本無法相比,但中國的技術原創能力尚待加強

  對於今次的閱兵,BBC有「就像是前蘇聯武器展」的評論,雖然刻薄,但並非沒有道理。

  和100%的閱兵裝備均是中國自主生產相比,這次展示的近60種裝備中,除了二炮的所有戰術戰略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陸軍的95式5.8毫米槍族、紅箭8(空中梯隊最後一梯隊的直9WA攻擊直升機載)和紅箭9反坦克導彈、海軍的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兩棲作戰部隊的05式兩棲裝甲車族、三軍通用的無人機、衛星通信、後勤保障裝備基本屬於原創之外,其餘裝備在技術上,或多或少都有引進仿製的成分。

  其中03型300毫米12管自行式火箭炮系完全引進俄羅斯技術生產,擁有俄羅斯(前蘇聯)技術轉讓/仿製背景的裝備占展示裝備總數的近25%,如 99A式主戰坦克的底盤、自動裝彈機、03式155毫米自行式加榴炮的自動裝彈機、04式裝甲步戰車的炮塔戰鬥部、各型步戰車的30毫米機關炮、紅旗(海紅旗)9和海紅16防空/反導導彈、殲11戰鬥機等。

  另外,空軍方面,幾乎所有裝備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技術仿製產品,例如殲10和殲11戰鬥機的發動機系俄羅斯的AL-31系列發動機的國產仿製改進型;殲轟7A的發動機系英國的斯貝發動機國產仿製改進型;轟油6的加油吊倉系仿自英國;而所有的直升機其實均是法國的血統。而懸挂在受閱戰機翼下的空空導彈,其中的霹靂12由俄羅斯的身影,霹靂8更是以色列怪蛇3型技術轉讓國產改進型;甚至最後由女飛行員駕駛的練8中級教練機的發動機也是由烏克蘭技術轉讓生產。

  實事求是地說,從這次閱兵(包括前些時的海上閱兵),可以明顯地看到發動機、直升機、大飛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短板——

  中國目前的陸戰裝備,發動機基本上是德國產品的技術轉讓生產型;海軍的水面艦艇發動機則主要是來自法國(柴油機)和烏克蘭(燃氣輪機)的技術授權,潛艇的柴油機技術則源自德國;空軍的發動機則是仿自俄羅斯。

  直升機和大飛機方面,前者是五大國中唯一存在核心裝備空白的(至今尚無規模化裝備的專用攻擊直升機);後者則是五大國中唯一尚無法生產大飛機的(之前的運10並未達到規模化量產的技術狀態)。

  沒簡氏防務評論將中國的軍事實力列在全球第四,應該講還是比較合理的,只是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就作戰能力和體系建設而言,中國應該現在處於第二;但綜合考慮技術創新能力和先進裝備的比例,所以還只能排在法國和俄羅斯之後。

  五、60周年閱兵可能是一次影響亞太地區地緣政治格局,尤其是中美日台(地區)關係的閱兵

  中國這次閱兵,罕見地透明和高調,其背後,一是自信,二是威懾——尤其是對於美國干預台灣海峽的決心的威懾!

  美國人是實際的,利益與力量是美國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前提。1996年的時候,美國人能夠將兩艘航空母艦大搖大擺地駛入台灣海峽,小布希上台後能公開表示美國將會為台灣而戰,本質上是就其對力量的自信而採取的一種威懾姿態。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國家智庫之一——蘭德公司在1999年的時候曾經在其報告中指出「美國將在台海衝突中輕而易舉地獲得海峽上空的制空權」,而今年最新的報告則是「即使是派出駐關島的F22,也難以在海峽和上空獲得絕對的制空權」。公正地說,這絕非如一些媒體或評論者所言是利益集團的遊說或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製造的有一種「中國威脅論」。以下一些數字和事實可以說明:

  1999年的時候中國擁有的第三代戰鬥機不超過80架,其中還包括將近30架的戰鬥教練機,而且全部進口,自身沒有生產能力;既沒有作為現代空戰體系核心的空中預警指揮機,也幾乎不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再加上當時中國東南沿海的自動化指揮系統一直到世紀初才建設完成及飛行員的訓練水平的差距,美國人當時視與中國空軍的空戰為打靶訓練其實並不為過,而今天,中國擁有的第三代戰鬥機超過400架,擁有三代機核心作戰效能——超視距作戰能力的作戰飛機超過 600架,並且作為裝備核心的雷達、航電、空空導彈和發動機都已具備完全自主研製生產能力,同時,還成為全世界僅有的同時裝備兩種空中預警指揮機且都已經形成戰鬥力的國家(另一個就是美國),且所使用的技術還優於美國的現役裝備。如果再考慮到之前曾經引發軒然大波的成功的反衛星導彈實驗和這次二炮所展示的系列化的核常兼備的導彈系列,蘭德的報告實事求是地說還是客觀的。

  美國現在必須認真地計算介入可能的海峽衝突的代價——其實,僅從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而言,台灣的價值並不大,只是作為第一島鏈的一環以及作為牽制中國(或者說與中國進行某些交易時的對價條件之一)的一個棋子而已。只是放棄台灣則意味著日本的生命線(海上運輸通道)將被中國所控制,則絕對是日本不願意看到的,美國若如此,則作為美國亞洲外交基石的美日聯盟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也許以下的一些跡象可以讓我們看到未來的一些趨勢——

  在中國大陸近十年軍事實力突飛猛進的情況下,美國依然至今未向台灣地區提供其期望獲得的眾多裝備,尤其是戰鬥機、潛艇等重量級裝備,使台灣地區目前的軍事實力幾乎和十年前無異;

  目前,美國正著力於打造由美、印、日、澳四國構成的新的太平洋地區防禦弧,而只要稍具軍事地理和地緣政治常識,便會發現其實這是以控制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為重心,以第二島鏈為基礎的。

  美國是台灣的保障,而台灣是第一島鏈的一環,破則如圍棋破肚,而第一島鏈是美國在亞太地區,除美日韓聯盟之外最重要的基石,目前的台灣更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線的天然屏障,看明白這些,才會理解這次閱兵的高調、透明和精心的背後的深意和影響。

  六、自信背後——近乎極至的透明

  2009年的國慶閱兵,無論展示的裝備的種類和先進程度,對媒體的開放度,允許媒體披露的尺度,在中國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基本上能拿出來的都拿出來了。海外包括台灣一些評論者所謂最先進裝備並未露面的觀點,其實根本不成立。

  首先,所謂巨浪2和東風41均未展示,了解中國軍事裝備發展史的就知道,前者根本沒有必要——閱兵式上最後出場的東風31A,其潛基型就是巨浪2,在中國的核導彈發展史上,「東風入海,巨浪上岸」是人所共知的,其意思就是「一彈兩型——陸基和潛基」,這次最受美國人關注的「東風21C」,其前身就是曾經在84年閱兵時露面的巨浪1;至於後者,基本上這個型號就是海外的一些半瓶醋專家或是軍迷的臆想,在裝備發展已經從大規模殺傷轉向基於信息化條件下的精準打擊的時代,在大國之間幾乎沒有發生全面戰爭的前提下,中國沒有理由,更沒有意義在短短十年時間裡連續投入發展兩型以美國為主要打擊目標的核導彈。其實,更確切地說這個型號就是東風31A;

  其次是2000型自行式35毫米高射炮、武直10攻擊直升機和轟6K巡航導彈轟炸機。單從可展示的角度講,這三型裝備的確可以出現,但最終出現的還是基本可視為過渡性裝備的04型自行式彈炮合一化防空系統、武直9G和轟6H。只是之前已經說過,這次閱兵,武器的選擇,核心或者與之前兩次(84年、99 年)閱兵的最大區別就是「是已經成建制形成戰鬥力的裝備」,而不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裝備」,所以它們最終沒有出現,也是情有可原的。實際上「真正的威脅來自於已經形成的規模化的戰鬥力,而不是先進的裝備」。

  如果說真有沒有拿出來的,倒不是所謂最先進的裝備,而可能是從觀賞效果的角度考慮的。一個是高新系列的電子戰飛機系列,包括空地聯合作戰的戰場監視指揮機、通信聯絡中繼指揮機、電子偵察機和電子干擾對抗機等,這幾種飛機倒是真正能體現大國強國空軍的風範的,像聯合作戰戰場監視指揮機估計目前僅中美兩國擁有,只是作為在運輸機基礎上改型的特種飛機,一般觀眾並看不出個所以然,所以不參閱也無可厚非;另一個就是陸軍的支援保障體系,包括工兵、偵察、防化、補給維修等。其實,這次閱兵式中展示的07式122毫米自行式榴彈炮、05式120毫米自行式迫榴炮和02式100毫米輪式自行式突擊炮、紅旗12型防空導彈,從裝備的代表性上講意義並不大,如將這幾個方隊改成上述兵種的裝備方隊,倒是更能體現整個體系作戰的,也許考慮到普通百姓更關注威風凜凜的火炮、導彈,最終選擇了現在的方案。

  所以說,這次的閱兵,在透明度上基本可以說已經做到極至了,如果沒有很強的自信,那一定是做不到或者說不會做的,這個和中國在上一世紀,軍隊基本是不和外方進行聯合軍演,而現在這種聯合演習越來越頻繁是一樣的道理——強大的時候,公開是一種威懾;弱小的時候,隱真示假是一種威懾。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沙發
lchi2000 發表於 2009-10-15 0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50

帖子

171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11
3
yoda 發表於 2009-10-16 12:46 | 只看該作者
公開是一種威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2: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