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心外無法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9-3 09: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楞伽經》云:心外見法,名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離生死故。

這是一切唯心。真正的佛法是絕對唯心、純粹唯心,包括心物一元的那個心。什麼理由?假使真能悟到自心,真正明心見性了,才稱得上正知見。在沒有明白以前,你佛學講得再怎麼倒背如流,不能算是正知見。真正明心才是正見。得到正見,才離開一切顛倒。

禪宗與唯識宗都宗奉《楞伽經》,這部經上說,佛以心為宗,佛法以心為宗旨。人家問你什麼是佛?『心就是佛』,這句話是佛說的,沒有錯,佛以心為宗。《楞伽經》有三種翻譯,這一段是說『心外見法,名為外道』,修法學佛在心外求法就叫外道。

千萬不要帶宗教情緒解釋『外道』這個名詞。每一個宗教都說自己是正道,你不信我這個就是外道。其實,『外道』是個通用名稱。凡是學過宗教哲學的人,非常討厭『外道』這個名詞,也可以說,這個名詞很醜陋,怎麼說?因為這個名詞後面就包括了一種人我意見的鬥爭,實在很討厭。

其實佛法所講的外道並非排他性的。外道有個定義,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楞嚴經》五十種陰魔,最後,聲聞緣覺、四禪八定、阿羅漢、辟支佛都被打入外道,不是我們歸類的,因為他們明心見性不徹底,只見到一半。我們了解佛學真正的道理,不要輕易說別人是外道,這不是佛法的胸襟。所以我常勸人多看《華嚴經》,這部經是什麼胸襟?用《金剛經》的話來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也就是說,一切宗教理論都是對的,只是程度、層次的差別而已!這個胸襟才是佛。

我年輕時,如果看佛經也同一般宗教一樣,『信我者得救,不信我者下地獄』,我才不學呢?我寧可下,像下電梯一樣,下了我好到馬路上,沒有什麼了不起。為什麼這樣呢?這太不偉大了。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善人要度,惡人也要度;對的要度,不對的更要度,度的方法不同而已。慈悲不分等次的,更不要拿宗教性、排他性來對待別人,這完全錯誤。一位客觀的社會學者、大政治家、思想家都不會搞這種狹隘的事,何況包括三界出世之道。這點特別注意!如果學佛的人有這種觀念,非常抱歉,嚴格地講,他已經違反佛的教誡,就是犯戒。

所以我特別提出這點再三強調,尤其一般學佛的同學們,胸襟要放大,更不要在教內搞宗派觀念,那更討厭!一碰到這些思想到我這兒,煩得要死,我就一句話:『我不懂,你另外去找人。』因為要把他這些不正確的知見改正過來,要動很大的腦筋,與其為一個人花那麼大的精神,何不為千萬人花精神多好呢!等他自己碰了釘子,受到反面教育,回頭再來。

《楞伽經》說,『心外見法,名為外道』,換言之,學佛在佛教內心外求法,即是外道的修法。
日知而智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沙發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9-9-10 11:28 | 只看該作者
沒錯,自皈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主題

1964

帖子

248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488
3
奔騰之海 發表於 2009-9-21 10:55 | 只看該作者
大乘和小乘是不是就排斥的很厲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主題

1964

帖子

2488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4

積分
2488
4
奔騰之海 發表於 2009-9-21 11:00 | 只看該作者
「善人要度,惡人也要度;對的要度,不對的更要度,度的方法不同而已。慈悲不分等次」
我常常以為佛教與惡妥協是不是理解錯了?因為不懲惡,認為事沒有對錯,算不算與惡妥協?本人無知,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5
Pathless 發表於 2009-9-21 21:55 | 只看該作者
說佛法是"純唯心"是很多"本心論"大乘佛教的歧區。說成正覺的阿羅含及避支佛是覺悟不徹底的"外道"是誹謗佛說。唉!
Loving kindnes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9-24 13:29 | 只看該作者
大乘和小乘是不是就排斥的很厲害。
奔騰之海 發表於 2009-9-21 10:55

佛不在世,出現什麼情況都是正常。
佛法里沒有「萬金油」。眾生習氣不同,佛針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讓他得到解脫。都是「頭疼感冒」佛給有些人吃「板藍根」,有的人吃「感冒沖劑」還有的吃「阿司匹林」。結果就造成吃「板藍根」治好了感冒發燒的人,說吃「感冒沖劑」的不對,吃「阿司匹林」的更是錯誤。只能說明一點,相互排斥的人,不解如來真實義。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9-25 00:38 | 只看該作者
說佛法是"純唯心"是很多"本心論"大乘佛教的歧區。說成正覺的阿羅含及避支佛是覺悟不徹底的"外道"是誹謗佛說。唉!
Pathless 發表於 2009-9-21 21:55


首楞嚴經-卷十 (原文節選)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於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偽,因果相酬,唯求感應,背清凈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圓融清凈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十圓覺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解如來真實義不是件容易事。每個人理解的意思會有差異。不能輕易就說那個人「謗佛」。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8
Pathless 發表於 2009-9-26 03:57 | 只看該作者
7# chico

我明白你的意思.

只是很無奈的我發覺許多後期的大乘經典把原始經典如阿含經貶得象佛給"鈍根性"的人所說的,是非勝議說, 而所謂大乘經典是最完好了議的,尤其是這部首楞嚴經,盡把阿羅含果排斥成外道和"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所有佛教歷史及經典記載都不含糊的把佛最親近的十大弟子為證四果阿羅含的聖人。常識性如果此果位不是佛本身所推崇的,而反之所謂的"菩薩道"才是至上的法門,佛十大弟子應該全是菩薩才是。
Loving kindnes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9-26 06:52 | 只看該作者
8# Pathless
真按佛說的話,沒有證得圓滿佛果的,無論是菩薩,還是聲聞、緣覺都是「外道」。
我認為佛的十大弟子都是大菩薩,或許都是古佛再來。一佛出世,千佛擁護。他們示現各種身份,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

根據漢地大乘法師的說法,尊者迦葉,現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出世,方行涅槃。至今傳誦不絕的公案《拈花微笑》說的就是他。被中國禪宗尊為始祖。
假如這些說法是真的,他怎麼可能是「鈍根」的弟子。

佛法怎樣才會衰落,要佛們內部出問題。佛教徒們自相攻擊,相互誹謗。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10
Pathless 發表於 2009-9-26 12:00 | 只看該作者
9# chico

謝謝你的回帖,你說,"真按佛說的話,沒有證得圓滿佛果的,無論是菩薩,還是聲聞、緣覺都是外道」。請問此說法是出於哪經典? 楞嚴經除外因為此經真偽一直都有學者爭論著。而且從宣化法師解說此經給我的一概感覺是此經所宣說的"法界真常唯心"及"常樂我凈"的特點非常偏向於奧義書Upanishad 至上意識 (Brahman) 思想。認為所有法和世間幻象的背後是一個不可思義,不變恆常的圓滿本心,是佛涅盤所證得的"唯一真實實象"。南傳原始巴利文經典並不認同佛涅盤后還可乘願再來輪迴的說法。以下是南傳著名禪師戒帕奧尊者的一段問答:


問 9:根據北傳佛教,即使佛陀般涅盤之後,他仍然能以神通力變現無數的應化身,繼續救度眾生。禪師認為如何?

答 9:南傳有一部經中提到一個故事:
有一天,一個婆羅門來見佛陀,請問佛陀許多問題。佛陀一一答覆了,婆羅門感到很滿意。最後他問道:「你的弟子是否全部都證悟涅盤?」佛陀回答說:「有些人證悟,有些人沒有證悟。」婆羅門問說:「涅盤一直都在,指示通往涅盤之道的佛陀也在,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些人證悟涅盤,有些人卻沒有證悟涅盤呢?」佛陀反問他說:「你知道前往王舍城的路怎麼走嗎?」婆羅門說:「知道。」佛陀說:「如果有兩個人請示你前往王舍城的路,一個依照你的指示而走,另一個不依指示而走,反而走上錯路。結果一人走到了王舍城,另一人卻走不到。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問題呢?」婆羅門回答說:「哦,喬達摩,我只能指示他們前往王舍城的路而已,他自己走不到,我又有什麼辦法呢?」佛陀說:「同樣道理,諸佛只是指示通向涅盤的道路而已,眾生必須自己精進修行。有些人能證悟涅盤,有些人不能,我又有什麼辦法呢?」因此,諸佛只是指出通向涅盤之道而已,他們並不救度任何人。依《阿毗達摩論》,佛陀從未救度任何人達到涅盤,他只是指示涅盤之道而已。
根據《阿毗達摩論》,佛陀的神通是色界唯作神通心(rupavacara-kiriya-abhibba-citta),這是一種名法。佛陀般涅盤時,所有名色法全部都息滅,包括神通心在內。因此佛陀的神通力在般涅盤時也息滅了,不再有神通力存在。

問 10:在涅盤當中,是否有個常住真心在享受涅盤的常、樂、凈?如果涅盤裡沒有名色,我無法想象那是什麼情形。
答 10:涅盤是不可思議、超乎想象的。如果有個常住真心,因為心是名法,那麼涅盤就沒有意義了。涅盤是苦諦與集諦的息滅,而苦諦就是五蘊,包括了四種名蘊。涅盤是一切名色的息滅,所以如果涅盤還有一個常住真心,那麼涅盤就沒有意義了。
Loving kindnes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1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9-27 03: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9-27 03:46 編輯

10# Pathless
我沒有佛經原文出處。是我自己根據經典的理解和看法。
眾生有見思、塵沙、無明煩惱。菩薩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到了十地還有無明,還不圓滿,我認為有一品無明,仍屬「外道「。
首楞嚴經的真偽問題好像是從日本傳入中國的。梁啟超提出過這個問題。據法師們說,佛說過,佛經第一部滅的是首楞嚴經,最後滅的是無量壽經。近代有人提出首楞嚴經是偽經同這個預言有吻合之處。
法師們不是佛,每個法師對佛教名詞解釋不同。這些都是僅供後學參考,不是唯一正確答案。遺憾的是我們後人認定、執著某個答案,排斥其他說法、解釋。是非人我就開始了。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09-10-10 13:49 | 只看該作者
據說楞嚴經是印度國寶,當年嚴禁外傳,是高僧班辣密諦用割臂藏經的方式走私帶到中國的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13
akihito 發表於 2009-10-13 12:36 | 只看該作者
1# chico



盈盈萬物,生生不息,唯道獨尊,無為而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3: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