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法女碩士歸國后在滬當"菜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雲遊大俠

Rank: 5Rank: 5

積分
135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llenjsau 發表於 2009-7-20 14: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7月17日 青年報 陳鵬庭

  法國學成歸來,精通法語、英語兩門語言,「80后」女孩楊華麗沒有選擇做「白領」,反而一門心思地當起了「菜農」……

  這是一個樸實、自然、直爽的女孩子。處在最為愛美的年齡,但穿著十分樸素;雖然是留洋的女碩士,但和地里勞作的農民沒有一絲隔膜;精通英、法兩門外語,但卻在田間地頭幹得津津有味。

  【新聞背景】

  近年來,一大批有志青年不做「白領」做「農民」,回到農村開辦合作社,創辦農業企業,從事農業現代化管理工作,成為了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他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青年農民」,而是建設新農村的一支嶄新力量———農業產業化工作者。

  在日前召開的上海郊區農村共青團工作推進會上,包括本文主人公楊華麗在內的一批優秀青年典型受到表彰。

  【勞作】

  用「辛苦」換來「幸福」

  「這個小姑娘就是昨晚電視中見過的,她還是留學回來種菜的呢,買他們的菜放心。」一次,楊華麗所在的公司參加全市的迎春農產品大聯展,楊華麗面對上海電視台生活時尚頻道的採訪鏡頭,介紹了公司生產的孢子甘藍。節目播出第二天,就有許多市民光顧展位,他們看見楊華麗,既驚奇又親切。市民送上的「種菜的」這一稱呼,楊華麗欣然接受。

  2006年9月,學成后的楊華麗謝絕了法國一家公司的留用。回到上海,沒有像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憑藉著外語優勢到市中心高檔寫字樓里謀取一份令人艷羨的跨國大公司職員的工作,楊華麗選擇了現在的公司。初來乍到的楊華麗跑遍了公司所有的蔬菜生產基地,建立田間檔案,制定標準化管理細則。一年多后,她升任總經理助理,被委以全面負責公司農業生產的重任。

  「光西紅柿的顏色形態就有紅、紫、黑、五彩、迷你、葡串等,它們的生長習性、營養價值、烹飪方法各有不同。」對於地里的作物,楊華麗如數家珍。在地里幹活的工人一臉喜悅地告訴楊華麗,新引進的蔬菜品種長勢很好,她一臉笑容。日常之中點點滴滴獲得的知識和成果就像清晨的露珠和令人沉醉的鄉間晚風,讓快樂始終縈繞在她心頭,恬靜,愉悅。

  考驗,也會時不時地跳出來。不過,花費一番工夫,完成挑戰後,是更大的快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公司承擔了奧運會足球賽上海賽區的特供蔬菜任務。從當年5月份起,公司位於浦江鎮的1500畝蔬菜基地就成了楊華麗工作的重中之重。7月29日起到8月22日,公司為中外記者下榻的賓館和為奧運工作人員提供盒飯的食品公司供應新鮮蔬菜。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裡,每天凌晨4點,楊華麗就早早起床,駕車從七寶住所趕往浦江鎮,此時城市還在睡夢之中,鄉間則是一路蛙鳴。晚上,當她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時,田野早已籠罩在黑暗之中,城裡的華燈早已亮起。天天如此,因為疲勞,她的體重一下子減少了6 斤。累,但是也幸福著呀———「哪個畢業才兩年的年輕人能夠獲得如此好的鍛煉機會?搞農業照樣也有好機會!」

  【拼搏】

  為上海世博會提供蔬菜

  奶油紅、相葉紅、羅莎紅……楊華麗順溜地列舉著不同品種的生菜名稱,她完全顛覆了我的舊有認識———「生菜,不就是上海家庭菜桌上常見的那種呀!」原來,生菜的品種繁多,並不只有常見的那一種。浦江基地的世博蔬菜區里,有20多個品種的生菜,還有20多個品種的香菜,以及其他特色菜。這些菜,都是進口品種,種源來自美國、瑞士等國。這些異國口味的菜,消費者多為在滬的外籍人士。基地里種這些菜,也是為明年世博會期間迎接八方來客,做好蔬菜供應作準備。

  今年春節過後,楊華麗所在公司被確定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蔬菜供應商。如今,在浦江鎮的基地里,已經專門開闢出了世博蔬菜區。

  對楊華麗而言,可以預見的忙碌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頭,更大的成就與幸福也還在後頭。

  上海世博會從明年5月起至10月底結束,正好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降水最頻繁的時期。天熱、天濕,病蟲害就多,就需要打葯。怎麼樣在長達5個月的世博會會期里保證蔬菜的充足供應?怎麼樣保證供應蔬菜的食用安全?儘管有過為奧運會供菜的成功經驗,但是楊華麗並沒有因此感到輕鬆。「奧運會供菜,對象是運動員,對食物所含激素的控制比較嚴格。而世博會供菜,最大的特徵是持續時間長。」不過,對於困難,這名爽朗的「80」后小姑娘和同事們保持著樂觀,「遇到難題,那就面對它,解決它!」

  【執著】

  與土地親密無間

  「呀,草坪上這麼多蜻蜓!」我好奇地喊了一聲,順手指了指正在草地上空盤旋飛舞的一大群蜻蜓。「嗯,快要下雨了」,楊華麗抬頭看了看,平靜地回答。突然,我覺得坐在對面的,不像是一個 「80后」女孩,而更像是一位長期耕作田間,對天氣保持著敏銳知覺的老農。這種感受彷彿讓我回到了年少之時。少年生活在鄉間,春種秋收,廿四節氣,多有記憶。螞蟻搬家,蜻蜓低飛,下雨前兆,瞭然於胸。然而進入城市生活多年,這些事大多已經淡忘。於是,非常羨慕起她來,羨慕她與哺育她的土地之間的親密無間。

  楊華麗出生在市郊的七寶古鎮,幼年時家裡還有農地,爺爺奶奶侍弄著土地,一年四季地里生長出不同的蔬菜,供自家食用。楊華麗對此至今印像深刻,對農村和土地也保持著天然的親近感。從大專開始學習園藝,本科學習植物學,留學法國進一步深造研究,這名「80后」的女孩對農業的興趣與日俱增。於是,跳出「農門」的小姑娘,又最終回到了田間。

  楊華麗帶我去看她公司位於浦江鎮的農業基地。車子從八車道的浦星公路,到兩車道的沿浦公路,再到田間甬道賢農路,車子一頭扎進廣袤田野的懷裡,歡快地賓士著。楊華麗一路駕輕就熟,到了蔬菜生產基地,迎接我們到來的,是拂面的清風,雀兒的鳴叫,小橋,流水,寬闊的草地。和多數女孩喜歡都市的繁華不同,楊華麗說,她特別喜歡往郊區跑,一嗅到清新的空氣,一看到滿路的綠色,就特別高興。

  這名1981年出生的女孩,畢業后工作一年多就成長為本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上海城市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挑起了負責公司農業生產的大梁。她在市區的康定路配備有辦公室,但極少去,大部分的時間,她往來於公司位於郊區浦江鎮、華漕、馬橋等地的生產基地。

  下車時,看著車身上遍布的泥水痕迹,楊華麗略帶歉意地解釋說,「一天到晚跑基地,容易臟。」其實,她向我表示歉意的,並不止這一次。之前乘坐她的車子時,打開車門上車后我險些滑跤,低頭看才發現車廂里雜亂地躺著五六個空飲料瓶。「不好意思,下基地,喝水特多,喝完了隨手就扔在車上,還沒來得及整理。」

  這是一個樸實、自然、直爽的女孩子。處在最為愛美的年齡,但穿著十分樸素;雖然是留洋的女碩士,但和地里勞作的農民沒有一絲隔膜;精通英、法兩門外語,但卻在田間地頭幹得津津有味。

  【願景】

  讓農民少些辛苦

  「我很驚訝,務農也可以是一項高貴的職業。」在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學習園藝期間,楊華麗被派往法國交流。儘管語言還不熟練,儘管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時間,但卻完完全全顛覆了她對農業的認識。那裡的農莊,很整齊,兩三個人,管理著一二百畝土地,工作人員都很年輕,學歷高。憑藉著機械化操作,他們的工作並不忙碌。「在新聞里會看到法國工人時不時地罷工,一會兒是鐵路司機,一會兒是工廠工人。但你肯定很少聽說法國農場工人罷工,對吧?」楊華麗自問自答繼續說道:「因為他們的工作不算辛苦,符合法國人崇尚自然、親近自然的生活理念,這是一項體面的職業。」

  在法國的大學里,農學的地位遠高於計算機、金融,前者並不像在國內那樣,是受到學生青睞的專業。赴法國攻讀碩士期間,在巴黎北郊的法國高等農學院里,楊華麗難得見到同胞的面孔。記憶中,唯一的一次是接待從台灣來此短期交流的大學生。不同的是,從美國、日本、墨西哥來學校學習的留學生則並不少見。「中國的留學生,多數都去金融、服裝類院校了。」

  對於農業地位的反差,楊華麗並沒有抱怨之意。上海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自然需要金融人才。金融專業畢業的學生在國內能夠比其他人找到薪水更高的工作,金融專業自然受到追捧。就像在法國,農業工作者是一份體面的職業,它就受到青睞,其實是一個道理。

  在法國的大學里,學習農業的學生不少人出身於世代農場主家庭,社會地位高。在中國的學校里,學習農業的,往往被認為是成績不夠好的學生。在法國,農業工作者充滿自豪感,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是在擁抱自然。而在國內,務農依舊會被認為是「沒有出息」。這種種反差的背後,只因為同一個原因———我們的農業還是 「面朝黃土背朝天」,生產方式的落後,決定了從事農業依舊是一項辛勞的工作。

  楊華麗憐惜農民的辛苦。「外面氣溫30好幾,大棚里的溫度就會有40多度。在裡面,我只是站著說話,做一些技術指導,他們則要彎腰勞動。」要減輕農民勞作的艱辛,最好的辦法是改進農業生產技術,這需要更多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投身農業,但身邊的實際情況卻令她不容樂觀。在生產基地里,作為一名年輕人,楊華麗形單影隻。「30歲以下的?」楊華麗想了片刻,搖搖頭。「40歲以下的?倒是有五六個」。浦江鎮的這個基地,有400多名工人,其中負責一線管理的員工和技術員有二三十人,年齡偏大是這支隊伍最大的隱憂。絕大多數管理者和技術員並非科班出身,「主要是當地的農民,實踐中出經驗,自學成才,優秀的就選拔出來做管理了」。與生產基地招不到年輕人對比鮮明的是,公司招募工作地點位於市區的辦公室人員時,總是應者如雲,不乏名牌大學畢業生。

  媒體採訪楊華麗,因為她屬於「個案」。楊華麗說:「希望將來不再是這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