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談新疆問題---卧虎

[複製鏈接]

10

主題

16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卧虎 發表於 2009-7-14 09: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再談新疆問題---卧虎

在各國政府對新疆局勢的表態表現得非常謹慎之時,蕞爾小國土耳其政府的反應卻較為激烈。該國從總理到外長紛紛發表言論,土耳其工業部長及當地商會甚至煽動抵制中國商品。

環球日報報導,7月8日,各國政府對新疆局勢的表態依然較謹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凱利表示,美國繼續對新疆動亂局勢深感關切,但到目前為止「未獲得中國在新疆對民眾鎮壓的信息」。

土耳其政府的反應正好相反。該國《今日扎曼》網9日報道說,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對海灣國家外長說,「我們與新疆的維吾爾人是兄弟」;他對BBC記者說,「我們懷著極大的哀傷和焦慮關注著事態的發展」;他還對法新社記者說:「我們希望(北京)立即採取符合人權標準的必要措施。」土外長宣稱,土耳其「不會對正在新疆發生的事情表示沉默」。

與此同時,土耳其方面甚至還出現了煽動抵制中國商品的輿論。土國內的貿易組織和商會呼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抵制中國商品的行動」。據路透社報道,土耳其工業部長9日在一個會議上也宣稱,「應該通過抵制中國貨的方式向中國施壓」。

路透社9日評論說,由於土耳其的主體民族突厥族和維吾爾族人存在「民族、語言和宗教紐帶」,境內的新疆移民也特別多,因此對新疆事務向來較為關注。

美聯社則評論稱,土耳其在48小時內對中國的批評「連升三級」,這種做法「既不尋常也十分冒險」。報道稱,中土經貿交流發展迅速,但土政府一直扮演中國新疆政策批評者的角色。當地為數眾多的「疆獨」組織連日來不斷舉行反華遊行,對此土政府也採取放任態度。

同樣是維族人口眾多的國家,中亞國家對「7.5」事件態度謹慎,目前官方尚無正式表態。如,哈薩克的電視、網路、報紙每日都引用中國官方及西方媒體的消息對事態進行報道。

7月11日,土總理埃爾多安宣稱中國在新疆推行「同化政策」。10日埃爾多安甚至用了「種族滅絕」這樣的字眼,之前他還宣稱,要給「疆獨」分子熱比婭訪問土耳其簽證......在如此敏感的問題上,埃爾多安連連表態,這既不是他「對中國事務可謂一竅不通」,更非「政治上的精神錯亂」,而是,土耳其「與新疆的維吾爾人是兄弟」,因此,才會「懷著極大的哀傷和焦慮關注著事態的發展」,當然,也就不會「保持沉默」了。

這也是北京將烏魯木齊暴亂定性為有預謀、有組織的打砸搶事件,有著深刻的政治背景的原因之一,並非空穴來風。

讀懂了這些,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些西方傳媒拋開暴亂分子的血腥暴行於不顧,信口開河、胡說八道。也就明白了,為什麼原本處於道德制高點的中國變成了壓迫少數民族的罪魁禍首。

東突問題是複雜的。突厥斯坦,詞義是「突厥人的地方」。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一些中世紀的阿拉伯史書中,指的是「中亞錫爾河以北及毗連的東部地區」。到了19世紀,隨著沙俄帝國吞併中亞並且設立「突厥斯坦總督區」,這個詞又被重新被提出來,用於泛指中國的新疆地區。

東突問題的出現,與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思想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1883年至1884年,阿富汗人Jam al.Din al.Afghani提出「泛伊斯蘭主義」,號召全世界穆斯林在共同信仰的基礎上聯合成為一個共同體,爭取獨立。而興起於俄國境內韃靼知識階層的「泛突厥主義」,則主張把突厥語的民族團結起來,復興突厥民族。世界「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的大本營就是土耳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泛伊斯蘭」和「泛突厥」思潮傳入新疆。一些從土耳其留學歸國的新疆民族知識分子在當地積極宣揚鼓吹獨立與建立伊斯蘭教國家,這成為新疆分裂主義產生的源頭。

縱觀歷史上東突恐怖主義勢力在新疆製造的暴亂,我們可以看到,歷次暴亂背後都有外國的影子。

1992年12月,「東突」分裂分子在沙特和土耳其的支持下,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國際民族聯合委員會」,確定了國名(東突厥斯坦國)、國旗(月牙旗)、國歌(夏迪雅)和國徽,標誌著境外「東突」分裂主義運動走向聯合。(要插一句的是提起東突大家都知道土耳其,但其實沙特也在背後支持,不要忘記本拉登是哪個國家的,而且沙特一直是泛伊斯蘭運動的總部)。1996年10月在和田,來自新疆十幾個州(縣)的分裂組織代表舉行會議,宣布成立「伊斯蘭真主黨 」,通過了黨綱、組織建設等七項文件。也就是說,從這時起,新疆的分裂勢力由散兵游勇開始走向聯合。

曾經看過這樣二句話:每一句是「暴力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在暴力達不到目的時,暴力本身甚至還會變成目的。」第二句是「歷史不能假設,卻可以重演。」此次烏魯木齊事件為此做了極為恰當的註解。熱比婭和她背後的主子很清楚,靠一、二次暴力事件是建立不了所謂「東突厥斯坦國」的,現階段暴亂就是目的。

歷史從來就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一個個故事,歷史是鮮活的。荀悅《申鑒》載:「君子有三鑒,鑒乎古,鑒乎人,鑒乎鏡。」唐太宗完善了荀悅的話,清楚地表達了「三鏡」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7.5」事件表明,一旦遇到合適的土壤,蟄伏的歷史就會蠕動,就會跳躍,就會重新顯示在現實的生活中。表面打砸搶的背後是大國間的「政治博弈」。因為,新疆已經成為某些西方國家咄咄逼人的中亞戰略的一部分。

因此,做好烏魯木齊事件善後工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爭取漢族民眾的理解和支持,這是必不可少而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新疆的和平穩定絕不能靠漢族同胞的忍讓、退步來換取。否則,傷了漢族民眾的心,造成大量的人口迴流,失去穩定可依靠的中堅力量,那才是最可怕的。

2、嚴懲參與「7.5」事件的暴徒。他們絕不是「不明真相、被煽動上當的」,他們是「疆獨」之堅定信徒,要依法嚴懲,絕不可輕易放虎歸山。

3、真理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東突和熱比婭不是孟獲,靠「攻心」感動不了,靠抗議瓦解不了。對大放獗詞的土爾其,可在聯大提案,要求重新調查「亞美尼亞人遭種族滅絕」事件,調查庫爾德人事件。要理直氣壯地與支持疆獨組織的國家進行交涉,而不僅僅是抗議。否則,中國將面監更大的,來自歐美各國及穆斯林國家的政治壓力。

4、歷史從來沒有同情過弱者,以前沒有,今天沒有,將來更沒有這個可能。落後的國家只能挨打,落後民族的下場只有被淘汰。

5、檢討民族政策。民族政策的結果應當是增強少數民族的國家認同感,而不是培植一批可能聽話、享有特權卻無能的民族官員。

6、要做到真正的穩定,應該不僅是口頭上、更要在法律、政策層面落實胡總的「和諧社會」的理念,否則穩定、和諧都可能異化成自己的對立面。要知道,「和諧」並不僅僅是個美好的辭藻,它應當包涵有更多的內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1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