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句經》故事集---馬來西亞 達摩難陀 長老 著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1 05: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往生天界的方法

  人應該說實話,不可忿怒,即使自己擁有的不多,仍然應該布施給乞求的人,
  能夠做到這三件事的人,可往生諸天。 (偈224)  


  大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在天界看見很多天神住在舒適的華屋中。他請教他們究竟做了什麼善行,能夠往生天界。他們的回答各自不同,其中一位說,他所以往生天上,不是因為布施或聽聞佛法,而只因為他總是實話實說。另一位女天神則說,雖然她的主人毆打辱罵她,但是她不生主人的氣,心中沒有任何的瞋念。她說控制自己的脾氣,滌除恨意使她往生天界。其他天神則說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用自己的方法,為他人的利益而布施。大目犍連尊者回到精舍后,請教佛陀,一個人說實話,不發脾氣或只布施少量微不足道的東西,就能往生天上嗎?  

  佛陀回答他:「你不是親眼目睹,親耳聽聞那些天神的說辭嗎?你不該有任何的懷疑。即使少量的功德也能使人往生天上。」
日知而智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沙發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1 05:4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7-11 05:43 編輯

觀身如鏡的比庫

人應該觀色身如泡沫幻影,
摧毀愛欲,脫離生死輪迴。  

  有一次,佛陀停留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位比庫得到佛陀給他的禪觀指導后,到一處森林裡去禪修。  

  他雖然很精進,卻進步不多,因此對自己不滿意,並且想道:「我要回去,請佛陀另外給一個比較適合我氣質的題目。」想完之後,他就出發回祇樹給孤獨園。  

  途中,他遇見海市蜃樓,仔細思惟之後,他明白這種現象不過是水的幻影而已。人的血肉之軀同樣也只是生老病死的幻像,實際上無我。他當下繼續觀想海市蜃樓的幻像。後來,他又到阿致羅筏底河邊洗浴,洗完后坐在河邊的樹下休息時,看見飛濺的水花泡沫時,他明白血肉之軀的無常。  

  這時候,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中,看見他的情形,就放光,向他說法:「比庫!你的觀念正確,繼續保持下去,能夠觀身如水花般無常,幻影般無我是很好的事。」  

  佛陀告誡后,這比庫就證得阿拉漢果。

感悟:同極樂世界一樣,娑婆世界里六塵也在二六時鐘,不間斷說法,只是人們心太粗,沒有覺察到而已。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1 06:06 | 只看該作者
知識不等於領悟
經常說法的人,不一定就是精通佛法的人;雖然聽聞的佛法不多,但卻能心領神會、如法奉行的人,才是精通佛法的人。 (偈259)

  沙瓦提城附近的果園裡住著一位名字叫伊咕達那的比庫。雖然他只能熟記一首佛陀無問自說的偈,但是他徹底明白其中的法義。只要有機會,他就勸別人修習佛法,並且誦這首偈語給人聽。每次他誦完偈語之後,森林裡的守護精靈就很熱切地鼓掌稱讚他。有一次,兩位嫻熟三藏的比庫在眾多比庫的陪伴下,前來他停留的精舍,他就邀請他們分別說法。這兩位比庫問他在這麼偏僻的地方,會有很多人願意來聽法嗎?他告訴他們,甚至森林裡的精靈都會在每次說法后,鼓掌稱讚。

   於是這兩位比庫輪流說法。但結束時,森林裡卻靜悄悄的。他們十分困惑,懷疑伊咕達那剛才所說的話。但伊咕達那堅持說精靈會來聽法,並且鼓掌讚歎,他們就要他親自說法。他便用扇子遮在身前,然後背誦佛陀的偈語。背誦后,精靈一如往常地熱切鼓掌讚歎。陪伴他們前來的比庫們看見這種情形后,認為森林裡的精靈對伊咕達那比較友善。

   比庫們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向佛陀報告這件事。佛陀告誡他們:「比庫們!我不認為多聞且經常說法的人就對佛法有正確的知見。相反的,懂得不多,只知一首偈語,但完全了解四聖諦,經常正念現前的人才是真正了解佛法的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9-7-11 06: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9-7-12 06:20 編輯

誰才是比庫 ( 類似比丘)

  只知向人乞討的人不是比庫 (注1),只有持戒的人才是比庫, 而不是只知向人乞討的人. (偈266)  

  超越善惡業,勤修梵行,生活中奉行戒定慧的人才是真正的比庫 (注2)。 (偈267)  

  從前有一位婆羅門習慣向別人化緣。有一天,他心裡想著:「一般認為化緣為生的人就是比庫。那別人也應該以比庫稱呼我。」有這種想法后,他就向佛陀說,應該稱呼他比庫。佛陀說:「婆羅門!如果有人只知化緣為生,我不稱呼他為比庫。邪見、行為不正的人不是比庫。只有察覺五蘊無常、苦、無我的人,我才稱呼他為比庫。」  

  注1:「比庫」字面的意義是「乞討的人」,但比庫並不乞討,比庫只是靜靜地站在門口化緣。人們布施什麼,比庫就吃什麼。
  注2:只知化緣,而不持守全部比庫戒律的人,不可稱之為比庫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主題

408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5
Pathless 發表於 2009-7-11 13:0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9: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