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慶高考狀元民族身份造假遭北大棄錄引爭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7-8 03: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9年07月03日07:23  南方日報

  因重慶市高考文科第一名何川洋民族成分作假,昨日,其所報考的北京大學已決定放棄錄取他。消息傳出后,引起網路震動。北大此舉是否令何川洋成為父母的「替罪羊」,還是堅決對不公平的造假零容忍,網友對此議論紛紛。

  進展

  北大「根據規定棄錄」

  新華社消息稱,北大招辦主任劉明利2日告訴記者,依照教育部的規定,北大作出了放棄錄取何川洋的決定。

  另北大招生辦也給媒體記者發來簡訊:「……希望所有考生以此為戒,做誠信之人,行正義之事。並鼓勵何川洋同學積極面對現實,從自身找原因,改過自新,努力在今後的道路上不再犯原則錯誤,做一個真誠正直的人。未來的道路上,北大依然歡迎他!」

  爭議

  棄錄是否殺錯對象?

  據了解,何川洋成為重慶市高考文科狀元后不久,就被發現其為重慶市查出的更改民族成分的31名考生之一,被當地教委宣布取消20分加分,但未取消錄取資格。何川洋何去何從一度引發熱議。

  北大表示棄錄后,爭議又開始升溫。

  有門戶網站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何川洋正常錄取的人數約佔60%。很多網友表示「孩子沒錯!北大應該錄取。不要把父母的錯強加在孩子身上!」

  荊楚網友汪憂草對北大的舉動拍手稱快,「北大能夠以大局為重、讓公平正義先行,勇敢地站出來和高考弄虛作假行為說不,並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確實是一件大好事;北大有勇氣、有決心對高考中暴露出來的弄虛作假惡習說不,在如今這個處處是假、處處有假的社會氛圍中,尤其值得我們讚賞。」

  也有網友呼籲「放『造假狀元』一馬!」「孩子是無辜的,不加分也夠分考北大」。人民網友陳家興表示,何川洋自己並沒有作假,而是其父母干下的事。有關法律規章制定理念告訴我們,「責任自負」,誰是違規作假的行為主體,誰才是被懲罰的對象。

  網友李克炎甚至直言:北大還有獨立的思考嗎?還有民主的氣息嗎?還有關愛孩子的包容嗎?從這個事件上,我們看不到。

  網友「烈日炎炎」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在取消考生加分的同時,這些考生的父母、背後的操縱者以及當地的民族事務主管部門和公安機關等間接淪為幫凶,同時不應逃避相應的處罰,這樣才更有震懾力和警示作用。否則來年及以後的高考中,同樣的作弊、造假等事件仍會重演,也許會愈演愈烈。」

  聲音

  殺一何以儆百


  熱烈爭論之餘,不少網上評論剖析,事件的根本,在於背後的高考制度弊端。

  新浪網友大鵬扶風撰寫評論《處理一個何川洋有多大的價值?》文中認為:雖然何川洋事件頗具代表性,而實際上他只是法律與潛規則的犧牲品。如果他不是高考狀元,如果不是最近人們一直在追訴公共權力的濫用,如果不是媒體對高考狀元的熱捧,何川洋們也不會敗露。問題的關鍵是,即便處理了一個何川洋,沒有人能保證漏洞就能堵塞?處理一個何川洋,如果真的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當舉雙手贊成;如果僅僅是處理一個何川洋,意義到底有多大?我們的管理層對這項制度該做怎樣的反思呢?

  「狀元作假暴露是個小概率事件,這個小概率事件的背後其實是『制度的不牢靠』。很多造假事件,不是因為沒有相關的條例規範,而是關係比條例硬、潛規則比明規則厲害……當耍手腕比赤手空拳能撈,光明正大反而一無所獲時,只能使越來越多的人去認同這樣的潛規則,條例法規就成了擺設。」網友指出高考造假是整個社會環境促成的。

  荊楚網評論呼籲,每一位享受加分政策的對象是否正常合理、每一件有群眾投訴的考場抄襲事件是否都做到了一查到底,秋後算賬不能變成了:沒有曝光就等於隨時間而消失。沒有規則意識,就沒有考試製度的未來。本報記者謝慶裕

  民族成分造假處理向何處去

  在億萬人矚目之下,何川洋等人向何處去,早已不僅是這31名學生能否升學、31個家庭是非榮辱、重慶市高考管理成敗優劣的問題,而是關涉能否有效遏制高考造假之風、教育領域的道德滑坡能否扭轉、社會公平所受到的侵害能否得到補償。

  眼下,取消和保留這些考生錄取資格的言論都有。相反,對於31名考生的錄取資格問題,重慶有關方面至今保持沉默,表明對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心存疑慮。

  但眼下的現實是,如果不作嚴肅處理,國家政令的嚴肅性必將受到損害。從社會效果看,會助長一種社會心態:看來造假是一種成本不高的賭博,大不了加分不成,家長擔責,考生並不會受到影響。媒體報道的何川洋及其家長對造假事件的推諉態度,更令人對「從輕發落」的後果深感憂慮。

  對於涉世未深的31個年輕人來說,他們當前面臨著另一場更重要的人生考試,即如何面對自己誠信的缺失。上大學的機會今後還會有,而如果不能正確對待誠信問題,則會貽害終生。社會期待他們勇敢地承認和糾正自己的過錯。

  無論對於造假考生本人還是對於他們家庭乃至全社會來說,依據政策規定嚴肅處理錄取資格問題,無疑都是苦口良藥。

  不公布造假名單隱藏多少「黑幕」

  31名造假考生究竟是哪些人?重慶市招辦表示,將不公布名單。他說:「不對外公布是我們聯合調查組研究決定的。」

  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揣測:沒有被揭穿的造假考生,有沒有更深的背景?其父母有沒有更大的權力?這裡面是否隱藏了更多的腐敗現象和幕後交易?教育系統官員的子女是否也身在其中……

  面對群眾的質疑,重慶市聯合調查組沒有任何理由拒絕「揭開蓋子」。公平是高考的基本原則,如果不讓真相大白於天下,就從根本上違反了高考公平的原則,聯合調查組為此承擔了不可推卸的責任。

  目前,牽涉何川洋民族成分造假的巫山縣三名官員已被免職或停職。然而,許多參與造假的官員仍然未被追究。據了解,31名造假考生中,有一半以上來自巫山縣,而巫山縣如今只是處理了一名考生的父母及有關官員。

  只有公布高考造假名單,才能確保高考制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才能真正實現「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希望重慶市聯合調查組順應民意,公布造假者名單,給全社會一個明確和負責任的交代! 據新華社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