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澤東詩詞里的傳統文化情節

[複製鏈接]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7-2 10: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7-2 20:09 編輯

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澤東詩詞里的傳統文化情節


李西興


     文革後期搞批林批孔運動。當時我聽說有位勇敢的老兄,把四卷本的《毛澤東選集》里引用孔孟的話,摘錄出來,送交中共中央,因此而被打成反革命。我也學過《毛選》,但至今只記得,裡面有「心之官則思」(見《毛選》第三卷《學習和時局》),是引自《孟子》的。然而毛澤東詩詞里的傳統文化情節,卻是非常之多,並且多與古代典故和詩詞名句相關。這裡舉一個例子。
     毛澤東在1929年10月所寫的《採桑子•重陽》里,有「人生易老天難老」之句。是從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句轉化而來的。因為孔子說過:「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是把天看作超脫人的情感之上的自然存在。因此,天是無情的,也是不老的。而人生一世,和天相比,不過是一瞬間而已。到1949年4月,毛澤東寫《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時,直接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全詩如下: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首七律宣告蔣介石國民政府在大陸的終結,具有劃時代意義。全詩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句句有典故,字字有學問。首句中的「起蒼黃」,暗喻「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口號)。「百萬雄師」見宋張載《慶州大順城記》:「百萬雄師,莫可以前。」 「虎踞龍盤」源自《三國志》諸葛亮與孫權論金陵說:「鍾阜龍蟠,石城虎踞。」「慨而慷」出自曹操的《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追窮寇」見《孫子兵法•軍爭篇》:「圍師必闕(網開一面之意),窮寇勿迫」。而毛澤東卻主張「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剩勇」出自《左傳》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當時晉中軍元帥郄克統率晉國三軍,出動戰車800乘,會同魯、衛、曹及狄人的軍隊,和齊國大軍在衛國境內對壘。齊國的上卿高固,隻身衝進晉軍大營,用石塊砸倒一人,並將其生擒。然後駕著繳獲的戰車回到齊國軍營,向齊國的將士宣稱:「欲勇者,賈余餘勇。」意思是說:誰需要勇力,來買我剩餘的勇力吧。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中國不幸爆發第三次國共戰爭。到1949年初,中共軍隊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國民黨軍隊。人民解放軍挾遼瀋、平津和淮海三大戰役勝利之餘威,士氣極為高漲。以戰爭手段解決蔣介石的殘餘軍事力量,已經是遊刃有餘了。同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進駐北平。當時,南京的國民黨政府總統蔣介石,早已於1月23日引退,住在浙江奉化遙控民國的政局。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職務,出面主持議和。並加強長江防禦工事,想阻止中共揮軍渡江,使中國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局面。從4月1日起,國共雙方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到4月20日,談判破裂,人民解放軍開始發動渡江戰役,一舉佔領南京。毛澤東在詩中所說的「宜將剩勇追窮寇」,主旨就是反對向敵人讓步,避免使中國出現划江而治的局面。告誡人們不可學沽名釣譽的楚霸王。當年的楚霸王項羽,因對政敵漢王劉邦過於仁慈,留下無窮後患。後來楚漢雙方講和,商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但是劉邦隨即撕毀協議,命韓信組織大軍追擊糧盡退兵的楚軍,最終迫使得項羽自刎於烏江。
     在李賀詩里,「天若有情天亦老」描述的是什麼情感呢?他的詩全文及序如下:

                         金銅仙人辭漢歌
                          ---李賀

               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八月,
          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
          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裡對上面的詩句就不一一解說了。總而言之,魏明帝曹叡(227-239年)下詔,要把漢武帝(公元前140-前87)所立的捧甘露盤的石刻仙人,從長安運到洛陽。當石人在荒涼的月光下,被起運出漢家故宮時,只有咸陽道旁衰敗的蘭花送行,石人乃潸然淚下。在這種凄涼的情景下,天若有情也會被感動的。
     但是在毛澤東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里,「天若有情天亦老」與「人間正道是滄桑」相聯,其意思就大為不同了。
     「滄桑」是「滄海桑田」的略語。葛洪的《神仙傳•麻姑》里,曾提到這樣的話:「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從「鐘山風雨」,到「天翻地覆」,毛澤東的詩已經指明,1949年中國政權之即將更替,乃是滄桑巨變的「人間正道」。面對如此驚天地而泣鬼神的革命壯舉,天若有情,也必然會為之動容。由此可見,這首《七律》詩確實是氣魄宏偉之作。身為革命領袖的偉大詩人毛澤東,具有極其渾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之功底。因此當年在欣聞前線大捷時,他才能揮毫寫出這首開創新時代的大氣象篇章!

                                                                    ---2009年7月1日寫於紐西蘭奧克蘭
Li Xixing

696

主題

1019

帖子

421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11
沙發
 樓主| lixixing 發表於 2009-7-2 17:13 | 只看該作者
筆者在【文化沙龍】貼發《楊尚昆談張聞天與毛澤東之恩怨》(1)-(11)
歡迎感興趣的網友賞讀。
Li Xixing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9

主題

4210

帖子

124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40
3
jvmpzh 發表於 2009-7-3 06:36 | 只看該作者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9: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