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為世界新秩序布棋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09-6-28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09-6-28 00:13 編輯

[陳冰] 
  
  進入2009年,人們發現世界真的在變。儘管不知道未來世界格局究竟是怎樣,但冷戰後美國獨大的情形正在弱化。《大國的興衰》作者保羅·肯尼迪日前撰文指出,一場跨越國界的大動蕩常常會動搖世界的根基,金融危機中最大的變遷或許是美國在2009年將衰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則推測,中美關係需要提高到一個新高度,構成一種服務於溝通命運的關係,就像二戰後大西洋兩岸的美歐關係一樣,成為世界穩定的新希望。

  去年3月,筆者在本欄撰文預言,未來世界格局很可能是美國、歐盟、中國「三峰聳立」,中間地帶則是各國利益配置的舞台(2008年3月11日「天下事」)。現在看來,這種趨勢因金融海嘯的震蕩而越來越明顯。中國如果在變化的世界秩序中精心布棋,有膽有識,那不僅會加速形成有利的世界新格局,也會把和諧理念推向全球,替換風靡一時的文明衝突論。

  對中國外交而言,2009年顯然是「布棋年」,要超越「崛起」這類追趕的心理,提升到為世界新秩序催生而運籌帷幄的高度。也就是說,要創造性地出擊,在未來秩序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

「三峰聳立」的新格局

  冷戰結束后,「美國獨大」在感覺上似乎是新秩序雛形,但兩場反恐戰爭和金融海嘯爆發后,美國經濟及其社會制度和價值觀不再被奉為「世界的燈塔」,世界秩序處在快速變化中,「三峰聳立」的趨勢越來越明朗。儘管美國開始衰落的斷言為時尚早,但美國對國際事務的干預能力和影響力下降,則是不證自明的事實。

  世界格局的變化,重要的是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變化。冷戰結束后全球最為耀眼的現象是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僅讓幾億人擺脫貧困,迅速提升了綜合實力,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且在保持個性的前提下融入世界。在金融危機中仍然能保持經濟基本面良好的狀態,讓世界對「中國模式」重新認識,開始理解中國的政治制度。

  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沒有敵人。即便與日本、印度等國有利益衝突和競爭,也能以中醫式的調理法將關係緩和;對於美國和歐盟的一些強勢要求,採取以柔克剛的方式,從沒有發生過劍拔弩張的現象。最近幾年在台海兩岸和平上取得的成效,顯示出中國處理複雜問題的智慧和耐心,階梯式和平策略將為解決世界範圍內的地區爭端提供新啟示。

  可以這麼說,「和為貴」的文化影響力和建立和諧世界的信念,正成為替換西方武力干預傳統的新價值觀。中國特色的和平發展實踐不僅讓「歷史終結論」終結,也讓「文明衝突論」失色,阻擋世界變成清一色的西方特徵,打破了全球化就是西化或美國化的迷霧。

  美國地位的相對削弱,凸現出歐盟的能量。歐盟雖在政治和外交上各打算盤,但經濟上不得不為共同利益而妥協合作,各國在法律上趨於一致,在外交上善於「集體出動」。據一些經濟學家預計,歐元堅挺、美元疲弱可能是世界金融體系最顯著的變化。除了經濟能力,歐洲文化的影響力在與日俱增,甚至達到和超過美國。

  可以這麼說,二十一世紀是「三峰聳立」的世紀。「三峰」之間會有峽谷、平原、丘陵和山脈,但世界秩序的主導者將是美國、中國和歐盟。

影響力交匯的關鍵區域

  金融危機把世界各國都逼到「向內看」的境地,都在全力以赴地從危機中儘早實現經濟復甦,但這並不意味著外交進入冬眠狀態。恰恰相反,有遠見的國家都在積極外交,籌劃著如何在舊格局坍塌的部位,把自己的影響力添加進去。

  美、中、歐「三峰」影響力交匯的關鍵區域,一在於世界經濟和政治體制的創新和國際規則的制定,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將是競爭與合作的主要場所。

  二是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上的相互滲透和影響,與過去劃分勢力範圍的模式不同,現在是網格狀的力量交匯,每-個國家、每一個城市都是世界舞台。「三峰」影響力交匯的關鍵地域大致包括:中亞、東亞、中東、南美、南亞、非洲。

  三是對全球海陸交通線的影響力,保證能源和商品通道的暢通,就能保障國家經濟的安全,因而重要海上交通線和陸地能源管道所在國家和地區,也將成為國際政治的熱點地帶。

為新的世界格局布棋

  中國似乎已看到未來世界格局的輪廓,並且在積極布棋。參與國際金融體系改制,是為了把中國政策加註進去;海軍出征印度洋打擊索馬利亞海盜,是為了維護海上交通線試航;加入美洲開發銀行,捐資3億5000萬美元,是為了擴大在中南美的影響力;竭力調停印巴邊境衝突,既為保證「西南要道」安全通暢,也是為了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局勢。

  但中國仍需以更有膽有識的方式主動介入重點區域,為催生世界新秩序前瞻性地問路。首先,中國要突破「崛起」的追趕心態和需要世界認同的不自信,要以大國大氣度去影響世界的發展方向,特別要在中亞、中東和南美地區深度介入,發揮影響力。其次,不要被眼前的金融危機遮蔽了遠眺的視野,擴大內需是急救之策,未來經濟的發展和拓展還是要依賴國際市場,現在就該儘早出擊,先行布局。再次,中國要以創造性的方式輻射文化軟實力,把傳媒當作軟力量的載體而非宣傳工具,把和諧世界觀潛移默化地向全球傳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