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駁斥朝鮮緩衝論

[複製鏈接]

1

主題

89

帖子

15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駁斥朝鮮緩衝論

不知道是受官方宣傳的影響還是意識形態教育的影響,我發現很多人腦子裡殘留朝鮮雖然可恨,但是我們需要他對付美國。這些愚蠢的論調源於朝鮮緩衝論。
朝鮮緩衝論拿歷史上日本和中國在朝鮮上的較量作為依據,以古論今,從而得出中國需要北韓作為緩衝的必要。以古論今、以史為鑒為鑒使得人類的智慧得以傳承,我是一貫支持的。然而我反對那些不知變通的作法。我需要學習歷史,借鑒歷史,但是不能不加分析的照搬歷史做飯。扯遠了,這裡先分析一下中國幾次在朝鮮問題上和日本的較量的雙方。
1)        朝鮮基本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中國有義務為了自己國際形象出兵。
2)        敵方(日本)想在大陸找立足點,從而為沾染大陸。
3)        中日雙方基本上中國富裕、日本貧窮。即使是甲午戰爭,中國從國力、技術等方便仍然是中國佔據上風,當時清朝的財政是日本的4倍以上!
4)        具體到軍事上。第一次中國唐時期,中國海陸實力都遠強於日本,使得日本心服口服,戰後中國實力基本無損,反而國際威望上升,日本的和服據說是源於中國的唐宋文化。第二次前兩次明時期戰爭,中國方面海軍陸軍從軍事上其實不佔什麼上風,中國勝在整體國力上面,人多錢多,中國打得起,日本打不起。第三次,甲午海戰,中國軍事技術上不落後,但是戰力不行,雖然整體國力仍然佔上風,但是限於制度腐敗,導致國力無法發揮到軍事上面。
再看中美在朝鮮的較量:
1)        朝鮮雖然不是中國的附屬國,但是當時的中共聽命於斯大林!因此即使中方除了毛想打以外,中共也不得不為他人火中取栗。這裡面既有中共的投名狀,也有毛的其他考慮。順便提一下,毛藉機解決了林彭的軍權問題,學了北宋時代政府讓領兵的和練兵的分離一套。
2)        聯合國為了信譽,必須打。中共聽命於斯大林,為了投名狀也必須打。
3)        交戰雙方中蘇朝三方實力肯定不比聯合國,但是中方全力投入,甚至不惜借債。而聯合國軍中的國家肯定不是全力以赴!
4)        軍事投入上,雖然中國技術落後,但是人數、投入和中共那時候蠱惑人心的手段,加上蘇聯的裝備支持,雙方大體上勢均力敵。

總之以往的情況,除了50年代的朝鮮戰爭,中國基本上是富戶,希望把窮光蛋的流氓趕得遠遠的。而限於那時候的技術,日本想大規模的對中國大陸登陸戰,直接威脅中國大陸很難。日本想染指亞洲大陸的話,只能採取折中辦法,先取弱小的朝鮮,然後慢慢進去。而中國迫於國際義務和自身情況,在朝鮮和日本干一場有利!

那麼現在情況呢:
1)        朝鮮既不是中國的附屬國,甚至把中國當成是大傻逼,吃中國的、拿中國的,根本不聽中國的。這種情況,中國有必要繼續當大頭全力支持他?
2)        目前情況,美日韓已經在南韓立足了,更何況美國如果想的話,越南、印度也可以是他的亞洲大陸立足點。
3)        相對美日韓來說,中國不是富戶。現在中國送錢給美國花的貿易已經給美國天大便宜,美國有必要佔領中國,讓中國人成為美國國民,把美國吃死?美國控制世界的手段不是佔領、直接殖民地!
4)        從軍事上講,中國海軍不值一提,但是陸軍還行。有個隔離,讓中國陸軍如何威脅富戶?
因此,目前的朝鮮緩衝論根本站不住腳。有人說,如果北韓不存在了,中國將面對一個更強大的韓國威脅,領土爭端更多。這種理論可以用杞人憂天來說。
1)        北韓如果真的被南韓統一的話,韓國需要多少時間恢復?看看西德統一東德就知道。當時西德東德人均差距比今日南北韓大得多,而且西德東德人口總數之比是大於3:1,今日南北韓是2:1. 德國到現在還沒有消化掉統一,韓國統一20年能否消化掉?
2)        在韓國消化統一期間,中韓,中美力量對比,如果中國不內亂的話,對比向那個方向傾斜?

目前中國策略無非有以下幾條:
1)        繼續充當大傻,支持北韓。等到那一天北韓與越南一樣與中國為敵。那時候中朝友誼如同中越友誼一樣。該策略最爛,不過估計中共依然會繼續採取。無他,中共不是站在中國整體國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其次,中共內部的領導人基本上都是鼠目寸光,對外基本上都是一塌糊塗。毛當年浪費多少中國那個百姓的生命、人力、物力,依然搞得領土丟失,國際民聲大差就是例證。
2)        斷掉北韓外援,讓北韓全力導向美日韓。美日韓和中國賽跑。中國甩掉包袱、改觀支持恐怖力量的壞民聲,輕鬆上陣和美日韓賽跑國力。
3)        勾結美國,瓜分北韓。這是當年蘇聯為了對付德國的崛起,分割東西德的路子,中國不妨學習。好處除了2)以外,還可以閹割韓國,讓他有求與中國,時常上供中國。呵呵。蘇聯斯大林雖然對中國陰狠,但是其路子對俄羅斯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在西面佔領了土地、閹割了德國,防止了德國的再度崛起,在東面控制了中共,分割了中蒙,使得中國吃了虧,還讓毛上門拜訪。這傢伙確實是當時世界上的梟雄,毛和他相比無足道也。那些誇獎毛的,拿出毛和斯大林的經濟、國力、軍事成就比一比。毛上台時候中日總體GDP差不多,80年代初中日1:4. 斯大林上台時候蘇聯經濟歐洲最落後,他死的時候蘇聯世界超強國。扯遠了,有興趣的比較一下毛和斯大林,滅掉毛的神話!

110

主題

1752

帖子

54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42
沙發
zhangt1229 發表於 2009-6-1 05:11 | 只看該作者
看來樓主是一個漢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687

帖子

2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0
3
大漢魂魄 發表於 2009-6-1 05:13 | 只看該作者
南北韓統一了,將是中國一切惡夢的開始!

首先,緩衝國沒有了,美日韓的勢力就在鴨綠江邊,中國將投入更多的軍防在此,統一後的韓國除了想要長白山,還想要整個東北,後果自己想像吧!

統一後的朝鮮半島,一切的領域將扯中國的後腿.由於北韓的工資可能是世界最低的,統一後的朝鮮半島挾著低廉的勞力和目前韓國的技術,所有領域都降挑戰中國,後果自己想像吧!

駁斥朝鮮緩衝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4
zjd713 發表於 2009-6-1 06:34 | 只看該作者
什麼亂七八糟的,基本的政治都不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94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71
5
qingdong 發表於 2009-6-1 06:48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89

帖子

15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57
6
 樓主| china_fuqiang 發表於 2009-6-5 09:35 | 只看該作者
對付罵人的,你問候你家人去吧。對於給別人扣帽子的,自己留著就行。回復三樓疑問的。
1)當年蘇德瓜分波蘭,蘇聯美國閹割德國知道吧?中國扶持傀儡行否?請思考。
2)退一步韓國統一,需要多少年融合?這期間中國力量能否整合?
3)如果中國陸軍遠遠不是美日對手,海空軍能防住他們登陸?目前的美韓都怕北韓的陸軍火炮,直接面對中國不知道他們害怕否?再說,中國不會借難民問題在北韓開闢安全區?海軍都已經護航,陸軍不敢開闢維和?到時候美韓面對的就不是北韓落後的火炮,而是中國鋪天蓋地的新款了。
4)一個不敢和強敵對抗的部隊有出息?弄斧必到班門!
5)現在花錢這麼養著北韓,是不是又會出現一個新越南,閣下考慮否?
6)北韓真正目的就是想投靠美國!中國目前的做法基本上是只有胡蘿蔔,沒有大棒?長此以往北韓必將滑向美日韓!中國除了浪費多年費用,一無所獲!
7)以前中國朝鮮戰爭浪費國力,沒有控制住北韓,現在既打不聽話的瘋狗,馴服它,為我所用,又可以對外展示強力維和!
8)即使有些北韓難民,怕什麼?中國目前存在過剩危機!如果按照人均一美元標準的話,總體價格不一定比現在無償、暗地裡支援多?再說抓一些北韓男勞力挖挖礦,抓幾個北韓女子暖暖被窩也不錯。中國男子人口過剩!需求不足!適當的擴軍不是什麼壞事!
9)國際上不要空講什麼道義?國家利益第一。如其不作為讓朝鮮滑倒美日韓,為何不掌控他?在北韓、東北等與他們對抗,吸引美日韓主力在那,總比讓他們海空威脅我江浙腹地好。面對中國強大的陸軍,美日是否必需要保韓國,他們面臨的問題就是當年西歐面對蘇聯成千上萬的裝甲部隊問題,要知道當年西歐對華約的強大陸軍可是害怕的。

不想多談,只想拋磚,讓大家用創新思維去考慮問題。要知道中國以前的外交損失可是太慘重了。只講付出,不講回報,外援一大堆,換回越南、阿爾巴尼亞等等白眼狼。不作為的話朝鮮將是下一個越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22: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