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lixixing 於 2009-5-27 08:33 編輯
西漢宮廷故事(連載)23:9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 白居易《放言(其三)》
西漢宮廷故事
李西興
1995年初稿於中國陝西西安
2009年修訂於紐西蘭奧克蘭
二十三.王莽篡漢
(9)托古改制騷動天下 面臨覆亡猶頌《論語》
西漢末年,除了朝廷貴族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十分激烈外,社會矛盾也很尖銳。當時社會矛盾的焦點,是土地過於集中於極少數人手裡。王莽篡漢之後,為穩定新朝的統治,全面開展改革活動。王莽改革的特點是從古書里找根據,所以被稱為托古改制。在經濟上,王莽對漢朝的田制、稅制都重新制定,對貨幣也重新設計鑄造。可惜的是,王莽這些改革,以來迂闊,很不切合實際,二來瑣碎,名目繁多,三十穩定性差,常常朝令夕改。所以不但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往往使人們無所措手足。實際上只起到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作用。在政治上,王莽醉心於官名、地名,行政區域和典章制度的改動,整天和大臣們做書面文字遊戲,反而使正常的行政事務難以處理。所以,王莽的托古改制不僅起不到穩定新朝統治的作用,反而加速了當時社會秩序的瓦解。
【「文革」初年,紅衛兵破四舊,立四新,在城市裡搞些什麼改換名稱的「革命」活動。如北京同仁醫院被改成工農兵醫院,東安市場改成東風市場,長安街被改為「東方紅大路」,東交民巷改為「反帝路」,西交民巷改為「反修路」等等。陳水扁在任時,也在台灣搞了些更換名稱的把戲,以去中國化。】
在外交上,王莽廢棄了自漢宣帝以來漢朝和四鄰少數民族和睦相處的政策。他誘迫匈奴、西羌等自降位號臣服於新朝,激起四鄰諸國的反抗。王莽接著就企圖用武力壓服四鄰,派遣大軍四處征伐。這麼一來,不僅搞得四鄰不安,也給漢朝老百姓帶來沉重的軍賦和徭役負擔。
【西漢初年,漢朝與匈奴和親是被迫的。而王莽所搞的誘迫匈奴、西羌等自降位號以臣服於中原,則是今天「金錢外交」的濫觴】
王莽喜歡搞所謂象徵天意的符命,並以此為手段逐步篡奪了漢朝的天下。而他當皇帝之後,天公偏不作美,蝗災、旱災以及黃河決口造成的水災,以及因天災人禍而造成的飢荒,幾乎連年不斷。人們常常被迫流離失所。王莽除了說些同情的空話之外,只能教民「煮木為酪」【中國大陸在1959-1961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也曾由政府發起,教人們搞代食品試驗。當時我上小學,校方試驗做「人造肉」,並向學生家裡借用工具。當時我曾踴躍把家裡最好的一個大搪瓷盤,送到學校公用】。然而木酪畢竟不是糧食,所以饑民只好奮起自救。自王莽當皇帝的第三年(公元11年)起,北部邊境首先起兵反抗。接著,臨淮、琅琊、荊州、南陽相繼聚眾起義。
王莽未當皇帝之前,為爭取劉氏皇室宗親在輿論上的支持,曾多次提議並實施封絕嗣的劉氏宗親為列侯或關內侯。王莽篡漢后,把劉氏諸王都降格為公爵,不久又索性把劉氏的公侯均廢為庶民。後來各地起兵反對王莽,多推舉劉氏為首領,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公元23年,綠林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以少勝多,打垮了王莽的主力軍隊,聲勢大振,舉國聞風響應。義軍聚集兵力,開始進攻關中。王莽無禦敵良策,卻聽信儒生的胡言亂語,率群臣哭天以厭勝。直到義軍攻進長安城,連宮殿都殃及戰火之焚燒。王莽竟然身穿紫袍,佩戴者皇帝的璽綬,手持所謂虞舜的匕首,讓天文郎官占卜時日,把他的坐席移到占卜式盤所指示的北斗星的位置上,端坐著說:「天生德於予,漢兵其如予何。」
這句話源於《論語•述而篇》,子曰:「天生德於予。恆頹其如予何?」說的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途經宋國時,遭到宋國司馬恆頹的逼迫。孔子為給隨行弟子們壯膽,就說了這句話。後來,恆頹確實也未能加害於孔子。然而,這些打著漢朝旗號的義軍將士,都是不讀經書的粗人,卻偏偏能奈何得了王莽。王莽終於被義軍殺死,連腦袋也被砍下來,作為義軍的戰利品了。
王莽當了十四年皇帝,最後以身敗名裂而告終。他以讀經書起家,並仿照經書上的記載,偽造符命,製造輿論,竟然成功地當上了皇帝。接著他又按照經書上的古訓治國,結果把天下搞得一團糟。面臨滅頂之災,王莽還竟然不忘念誦《論語》里孔子的豪言壯語,真可謂西漢末年,或者說新莽王朝的一大奇聞了。
【「阿扁錯了嗎?」】(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