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朝鮮戰爭美國檔案解密:美國情報一錯再錯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5-15 18: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四個軍25萬餘人乘夜色悄悄渡過鴨綠江。然而,美國主要情報部門,包括以威洛比為代表的遠東司令部情報部,對中國是否介入朝鮮戰爭所堅持的意見,直接對朝鮮戰場上美國第八集團軍的情報評估造成嚴重影響,以至於當他們真正遭遇中國人民志願軍時,還不願相信中國的確已經出兵朝鮮。

鑒於美國對中國是否參戰的情報評估的總體基調已定,從10月16日直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第一次戰役的10月25日,美軍和南朝鮮軍隊完全放鬆了警惕。在麥克阿瑟的命令下,他們一路向北徑直往鴨綠江邊攻打過來。

然而,當他們在25日推進到朝鮮北部雲山和溫井一帶時,卻被突如其來的軍事打擊弄得不知所措。隨後,第八集團軍司令部紛紛收到第一線突變和中國軍隊介入的報告。但是,在遠東司令部等重要部門情報評估的影響下,集團軍司令部卻認為:

「從總的方面分析,中國軍隊介入的戰機已經過去了。如果是在釜山防禦圈陣地苦戰的時候,或者是在仁川登陸兵力分散的時候進行有效的軍事介入將可能成功。但是,在北朝鮮軍隊覆滅,轉眼之間就到鴨綠江的這個時候介入,在政治上自不消說,在軍事上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在司令部的軍官中無人相信中國軍隊介入。

此外,第八集團軍在10月26日的定期情報報告中還說,溫井和雲山出現的中國軍隊只是表明: 「為了加強邊境通道的防禦,北朝鮮軍接納了中共軍隊的一些人員,實力有了進一步增強。」在平壤,集團軍司令沃克將軍和其參謀部軍官們對中國軍隊進攻的報告進行了研究,但是,情報官員對極少數被俘的中國士兵所提供的情報並不完全相信。

不僅如此,沃克還同意其情報部部長——陸軍中校詹姆斯·塔肯所持的看法,認為在朝鮮的中國軍隊可能是由志願兵組成的幾個師,而且在朝鮮不存在正規編製的中共正規軍。

接著,第八集團軍的一名發言人宣稱,他們遇到的可能是「中國共產黨的一支象徵性部隊,或許是一個團,就在北朝鮮的什麼地方。(麥克阿瑟將軍總部的發言人)對目前會有大部隊越過邊境的可能性持懷疑態度」。

顯然,這位發言人已經指明了遠東司令部的意見對他們的情報評估的影響,即後者的看法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於是,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得出如下結論: 「中國為阻止聯合國軍向國境推進,以一部兵力對北朝鮮軍隊進行了增援。然而,這些中國兵是以個人身份參戰的,沒有證據證明中國軍隊已正式參戰。因為不管怎樣,絲毫沒有中國公然介入的癥候。」

毋庸置疑,第八集團軍對中國出兵的判斷是和遠東司令部情報部門的情報評估一致的。在10月的最後一周,威洛比繼續摒棄中國出兵參戰的任何觀念。從10月25日直到該月結束,當美軍事實上正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交戰時,這位情報部長在其預測敵方行動方針的情報評估清單上,仍然把中國出兵朝鮮置於次要地位,而把游擊隊的活動能力置於最優先評估的位置。

在10月27日,他評論說,中國參加戰爭的諸報告「基於戰俘們的口供,而且未經證實,因此是不可接受的」。而且,他把正和美軍交戰的中國士兵低估為無足輕重的志願者或流浪漢。第二天,威洛比向華盛頓報告了他的情報評估結論:

從戰術的觀點來看,由於節節勝利的美軍師全面投入戰鬥,因此,進行干預的黃金時機看來早已過去;如果計劃採取這一行動,很難設想,會把它推遲至北朝鮮軍隊的殘部氣數已盡的時候。與此同時,麥克阿瑟幾乎完全贊同其手下情報部長的判斷。

他在11月4日向參謀長聯席會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認為中國軍隊出現在北朝鮮並不意味著中國打算全面干預,雖然這種情況存在著「明顯的可能性」,但是有許多邏輯上的基本理由可以否定這個結論。顯然,遠東司令部在情報評估上最有權勢的兩個人物,對中國是否出兵朝鮮所做的判斷是基本相同的。

遠東司令部和中情局對中國出兵的輕視,尤其是對中國出兵規模的誤判,恰恰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採取下一步行動所遭遇重大失敗的直接原因。

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1月6日勝利地結束第一次戰役,並主動向山區撤退以誘敵深入、準備再戰時,美國人卻感到十分意外。各軍事部門的情報機構紛紛猜測中國軍隊突然後撤的真實原因。只不過,無論是遠東司令部情報部門還是在前線作戰的各軍情報部門,均不僅在戰術上錯誤地解釋了中國方面的意圖,尤其是極大地低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的兵力。

其中,有的情報部門提出,中國人只是為顧全面子而試探性地阻止聯合國軍,也許他們遭受的打擊太重了才不得不後退的;另一些情報部門則相信,中國軍隊撤退回去是為了保護鴨綠江上的發電站。就在第一次戰役結束的當天,遠東司令部情報部長威洛比把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的兵力總數評估,由一次戰役結束前的1.6萬人提升至3萬~4萬人之間,距離真實的兵力總數相去甚遠。

受此影響,中情局也在同一天的本編1226文件中做出相同判斷,「估計中共目前在北朝鮮的軍隊總數大約在3萬~4萬人之間」。

第八集團軍情報部門更是盲目地追隨遠東司令部的情報評估結論,情報部長詹姆斯·塔肯中校依然沒有弄清楚中國方面的意圖和兵力,他繼續認為,中國將不會捲入朝鮮戰爭,相反,中國的部隊在10月底發動攻擊后,已經撤退到防守狀態,以便保護鴨綠江上的水力發電站。事實上,在威洛比巨大的陰影下,塔肯不可避免地要犯和他的上司同樣的錯誤。

而這些錯誤的情報評估又直接給美國軍事部門以相當大的錯覺,使他們誤以為中國害怕和美國之間發生戰爭,因而普遍認為中國出動的少量象徵性軍隊純粹是出於防禦目的,且畏戰後逃。

既然錯誤的情報評估讓美國人滋生強烈的輕視對手之感,那麼,一旦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1月初脫離和美國軍隊的正面交鋒,他們此前對敵人進攻的影響便會逐漸消失。當前線一切都趨於平靜時,美軍對中國大規模介入戰爭的恐懼心理亦漸漸消失了。

從11月9~24日,也就是到美國第八集團軍重新發動進攻之時,美軍各情報部門對中國軍隊介入戰爭一事漸漸變得不怎麼關心了,似乎10月底至11月初和中國人的交戰完全就是奪取勝利過程中的一個無關緊要的小插曲。

在此期間,雖然遠東司令部情報部每天都撰寫有關中國進攻潛力的參考資料,但是對中國大規模出兵朝鮮的關注度逐漸減弱了。對此,美國研究朝鮮戰爭史的官方史學家羅伊·阿普爾曼寫道,第八集團軍認為中國不會全力干涉這一主要觀點「難免多少要受到遠東司令部的影響,而遠東司令部似乎一直認為中國人不會進行大規模干涉」。

於是,在一次戰役結束后,美國各軍情報部門很快就中國是否真正介入戰爭的情報評估達成共識: 「中國軍隊的參戰目的是局部的、有限的,其兵力最多有7萬人左右,所以總司令部認為10月24日發出的『向國境線總追擊』的命令,沒有加以變更的必要。」在這種幾乎具壓倒性情報評估的影響下,麥克阿瑟希望,第十軍按既定方針繼續向國境線追擊,第八集團軍完成準備后再次發動攻勢,聖誕節以前結束戰爭。

11月中旬過後,在錯誤的情報評估的影響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和第十軍司令阿爾蒙德將軍按照總部的命令,指揮大軍繼續向北推進。11月17日,兩人統率的軍隊都已接近中國人民志願軍正準備發動重大戰役的地區。

而此時第八集團軍和第十軍的情報部門均大大低估了志願軍的實力。其中,阿爾蒙德在追述往事時對採訪者說,第十軍情報部在11月中旬估計中國在朝鮮的兵力是「至少有一個正規師……當時,我沒有想到中國軍隊會大規模地正式介入」。

該軍情報部門在11月22日還報告說,敵人顯然在目前所處的陣地上準備進行防禦性的抵抗。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從開始增援以來,有大規模的中共軍隊通過邊界入朝。與此同時,第八集團軍情報部門也得出了和第十軍相同的評估結論。

11月下旬,情報部長塔肯估計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的兵力總數為6萬人。而各戰場匯總到華盛頓陸軍部的報告,評估的中國駐朝兵力的總數也由4.67萬~7萬人不等。不管怎樣,美軍前線各情報機構對赴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力的評測,和實際數目間存在著難以想象的差距。即使是在聖誕節攻勢之前沃克仍確信: 「中國軍隊是由以志願兵編成的少數幾個師組成的。沒有正規的軍建制的部隊。中國不會正式地大規模地參戰。」

美國各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情報評估結果不斷反饋到駐東京的遠東司令部。它們恰好又和總司令部情報部長威洛比的評估結論相吻合。因為直到11月下旬,這位情報部長在和遠東司令部代總參謀長希基將軍參觀駐朝第十軍,以評估中國介入程度的第一手資料時,依然對後者說,只有一些中國志願兵進入了朝鮮,在朝鮮已經查明的每一個師其實只是該師一個營的志願兵。這時的中情局,依據它所掌握的有關情報,特別是來自朝鮮前線的情報,也低估了中國出兵朝鮮的規模以及中國出兵的真實意圖。在11月24日本編1236文件中,中情局指出:

「中國政府及中國的宣傳都沒有進一步承諾中國政府要在朝鮮執行特殊的行動路線。準備支持朝鮮的討論僅僅依據『自願』行動的原則。」而且,中情局只是帶著極具猜測的語氣判斷說,中國人若發動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其「行動的目的就是要鉗制在朝鮮的聯合國軍,使他們長期消耗,並保持北朝鮮作為共產黨國家的原貌。根據目前掌握的情報,我們並不能確定中共是否打算做全面進攻的努力」。由此不難看出,中情局的評估結論和遠東司令部的看法其實並無二致。

因此,在全體一致贊同的情報評估結論的指引下,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起了意欲統一朝鮮並結束戰爭的「聖誕回家」攻勢。在這場新攻勢的前夕,美國情報部門仍然低估了中國大規模出兵朝鮮的可能性。尤其是麥克阿瑟極其信任的情報官威洛比竟然把對中國兵力的評估數字由最多的17萬人降低至最少的4.5萬人。這位情報部長相信,中國部隊缺乏給養,並且來自美國空中和地面部隊的持續不斷的壓力已經耗盡了他們的彈藥。

如果中國人試圖阻止第八集團軍,那麼他們將遭受嚴重的損失。然而,包括遠東司令部情報部在內美國各情報機構這次都犯了更大的錯誤。儘管美軍在11月25日一開始幾乎沒有遭遇什麼打擊,但是強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很快就對第八集團軍的右翼發動了令其吃驚的進攻,且擊垮了韓國第二軍。

由於在數量上不佔優勢,第八集團軍易受攻擊的側翼和尾翼旋即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擊潰。這樣,美軍的失敗就變成了潰敗。到12月底,中國人民志願軍把第八集團軍趕到三八線以南。正如麥克阿瑟對參謀長聯席會議所說的: 「我們面臨著一場全新的戰爭……」當然,這同樣是美國人意想不到的一場戰爭,一場他們無法獲勝的戰爭。

【附記】

以上摘自《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沈志華、楊奎松主編)第12編「中國與朝鮮戰爭」導論的部分,分編主編:鄧峰,責任編輯:何小顏 張愛民。《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由中國出版集團 東方出版中心2009年4月出版。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0

主題

1170

帖子

2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8
沙發
閑聊 發表於 2009-5-15 22:25 | 只看該作者
矯兵必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50

帖子

171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11
3
yoda 發表於 2009-5-18 14:42 | 只看該作者
面臨著一場全新的戰爭, 是美國人意想不到的一場戰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