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融危機爲何與中國擦身而過?

[複製鏈接]

124

主題

687

帖子

2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漢魂魄 發表於 2009-5-9 05: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論從存款規模、市值來看,中國工商銀行現在都是全球第一大銀行。

  中評社香港5月7日電/英國《金融時報》5月6日載文《金融危機爲何與中國擦身而過?》,摘要如下:

  貝爾斯登倒了,雷曼破産了,美林也被美洲銀行接管,而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變成了商業銀行。

  一場自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已經徹底改變了全球的金融版圖,以前主導全球金融市場話語權的歐美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基本偃旗息鼓,而中國的一些金融機構卻揭竿而起。

  根據剛剛結束的中國上市公司年報和季報,與一些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的歐美銀行不同的是,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一些中國金融機構都是盆滿鉢滿。根據一項最新的全球銀行市值排行榜,目前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分列前兩名。

  如果在2007年,中國銀行業在全球的市值排名還引起廣大爭議的話,那麽今天,可能沒有人會對中國銀行業在全球的龍頭地位指手畫腳。以中國工商銀行爲例,現在無論從存款規模、市值來看,現在都是全球第一大銀行,即使從利潤看,今年一季度52億美元入帳,也無人出其之右。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由於中國的金融業生態比較健康,從而大大地減緩了去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傳染,以美國爲例,自去年9月雷曼倒閉之後,金融機構人人自保,導致貨幣市場的利率應聲而起,從而嚴重地挫傷了實體經濟。

  相對而言,中國的實體經濟雖然也受外需下降而受到衝擊,而股市也從6千多點的高位飛流直下,但是,由於國內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造血」功能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從而給中國經濟套上了一層厚厚的「羽絨服」,雖然外面依然寒冷,但身體依舊暖和。

  
  很顯然,如果中國在過去幾年沒有及時拆除金融風險,沒有推進以四大國有銀行改制爲主的金融業改革,沒有加大證券公司的重組,中國能否抵抗住這次金融危機的衝擊,還要打一個問號。從這點看,中國經濟這次能幸運地與金融危機擦身而過,中國央行主導下的金融穩定工作顯然功不可沒。

  不過,目前無論從國際環境還是從國內環境看,中國的金融風險管理依舊任重道遠。

  從國際看,目前全球經濟依舊籠罩在金融危機下,雖然目前一些經濟指標,似乎已經開始觸底反彈,但是,在目前全球發達國家消費仍死水微瀾的情況下,過去依靠發達國家消費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經濟模式能否短期內捲土重來,似乎難於期待。

  從國內看,雖然中國一系列的大規模剌激計劃已經開始見效,但是這種依靠貨幣和財政剌激下的經濟增長維持多久,還得取決於外需能在多長時間內恢復,更爲重要的是,中國的銀行業在此輪反經濟周期的政府剌激中介入太深,一旦中國的經濟增長不能持續,中國的銀行業壞帳和風險也將接踵而至。

  更爲重要的是,正在氣喘吁吁的美元升值可能給中國等東亞依賴出口國家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雖然近期一些風險偏好資金,由於經濟好轉預期而從美元資産和黃金撤出,從而導致美元升值中斷,但是,從中期看,由於美國經濟相對於日本和歐洲明顯偏好,而且即使未來通脹來臨,美國很有可能先於其他國家提前加息,從而引致美元走出一波新的升值行情。

  這對中國將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外需萎縮,內需短期難以跟上的情況下,一旦中國跟隨美元升值出現高估,國際資本可能隨時流走,到時,即使中國能拿出足夠的外匯儲備應付資本外逃,但銀行業的流動性危機難以避免,上一輪東南亞金融危機幾乎是美元升值導致釘住國家貨幣危機的樣板。

  對於中國銀行業來說,雖然目前中資銀行業已經向世界一流銀行邁進了一大步,但是未來的金融風險管理依舊是中國經濟的重中之中,正如主管金融業的副總理王歧山多次強調,金融穩定是他的底綫。

1548

主題

4986

帖子

199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5
沙發
akihito 發表於 2009-5-9 08:14 | 只看該作者
金融危機爲何與中國擦身而過?

可能是因為社會主義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主題

522

帖子

1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0
3
wai584 發表於 2009-5-9 08:29 | 只看該作者
社會主義的阿Q 精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主題

3559

帖子

91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有車階層(十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4
4
栗 劍 發表於 2009-5-9 16:59 | 只看該作者
不管什麼主義,未衰退總有它的道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管是否情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6: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