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慶東:兩會代表作秀忙,咱們讀書吃點糖

[複製鏈接]

404

主題

1977

帖子

701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雨來 發表於 2009-3-9 1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兩會代表作秀忙,咱們讀書吃點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da3610100c8zs.html

    小動物們說:「咕咚來啦!」媒體上說:「兩會來啦!」

    是的,兩會又來了。跟315晚會一樣,嚴肅的少,作秀的多;正經的少,扯蛋的多。孔和尚今天在黨校的討論會上發飆,痛罵了兩會上某些代表的醜惡表演。

    以前的兩會,人民罵他們是橡皮圖章,表決機器。這些年逐漸改變了,據說是更加民主自由了,人民一開始很高興,孔和尚也跟著拍巴掌。後來一看,敢情另有貓膩,很多代表們會上忙著給政府的報告溜須拍馬,會下四處串聯簽署提案。3月7日的《東方日報》發文曰《會上歌舞昇平,會下民怨沸騰》,批評一些代表「國難當頭夸夸其談」。該報是幾乎天天批評政府的右派報紙,措辭可能尖銳了些,但所指卻是實情。「經濟持續下滑,社會矛盾不斷上升。各地官民衝突此起彼伏,上訪的老百姓成群結隊,貪官污吏侵吞的財產數額驚人。人民對貪官污吏的憎恨、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對前途未來的擔憂,已經演化成對政府的反感。這種憎恨之情、不滿之心、擔憂之氣充斥在社會各個角落,遍布華夏大地。」這些代表們都不知道嗎?

    看那些代表們,既不代表自己的單位和專業,更不代表民眾的整體利益,專門提些遠離自己領域的既沒研究過也沒調查過的聳人聽聞的東西,為了吸引眼球,不惜顛倒黑白。孔和尚有時候批評媒體造謠,但媒體不過是欺負欺負我這樣的軟弱無力的知識分子,還不至於禍國殃民。而某些代表,一方面花樣百出地讚美政府,聽得俺巨嘔,另一方面又發揚趙高先生的傳世神功,說出了所有小說家都想象構思不出來的驚天妙語。有的說中國根本沒有啥子金融危機,錦繡河山更加壯麗煞!有的說中國人看病不是太貴,而是太便宜啦!有的鐵匠指責木匠的工作比自己低俗,有的和尚主張要把老道都抓起來一律剃光頭,還有那群李師師們,繼續要求廢除據說是共產黨發明的簡化字,恢復國民黨民進黨的國學大師們所使用的繁體字。奇思妙想,真是勝過一萬個趙本山加郭德綱。媒體也特別高興,我的幾個當記者的學生都說這個月的稿子真好寫,隨便揪住個名人就能整出一泔水桶的下鍋菜,而且白採訪不用給錢,只要把原話加上個噱頭標題一登,稿費就是記者自己的啦。

    不說這烏煙瘴氣的兩會了,一說嗓子就干疼,咱們還是讀點閑書閑報,就當吃點潤喉糖吧。

    《文藝爭鳴》09年1期王岳川的《從去中國化到再中國化》寫得很有高度。既要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又要保持文化多極多樣化,是一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的文化立場。李貴蒼的《揭露「傅滿洲」醫生》詳盡剖析了英國作家羅默筆下系列作品中的邪惡中國人的代表「傅滿洲醫生」。這個傅滿洲被塑造成一個博學多才的奸詐大師,殘忍無情,無惡不作,通過十幾部小說和電影達到了西方家喻戶曉的程度,是西方人心中「黃禍」和「魔鬼」的代表。中國人把外國侵略者叫做「鬼子」,這其實是一種文化上的蔑稱,並非中國人真的認為外國人是鬼。而西方人卻對東方人懷著真正的恐懼,在他們內心深處,那些黃種人就是「鬼」,是他們永遠的噩夢。09年2期的「新世紀文學研究」一欄的十多篇文章組織得很有價值,使人可以看到一個當下文學創作的粗淺輪廓。

    《中華文學選刊》09年2月號刊首是鐵凝的《文學是燈》,寫得純樸感人。「在女孩子們心中,埋藏著人類原始的多種美德。」但是女孩子們人到中年以後,還能不能保持那些美德,這不僅是女孩子們自己的問題,而且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問題。本期的長篇小說是方方的《水在時間之下》選,我很喜歡讀武漢題材的作品,翻了幾處,都很吸引人,但沒有時間讀完。

    《社會科學論壇》09年1月有一篇韓模永評論打工詩歌的文章《底層、民間與現代圖景下的流動書寫》,認為打工詩歌「永遠是在路上的一種行走狀態」,分析得比較到位。中國頗有些知識分子喜歡跟在西方文人的屁股後面侈談什麼「流浪」啊,「流亡」啊,其實他們飽食終日,根本不知流浪為何物,有的十多年來連公交車都沒坐過。真正懂得流浪滋味的,是中國的打工者。楊海文的《文科學長郭沫若的創造社「中大版」》也寫得非常好,資料清晰,文筆輕鬆。郭沫若在中山大學的一段歷史梳理得饒有趣味。

    《天津日報》08年12月7日「滿庭芳」版登載孔慶東《文章千古事》,同版羅文華的七律《謁淄川蒲松齡故居》寫得很有味道,以前沒怎麼見過老羅寫舊體詩,今日見了,分外清爽。

    收到王吉鵬與吳金梅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魯迅因子》,中國窗口出版社08年9月版。還有一本王吉鵬王鶴舒著的《<朝花夕拾>論稿》,同一出版社08年11月版。這兩本書都還沒來得及讀。

    《南方文壇》09年1期刊首是08年度作家侯馬和08年度批評家李雲雷。雲雷在《批評的「泥土」》中說「讀後感」應該是批評的第一步,還表示「我從事批評這幾年,始終堅持一種底層的立場和中國的立場」。這代表了北大近年畢業的一批優秀青年的文化姿態。本期宋劍華《經典的模仿》一文,比較了茹志娟的《百合花》與孫犁的《紅棉襖》,功夫細膩,令人信服。

    《春韻》寄來08年評點本,裡面是第一屆華語校園網路文學大賽的獲獎作品,我也是評委之一,寫了一些評語,主要工作都是嚴凌君他們做的。

    《綠葉》08年12期是生態文明號。李民騏《資本主義能夠阻止氣候災難嗎?》指出:「氣溫再升高約兩攝氏度,人類就將陷入氣候災難。阻止災難,單靠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作用有限,必須壓縮全球經濟規模,但資本主義的本性就是無止境的擴張。要麼終結資本主義,要麼陷入氣候災難!人類必須拋棄資本主義,代以全球民主計劃經濟,在確保人類基本需求下,收縮經濟。」

    2009年1月5日《楚天都市報》和1月19日《渤海早報》都刊載了孔慶東《博雅塔前人博雅》,但刪節有所不同。楚天保留了革命思想部分,渤海保留了自主招生部分,看來還是南方朋友具有更多的革命情懷,而北方朋友比較務實也。《楚天都市報》08年12月22日選出年度「書山八壯士」,1號代表人物孔慶東,其餘7位是閻連科、吳曉波、蔣子龍、張正隆、閻真、都梁、王立群。這幾個人名我用搜狗輸入法一打,基本都有現成的,推薦大家使用這個天天與時俱進的輸入法吧。

    最後推介一本俺朋友的書,楊早薩支山編的《話題2008》又由三聯書店出版了,這是總結08年中國最有收藏價值的一本「嚴肅的閑話」,後世的許多碩士博士都不免要翻看的。每年出版一本涉及所有人生領域的總結性的「話題」,也是消磨生命的一種不錯的辦法。不過這群社科院精英為主的博士,似乎心態尚未達到「消磨」的境界,而是認認真真、煞有介事地把2008年的大事糗事雷人事,逐月清議一番,高屋建瓴一番,水平自然比網上那班長舌男要高出七八個乳房,不免多少給人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端著機槍撒野尿的感慨。因翻譯了《擁抱戰敗》而著名的胡博也跟著鄒七嫂在裡面亂鑽,以此可見2009年中國的人才曲線,還是個熊市。順便出個對聯:「楊早吃羊棗」,誰要對上了,據說楊早博士可以贈書也。

    胡亂念了一通閑經,沖淡一下兩會的晦氣——其實更尖銳的批評俺還沒說呢,畢竟還都是人民的代表,彼此都留點面子吧。希望明年的兩會,能給俺提供值得表揚兩句之處,用我們高三八班王老善的話說,哪怕是賣個破腚也好。魯迅先生當年無奈,「春秋兩季罵西瀅」,時代進步了,總不能讓我等大好和尚,一年四季亂念經吧。



本期博客思考題:
1、你覺得這次兩會最不靠譜的提案是哪個?
2、人大跟政府應該是什麼關係?
3、我房間的電視機,有時候聲畫不同步,這是咋回事兒呀?
唐太宗李世民:君子有道,奉為天子;君子無道,棄為獨夫!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