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人要反對洋奴哲學--1976年張春橋

[複製鏈接]

46

主題

55

帖子

37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齊婕 發表於 2009-3-6 0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齊婕 於 2009-3-6 00:37 編輯

各位讀者,先拋開對四人幫的仇恨或三十年前的話語表述方式,下文是否對今日中國很有借鑒意義?全文如下:

=============================================
中國人要反對洋奴哲學 1976年第四期《紅旗》張春橋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是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還是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兩條路線的原則分歧,是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兩個階級、兩條道路鬥爭的一個重要方面。

去年夏季前後,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炮製「叄項指示為綱」的修正主義綱領,鼓吹唯生產力論,在「一切為了現代化」的幌子下,又大肆販賣洋奴哲學。他公開主張把發展生產、發展科學技術的希望寄托在外國,叫嚷「要拿出多的東西換取外國最新最好的設備」,還說什麼「這是最可靠的」,而且是「一個大政策」。一時,祟洋迷外之風又刮起來了。國內勞動群眾的創造受到議論譏笑,堅持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受到非難攻擊,似乎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對了,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反而有理了。

同教育、科技、文藝、衛生等戰線上的右傾翻案風一樣,這股風攻擊的矛頭,也是直接指向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當前,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偉大鬥爭正在深入開展,我們必須繼續批判洋奴哲學,揭露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所推行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反動本質。

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破除迷信,獨立自主地干工業、干農業,干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隸思想,埋葬教條主義,認真學習外國的好經驗,也一定研究外國的壞經驗――引以為戒,這就是我們的路線。」這條馬克思主義的路線,是建立在堅定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眾,堅定地相信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的基礎上的。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我國人民能夠發揮出無窮無盡的力量。我們有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只要堅持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搞好生產關係方面和上層建築方面的革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和創造才能,完全能夠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建設起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與此相反,黨內機會主義路線的頭子總是鼓吹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推行一條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完全對立的修正主義路線。他們看不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力量,根本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他們抹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無產階級專政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區別,不相信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他們拜倒在西方資產階級的面前,甘心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甚至主張賣國投降,靠向外國乞討過活。劉少奇、林彪所推行的就是這麼一條路線。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運動中,廣大群眾和幹部對劉少奇、林彪推行的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修正主義路線進行了深入的批判,大長了無產階級的革命志氣,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的革命精神。全國人民揚眉吐氣,發奮圖強,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人造地球衛星按預定計劃返回地面,新的石油勘探開採技術的採用,大型內燃機車、大容量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百萬次電子計算機、電子掃描顯微鏡、各種類型數控機床等新產品試製成功,都表明我們在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道路上正凱歌行進。但是,兩條路線的鬥爭並沒有結束。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跳出來推行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正是繼承劉少奇、林彪的衣缽。

我們同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的分歧,並不在於要不要「四個現代化」,而在於走什麼道路,執行什麼路線,究竟把社會主義建設的基點放在那裡。毛主席早就指出:「我們的方針要放在什麼基點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叫做自力更生。」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上,是我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一條根本原則,是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可靠保證。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全體軍民的創造力,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在革命戰爭勝利以後,我們又在物質條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依靠自力更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封鎖禁運,頂住了社會帝國主義的刁難破壞,獨立自主地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為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但是,我們面臨的任務仍然是很艱巨的。完成艱巨的任務靠什麼?基本的一條就是靠充分動員和依靠廣大革命群眾。離開這一條,我們就不可能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因此,我們更要自覺地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絕對不能離開這個基點。

我們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我們既不能掠奪別國人民的財富,也不能依賴任何外國的力量來搞建設。吃現成的要受氣,依賴別人是建設不成社會主義的。只有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依靠本國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國的資源和潛力,才能在不太長的時間裡,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我們的國家更能經受風險,立於不敗之地。

根據我們的經驗,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一個省、一個地區,直到一個工廠、一個公社都要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何況是一個國家?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大唱反調,到處叫嚷要千方百計出口,去「換回好多好東西回來」據說這樣就能加快資源的開發,加快工業的技術改造,加快科研的步伐,真是妙不可言。世上難道真有這樣的事嗎?國際上存在階級鬥爭,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工人群眾從長期的鬥爭實踐中很懂得這一點,他們說:「我們決不能把社會主義建設的命運系在別人的腰帶上」。這句話尖銳地指出要注意被別人卡住脖子,牽著鼻子走的危險。如果不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上,樣樣靠引進,為了引進,甚至把發展經濟主要立足於國內市場的社會主義原則丟在一邊,無原則地以出口換進口,勢必造成那麼一種狀況:自己能生產的無限制地進口;國內很需要的又無限制地出口;買人家先進的,自己造落後的,甚至把礦山資源的開採主權也讓給人家。這樣下去,豈不是要把我國變成帝國主義國家傾銷商品的市場、原料基地、修配車間和投資場所嗎?那裡還有什麼工業化的速度,那裡還談得上獨立 自主地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隻能作帝國主義的經濟附庸

經濟上喪失獨立,政治上也就不可能自主。中國人民在歷史上遭受過的創痛是很深的。一百多年前,清朝洋務派頭子李鴻章、曾國藩,不就是鼓吹「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嗎?這伙洋奴,一味想買外國的「制器之器」,搞所謂「自強」。結果呢,中國非但沒有因此強盛起來,反而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淵。國民黨反動派統治舊中國二十多年,喊了二十多年「建設」,他們的所謂「建設」,不也是把眼睛盯在外國資本家身上拿國家的資源和主權去換取洋設備的嗎?他們換了二十多年,弄出個什麼名堂,國家主權、經濟命脈全都落到了帝國主義的手裡,舊中國經濟那種衰落破敗的悲慘景象,人們不是記憶猶新嗎?

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只有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上,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力,才能真正贏得高速度。這已經為二十多年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以來的無數事實所證明。我們的石油工業近十五年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以上,靠的是自力更生,其速度之快,連我們的敵人也無法否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我們的造船工業的發展速度也很快。文化大革命以前,劉少奇宣揚「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機引進,船買進,眼睛盯著外國的一點技術專利,國產的貨輪和船用柴油機長期得不到發展。在文化大革命中,廣大工人群眾、幹部批判了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修正主義路線,才改變了面貌。一九七○年,上海工人開始打造船工業翻身仗,到一九七五年的六年中,船舶的噸位和柴油機的馬力都超過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總和。文化大革命前只造了一艘萬噸輪,而這六年中萬噸級以上的船舶就造了四十四艘。到底是自力更生快,還是搞洋奴哲學快,不是很清楚嗎?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口口聲聲說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卻偏偏閉住眼睛不看事實,真是偏見比無知離真理更遠!

搞社會主義,首先要堅持正確的方向和道路。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要考慮到是否符合黨的基本路線,是否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對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有利。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打著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旗號,到處鼓吹只要拿到先進的技術、設備,不管走什麼路,用什麼方法都可以。毛主席最近指出:「他這個人是不抓階級鬥爭的,歷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按照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的一套辦,必然把我國經濟引向資本主義道路。他在談到引進技術、設備的「理由」時曾經說:「外國的產品,一剖開好多東西也是別的國家的。」外國者,資本主義國家也。難道我們的國家發展經濟也可以按著資本主義國家那麼一條路子走嗎?外國產品剖開來,確是好多東西都是別的國家的。這種經濟上相互依賴的現象,是資本主義制度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所決定的。正因為如此,經濟危機在一國出現,就象瘟疫一樣,很快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實,即使是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依靠外國,也不可能真正發展自己的獨立經濟。

那些依賴別人發展經濟的國家,縱然一時經濟發展比較快,也是虛假的繁榮,基礎極為脆弱。一有風吹草動,不是鬧這個荒,就是鬧那個荒,簡直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要有自己的獨立的經濟體系,只能走自己工業發展的道路。離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但搞不成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而且會使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蛻化變質,復辟資本主義,靠向外國乞討過活。蘇修就是一面鏡子。蘇聯全面復辟資本主義之後,官僚壟斷資本向西方壟斷資本買專利權,借貸款,甚至不惜把未開發的資源拿去作抵押。自稱有強大工業基礎的超級大國,外債卻越背越重,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五年上半年,向西方國家乞求貸款竟達一百六十叄億美元。一手向人家掠奪,一手又向人家乞討,這是蘇修叛徒集團搞假共產主義的一大特色。

我們提倡自力更生,並不是拒絕學習和研究外國的經驗,包括好的經驗和壞的經驗。我們也不是反對引進某些確實有用的外國技術、設備。但是,對待外國的經驗以及技術、設備,都要具體分析,加以鑒別,「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使其為我所用。學習要和獨創結合,立足予超。決不能生吞活剝地照抄照搬,不管好的和壞的、成功的和失敗的,適合我國需要的和不適合我國需要的,一古腦兒統統搬來。毛主席歷來號召我們,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埋葬教條主義,打倒奴隸思想,批判那種認為「外國月亮比中國的圓」的洋奴哲學。因為這些東西是窒息人民群眾的革新創造精神、束縛人民群眾手腳的精神枷鎖。洋教條、洋偶像不掃蕩,生動活潑的革命精神就煥發不出來。

把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設備一概看成是先進的,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它們有先進的,也有落後的,即便是先進的東西也有落後的因素,決不能不加分析,說成絕對的好。何況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在某些部門已經出現技術停滯的趨勢。形式主義地吸收外國的東西,在中國過去是吃過大虧的。那些盲目崇拜外國的人,看不起本國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在「洋」人面前矮半截,以為事事不如人,連某些資產階級思想家都不如。清代的學者嚴復就很讚賞「學我者病,來者方多」的說法,不主張生搬硬套,懂得後來可以居上的道理。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後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們要有無產階級的雄心壯志,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敢於攀登前人沒有攀登過的高峰。外國有的,我們要有;外國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文化大革命以來,許多工廠試製成功的新產品、新材料,有不少就是工人群眾發奮圖強、土法上馬搞出來的。工人們豪邁地說:西方資產階級能辦到的,東方無產階級也一定能辦到。而且辦得更好;西方資產階級辦不到的,我們東方的無產階級也能辦到。黨內那個不肯改悔的走資派卻把中外資產階級的東西奉若神物,對於我國人民群眾的創造從來看不上眼,只許永遠跟著別人爬行。這種洋奴哲學很不得人心,理所當然地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抵制和批判。對於這種抵制和批判,他們極為不滿。但是,其理不在他們一邊。資產階級「大人物」妄圖扼殺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壓制人民群眾,是辦不到的。

洋奴哲學、爬行主義有著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修正主義的路線也就是資產階級的路線。中國的買辦資產階級從來是帝國主義的附庸,歷來奉行洋奴哲學。民族資產階級先天就有軟弱性,既怕民眾,也怕帝國主義。它同帝國主義有矛盾的一面,在一個時期里有可能與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去反對帝國主義,但它又有依附於帝國主義經濟的一面,常常屈服於帝國主義的壓力,崇洋迷外。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是黨內的資產階級。

在民主革命階段,他們就是帶著資產階級的這種劣根性跑進黨內來的。進入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沒有把立足點移過來,仍然代表資產階級。他們害怕群眾、害怕帝國主義的劣根性愈來愈發作,就不能不同廣大人民群眾處於尖銳對立的地位。階級投降和民族投降是一對孿生兄弟。對內搞階級投降,對外必然要搞民族投降,鼓吹洋奴哲學。

洋奴哲學,是帝國主義長期侵略我國的精神產物。只要階級和階級鬥爭還存在,只要帝國主義還存在,洋奴哲學的幽靈總會在一部分人的頭腦中徘徊。因此,批判洋奴哲學,是個長期的鬥爭任務,必須反覆地進行下去。我們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以階級鬥爭為綱,深入批判洋奴哲學,批判修正主義,更加自覺地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加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把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進行到底。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沙發
shanren 發表於 2009-3-6 00: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anren 於 2009-3-6 01:26 編輯

是啊!在這條光輝的革命路線的指引下,「解放」30年後,到70年代末,全中國最高的樓,還是上海的國際飯店 ----- 建於近半個世紀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的「舊社會」。而與廣東一海之隔的香港,卻從1949年一個根本「算不上個兒」的小城,變成了全球聞名的「四小龍」之一。至於「四小龍」中其他那兩條中國人佔主體的台灣和新加坡。。。。。。咱不說也罷。

閣下若是真的對張春橋同志充滿了無限的無產階級革命感情,不妨立即以身作則,回去過一下他「倡導的革命化生活」 ----- 堅決不從老農手裡買糧食、雞蛋和菜蔬(「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每月只憑糧票吃29斤糧、每月只用一卷糙手紙、每年只買2套衣褲(憑布票)、每月只吃3兩油、2個雞蛋、半斤肉(含雞鴨)、大半塊豆腐、用一塊粗洗衣皂、在單位排隊每隔10年有希望領到一張自行車票或電視機票、用半年的工資憑票買一塊手錶 、只有過年時才能全家合買一斤花生、。。。。。。其實申請去北朝鮮生活、在那全國唯一的胖子 ----- 金正日的領導下投身那裡的社會主義建設挺合適的。

要是不願意過那種日子,您推崇張春橋革命理論的話語就全是CD。

至於張文中所提的「買船相對於造船」論,這本來是一個工業和經濟政策的問題,該走哪條路,如何「多快好省」,值得探討,與「革命」、「反革命」根本沒有關係。造了44條萬噸輪,是了不起。但是付出了什麼樣的經濟代價?以舉國之力,造44條萬噸輪,即便以每條載重量2萬輪而論(其實平均1萬剛出頭一些),也就是88萬噸。幾乎與此同時,香港的包玉剛,在投入航運界22年後,依靠買船和租船,1977年他一個公司的運載能力,就達1377萬噸!這是88萬噸的多少倍?

更不用提他老兄的資金主要來自香港中國銀行,社會主義銀行怕犯政治錯誤,自己的資金自己不敢用來發放貸款掙錢,只能存到歐洲銀行里吃個利息差,後來貸給了包老兄、幫他發了大財,自己也才稍稍多掙了2兩利錢。這就是張氏、毛氏「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及其實踐」與資本主義的區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