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次回廣州的確飽了口福。早上一早去飲茶,每天選三種新的點心,吃兩星期都吃不過來。中飯晚餐吃的(無論在家或吃館子)都是山珍海味各類蔬菜輪著吃,經常上頓吃的還沒下隔下一頓就來了。真有點撐過了的感覺。奇怪的是,都吃成那樣了,居然一磅沒長。這叫一個有口福。象我這麼能吃的人放在這美利堅合眾國,真叫冤! 在美國,中餐變味,花樣貧乏,還缺乏食物品種,雖然我也不時也出去吃中餐館,而且吃慣了以後還覺得可以。可每次回國后就想,回去不能再去吃中餐館了。現在國內交通四通八達,食物交流之發達,天南地北的飯館多如牛毛。川菜,湘菜,閩菜,東北餃子,山東麵食,想吃啥有啥。在城裡大的海鮮酒家(老廣稱大的飯店為酒家),游水活魚就10種以上,活蝦好幾種,龍蝦也有三種,十種八種的貝類,五花八門,看都看不過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鱷魚肉,出乎意料的好吃。在城郊的農家菜更是新鮮無比,上菜的擺設雖不如大酒家那麼講究,可吃起來更覺爽口。再喝上一盅,那可真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廣州人奉行「食為天」,我更認為人要不嘗盡這山珍海味人間美食,真是白來這世上一遭了。以前流行過這麼一種說法: 「生在蘇州,長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說得是蘇州出美人,杭州風景美,廣州人會吃,柳州有上等棺木。要說廣州人會吃那一點不誇張,北方人對此稍微有點貶義的形容是「廣州人,天上會飛的除了飛機都吃,地下四條腿的除了桌椅通吃」。其實會吃的含義不在於什麼都敢吃,而在於懂得吃什麼東西用什麼烹調方法更能體現出那樣東西的原味,還在於家家能煮一手好菜。 講到北方人對廣州人貪吃的偏見使我想起一件事,那是我出國二十幾年來一直都不理解的: 出國后我多次聽到北方人說廣州人如何生吃猴腦,奇怪的是似乎他們都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都不想想,廣東不產猴子,以前交通這麼不方便,廣州人就算有心想吃也找不著猴子吃啊,更不要說吃這玩意兒得花多少錢哪,廣州都有誰吃得起啊?我祖上在廣東也算是一等大富人家了,我特意為這事問了,他們也從未聽說過有誰如此吃猴腦的.就象馬肉,我看老廣就沒幾個吃過,儘管他們那麼愛嘗新鮮。不為什麼,就因為廣東不產馬(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馬肉不好吃)。其實廣東靠海,再高級的食譜都圍繞著海鮮。而舊時保鮮難,就算吃鮑參翅肚(鮑魚,海參,魚翅,魚肚,老廣認為這是海鮮中的上上品)也是指吃乾貨而已。其它除豬牛羊外,都是以就地取材為主(比如山豬、穿山甲、果子狸、狗、貓、禾花雀、青蛙、烏龜、王八、蛇、田鼠,等等)。
一天,小舅突然說要帶我們去順德吃農家菜和野味,順便去野生動物園看看.順德歷來是魚米之鄉,那裡的人都很會吃,做得一手好菜,在那吃農家菜那肯定比城裡的酒家要好得多了。可我這麼些天來一直吃,對吃已經不象剛到時那麼大興趣了。 倒是一直聽說廣州有一個很棒的野生動物園,裡面有很多珍貴的動物,因此也跟了去看看,過程細節就不說了。想說的只是因為這趟回去只顧著吃了,一樣菜都沒拍下存檔照(有好吃的哪還顧的上照像嘛?),因此只好把野生動物園的黑天鵝請出來亮相,雖然拍攝得很爛,也算有照片交代了(要是帶上媽媽咪就好了,我負責吃,她負責攝影)。看完照片有人就會說了,「還以為你吃了天鵝肉呢」。我不敢說有,怕人家說我是癩蛤蟆。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這天鵝肉還真不如雁鵝(一種大雁跟家鵝雜交出來的品種)肉好吃。

Hey, I love you

I love you too

My heart will go 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