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季羨林:談佛論道

[複製鏈接]

280

主題

5622

帖子

359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9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ionghua 發表於 2009-1-4 20: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對世界上的任何宗教,只要認真地用科學方法加以探討,則會發現它的教義與儀規都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都有其產生根源,都是人製造成的,都是破綻百出,自相矛盾的,有的簡直是非常可笑的。因此,研究越深入,則信仰越淡薄。如果一個研究者竟然相信一種宗教,這件事情本身就說明,他的研究不實事求是,不夠深入,自欺欺人。




從整個世界自古至今文化發展的情況來看,一個文化,不管在某一時期內發展得多麼輝煌燦爛,如果故步自封,抱殘守缺,又沒有外來的新成分注入,結果必然會銷聲匿跡,成為夏天夜空中的流星。




佛教幾乎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各個方面,給它增添了新的活力,促其發展,助其成長。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公元前傳入中國以後,經歷了試探、適應、發展、改變、滲透、融合許許多多階段,最終成為中國文化、中國思想的一部分。




我缺少慧根,畢生同佛教研究打交道,卻不能成為真正的佛教信徒。但是,我對佛教的最基本教義萬有無常卻異常信服。我認為,這真正抓住了宇宙萬有的根本規律,是誰也否定不掉的。




總起來看,小的宗教,比如「會道門」一類,是容易消滅的。成為燎原之勢的大宗教則幾乎無法消滅。即使消滅,也必然有其他替代品。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佛教原產生於印度和尼泊爾,現在在印度它實際上幾乎不存在了。




有的人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宗教不是悲觀主義的;但是,像佛教這樣徹底的悲觀,還是絕無僅有的。我認為,這種說法是很有見地的。




佛教梵語基本上是梵文但又摻雜了不少古代方言的文字。在小乘向大乘過渡的期間,或者在我稱之為「原始大乘佛教」的期間,許多佛典都是用這種文字寫成的。有的佛典原來是用純粹方言寫成的,隨著「梵文的復興」以及一些別的原因,佛典文字方言成分逐漸減少,而梵文成分則逐漸增多,於是就形成了所謂「佛教梵語」。




我是嘗試著通過語言現象來探尋一部經典的產生的時代和地區。根據我個人的經驗,這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而且是證據確鑿的,別人想否定也是不可能的。印度古代的眾多方言,即雲方言,必然具有地域性,而且這地域性表現得十分明顯,阿育王在印度許多地方豎立的石碑和石柱,上面的銘文明確無誤地指明了方言的地域性,是最有價值的參照資料。




原始佛教不允許比丘們使用梵文來學習佛教教義,它也沒有規定哪一種語言作為標準語言;它允許比丘們用自己的方言來學習佛所說的話。




據我們現在的推測,佛典形成的過程大概應該是這樣的:佛陀本人不會有什麼著作,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他卻不可能沒有一些常說的話,佛典裡面有關十二因緣的那一段經文可能就屬於這一類。當時沒有書籍,學習經典都是師傅口授,弟子口學。最初口授口學的一定就是佛陀經常所說的一些話;因為這些話一聽再聽,一傳再傳,就比較牢固地印在徒弟們的記憶里,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佛典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隨著時代的推移,一代一代的師傅和徒弟逐漸增添上一些新的東西,到了編纂寫定的時候,已經是一部比較大的書了。




既然佛陀本人,以及佛教初期那些大師都是東部人,說的是東部的話,最初這一部佛典,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原始佛典,也就應該是用東部方言寫成的。




一部用東部方言,更具體一點說,就是用古代半摩揭陀語寫成的佛典曾經存在過。這就是所謂原始佛典。後來佛教其它宗派的經典,巴利文佛典也包括在內,都是或多或少地從這一部佛典里演變出來的;最古的那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翻譯過來的。




提婆達多在律的方面提出了五法,與釋迦牟尼針鋒相對。在教義方面,反對輪迴,也是針鋒相對。這兩個方面大概都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否則就無法解釋為什麼在釋迦牟尼和提婆達多逝世后一千二三百年,在印度竟然到處都還有不食乳酪的提婆達多的信徒。提婆達多派顯然在佛教發展史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與釋迦牟尼的正統力量相對立。如果說釋迦牟尼派是佛教發展主潮的話,那麼提婆達多派就是一股潛流。




「浮屠」這名稱從印度譯過來以後,大概就為一般人所採用。當時中國史家記載多半都用「浮屠」。其後西域高僧到中國來譯經,才把「佛」這個名詞帶進來。范蔚宗搜集的史料內所以沒有「佛」字,就因為這些史料都是外書。「佛」這名詞在那時候還只限於由吐火羅文譯過來的經典中。以後才漸漸傳播開來,為一般佛徒,或與佛教接近的學者所採用。最後終於因為它本身有優越的條件,戰勝了「浮屠」,並取而代之。




中國僧人或者居士前此往西域求法者,頗亦有人。但是他們多半只到了西域而止。在法顯真正親臨天竺者,實如鳳毛麟角。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了晉末宋初,就掀起了一個西行求法的運動。中國僧人西行求法者,或意在搜尋經典,或旨在從天竺高僧受學,或欲睹聖跡,作亡身之誓,或想尋求名師來華。




我在這裡專談一談《法顯傳》對印度的影響。眾所周知,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這一點馬克思曾指出來過。因此,研究印度古代歷史,必須乞靈於外國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國古代典籍最為重要,而在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遊記更為突出。僧人遊記數量極多,而繁簡不同,時代先後不同。《法顯傳》是最古的和最全的之一,一向被認為與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和義凈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南海寄歸內法傳》鼎足而三。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學者,包括印度學者在內,都視之為瑰寶。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學家曾寫信說:「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歷史是不可能的。」




頓悟較之漸悟大大有利,要漸悟,就得有時間,還要耗費精力,這當然會同物質發生矛盾,影響生產力的發展。頓悟用的時間少,甚至可以不用時間和精力。只要一旦頓悟,洞見真如本性,即可立地成佛。人人皆有佛性,連十惡不赦的一闡提也都有佛性,甚至其他生物都有佛性。這樣一來,滿足宗教信仰的需要與發展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就一掃而光了。




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解決宗教需要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最成功的國家是日本。他們把佛的一些清規戒律加以改造,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結果既滿足了宗教需要,又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成為世界上的科技大國。日本著名學者中村元博士說:「在日本,佛教的世俗性或社會性是十分顯著的。」日本佛教之所以能夠存在而且發展,原因正在於這種世俗性或社會性。




在佛經翻譯史上,玄奘可以說是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他懷著一腔宗教的虔誠,總結了在他以前幾百年翻譯工作的經驗,創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譯風。他的譯風,既非直譯,也非意譯,而是融會直意自創新風。在中國翻譯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開闢了一個新的時代。




佛經梵文原本最初沒有寫本,全憑記憶,一直到法顯時代基本上還是這樣子。所以,有時先要有一個人口誦,另外一個人或者第三個人先依其所誦寫成梵字或胡字,然後才加以翻譯。




梁啟超《中國佛法興衰沿革說略》中提到的宗有:大乘攝論宗、小乘俱舍宗、十地宗、三論宗、法華宗、涅槃宗、天台宗、法相宗(唯識宗、慈恩宗)、華嚴宗、凈土宗、律宗、密宗、禪宗,有人還添上地論宗、攝論宗。在這些宗派中,各宗都有自己的教規。律宗不能成為宗,凈土宗沒有自己的專有理論,也不能算宗;成實、俱舍都只能算是學派,不是宗派;三論宗后被天台、禪宗所吸收,不能獨立成宗。能夠成為宗派的只有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和禪宗。天台源於北齊、南陳,創於隋,流行於江浙、湖北一帶,傾向於統一統合,南方義學和北方禪定都去學習,企圖通過禪定來證悟般若。華嚴宗興起於陳隋之間,形成於武則天時,根據地在終南山和五台山。法相宗創始者為玄奘、窺基。禪宗源於北魏菩提達摩,盛於唐,先流行於庾嶺、廣東、湖南、江西,然後遍及全國,流行時間最長,實際上已成為一個呵佛罵祖的宗派,已成為佛教的對立面,簡直已經不是佛教了。

珍愛生命,遠離毒教!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53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4 03:39 | 只看該作者
佛教的基礎課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謝謝熊貓兄的指教。這16個字里,想來前12個不會有人批吧?說得挺對啊。
「修十善業」則很困難啊,除了偷竊之外。像少林寺那麼經營佛法固然不好,那是不是要修鍊成個苦行僧呢?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52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4 00: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熊貓 於 2009-5-14 01:06 編輯

51# 自由之靈

佛教的基礎課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十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好些人要批判,反對佛教。 這16個字那個是應該批的?
可能有人說,寺廟裡有種種不良行為,騙人騙財。這些東西應該反。我100% 贊成。但批判佛教的同時,不要忘了,佛教里的金子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寺廟裡出現種種不良行為,與中國現實的社會也有直接關係。以前老百姓還可以到當地的土地廟、城隍廟、娘娘廟等等民間信仰的廟堂里求神求仙。「文革」以後,土地廟、城隍廟等都當「四舊」給毀了。百姓自然要找個地方「求」。幸好寺廟作為「文物」或旅遊景點留下來了,自然就全都到這裡來燒香、磕頭、送錢財來了。也就有心地不善的人,見財忘義,利用百姓的求福、求才、求子的心理,騙人騙財。多行不義比自斃,這些人定會受到法律制裁。

任何人都可以批判,都可以反, 甚至可以謾罵佛教。但不要忘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16個字,是好善之人一生應當追求的。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51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4 00:18 | 只看該作者
50# 大熊貓
都做到確實不易呀。大概只能一點一點往那個方向努力吧。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50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23:57 | 只看該作者
46# 自由之靈
真學佛,非常不容易。幾十年養成的習慣特別難改。
哪裡像季老先生說得那樣,有廉價的門票呀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49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23:53 | 只看該作者
45# 信仰天地

我一直把你當蚊子,說話毫無顧忌。看來我的小心了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48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3 23:40 | 只看該作者
花很美啊!就留下啦。以後使勁憋著不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87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47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3:35 | 只看該作者
44# 自由之靈 妹妹險岔氣因我而起,獻自由之花謝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46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3 23:32 | 只看該作者
行為潔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言語潔凈,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心念潔凈,不貪,不嗔,不痴。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09:44

「行為潔凈」裡頭,就是「不偷盜」還比較容易做到。「言語潔凈」幾乎不可能。「心念潔凈」嗎,呵呵,除非把這顆心給摘了。哎喲,一不小心,成了憐憫對像啦~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87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45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3:01 | 只看該作者
43# 大熊貓
非要讓我當蚊子,就叮你心尖。擒賊擒王,吸血刺源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44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3 22: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09-5-13 10:34 編輯
你的笑同踢鳥的差不多,怎麼也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呀。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09:45

哈哈哈。。。差點笑岔了氣。今日最佳笑話!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43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22:55 | 只看該作者
41# 大熊貓
乃心念不凈所致--摘自熊貓語錄 (再笑,我讓你再起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2:48

搞錯了不是,那是舍利弗尊者的語錄。
看你笑的眼睛都眯上了,今天是叮胳膊還是叮大腿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87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42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2:48 | 只看該作者
41# 大熊貓
乃心念不凈所致--摘自熊貓語錄 (再笑,我讓你再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41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22:45 | 只看該作者
34# 大熊貓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2:35


你的笑同踢鳥的差不多,怎麼也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呀。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40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22:44 | 只看該作者
行為潔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言語潔凈,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心念潔凈,不貪,不嗔,不痴。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87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39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2:41 | 只看該作者
36# 大熊貓

棋高一招未如平招先手,心高一丈不及善念先行。善哉善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38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3 22:3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09-5-13 09:40 編輯

36# 大熊貓
那就請教一下,按照佛教,什麼是行為上的潔凈,什麼又是言語上的潔凈呀?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主題

287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37
信仰天地 發表於 2009-5-13 22:35 | 只看該作者
34# 大熊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0

主題

1965

帖子

68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1
36
大熊貓 發表於 2009-5-13 22: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大熊貓 於 2009-5-13 22:36 編輯

35# 自由之靈
沒有。要真生氣的話,早就在這裡氣死了。我有不生氣的秘方

舍利弗尊者說有五種方法可以滅除升起了的嗔念。那五種呢?

「就以一個言語潔凈,行為卻不潔凈的人為例子吧!假設有個穿著以破布製成的袈裟的僧人,看見路上有塊破布,便用左腳踩壓著,用右腳攤開,觀看它有利用價值,然後繼續上路。同樣的,對一個言語潔凈,行為卻不潔凈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行為;相反的,應注重他潔凈的地方。」

「 對於一個言語不潔凈,行為卻潔凈的人,我們又如何滅除嗔念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干口渴的人來到一個長滿青苔、水藻的池塘。他投身入池,撥開苔藻、再用雙手掬水來喝,全身備覺爽快,然後繼續上路。同樣的,對一個言語不潔凈,行為卻潔凈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言語;相反的,應注重他潔凈的地方。」

「 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凈,心念卻不時達致清澈平靜的人又如何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干口渴的人,看見一個積滿水的牛蹄印坑,他於是想:『這是牛蹄印坑,如果我用雙手或找個杯來掬水,必定會把泥漿給攪拌上來,變得不適予飲用了。若我扒在地上,像牛一樣低頭飲水又如何呢?』想著他便如此做了。同樣的,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凈,心念卻不時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我們不必理會他的行為、言語,應注重他清澈、平靜的心念。」

「 對於一個言語、行為不潔凈、心念又不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又如何呢?假設有一個身患重病,痛苦難挨的人,獨自徒行在前後都沒有村落的大道上,既找不到合適的糧食與藥物,也找不到人來照顧或指引到另一個村落去。若有人看見他,一定會起憐憫之心,想著:『這可憐的人,若得不到他人的幫助,一定會死去。』同樣的,對於一個言行不潔凈,心念又不能達至清澈平靜的人,我們應發慈悲心,同情他,想著:『這可憐的人應放棄惡行、培育善行,否則死後一定不能輪迴到善道。』

「 對於一個言行潔凈,心念又清澈平靜的人,我們又如何滅除嗔念呢?假設有一個被熾熱的天氣折磨得疲倦厭煩、喉干口渴的人,來到一個清涼澄澈的池塘。池邊萬木爭榮、林蔭蔽天,是個歇腳的好地方。於是他跳入水中沐浴暢飲一番,再躺在樹蔭下歇息。同樣的,對於這麼一個人,我們應想著他在言行上的潔凈與心念上的清澈平靜。」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1
35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09-5-13 21:58 | 只看該作者
34# 大熊貓
您生氣啦?真金不怕火煉嗎。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0: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