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斯大林慘敗殺替罪羊,俄國人至今迷信獨裁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2-27 18: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日,俄國有民調評價百年來蘇俄歷史人物,斯大林得分不低,最大的功績當然是打贏了蘇德戰爭。俄國人不願提起開戰之初一九四一年夏天的慘敗,即使不得已談及,也將罪責卸到西方方面軍司令官巴甫洛夫大將頭上,斯大林下令迅速槍斃「不戰而降」、喪師五十萬、丟失白俄羅斯及其首都明斯克的禍首。
近年蘇軍檔案解密,證實斯大林迷信蘇德戰爭是英國製造的假情報,嚴令前線不準輕動,坐失戰機,才是蘇軍初戰喪師辱國的根本原因,巴甫洛夫大將實在死得冤枉。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納粹德軍向蘇聯開戰,以一百四十八個師加上羅馬尼亞十四個師和芬蘭二十個師,全面突破蘇聯邊境,長驅直入,最強的納粹中央集團軍群直指白俄羅斯的西方方面軍。巴甫洛夫指揮不當應負戰敗的罪責,但是作為三軍統帥斯大林,戰前對德軍進攻部署麻木不仁,連敵軍主攻方向也判斷失誤;不應該負主要責任?
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內戰曾指揮過俄國南方及西南方紅軍的斯大林,自然了解及重視蘇聯南方的糧倉和油庫,他和國防部長鐵木辛哥元帥、總參謀長朱可夫都確信敵人必先南下取烏克蘭,所以為西南方面軍配備近六十個師,而西方方面軍只有四十多個師,坦克、飛機、大炮也少得多。蘇軍在布列斯特只有七個師,面對德軍十五個師的壓力,包括五個坦克師的穿插大包圍,不到二十四小時即崩潰,德軍三天就深入蘇聯縱深二百公里。
斯大林對《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堅信不疑,拒絕一切有關德軍集結準備入侵的情報,還以為是英國造謠挑撥蘇德友好。戰前幾天,斯大林仍禁止西部各軍區進入戰備。在德軍裝甲兵進入攻擊陣地,發動機轟鳴震驚蘇軍全線,斯大林還嚴令不得輕舉妄動。鐵木辛哥元帥在電話中怒斥巴甫洛夫的副手博爾金說:「斯大林同志禁止開炮,這是命令。」當德軍已向明斯克急馳時,斯大林才命令西線反擊,預備隊前調,反而使後防空虛,更便於德軍大包抄,合圍五十萬蘇軍。至今迷信斯大林的俄國人無非是篤信斯大林等於蘇聯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被槍斃的巴甫洛夫大將自然是"吾皇萬歲,臣罪當誅"。

馬鼎盛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27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06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3
microwave666 發表於 2008-12-27 23:32 | 只看該作者

斯大林這個蠢貨

斯大林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搞肅反,排異己,沒有比他更能幹了。 托洛斯基,布薩林都不是對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主題

356

帖子

26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6
4
cascade05 發表於 2008-12-28 03:06 | 只看該作者

不同的觀點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xxsb/902485.htm

帕夫洛夫大將的悲劇          金一南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不知有多少已經舉辦和將要舉辦的盛大規模慶典。鮮花、禮炮、歡呼、遊行……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寫了一句:除了滿目彩旗和雪片般賀詞帶來的光榮和尊嚴,也同樣不應當忘記那些雖然與節日氣氛不符、但卻值得永遠記取的沉重教訓。(見本報2005年5月30日,總第287期7版)

今天就在這裡提出一個人:二戰初期蘇軍的帕夫洛夫大將。

如果問朱可夫是誰?即使蘇聯已經解體,這個名字在俄羅斯、在歐洲以至在世界都廣為人知。

如果再問帕夫洛夫是誰?即使蘇聯不解體,這個蘇軍將領的名字在他的祖國也無幾人知曉了。

一顆被人們遺忘的流星

他本來與朱可夫齊名,甚至某種程度上說還超過朱可夫。

帕夫洛夫和朱可夫,是20世紀30年代蘇聯軍隊里崛起的兩顆新星。20年代末期,蘇軍在總參謀長圖哈切夫斯基主持下,組建了兩個最早的坦克試驗團。斯大林和圖哈切夫斯基從全軍選出兩個優秀團長,一個是朱可夫,另一個就是帕夫洛夫。從此之後,他們二人憑藉擔任蘇軍最早的坦克部隊領導者的身份扶搖直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均擔任大軍區司令的領導職務,先後被授予蘇軍大將的軍銜。

如果說這兩人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帕夫洛夫作為當時蘇軍內部首屈一指的坦克戰專家,斯大林對他寄予的希望曾經超過朱可夫。帕夫洛夫一直被放在最重要的軍擔任軍長,在最重要的軍區擔任司令。在蘇聯國內舉行大型對抗演習時,朱可夫一般扮演「藍方」司令——西方勢力的代表,帕夫洛夫則扮演「紅方」司令——驕傲的戰無不勝的蘇聯紅軍的象徵。援助西班牙政府反對佛郎哥的軍事鬥爭期間,朱可夫的身份是軍事觀察員,帕夫洛夫則是負責坦克作戰的首長。朱可夫長期被斯大林當作救火隊員使用,不斷從一個地點奔往另一個地點,從蘇聯西部的白俄羅斯到中蒙邊境的哈勒欣河,從南方的基輔軍區到首都莫斯科。當朱可夫像走馬燈一樣轉來轉去的時候,帕夫洛夫卻始終被斯大林放在燈芯位置——先是負責組織和試驗蘇軍自己的裝甲機械化部隊,探討蘇聯陸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后被放在最重要的西部特別軍區,擔任軍區司令。

西部特別軍區是護衛蘇聯心臟的屏障,所以配置了蘇軍最精銳的力量。除24個步兵師、2個騎兵師外,1940年6月組建的9個機械化軍,有6個集中在帕夫洛夫領導下的西部特別軍區;它們是機械化第6、第11、第13、第14、第17和第20軍。帕夫洛夫指揮的西部特別軍區擁有的摩托化師數量達到6個,坦克師數量達到12個,任何其他軍區都沒有如此強大的裝甲機械化力量。

如果說斯大林讓朱可夫奔波於東西南北,處理那些隨時出現的棘手問題,那麼他把帕夫洛夫一直放在蘇聯西部,讓他長期專註斯大林斷定的這個對社會主義蘇聯最危險的方向。別的方向可以允許挫折,允許失利,允許事到臨頭更換指揮人員,允許像朱可夫這樣的解決問題能手去挽救局面,但西方方向不能允許。因為這扇大門一旦被撞開,它的後面就是莫斯科。

在這方面,帕夫洛夫和朱可夫這兩位蘇軍最早的裝甲機械化部隊領導者,肩負著斯大林莫大的希望。

但誰也不知道為什麼帕夫洛夫從西班牙回來后,這位蘇軍頭號坦克戰專家、長期研究、試驗、發展這一新兵種的領導人,竟然搞出了一份要求取消坦克軍的報告。沒有人懷疑帕夫洛夫的專業能力。正因如此,人們就更難揣測:帕夫洛夫之所以如此,有多少是產生於西班牙內戰中的軍事錯覺,有多少是產生於蘇軍大清洗中的政治敏感。

悲劇從哪裡開始的

1937 年2月至3月蘇共中央全會後,開創紅軍機械化部隊建設的蘇聯元帥、副國防人民委員圖哈切夫斯基被指控為「德國間諜」,同時被指控的還有部分思想敏銳、對西方軍事理論比較關注或乾脆是具有部分德國血統的高級將領。他們是基輔軍區司令雅基爾,白俄羅斯軍區司令烏鮑列維奇,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科爾克,前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埃德曼,前遠東瀕海部隊集群司令普特納,紅軍中央機關部長費爾德曼等人。同年6月17日,他們一起被執行槍決。紅軍元帥、總政治部主任加馬爾尼克在被捕時自殺。

清洗「德國代理人」的行動繼續擴大。在槍決圖哈切夫斯基等人的1937年6月,逮捕活動擴大到了國防人民委員部機關、紅軍總政治部、莫斯科軍區、列寧格勒軍區、基輔軍區、白俄羅斯軍區和各軍事院校,總參謀長葉戈羅夫、空軍司令阿爾克斯尼斯、裝甲兵司令哈列普斯基、遠東特別集團軍司令布留赫爾、軍區司令別洛夫等一大批高級將領都遭到鎮壓。紅軍6名元帥中的4名被處決,只留下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全軍195名師長中110名被槍斃,220名旅長中槍斃了186 名,海軍艦隊司令員只留下一名,航空國防委員會和化學國防委員會的領導人幾乎全部遭到清洗。衛國戰爭中威名遠播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後來回憶:「1939 年,當我奉命不得不將霍津指揮的列寧格勒軍區移交給梅列茨科夫時,許多師的指揮官都是大尉,因為比大尉高的軍官全部被逮捕了」。

當時蘇軍內部發生的大清洗,其規模和範圍都是今人難以想象的。對於抓「德國間諜」、清洗「德國代理人」來說,除了紅軍高級指揮機關外,必然主要集中在西部幾個軍區。任何曾在這一地區工作並能夠倖存下來的人,回顧那些不斷消失的上級、下屬及身邊戰友,都不能不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帕夫洛夫不但長期在這一地區工作,還比別人多了一層關係。他是「德國間諜」圖哈切夫斯基的機械化建軍政策下選拔和成長起來的幹部,他的軍事實踐似乎就是圖哈切夫斯基軍事理論的證明。30年代中期,蘇軍在圖哈切夫斯基主持下提出大縱深攻防戰役理論,坦克的戰鬥運用在這一理論中佔有突出位置。大縱深理論主要就是依靠裝甲機械化部隊的衝擊速度、突破能力和機動能力來支撐的,正是依據這一理論,蘇軍甚至走在了德國軍隊前面,率先成立了坦克軍。圖哈切夫斯基的這一理論的確吸收、借鑒了西方某些軍事科學成果,包括是德國的一些實踐與探索,但它同樣依靠著伏龍芝等紅軍優秀指揮員和思想者提出的軍事思想。大縱深理論不是抄襲外軍的理論,它先於德軍的閃擊作戰理論4至5年時間,是當時蘇聯軍事思想的一大成就。

但隨著圖哈切夫斯基被槍斃,他主持制定的理論也被貼上了政治標籤,誰也不敢再向這一理論靠近。坦克軍這種毫無先例的大型機械化兵團編組形式,不論軍事上是否可行,作為支撐圖哈切夫斯基軍事理論的支柱,首先在政治上就遭到了懷疑。帕夫洛夫是個不但十分機警、而且十分聰明的人。在斯大林信任圖哈切夫斯基的時候,一切還都好說;但圖哈切夫斯基突然間成了斯大林的敵人,既是斯大林學生又是圖哈切夫斯基弟子的帕夫洛夫,其處境之微妙也可想而知。

悲劇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西班牙內戰似乎產生了一些於大規模運用坦克不利的戰例,但國內明顯地出現了反對圖哈切夫斯基軍事理論的需要。斯大林急於讓紅軍與圖哈切夫斯基「西方資產階級軍事思想」劃清界線,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等老一代騎兵將領也樂於相信並且力圖讓斯大林也相信,紅軍傳統戰法並未過時。在這種情況下,再也沒有比帕夫洛夫這樣既得到斯大林信任又是圖哈切夫斯基理論的實行者,跳出來「反戈一擊」更能說明問題的了。

帕夫洛夫真的跳了出來。1939年11月,蘇聯總軍事委員會不顧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和剛從遠東對日作戰勝利歸來的朱可夫的堅決反對,決定同意帕夫洛夫大將提議:鑒於利用坦克軍奔襲敵人後方不可能取得勝利,而且坦克軍長也沒有能力指揮規模如此龐大的軍隊集團,所以從蘇軍的編製序列中取消坦克軍的編製。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暮年回顧這一切時,曾說紅軍中大批年輕的、有才幹的、思想活躍的指揮人員被清洗,才使希特勒敢於在1941年發動大規模入侵。他只說出了一半。蘇聯紅軍在大清洗中的損失不僅僅是失去了大批人才,而且還損失了先進的軍事思想。雖然把守蘇聯大門的帕夫洛夫大將麾下擁有30個坦克團,坦克達到 2500輛以上,就數量來說決不亞於後來進攻西部軍區正面的德軍古德里安和霍特兩個裝甲集群,但他既拋棄了起初準備集中使用這一作戰兵器奪取勝利的先進思想,也喪失了原先就對敵方大規模集中使用這種兵器抱有的高度警惕。

當然也可能帕夫洛夫是個無所畏懼的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他從西班牙戰場上費盡心血得出的結論全部是出於職業考慮——哪怕是再不正確的職業考慮——而沒有摻雜絲毫政治動機。但是這已經無法沖淡那場悲劇。作為一個斯大林寄予厚望、長期參與並主持蘇軍裝甲兵建設的坦克專家,他對蘇軍裝甲兵最大的「貢獻」,竟然是戰爭爆發之前在解散大型裝甲機械化部隊中起了關鍵作用,認為戰場面貌仍然照舊。這在世界軍事史上是十分奇特的:帕夫洛夫以一個反對使用坦克做大縱深機動作戰的坦克專家記入軍事史冊。他斷言利用坦克集群奔襲敵人後方不可能取得勝利,他的方面軍卻最終在敵方的裝甲集群的大縱深奔襲中陷於全軍覆滅。他那份報告宣判了蘇軍坦克軍的死刑,最終也宣判了他自己的死刑。

對最後這幕悲劇,斯大林準備不足,帕夫洛夫更是毫無所備。

大難臨頭

1941 年6月22日凌晨3時15分,德軍在從波羅的海至喀爾巴阡山2000公里正面,以118個步兵師、19個裝甲師、15個摩托化師、305萬兵力對蘇聯發動全面進攻。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力量是3350輛坦克,分佈在四個裝甲集群內;進攻帕夫洛夫西部軍區的是兩個裝甲集群:霍特的第三裝甲集群組成北突擊集團、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群組成南突擊集團,向蘇軍防線的深遠後方做向心突擊,在縱深400公里處的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收攏鉗口,完成對帕夫洛夫西部特別軍區改編的西方方面軍的合圍。

雖然西方方面軍實力雄厚,但帕夫洛夫輕看了德軍向大縱深穿插的裝甲鐵鉗。他首先下令對德軍側翼進行反突擊。計劃很好,因主力機械化部隊未能按時趕到,趕到的部隊戰前訓練不足,戰鬥中又指揮失當,其攻勢在幾個小時內就被德軍粉碎了。反突擊失敗之後,帕夫洛夫做了一個使西方方面軍遭受滅頂之災的決定。他看到前方部隊受到威脅,有可能被德軍步兵師包圍,便下令所有集團軍和方面軍的預備隊向前調動。這樣,在他身後極其重要的明斯克地區就留下了一塊真空地帶。他不知道德軍的兩支裝甲鐵臂正在經過他的側翼,向致命的大後方伸展。這位蘇軍的頭號坦克戰專家,把自己的部隊都送進了後來被稱為「諾沃格魯多克口袋」的德軍裝甲合圍圈之內。在蘇軍中享有很高聲譽的坦克戰專家帕夫洛夫,竟然未明白由機械化部隊配以航空兵的高速突擊,已經使傳統的戰場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並非如帕夫洛夫所言:「利用坦克軍奔襲敵人後方不可能取得勝利」;德軍裝甲部隊進展速度快得驚人。戰爭爆發第4天,德軍第2裝甲集群和第3裝甲集群已經出現在明斯克南部和北部。此時雖然蘇軍已新調增援部隊上來防守明斯克,保障帕夫洛夫西方方面軍的後方,但為時已晚。6月27日,戰爭爆發的第5天,德軍第2和第3裝甲集群在明斯克會師,帕夫洛夫大將的兩個集團軍全部、一個集團軍大部共計22個步兵師和相當於7個坦克師、6個機械化旅的兵力,在明斯克——比亞威斯托克地區陷入德軍合圍。

更糟糕的是帕夫洛夫本人一直不知道他的部隊已經大難臨頭。而斯大林6月30日才從德國的廣播電台中收聽到西方方面軍被圍的消息。斯大林立即要朱可夫通過無線電與帕夫洛夫通話,詢問德國人宣布的消息是否屬實。最後時刻通過身邊發生的一切才明白局勢嚴重性的帕夫洛夫大將,沉痛地承認了這一處境。西方方面軍領導成員立即全體乘飛機被召到莫斯科。7月1日,除政治委員福明納赫以外,方面軍司令帕夫洛夫大將、方面軍參謀長克利莫夫斯基中將等高級將領被送交軍事法庭,判處死刑。7月8日,包圍圈內的蘇軍部隊消耗殆盡。德軍先後俘虜了29萬蘇聯軍人,其中包括數名軍長和師長;俘獲和擊毀蘇軍坦克2500輛,火炮1500 門。麾下部隊在前方毀滅的同時,帕夫洛夫大將及其他主要指揮人員在後方被執行槍決。

德軍用先被帕夫洛夫尊從后又被他否定的作戰理論,陷這位蘇軍坦克戰權威於滅頂之災。通向蘇聯心臟的大門被撞開了。朱可夫的英名也就此開始。他在莫斯科會戰中領導重組的西方方面軍,粉碎了德軍的夢想,再次堅決地關閉了這扇大門。

4年之後,朱可夫指揮了攻克柏林。

帕夫洛夫,朱可夫,蘇軍現代化建設中的兩顆新星。但在隨後到來的戰爭實踐中,一顆變得分外耀眼,另一顆卻黯然隕落。他們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至今從戰爭史中翻到這一頁,仍然令人萬分感慨。

翻出這一頁是不容易的。勝利記錄者沒有人願意在這上面多用筆墨。甚至帕夫洛夫的戰友、部屬都願意他徹底消失。這就是為什麼說其中有很多教訓今天也並沒有很好總結。

我猜想朱可夫內心不會這樣。每當慶祝戰爭勝利的時刻,這位胸前掛滿勳章的蘇聯元帥的目光,一定會穿過無數歡呼聲浪,穿過戰火與硝煙,痛惜地看到他當年同伴消失的身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5
湖濱 發表於 2008-12-28 12:23 | 只看該作者
非也!斯大林不僅內戰內行,而且外戰也內行。蘇德戰爭前,除暫時還在負隅頑抗的英國和同德國有互不侵犯協議的蘇聯,德國已經征服了歐洲,如果不是蘇聯頂住了德軍,那麼德國已經征服了世界。戰爭初期的慘敗固然有斯大林政治錯誤的因素,但主要原因還在於德國準備充分,並且經過在西歐的實戰,德軍實戰經驗上也明顯佔優勢。蘇聯戰爭初期的失利是很正常的。只不過,如果沒有斯大林的大清洗,蘇軍戰爭初期的損失可能會稍小一些而已,但不會改變戰爭初期的結果。斯大林可不僅僅是個殘暴的獨裁者,他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更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外交家,一個貨真價實的民族主義者。不像老毛,除了是公認的內鬥高手外,是個十足的賣國賊,禍國秧民的屠夫無賴。

原帖由 microwave666 於 2008-12-27 23:32 發表 [斯大林慘敗殺替罪羊,俄國人至今迷信獨裁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斯大林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搞肅反,排異己,沒有比他更能幹了。 托洛斯基,布薩林都不是對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6
nawo 發表於 2008-12-29 17: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湖濱 於 2008-12-28 12:23 發表 [斯大林慘敗殺替罪羊,俄國人至今迷信獨裁 - 史海鉤沉 -  backchina.com]  
非也!斯大林不僅內戰內行,而且外戰也內行。蘇德戰爭前,除暫時還在負隅頑抗的英國和同德國有互不侵犯協議的蘇聯,德國已經征服了歐洲,如果不是蘇聯頂住了德軍,那麼德國已經征服了世界。戰爭初期的慘敗固然有斯大 ...


同意,斯大林無論如何獨裁極權,對內如何殘暴.對外還是一個十足的霸權主義和民族主義者.
相比那個老毛,41年蘇日以瓜分中國外蒙和東北為基礎簽訂的蘇日條約,國民黨尚且抗議不予承認,老毛卻欣然致祝賀蘇聯的偉大外交勝利.44年蘇聯勢力在新疆策劃少數民族的分裂暴動.多少年來,這個分裂行為被冠以革命的名義.老毛對外的奴顏俾膝可以說是醜態盡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主題

408

帖子

168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86
7
普通一丁 發表於 2008-12-29 20:14 | 只看該作者
毛斯二人當時的其中一個分別在於:
毛仍然走不出中國傳統的帝王局限,儘管作詩豪情沖天,他仍缺乏秦皇漢武那種開疆拓土的慾望,再者,對蘇聯不斷忍讓,因爲當時仍處創業打江山的階段,即便後來成功推翻了前朝,但江山未穩,他必須爭取外力支持。
斯繼承的是沙皇那種毫不收斂的擴張慾望,更已經手握大權,愛怎樣就怎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209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5
8
poorchinese 發表於 2008-12-30 14:14 | 只看該作者
作為三軍統帥斯大林,戰前對德軍進攻部署麻木不仁,連敵軍主攻方向也判斷失誤;不應該負主要責任?

你判斷一下試試。朱可夫指責崔可夫的話:坐在安靜的書房裡咬著筆頭討論各種可能性,不能認為是一種。。嚴肅的態度。(回憶與思考)

另外,討論帕夫洛夫與朱可夫齊名有意義嗎?羅科索夫斯基還曾是朱可夫的上級。崔可夫當團長的時候,朱可夫還是個連長。那時,鐵木辛哥都是師長到軍長了。(老崔可是動不動要炫耀一下的。)是斯大林慧眼識珠選擇了朱可夫。朱可夫的成功30%靠斯大林,70%靠天才。你可以看看除了崔可夫這個變態,在朱可夫失勢的時候,有那個將軍敢攻擊他的軍事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1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1
9
黑幫老大 發表於 2008-12-31 02:15 | 只看該作者

戰爭初期大敗,沒有什麼奇怪的。

面對160個師以上兵力的突然進攻,不大敗才怪了。除非你也有相當的兵力防守。日軍進攻菲律賓和新加坡,美英兵力並不佔明顯劣勢,也因為猝不及防而大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55

帖子

493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93
10
montreal73 發表於 2008-12-31 11: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樓 nawo 的帖子

說的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2

主題

4013

帖子

2492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492
11
shanren 發表於 2008-12-31 12:23 | 只看該作者
不少老毛子至今推崇斯大林的獨裁,某些中國人對毛澤東又如何?對毛的獨裁、殘暴又抱什麼態度?以百步笑五十步!
司馬南同志移民。。。美國!? 真的沒去紅太陽照耀下的北朝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