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夏商周斷代工程

[複製鏈接]

11

主題

56

帖子

3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xka 發表於 2004-7-4 12: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國家第九個五年計劃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從95年開始啟動,至2000年結束。自該工程開始后,我便十分關注。

年初,我曾想就這一問題同諸位討論。前幾日,我在國學網站社區論壇上,看到賜也君的一個轉帖,帖中介紹了前段時間在美國網站中,一些學者對於斷代工程的討論,由於討論是用英文進行的,並未引起大陸學者的注意。於是我便想簡要介紹一下斷代工程,並談一下體會。

一、夏商周斷代工程簡介

(1)、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目的

我們常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淵源長,並從未有過斷代。從我們的古籍文獻中,可以看到「驕傲」的歷史----中華文明肇始於伏羲,而興盛於黃帝,接下來便是堯舜禹、夏商周,三皇五帝、三墳五典。如果再向前追溯,還有燧人氏(暗示已會使用鑽燧取火)、有巢氏(暗示人們在樹上結廬而居),這是多麽遙遠的歷史,這似乎與達爾文的進化論不謀而合。但是,這一切,只是被限定在了古史的「傳說時代」。

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走向繁榮的時期,遺憾的是,這些歷史竟沒有一個確切的年代。古希臘、古埃及等幾大文明的歷史,在西方學者一百多年努力下,研究成果顯著,古史年代歷歷在目。古埃及的年代可上溯到六千多年前,如要加上傳說時代,還要延續更長。

轉回身再看看我們的歷史:我國古史的確切年代,只能上溯到公元前841年,即周召共和元年。因此,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目的,是要將夏商周時期的年代進一步科學化,制定這一歷史時期有科學依據的年代表,為深入研究我國古代文明起源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夏商周斷代工程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思路

根據我的理解,從前21世紀至前841年,沒有相對準確的年代,因此,首先要找到幾件比較重大的歷史事件或考古發現,確定年代,隨後再將各王的年代填充、確定下來。

比如,確定了武王克商的具體時間,我們就可以將克商至前841年中間各王在位時間確定。武王克商年代在歷史上共有44種意見,此次,將年代確定在前1046年1月20日。斷代工程對於確定夏、商、周年代的思路各有不同。對於周: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前各王(至武王克商),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對於商,劃分了兩個時期:
    商後期(商王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較準確的年代。
    商前期,提出比較詳細的年代框架。
    對於夏: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夏代的開始,確定在了前2071年,商代的開始,確定在了前1600年,盤庚遷殷,確定在前1300年。

(3)、斷代工程的研究途徑

斷代工程主要依據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等學科聯合實施的工程。共設立了9個課題,44個專題,對古文獻、甲骨文、金文,同遺址、墓葬、天文、檢測等進行比照,以推定年代。國內參加的專業單位30多個、專家200餘人。

二、由斷代工程想到的

(1)、一位西方學者眼中的世界文明

德國考古學家維爾納-克勒爾在他的大學教材中曾這樣寫道:「從埃及起畫一條線通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然後順著底格里斯河,穿過美索不達米亞到達波斯灣,這整條線就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彎月。

四千年前,這個圍繞著阿拉伯沙漠的強大的半圓即所謂的「肥沃的新月」擁抱著許多種文明,他們一個挨著一個像一串燦爛的明珠,光澤照耀著周圍處於黑暗的人民。正是這個地方孕育著從石器時代到希臘――羅馬文明的黃金時代。

公元前兩千多年的時候,在這「肥沃的新月」里和埃及,高度培育的文明爭彩奪艷,法老們已經在位一千多年了,越過這「肥沃的新月」,距離越遠,黑暗的程度就越深,文化文明的跡象也越少。好像其他大陸的人民如小孩子一樣等待別人來把他們喚醒。

在東地中海那一邊正發出光輝;(指的是克里特島一帶,古希臘文明)在巴爾幹半島上,早期銅器時代還剛剛開始;在撒丁和法國東部、在不列顛,還都處於石器時代。

遠在喜馬拉雅山麓,印度河流域中的一個孤立的文明前哨已處於風燭殘年之中;在中國、在廣大的俄羅斯草原、在非洲都是一片黑暗。在大西洋彼岸的南北美洲則還在蒙昧中。」

諸君看到這裡有何感受?中國文化在西方眼裡竟如此凄涼!這裡,肯定有我們自身的問題,所以,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斷代工程的意義不言而喻。

(2)對於斷代工程網上的討論

賜也君的轉帖很好,讓我們打開了眼界。這次在網上的討論,學術氛圍基本上較濃,但也有個別西方學者(也可能兼政治家)將斷代工程同中國的民族主義的復興、台灣問題、西藏問題等聯繫在一起,還談到政府的授意,會影響工程的方向,失掉原先的色彩等等。還有些人,因出於對斷代工程沒有採用他的觀點而表達不滿。

無論怎樣說,斷代工程引起了國外的注意,我們古老的文化,也應有一個科學的界定,不能聽到他人不同的聲音而無所適從。

(3)關於中國文化的記載

我國文化一脈相傳,從未斷帶,並延續至今,中外都沒有爭議。但認真分析,卻爭論不少,有些歷史,現在仍不清楚,更不要談準確的年代了。商王武丁前和夏代,還都處於探索之中,三皇五帝在西方眼中更是傳說時代。原因是沒有任何地下考古可以證明。所以,五四運動中,有人否定了武王克商前的歷史,待發現甲骨文後,又否定了盤庚前的歷史,至今,西方學者仍有人懷疑夏的存在。

然而我們的古籍文獻全然不能參考或應否定嗎?歷史上,史官記史是嚴肅的,他們是由家庭代代世襲的,君主不能干涉史官記史記事記言。司馬遷更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司馬遷的史記內容與現代成果相違背(個別錯字、年代的計算方法等不在其列),有的,是一次次的相印證。司馬遷寫的《殷本紀》,與安陽出土的甲骨文的帝系相一致,司馬遷當時必定是看到了關於商的書籍才敢於寫上去的,由此推斷《夏本紀》也應是真實的。

徐旭生先生1955年在河南發現了二里頭文化,從文明程度、規模,對照古文獻考慮,大部分人認為這裡應是夏都,而西方學者要我們拿出直接證據,確實沒有,我們到哪裡去找到一件陶器或甲骨,上面刻有:這裡是夏都的文字?

世界上的其他文明,雖大部已消失,但經過西方學者的努力,地下考古碩果累累。在所謂「肥沃的新月」地區,用於書寫文字的泥板被大量發現,泥板上記載了史詩、法令、事件、國王言行等,然後放在倉庫里。在那裡,文字的載體主要是泥板和草莎紙,草莎紙不易保存,目前保留最早的是埃及艷后時期的。

而我國文字的載體,主要是竹簡木牘,甲骨、鐘鼎上面的文字,主要還是為了卜筮、紀念。中國歷史,實際上從黃帝時期,便有史官開始記載了,並一直極為嚴肅地繼承下來。安陽殷墟考古,發現了毛筆,甲骨並不能用毛筆書寫,只可刻劃文字,這也說明了竹簡木牘的真實性。我國歷史許多空白點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竹簡木牘不易保存,二是是秦始皇對於文化的毀滅,(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焚書坑儒」只是它的表現之一。

在周都洛邑(成周),有守藏室,裡面存放了大量史書、物品,各國也都有自己的珍藏館。秦始皇統一的過程中,全部毀掉,六國古文字失傳,《樂》經失傳,夏商周三代記載王事的史書失傳------周代詩三千,孔子收錄三百,編為詩經,才由弟子流傳下來,三代之易經,只留下《周易》。大禹治水時,禹將中國劃分為九州,並鑄九鼎,以象徵中國,這九鼎,也毀於秦始皇之手。

春秋時,孔子得《尚書》三千二百四十篇,上始於黃帝玄孫,下至於秦穆公,孔子收錄一百二十篇為弟子講學,現僅存二十九篇,始皇統一后均失傳。我國文明,原應從伏羲開始,但現在有史可查的,只可從發現甲骨文開始,將考古因素除去,只可從西周開始,黃帝、堯、舜、禹、夏,竟成為傳說中的歷史!我們這個文明難道是忽然冒出來的?或真如西方學者所說,是從古巴比倫文明中的契形文字傳過來的?

《竹書紀年》是西晉時在汲冢中發現的戰國時魏國的史記(關於周代各國史官史記,請參看在下《春秋略辨》帖)。這部書,同司馬遷的《史記》一樣,在斷代工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假設秦滅六國時注意文化的保護,而周及各國史記得以保留,那末中國的歷史,會延長到黃帝時期。若大禹所制九鼎沒有毀壞,並延續至今,這又是一種什麽情況。

最後報告諸位一條消息,夏商周斷代工程結束后,目前正在醞釀黃帝文明起源的研究工程,我們拭目以待吧。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沙發
mm021 發表於 2004-7-6 11:57 | 只看該作者
難度太高,又不能挖個人上來問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347

帖子

8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2

積分
88
3
yyyggg 發表於 2004-7-6 12:28 | 只看該作者
可惜沒有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2

主題

354

帖子

1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有過貢獻的斑竹

Rank: 3Rank: 3

積分
110
4
冷f 發表於 2004-7-6 15:1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

帖子

4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4
5
EDCBA 發表於 2004-7-8 14:27 | 只看該作者
ÖÐÑë電視台有3集大型紀錄片,相當不錯,可以看一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19: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