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基督師,為萬世表:三:有基督教特色的禁欲主義

[複製鏈接]

153

主題

3902

帖子

94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摧毀希望

Rank: 3Rank: 3

積分
9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avidlee 發表於 2008-12-15 2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有基督教特色的禁欲主義

在工作上,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

——雷鋒


[MP3]http://upload.ccthere.com/audio/0811/3389_19165539.mp3[/MP3]

約翰離開家,住在曠野,他
穿 駱 駝 毛 的 衣 服 , 腰 束 皮 帶 , 吃 的 是 蝗 蟲 野 蜜 。

下圖是著名畫家提香的作品:


因為這個,現在誰寫世界禁欲主義,都不會不提到「施洗者約翰「。

什麼叫做禁慾?
禁慾行為指的是一個人放棄他所屬的集體中其它成員視為正常的享受。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禁慾者永遠是少數,因為如果某種享受在其它集體中很正常,卻被自己所處的這個集體中大多數人所放棄的話(儘管這種集體禁慾也是某種禁慾思想的結果),那麼就不算是禁慾。
最典型的例子是,如果一個穆斯林在某些阿拉伯國家滴酒不沾,不是禁慾;另外,我也滴酒不沾,也同樣不是禁慾(因為喝酒對我來說是受罪,不是享受)。
社會在發展,所以一種行為到底是不是禁慾,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答案。在幾十年前,你天天只看樣板戲,那不算禁慾(因為那時候有內部電影看的人,是極少數);如果現在你堅持只看樣板戲的話,那就絕對是禁慾行為了。

禁欲主義,則不僅要有禁慾行為,而且這種禁慾行為還得是為著一個崇高的目標:
誰要是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雷鋒


像為了培訓特種部隊,讓他們餓幾天,就不是禁欲主義;我父母被林光常忽悠的天天吃素,也同樣不算。

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大張旗鼓宣揚禁欲主義的,只有古印度。一提到印度,大家就會想起"聖雄"甘地。這種主義,還通過佛教,影響了我天朝。

基督教的禁慾,則主要來源於猶太教。猶太人很早就有了贖罪節的傳統,至今,這一天是每年最神聖的日子,猶太人必須全天戒食,反覆祈禱——1973年,阿拉伯人利用這個機會,打了以色列一個悶棍,然後自己挨了兩棍——史稱"贖罪節戰爭"。

但是,這種禁慾行為,不能算作嚴格意義上的禁欲主義。因為,這是一種全民族參與的行為。
除了一些小團體如拿細耳人(他們禁戒各種酒類,以及酒作的醋、葡萄、葡萄乾,乃至葡萄樹上結的,自核至皮所作的各種物品;不可剃去頭髮,任由發綹長長;不可靠近屍體,甚至是親人的屍體),猶太教基本上是入世的,猶太人的祭司和普通人過著同樣的生活。

而「施洗者約翰「,則基本上把猶太人傳統中偶爾為之的行為,終身加以實踐:
他沒有家庭,沒有私有財產,衣食住行的標準降到最低,甚至常常禁食。
從而為基督教禁欲主義立了一個標杆。

約翰對自己和自己信徒的高標準,嚴要求,超過了耶穌。有人曾經以此攻擊過耶穌:
約 翰 的 門 徒 屢 次 禁 食 祈 禱 ,惟 獨 你 的 門 徒 又 吃 又 喝 。
而且,耶穌的門徒並沒有放棄家庭的溫暖。幾部福音書裡面都記載:聖彼得有個岳母,耶穌治好了她的病。信徒們追隨耶穌之後,也沒有要求實行共產主義,儘管他們大多數都是窮人,本來也沒什麼財產可言。


當然,後來兩千年裡,還有一些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比"施洗者約翰"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例如十九世紀,流傳於俄國和羅馬尼亞的,從東正教中分離出來的閹割派(Skoptsy),他們根據《聖經》裡面這句話:
因 為 有 生 來 是 閹 人 , 也 有 被 人 閹 的 , 並 有 為 天 國 的 緣 故 自 閹 的 。 這 話 誰 能 領 受 , 就 可 以 領 受 。
為了天國的緣故而做手術。現在,他們還有一個分支:精神閹割派,不做手術,但是卻拒絕性行為。

在中世紀,上至國王主教,下至平民百姓,往往會把自己鞭打得鮮血淋漓來悔罪。《達芬奇密碼》裡面提到的主業會(Opus Dei)(或稱為「天主事工會」),現在還有這樣的行為。

不過,這都和施洗者約翰無關,儘管以他命名的Order of Saint John,當年鞭打自己是必修課——這不是約翰教的。

但是,日後十二使徒的傳人們,過著約翰一般的生活,禁慾成為一種義務,這個賬,有很大一部分要算到約翰身上。

基督教從成立開始,直到現在,"姓社姓資"兩條路線的鬥爭,就一天也沒有消停過。在鬥爭中形成的,有基督教特色的禁欲主義,給歷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請注意,禁慾的精神本身,從來沒有被基督教主流在理論上挑戰過(因為耶穌自己就是這樣生活的);被挑戰的,是禁慾的表現形式。

入世派主張Vita activa。人生活在世上是為了實踐"愛自己的鄰人"的基督教理想。這就要求,信徒們壓制自己的慾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鄰人(為別人祈禱,也理所當然的,是一種幫助)。想幫助別人當然就要接觸社會,甚至要努力去改造社會。
出世派主張Vita contemplativa。主張人要與世隔絕,放棄塵世的種種享受,遠離誘惑,清心寡欲,全心全意地侍奉上帝。

而施洗者聖約翰以身作則,讓後人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他一直是出世派的旗幟。

耶穌和聖保羅兩位,自己都是遵循獨身(我們應該無視丹布朗的胡扯)和安貧樂道,但是,禁欲主義並不是他們要求信徒們必須遵守的信條,僅僅是加以鼓勵。
在《聖經》里,聖保羅簡直有點打左燈:
論 到 童 身 的 人 , 我 沒 有 主 的 命 令 , 但 我 既 蒙 主 憐 恤 , 能 作 忠 心 的 人 , 就 把 自 己 的 意 見 告 訴 你 們 。
     因 現 今 的 艱 難 , 據 我 看 來 , 人 不 如 守 素 安 常 才 好 。
     你 有 妻 子 纏 著 呢 , 就 不 要 求 脫 離 。 你 沒 有 妻 子 纏 著 呢 , 就 不 要 求 妻 子 。


向右轉的味道:
人 若 想 要 得 監 督 的 職 分 , 就 是 羨 慕 善 工 。 這 話 是 可 信 的 。
     作 監 督 的 , 必 須 無 可 指 責 , 只 作 一 個 婦 人 的 丈 夫 , 有 節 制 , 自 守 , 端 正 。 樂 意 接 待 遠 人 , 善 於 教 導 。
     不 因 酒 滋 事 , 不 打 人 , 只 要 溫 和 , 不 爭 競 , 不 貪 財 。

     好 好 管 理 自 己 的 家 , 使 兒 女 凡 事 端 庄 順 服 。 ( 或 作 端 端 庄 庄 地 使 兒 女 順 服 )
     人 若 不 知 道 管 理 自 己 的 家 , 焉 能 照 管 神 的 教 會 呢 ?


在基督教早期,類似施洗者約翰的,反而是信徒中的少數。下面這個艾賽尼派,天主教百科全書上甚至不承認它是基督教的一個流派。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艾賽尼派(Essenes),自西元前2世紀至1世紀流行於巴勒斯坦的猶太教派。由小型修道院團體形成,會員恪守摩西律法,嚴守安息日,與世隔絕,在耶路撒冷不採寺廟膜拜,靠自己的勞力支撐,實行共產主義、獨身主義。「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推測即為艾賽尼派所寫成、複製和收集的。

直到公元三世紀,又出了一個劃時代的人物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 the Great),他被稱為"僧侶之父"。
他是一個埃及人,出身於富裕家庭。父母雙亡后,年僅二十歲的他散盡家財,退隱荒野。他宣揚,一個人在荒野里,就不需要聽,不需要看,不需要說,他只需要打贏一場必須贏的比賽——對抗污濁!

撒旦曾經變成美女和怪獸,企圖通過硬的軟的手段,來動搖聖安東尼的決心,未果。這是西方藝術家常用的題材。


大約在305年,他建立了第一個基督教僧侶的團體,吸引了大量的追隨者。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這些人是怎麼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公元303年到311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及其繼任者對基督徒大肆迫害。這段時間裡,有很多基督徒當了范跑跑,上山下鄉,逃避官兵。當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合法之後,這些還鄉團,遭到了那些堅持理想的信徒們(包括自己的親人)的譴責,認為他們在關鍵時刻沒有笑面死亡,是懦夫,是叛徒。這些走投無路的人,為了逃避主教,逃避老婆,只能出家為僧。
他們沒有殉道,只能通過另外一種方式來殉道。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一個原羅馬軍人出身的Pachomios ( 292-346), 在公元 320/25 建立了第一所基督教修道院,把志願潛心修鍊的基督徒聚集在一起工作、生活、沉思,當然還有祈禱。在西歐建立第一所修道院的,是我以前寫過的聖馬丁。
從此,基督教就有了兩種團體,官面上的、城裡的、世俗的教堂和主教,和偏僻地區的修道院和僧侶。

天主教修道院制度的正式確立,是下一位聖徒的努力:
努西亞的聖本篤(Saint Benedict of Nursia,480年-547年),又譯聖本狄尼克,義大利天主教教士、聖徒,本篤會的創建者。Nursia是一個地名,英語的nurse來源就是它,因為本篤會提供醫療服務。
本篤出生於義大利貴族家庭。其青年時,赴羅馬讀書。因社會風氣不好,於是離開羅馬,在蘇皮亞(SUBIACO)的山窟里過徹底的隱修生活。后被一位神父發現,於是不斷有人前來請教靈修事務。據說,當時維可瓦羅的一個隱修院,院長去世后,無人替補。眾修士遂請本篤去主理院務。但因其嚴厲的院規而遭修士不容。修士們起意謀害他。他們指派修士手持毒酒請他祝福,當聖本篤抬手在杯上划十字聖號時,酒杯竟立即破裂粉碎。


此次事件后,他離開了這個修院,回到蘇皮亞的洞窟。由於許多矢志隱修的志士前來求教,他欣然地收留他們,把他們分組成小型的靈修團體。其後聖本篤依此形式在蘇皮亞陸續建立了十二座隱修院。
聖本篤於卡西諾山的會院中完成會規的撰寫,會規十分嚴厲,但反對過分的形式上的苦修。這部本篤會規奠定了西方隱修生活的模式,他因此被尊為「西方隱修之祖」。
他的理論基礎是三條Evangelical counsels,這些信條,耶穌並沒有用以要求所有的信徒,而僅僅是那些被選擇的門徒。
這三條是獨身、
門 徒 對 耶 穌 說 , 人 和 妻 子 既 是 這 樣 , 倒 不 如 不 娶 。
        耶 穌 說 , 這 話 不 是 人 都 能 領 受 的 。 惟 獨 賜 給 誰 , 誰 才 能 領 受 。


貧窮、
耶 穌 說 , 你 若 願 意 作 完 全 人 , 可 去 變 賣 你 所 有 的 , 分 給 窮 人 , 就 必 有 財 寶 在 天 上 , 你 還 要 來 跟 從 我 。
和為人民服務。
耶 穌 叫 了 他 們 來 , 說 , 你 們 知 道 外 邦 人 有 君 王 為 主 治 理 他 們 , 有 大 臣 操 權 管 束 他 們 。
     只 是 在 你 們 中 間 不 可 這 樣 。 你 們 中 間 誰 願 為 大 , 就 必 作 你 們 的 用 人 。
     誰 願 為 首 , 就 必 作 你 們 的 仆 人 。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正 如 人 子 來 , 不 是 要 受 人 的 服 事 , 乃 是 要 服 事 人 。 並 且 要 舍 命 , 作 多 人 的 贖 價 。

請注意:在上面三段《聖經》里,耶穌用的都是"可以、願意"這樣的詞,沒有用"必須、一定"。

Monk這個英語詞,來自與拉丁語的monachos,"完美的,獨一無二的"。
修道士是基督教徒的"先鋒隊"(東正教的僧侶,禁慾要求比天主教更加嚴格)。

1964年10月24日,教宗保羅六世往訪本篤會時宣布他為歐洲的主保聖人,讚揚聖本篤「是和平統一的使者,西方文明的大師,尤其是信仰的先鋒和西歐隱修生活的始祖。」 高度評價了他對天主教和歐洲文化的偉大貢獻。


這個評價,是不是王婆賣瓜呢?
嘿嘿,要是沒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西方照樣會有現代科學,只不過要在黑暗裡面多摸索段時間而已(阿拉伯人、拜占庭人抱著希臘人學問那麼多年,不也沒搞出什麼名堂來);沒有本篤,他們肯定就完蛋了。

限於篇幅,只提一點。
本篤會重視體力勞動,而且又鼓勵有條件的修士,在祈禱之餘,從事腦力勞動,這奠定了西方知識分子的基本價值觀。

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於你願不願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於擠,願不願意鑽。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
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鑽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善於鑽。

——雷鋒


至於天主教被後世批評的神父獨身的制度,是到1139年,才在我在本系列第一篇里提到的拉特朗聖約翰大教堂裡面舉行的會議上通過的(會議上還通過了開除西西里國王教籍和基督徒之間打仗,不得使用十字弓另外兩項決議)。
不過,主教和修士,其實是教會的兩條線,這裡就不多說了。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宗教改革運動的先鋒,馬丁·路德,是修道院的僧侶。他當時來了個"凡是教皇擁護的,我們就反對"。把修道院的門給關了,僧侶修女可以結婚。
但是,新教也從來沒有挑戰過禁慾的基本精神。
馬克思·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裡面,指出新教是入世禁欲主義,它不需要一種脫離世俗的形式來達到拯救的目標,而是完全通過現世的活動來關照來世。
他寫到「與自然生活不同的聖徒們的宗教生活再也不是在離開塵世的修道院里度過,而是在塵世及其各種機構里度過——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這種在現世之中(但又是為了來世的緣故)將行為理性化,正是禁欲主義新教的職業觀引起的結果。」「最初逃避塵世,與世隔絕的基督教禁欲主義已經統治了這個它在修道院里通過教會早已宣布棄絕了的世界(但總的說來,它還沒有影響到塵世的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發的特點)。現在,它走出修道院,將修道院的大門」砰「地關上,大步跨入生活的集市,開始把自己的規矩條理滲透到生活的常規之中,把它塑造成一種塵世的生活,但這種生活既不是屬於塵世的,也不是為塵世的。」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一個虔誠的新教徒發了財的話,不會去買遊艇去消費,而是會把除了維持自己樸素的生活之外的利潤,投入到擴大再生產去,這就有了資本主義。
而且,新教徒也很注重回饋社會。

基督教的禁欲主義不僅僅影響了資本主義,還影響過社會主義。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說多了不和諧,只提一點。
修道院裡面包括修道院院長,都是無產者。修道院的財產在理論上,是屬於整個集體的——這是烏托邦思想靈感的來源。

但是,基督教搞禁欲主義的本篤會,至今產生過24位教皇,4600位主教。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903393
本意是出世,最後還是入了世。

這筆賬,還是要算到施洗者約翰身上。
因為,他的"出世法"就是"入世法"。

我覺得一個革命者就應該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為黨的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

——雷鋒
討嫌的人。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沙發
hellman 發表於 2008-12-15 23:2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

主題

2344

帖子

57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7
3
yunsousifang 發表於 2008-12-17 17: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0

主題

5622

帖子

359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91
4
qionghua 發表於 2008-12-17 20:16 | 只看該作者
提香的畫,總是那麼肉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8: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