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退步最快的十五所所大學:

[複製鏈接]

749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3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千世界 發表於 2008-12-13 0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中國人民大學

  建國初期,成立的全國唯一一所以人文社科類專業為主的全國重點大學,因缺乏理科強大支持先天有許多不足。在新經濟時代需求下,更是每況愈下。雖然現在暫時生源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學科建設老化,大多是原來五六十年代的班底。MBA本是其強項,但也敗與後來據上的北大管理學院。

  在國家重點扶持的十所沖向世界一流的高校中竟然沒有中國人民大學的名字,甚至連候選名單都沒有上!同水平教師工資與北大清華的相比每月平均要低1500元左右。人大與同城的北大清華相比不只是相差兩個身位了,甚至要落後於北航北醫了。    

  2.南開大學

  如果要評選八十年代最具品牌的校名,北大清華南開復旦絕對榜上有名,但如今南開確實落後了。憑心而論,南開的歷史上一直有好 運,解放前有張伯苓照料著,並且借西南聯大的牌子一下子從二流學 校等上了與北大清華比肩的高度,解放后蒙恩於那位並非正宗南開學子的周恩來總理,使其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沒倒牌子的私立大學。

  然而今天的南開是有了差距,老牌的數學化學已經沒有了優勢,金融專 業也沒有抓住市場而效益與其學術地位不符,光學專業在全國也不如浙大和西交叫得響。與天大比沒有自己的產業沒有資金沒有科研經費 ,日子不太好過,甚至又有了想在 2000年中國高校大劫難中大發一筆的念頭,歷史難道就這麼垂青於這麼一所暮氣沉沉的老校
    
  3.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曾是共和國的驕子,其前身是東北人民大學,真正的基礎是後來唐敖慶老先生去東北打的天下,有十八勇士闖關東之說,其 理科實力也就是今天南大這種地位(其時南大浙大都在劫難逃),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末。

  隨著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小平同志第二南巡后要大力發展上海經濟的時候開始,東北的發展相對落後了,老企業的大批下崗職工困擾著社會,曾經作為東北地區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的吉大也與經濟一樣患了病,人才外流,基礎建設嚴重不足, 特別是一直注重基礎理論研究的她在經濟市場中沒有一席之地,原來在計算機軟體方面獨霸北方的地位也沒有充分利用,被東大阿爾派搶得了頭籌。生源也在急速下滑,甚至要輸給有著汽車工業作後盾的吉工大。

  最近傳來新吉大成立的消息,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可能是近來聽說的超級 巨無霸方案中最沒有怨言的了,吉大的文理是東北老大全國前六,工大工科在東北進入前四且正在上升,白醫大顯然已經蓋過中國醫而成為東北第一全國前十,科大的地質專業應是全國二三名的水平,新的 吉大在總體水平上已經超過哈工大而為東北王了,但願新吉大走好。    

  4.武漢大學

  曾經是中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文科能位具全國前五,理科中的生物和化學學科也一直是全國的前列。八十年代初與武漢在城 市改革領跑一樣,武大在劉老校長的帶領下成為改革初期的高校明星 。但進入九十年代后,由於校方左的勢力影響,爭權鬥爭很利害,科研水平滑坡很快,各種排名都難以進入前十名的行列,特別是與同處武漢的小弟弟華中理工大學的務實進取精神相比顯得捉襟見肘。

  目前有關當局推行的創世界一流大學的運動將武漢大學推向了歷史的前台,開始是華中理工的抗衡,後來連同濟醫科大學都難以與之合作,從 而錯過了重振昔日雄風的機會。    

  5.蘭州大學

  蘭大是最令人佩服的學校,地處西北邊陲而沒有消沉停步,曾經創造了蘭大的西部神話,在八十年代末被美國權威學術刊物《科學》 列為中國最著名的 13所大學之一。蘭大同時又是最無奈的學校,近十年來,雖蘭大仍保持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在幾名院士的帶領下,化學、地理等學科仍居全國前列,但總體水平由於人才東南飛而形成尷尬的局面,近年的排名總在30名之後,而且這種趨勢還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今年的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角一吹,地處西部腹地的蘭大好 象並沒有想像中的熱度和關注,好象蘭大已經連抓住這種天上掉陷餅 的好事的力氣都沒有。已在地下的當年反右運動被逐出北大來蘭大創業的老校長不知會作何感想,恐怕只好等待再來一次反右運動或文化 大革命了。西部大開發,人才要先行,而作為西部的最具實力的綜合 性大學卻難以得到應有的地位,這是要廣大學友們共同關心的問題了 。    

  6.北京科技大學

  原名北京鋼鐵學院,曾經是京城當年著名的八大院校之一,在大鍊鋼鐵年代紅極一時,88年SCI全國前十,EI更是緊次於清華而居 第二,這是與其強大的背景實力和求實紮實的作風分不開的。

  本來在改名后要適應時代發展調整學科分佈的不利因素的,卻過於保守拘泥於已經有強大基礎的冶金與材料學科,最終隨著鋼鐵行業的萎縮而走向無法替代的衰敗。在冶金部垮台後,頓時喪失了原來位處京城的有 利地位,加速了其衰敗的速度,而與其原來實力相當的北航和東北大 學由於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擺脫了原來的陰影走向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將北科大摔得約來越遠,原來在身後的中南工業大學隨著新中南大學的誕生而號稱進入全國高校二十強。北科大是集原蘇聯模式、計劃經濟、舊的教育方式於一身而江河日下的最典型的高校。
    

  7.中國地質大學

  地大的命運就是坎坷,解放后將全國最優秀的地質學家集中在北京創建了北京地質學院,後來南遷與武漢地院合併,成為後來地質大 學的前身,但多數知名學者都留在了北京,造成了後來難以統一的趨勢。

  八十年代以來,地質專業作為最差環境的專業北大多數學生所不屑一顧,地大的生源就成了問題,但還保持著強大的基礎勉強維持。到九十年代問題就全面爆發,教師隊伍不穩定,斷層明顯拉大,雖表 面在地學領域裡有領先的地位,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對考生已經沒有多大的吸引力了。目前同處武漢的各大學都在大規模地重組,唯有地 大穩座如泰山,真不知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實際上地大對於武大和 華工都是難得的重要砝碼,在武漢三鎮中的三大研究生院之一,比同濟醫科大學孰高孰低明眼人還是看得出來的。
   
8.華東師範大學

曾與北師大並稱為師大中的「雙璧」,是1959年第一批十六所全國重點院校之一,地處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有良好的江浙文化作 背景,是許多青年熱衷追求的重點高校。改革開放后,臭老九的美名使人民對教師的行業僻之唯恐不及,這直接影響了華師大的生源和學校發展,這在九十年代表現得非常突出,與其原有實力及地處上海經濟前沿的地位很不相稱。
在北師大發展非師範專業的同時,華師大沒有抓住機遇,在上海其他高校的復旦、交大、同濟都在市場中茁壯成 長的時候,華師大也沒有抓住機遇。華師的SCI已經落後到30名開外,不足北師大的一半,只能與地方的湖南師大等相提並論
了。

  9.哈爾濱工業大學

  專業優勢薄弱,學習空氣差,同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初相比在專業隊伍水平上滑坡很大。學生素質的退步尤其顯著。

1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在一大批老專家退下后,青黃不接,學校的領導能力不足,使學校上下低落,另外學生水準同以往相比也遜色不少

  11.中國科技大學

  從八十年代的輝煌逐漸跌入低谷,學生忙出國,老師想賺外塊,導致學校的水平始終提不上去,學校的領導難負重望。    

  12.同濟大學

  學校始終偏於個別方向,導致學科發展後勁不足,目前已無無法與復旦交大相比。

 13.廈門大學

  未能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學校發展過於緩慢。    

  14.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曾幾何時,經貿大學作為外經貿部(商務部前身)直屬院校風光無限。但隨著優秀師資的大量流失,貿大風光不在。

最後一個留給所有因各種原因而被冷落的學校


[ 本帖最後由 大千世界 於 2008-12-13 10:53 編輯 ]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2-13 19: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66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5
3
tangpingbo 發表於 2008-12-14 00:26 | 只看該作者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踏實做事最重要,這樣的討論我個人覺得沒有多大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60

帖子

10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8
4
zwz001 發表於 2008-12-14 02:33 | 只看該作者
tooooooooooooooo ol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主題

67

帖子

28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80
5
mdm 發表於 2008-12-14 04:57 | 只看該作者
此評論是樓主個人之見還是官方評論?要說事實,北大應該排在淪落最快高校首榜。除了自己這塊牌子唬唬外行, 無論是科研成果,同類學科專業競爭,還是日況愈下的領導作風和校風都令人及其失望。另外樓主對吉林大學的評價也有誤導:吉大怎麼能算靠唐敖慶撐起來的?吉大內部讀這位唐先生近十年植物人的近乎天文數字的超高花費給學校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人所共知,苦不堪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42

帖子

7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1
6
ruanyuan 發表於 2008-12-14 11:20 | 只看該作者
對同濟大學有同感,這所我年輕時一直嚮往之的大學,太難讓人恭維了,幾任校長個個都像政治家,麻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19

帖子

661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1
7
湖濱 發表於 2008-12-14 13:22 | 只看該作者
我覺得中國科大應該排榜首!八十年代曾經風頭蓋過清華北大,九十年代逐漸淪為二流,現在正從二流滑向三流。至於人大嘛,國外早就稱其為二黨校,衰落勢所必然。再有就是南開和同濟了,當年曾經令多少學子嚮往,而現在幾乎已經被人談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8
zhousx18 發表於 2008-12-14 22:48 | 只看該作者
武漢大學連毛主席的親筆題名都不用;搬出民國的牌坊和蔣介石的倒題詞「學大漢武立國」;還不算退步?不過蔣介石的書法還是不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850

帖子

171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11
9
yoda 發表於 2008-12-15 04:07 | 只看該作者
暮氣沉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10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08-12-15 10:2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dm 於 2008-12-14 04:57 發表 [中國退步最快的十五所所大學: - 學術教育 -  backchina.com]  
此評論是樓主個人之見還是官方評論?要說事實,北大應該排在淪落最快高校首榜。除了自己這塊牌子唬唬外行, 無論是科研成果,同類學科專業競爭,還是日況愈下的領導作風和校風都令人及其失望。另外樓主對吉林大學的評 ...


從國內批評最多的是北大來看. 它已是全國輿論的焦點. 真退步了還能成為輿論的焦點嗎?  畢業生工資雖不如清華.  但美國高校排名中國高校的第一名仍是北大. 可知其實力.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22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11
gaozhiyong 發表於 2008-12-17 01:25 | 只看該作者
上世紀三十年代,武大在街道口修建了一個木製牌坊,為四柱琉璃飛檐木結構,結構古樸、描金彩繪,正面書有「國立武漢大學」
的校名,背後刻有「文法理工農醫」六個大字。這個木製牌坊目前尚未見到有確切記載的建造年代,但是從武大歷屆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分析,木牌樓在1934年6月前竣工是可以確定的。

     可惜此木製牌坊於1935年被龍卷風颳走,后來又重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的校門,也就是我們今天在街道口看到的那座牌坊,據歷史照片分析,估計建於1937年夏天。

     而現在武大正門處的這座新牌坊,則是在1993年百年校慶前夕由深圳校友會及其他海內外校友集資仿照老牌坊建造的。四根八棱圓柱,表示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的雲紋,表示高等學府的深邃和高尚。上書「國立武漢大學」,也用的是原有墨跡。

     本人在武大求學多年,對於「國立武漢大學」牌坊校名究竟為誰所書的問題很有興趣,雖多方探尋也未有明確答案。也曾翻過目前武漢大學的校史和檔案,均未見確切的記載,這也給武大優美的校園環境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綜合網上和各種涉及到武大校門牌坊的報紙、期刊和著作的觀點,目前對於「國立武漢大學」牌坊校名的題寫者的認定,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8種說法:

     一、聞一多所寫,這是目前最為流行的一種說法。1928年聞一多任武大文學院院長時,為武大文學院的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作出很多貢獻,武大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就是他首設的。武大所在地「珞珈山」原本叫「羅家山」,改名「珞珈山」也是出自聞一多的靈感。據傳武昌街道口和武大新校門上正面蒼勁有力的楷書「國立武漢大學」、反面的篆字「文法理工農醫」均為聞一多所題。他還為武大設計了一枚三角校徽,被採用為對外的印章徽記,現都已成為武漢大學永遠的驕傲。

     二、武漢大學歷史系李工真教授認為,前面的「國立武漢大學」六字由武大數學系教授蕭君絳書寫,後面的「文法理工農醫」由文學家、武大中文系教授劉賾(劉博平)書寫,表示武大辦學的理想規模。劉先生書法自成一家,郭沫若曾稱贊他的書法是「珍品」。這也是目前比較權威的一種說法,但似乎沒有確切出處。

     三、認為牌坊正面與反面字非一人所題,「國立武漢大學」這幾個中正平和,儒雅瀟灑,乃是當時的文學院院長、詩人聞一多所題。而牌坊背面的「文法理工農醫」篆字為另一個學者蕭君絳所題。此種看法可以看作是以上兩種觀點的折中。
     四、「國立武漢大學」系蔣介石所題。有的說蔣中正親筆題寫,也有傳聞曰取自蔣與武大的來往信件。

     五、「國立武漢大學」系蔣介石題寫,但非蔣親筆所寫,而是請人代筆,操刀者可能是數學系蕭君絳教授。背面的「文法理工農醫」有傳聞言聞一多先生撰,聞先生也確實精篆書;但也有說系中文系「五老八中」的「八中」之一繆琨先生撰。

     六、為汪精衛所書。武漢大學為民國時期的「五大名校」,據說「國立武漢大學」幾個字是大漢奸汪精衛寫的,而背面文、法、理、工、農、醫6個大字由文學家劉博平教授所書。

     七、木牌校門與水泥牌校門上的字非一人所書。據照片字體分析,木牌樓上的「國立武漢大學」幾個字,估計是國立武漢大學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王世傑所題;而水泥牌樓上的「國立武漢大學」是1983年由著名書法家、畫家曹立庵先生所寫。

     八、據校長劉經南院士講:「『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時期第一奇才于右任先生所題。」于右任是民國著名書法家,先後給清華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南洋大學題過字,但是給武漢大學題字歷史上似乎還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

     這六個字究竟為誰所寫,看來還是個謎,有待方家予以破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主題

1114

帖子

715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15
12
BigMouth3 發表於 2008-12-18 08:44 | 只看該作者
評論都還在理。

忽略的地方:
1。好壞標準不是絕對的。綜合實力,還是單科實力?還是學校越大,總分越高,學校越強?
2。生源的排列也要考慮。某種意義上,生源好,學校好。能吸收好生源的學校,原因很多,實力,
    投資,地域環境,宣傳,歷史名牌效應,等等。比如,
    上海的大學,地域好,本地資優生踴躍報考,實力很強。
    清華,北大,收納各省狀元,除了大投資,與地方中學重獎有點關係。
    中科大,生源仍然在除清華,北大之外,名列前五。歷史名牌效應仍在,但綜合實力排名卻總輸在規模。
3。國內大學,靠競爭得到好排名的很少。靠投資的多。比如,清華,北大,國家的投資是其他學校的N多倍。
   如果說,因為辦的好,才吸引國家投資,也在理。但也有很多人際關係因素。從「滿朝清官」的調侃,
   可以看到,「清」華官員在朝中的影響。總之,國家扶持的計劃經濟,政策傾斜,是主因。

結論:中國的大學,競爭力多靠國家金錢扶持。靠自身的管理水平闖出一片天的,才是真本事,少有。
     所以,評判大學興衰,忽略背後的巨額投資,意義不大。
     如果要推舉投資不大,進步不小的學校,才顯得有意義。比如浙江大學,復旦大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13
zhousx18 發表於 2008-12-19 09: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樓 gaozhiyong 的帖子

哇曬,還一套一套的,上個圖片!

[ 本帖最後由 zhousx18 於 2008-12-19 09:0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0: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