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企業出現倒閉潮 中國製造商2折「低吸」美資產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8-10-28 19: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028/193620.shtml
2008年10月28日 14:19中國經濟網

金融危機下美國企業紛紛倒閉,中國製造商乘機低價收購其資產和品牌

「請求提供美國破產企業的詳細資料,……不求你知道最多,但求你能詳細認真地說出你所知道的。」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企業收購美國企業資產的衝動越來越明顯,在各大論壇,不難看到這樣的留言。

據美國一研究機構的調查表明,受次貸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等影響,今年全年美國企業和個人破產案例總數將達到約110萬件。「收購美國」目前正成為一種流傳於口頭的「名言」。去美國收購資產是否真的迎來了良機?中國企業為什麼要去美國收購?

為什麼要收購:從代工到自己當老闆

「坦白地說,做破產重組的案子是我們今年工作的重點,而且9月後業務越來越多。」昨日,一位美國在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對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隨著美國破產企業的不斷增加,進入重組環節的企業「爆滿」,中國企業成為這些破產企業最積極的買家。

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眾多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上升,部分企業甚至無力支撐,降價甩賣旗下資產成了這些企業不得已的選擇。

「(美國公司)原先出讓品牌的價格是800萬美元,但我們調查發現,他們已陷入財務危機,所以我們以同樣的價格,購買了他們的品牌擁有權和品牌銷售渠道。」福建雙飛日化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有關人員對記者表示,他們已成功收購了擁有十多年歷史的美國品牌「Body & Earth」和 「Green Canyon Spa」。「這兩個品牌每年的銷售額上千萬美元。」

業內人士透露,這樣的收購,以前的價格起碼是成交價的兩倍以上,雙飛無疑是撿了大便宜。

2005年,雙飛公司國際貿易部承接開發「Body & Earth」系列產品工作。2006年,雙飛成功接下其生產訂單。而此次則是「低價」把品牌和銷售渠道收入囊中。對於此次收購,雙飛認為,「從代工生產到ODM,直至收購品牌和銷售渠道,雙飛的收購得益於美國公司的財務危機,而財務危機的源頭,則是次貸危機下美國企業的經營不善。」

收購時機來臨:2折可買到美國品牌

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撰文指出,當前之所以創造了「收購美國」的良機,在於金融危機增強了原股東出售的意願,降低了收購標的資產的市場價格,更削弱了美國國民和政府對外資併購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態,從而降低了收購的政治性風險。

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世界範圍的金融危機對我們來說也許正是機遇,特別是民營企業,因為別人受到的衝擊更大,而我們會相對「有錢」。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能以3~5折的價格,買到美國老牌消費品品牌。但在金融危機爆發后,交易價格已低到2~3折。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將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據公開信息顯示,山東潤興以75萬美元的低價,成功併購了資產總額約275萬美元的美國品牌家具有限公司。資料顯示,後者已取得和建立了美國5家大的品牌傢具公司和其他中高檔傢具公司的銷售權和供給渠道,資產總額約275萬美元。

「中國企業缺乏的過硬品牌、成熟渠道,這些都被眼下即將倒閉的美國企業掌握。」業內人士指出,在此輪中國企業「廉價」進入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傢具、紡織將走在前列,「美國的這些品牌零售業受危機的影響較大,急需資產轉讓。」有關統計顯示,目前美國傢具業約有30%左右的企業申請破產保護或倒閉,不少公司關閉門店或處於虧損狀態。

雖然有許多低價收購美國品牌的案例,但記者了解到,還有一部分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在觀望。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紡織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美國經濟的進一步走弱,陷入困境的企業將越來越多,到時可選擇面就更大,價格有可能更低。

收購不能盲目:買資產,不提倡買股權

「我們不提倡他們買美國企業的股權,而是買資產,這些資產包括已經有相當影響力的品牌和成熟的銷售網路。」大量涉及美國企業破產重組業務的美國盛智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鄭樑指出。

鄭樑的理由是,收購資產是對目標公司的實物資產或專利、商標、商譽等無形資產進行轉讓,目標公司的主體資格不發生任何變化,併購方對目標公司自身的債權債務也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因此,與股權併購方式相比,資產併購可以有效規避目標企業所涉及的各種問題,如債權債務、勞資關係、法律糾紛等。

「如果只收購品牌,沒有特定的優勢渠道,照樣打不開美國市場。」知情人士表示,美國的主要製造商和零售商,一般通過分銷渠道來採購產品或零部件。如果中國企業能夠直接收購美國分銷商,不但可以享受更高的利潤率,也可獲得比對手更大的市場優勢,擺脫美國境外激烈的出口競爭。

即便收購了渠道,還是未必能成功。業內人士指出:「按照收購對象原有的渠道,在美國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肯定行不通,無法實現擴張;如果引入國內,消費者的接受度也是一個考驗。」

除了收購資產,與國外專業化程度很高的製造商合作,也是中國企業的策略之一。雅戈爾與美國最大的西裝製造商HartSchaffnerMarx(HSM)的合作可算典範:雙方簽訂了為期20年的代理合同,雅戈爾將HSM的主打品牌 「哈特·馬克斯」(HartSchaffnerMarx)引入中國市場。

梅新育也提醒說,儘管「收購美國」的時機不錯,但要想成功,需要正確定位投資目標。另一方面,收購者也可以將收購當作一筆財務投資,滿足於取得分紅、退出時的資本利得、經營管理經驗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沙發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8-10-29 13: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