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農村報 2008-10-24 11:31:55 作者:黃學佳 黃廷首
10月10日凌晨,順德新隆村主任家門口被肇事者破壞,一地紅漆、冥幣
在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新隆村,10月10日凌晨村主任陳繼新家門被不法分子潑紅漆、撒冥幣、點白燭。據村民反映,此事與村委會新班子上任半年以來,堅持催收累積多年的土地欠租有關,且類似報復事件,平均每月都發生幾次。
就此事,省內外多家新聞媒體迅速介入,沉寂了20多年的新隆村,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年前,新隆村是順德樂從鎮第一個工業產值超億元的富翁村,1992年被列入「全國首批億元村」名單。
但在今年村委會換屆選舉財務公開時,新隆村集體帳上,竟出現了600多萬元的赤字,被樂從鎮列入了扶貧對象。據村民反映,以往村集體公布的財務情況,年年穩定增長且收支平衡,為何今年會出現赤字?
從村辦工業到農地集中出租
說起順德樂從,人們想到的第一個詞是:傢具。這個離廣州市區僅30公里的小鎮,號稱「中國傢具商貿之都」,經過20多年發展,這裡已擁有舉世聞名的「傢具、鋼材和塑料」三大專業市場。
在樂從鎮繁華的商貿中心街區,樹立著「新隆」村氣派的牌坊。「新隆」是樂從鎮第一個億元村。村辦工業最早可以追溯到1971年,集體用4000元創辦農機廠,隨後陸續興辦冷凍機廠、泡沫廠、紙箱廠等10多家村辦工廠。1981年就實現產值超過百萬元,1986年成為樂從鎮第一個財政收入百萬的富翁村。1990年,工業產值一舉衝破億元大關。
1994年,新隆管理區成立股份合作社,將分給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收回,歸各管理區股份合作社所有,重新制訂章程及魚塘承包方案、合同等措施,農民按年齡配股分紅。
此時的新隆村,除了村兩委,還同時存在「實業公司」和「股份社」兩個實體。直到2000年,全村工業實行體制改革,村辦工廠賣給私人,「實業公司」完成歷史使命。當時,經過招標拍賣,村辦工廠的設備共收穫1100多萬元,作為改制后村集體的第一筆資金。
與順德其他村一樣,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新隆村開展農村土地經營權出租試驗,廠房、倉庫、市場、魚塘等經營權集中出租,股民分紅從成立股份社時300元一股,如今發展到960元一股。因工業發展,全村3600多人有1200多村民解決就業。村集體每年也能獲得三五百萬元財政收入。
然而,隨著10多年的積累,不少問題也逐漸顯露。10月20日,新隆村主任陳繼新告訴記者,真的沒想到,在今年換屆選舉交接帳目時,已經赤字600多萬元!與此同時,全村承包者欠租額已高達1300萬元。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不能花的錢也已經花掉了,「比如賣地基金,這筆錢是在遭遇自然災害時才能動的,但現在已經花掉了。」
村委委員陳國津告訴記者,歷年來的提留資金也已經花光,如果不追回1300多萬元的欠租,理清這筆呆帳,年底發不了分紅,怎麼向村民交代?
通過換屆堵住經濟管理漏洞
陳繼新,是新隆村歷史上第一位通過公布「施政理念」競爭當選的村主任。在此前的3屆,正副村主任都由黨支部正副書記兼任。有村民告訴記者,大家一直都有一種「節約」思想,擔心主任副主任、書記副書記都由不同的人擔任,會增加村裡的負擔,「你吃一口,我也夾一塊,那還有得剩」?所以在村民普遍認同下,新隆村出現了連續9年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和股份社理事長由一人兼任的歷史。
現實中,在這9年裡,村民們並沒有感受到官員減少所帶來的成本節約,反而村裡的行政開支年年攀升,村民的股份收入遠遠滯後於當地實際經濟增長水平。新班子調查了解到,之所以赤字600多萬,多數開支源於村委會行政開支。
同時,由於三權合一,村裡的土地出租常年不經過公開招標,村民對租金是否合乎市場正常價格完全不知情。對於一些黃金地段,在其出讓金明顯低於市場,絕大部分村民都表示反對的情況下,村委會還是把地租了出去。正是這些事情,激化了村民改變基層組織權力結構的願望。
陳繼新強調說,「有些帳目涉及以前的幹部家屬,欠租長達5年;有些欠租則是由於監管缺失,常年無人催繳;還有一些欠租是由於民眾的埋怨情緒,比如上屆領導賣地,村民不同意,但地還是賣了,於是村民怨聲四起,就集體不交租。」
新隆村一位陳姓村民認為,許多問題都是由於不公平的經濟環境逐步累積下來的。比方說,如果有一個人可以不交租,就會有其他人效仿,既然跟領導關係好可以不交、少交,那麼自然我也可以不交!同樣的道理,如果有一個人可以自由搶佔集體用地,那麼其他人自然也有理由去搶佔集體用地。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對於租金拖欠問題,舊派官員坦言,自己有做得不到位之處。「但前幾年村裡鼓勵農業發展,不收租是為了提高農民勞動積極性,企業也正值轉型期,不收租是為了讓企業有喘息的機會。只是沒想到天長日久,不交租成了一種慣性。」
問題積累9年時間,一批清醒的村民開始意識到危機:收不到地租,意味著分紅失去了源頭!村民陳漢光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在村裡正在遞增,靠什麼生活?土地被收歸集體,還不是盼著每年幾千塊錢的分紅?
類似陳漢光的村民,在今年的換屆選舉中出了一口氣,當陳繼新在街上掛起了一幅5.5×6米的「施政理念」——承諾「公平、公正、公開,不讓損害村民利益者得逞」后,他們毫不猶豫地投了陳繼新一票,通過換屆選舉的方式,更新換代,寄望選出的新班子能堵住經濟管理漏洞,給村民增加收益。
陳繼新上任的「第一把火」,並沒有直接去「燒」承包戶,催收欠租,而是「燒」到村委會內部,大力推行財務改革。他說:「既然所有租約都簽有法律合同,沒理由不追回來,承租方拒絕執行完全可以向法院起訴。」當前新班子要「行得正」,要堵住不合理開支的漏洞,建立透明的財務制度,重建租戶對村委會的信心。
首先,陳繼新把村幹部及內部各部門的消費開支全部轉為「提前一周打招呼」,然後從市場上打價,確定合理的價格再進行採購。「以前各部門採購,都是先把錢花了,再拿發票回來簽字。現在不行了,比如採購一批燈泡,要提前7天申請,然後我們進行市場比價,在同等質量下挑最便宜的買。」
其次,陳繼新力推「第三方審計」,以前的財務報告,都是村裡的財務一支筆說了算,經常會出現無法說明用途的「其他支出」。比如,村委會屬下的事業單位,其外出旅遊開支就不應公款報銷。新班子上台後立即討論確定把收支明細化、規範化、具體化。將村內的財務報表先上報上一級鎮政府審查,然後再面向全村公布。
目前新隆村是樂從鎮唯一一個不將財務報表經過第三方審計就對外公布的村,由於科目設計不規範,村民根本無法對股份社的真實財務狀況作出客觀判斷,可以說是一筆常年累計下來的糊塗賬。在上任初期,新一屆的村委會班子,甚至連財務報表都拿不到。對此,舊派村官,村支部副書記張惠元並不以為然,他和前任村支書上任以來,「無論是招待外賓還是接待領導,開支一律由我們兩人共同決定。而且,村裡帳目按期公開,就算村民看不懂財務報表,也可以向會計請教。」
在開支審批上,新班子選擇了「多筆制」,以求相互監督。村委委員陳國津說:「以前新隆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和股份社理事長均由一人兼任,由於權力過於集中,審批流程簡單,這就容易形成許多鋪張浪費、甚至是貪污腐敗的監管漏洞。」按照目前實施的「多筆制」,10000元以上的開支,必須由村的正副書記、正副村主任和各位委員共「六支筆」過手審核。
「新政」運行半年間,效果已經顯現出來。村委會一年600多萬元的花銷,可以大幅度削減200多萬元。這意味著全村6500股,每股分紅可提高30%后,老人金也可以提高50%。陳繼新在村民代表大會上宣布這個喜訊后,獲得村民陣陣掌聲。他告訴記者:「其實這筆增加的福利,恰好是節省下來的200多萬元成本支出。」
一村兩派意外增強監督效力
陳繼新的「第二把火」,在當時村集體經濟窘迫的現實下,「燒」向了拖欠地租的承包戶。1300多萬元的欠租,涉及200多個合同。這個數字相當於新隆全村兩年的地租收入。
新隆村與順德區其他村一樣,在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和國務院法制辦列為農村集體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后,執行2002年11月,原順德市政府公布實施的《順德市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暫行辦法》,將集體用地集中出租經營,依賴地租生存、發展。
在經歷近幾年的實踐后,大量欠租現象已成為發展的阻力。陳國津說,新隆附近的幾個村同樣存在大量欠租難收問題。
隨著陳繼新「催債行動」的鋪開,以及「施政理念」的深入貫徹,其觸碰到的利益衝突也變得越來越尖銳。一些長期拖欠村裡土地租金、廠房租金、魚塘租金的村民,面對陳繼新等人催收欠款的行動產生了抵觸情緒。
村裡在換屆選舉中已經明顯分成兩派,現在主張為大多數靠分紅生活的股民伸張,催收承包者欠租的行動,無形中將兩派人的矛盾推向極端。陳繼新在「上任后60多天里的體會」中寫道 有些人)對新一屆班子恨之入骨,對我們的工作百般阻撓。使我們的工作難以推進。
一個村分成兩派人,而且是水火不相融的對抗狀態,這對開展村務、公益事業及經濟發展,都是最大的弊病。「但是,多數村民還是從大局著想,畢竟租金對承包戶來說,並不是出不起的。我們只用了30天的時間,便收回了90%的欠租。」陳繼新告訴記者,目前,周邊的村都希望能從新隆村的實踐中找到出路。
下來,「第三把火」,陳繼新告訴記者將圍繞村集體的土地,理順關係。按照競選前的承諾,將會對村內的違法佔地進行整治,把多佔的土地收回,對於全村職權範圍內的基建工程,全部實行公開招標,對於村內大土地、廠房出租、買賣,將全部由村民代表決定,並且將土地的出租或者買賣價格公開化。
從多佔者手裡拿回土地,無異於虎口拔牙,在決定「燒」起第三把火之時,陳繼新坦言「一定會有血光之災」。他希望能得到外界的幫助,不僅僅是新聞媒體,還有區鎮政府的支持。
經歷了今年的換屆選舉,不少村民開始接受了另外一種說法:新村委班子的出現,兩套人馬對峙,意外地肅清了村務的瘴氣,起到了有效的監督作用,不像以前,什麼理財監督小組,同流合污,形同虛設。
在管帳方面,就是很好的例子:陳繼新上台以後,要求打破以往一個村兩本帳的局面。「一家人有必要做兩本帳嗎」?村委會一本帳、股份社一本帳,給人造成了錯覺,甚至成了一些濫用職權者堂而皇之的理由。曾有村幹部被村民質疑亂花錢,但該幹部居然說:「我花的是村委會的錢,又沒有動你們股份社的錢!」
其實,村委會的錢也是從股份社的收入中提取30%多而來的,換了個帳號,就不是村民的財產,變成了某些幹部的「小錢櫃」。陳繼新說,將村委會的開支納入股份社管理,既透明,同時也多了一重把關。目前該想法已經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表決通過。
但同時,也有村民質疑,如果將所有的帳務統起來,會不會又倒回以前「一個人說了算」、「一支筆審批」的局面?若將來換屆選舉從兩派共存,又變換成「一家獨大」的現象,會不會重走舊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