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錯的只是格林斯潘嗎

[複製鏈接]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10-25 12: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08-10-25 10:35:28  作者:  

  ■經濟人之葉檀專欄

  格林斯潘終於認錯。


  他在周四出席美國眾議院聽證會時表示,「我犯了一個過錯,假設那些自利的銀行等機構,有意願也有能力保護其投資者,銀行的資產以及銀行的生存」。格林斯潘稱,過去20年是一個「愉悅期」,這段時期使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們獲得了鼓勵,對證券進行錯誤定價。格林斯潘表示:「40年來,一直有足夠多的證據支持我的想法,表明那樣是對的。然而,在去年夏天,我的整個理論體系崩潰了。」


  格氏認錯,讓那些緊咬住從美國刮向全球的金融風暴是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的理論家,得到一個心理安慰,他們認為格林斯潘推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必將出現災難性的後果,經過十幾年的等待,他們終於看到了,雖然代價慘重。


  但格氏自己認錯避重就輕,只局限在泡沫與監管方面,而不是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方面。格氏實際上承認,市場主體在缺乏必要監管的情況下存在失靈的可能,證券產品被錯誤定價,投資者與金融機構的信託責任缺失,放貸機構為了高額利潤成為謊言幫凶,這些都是失靈的具體癥狀。


  失信的金融機構應該遭到嚴厲懲罰,但我們不能僅僅將此歸咎於人性貪婪與監管失靈,否則我們不僅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會拋棄市場、陷入政府至上主義的陷阱。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美國政府與金融機構會一起陷入狂歡,其是否從中得利?


  毫無疑問,低息美元讓美國減輕了自己的債務成本,資本泡沫的擴張與低利率貨幣政策相輔相成,美國的貨幣擴張政策以前損害的是全球美元持有者的利益,美元發行者做夢也想不到會有反噬母體經濟的一天。2002年格林斯潘稱讚複雜的衍生工具使風險得以擴散,一位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問道:這怎麼可能?肯定有人遭受了損失,誰呢?格林斯潘輕鬆地說,「歐洲的保險公司」。


  美國通過資產證券化將風險轉移到全世界,只要能把風險轉移出去,泡沫、失信、定價扭曲都可以在金融創新的幌子下被諒解,這導致金融創新成為轉移貨幣病毒的過程。說到底,美式金融創新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扭曲,成為價值被稀釋后的美元之脂粉包,打扮之後推銷給全世界。


  美國以低利率政策獲得經濟繁榮,並且安然度過網路泡沫崩潰與9·11事件,經濟長期增長,使得各方飄飄然。1996年格氏提出「非理性繁榮」這個著名的概念后,很快縮了回去,2005年4月格氏發表鼓舞人心的言論:「以往資格較差的申請人完全貸不到款,如今,貸款銀行能夠相當有效地判斷各個申請人的相關風險,並適當地對風險進行估價。這樣的改善已導致次級抵押貸款發放量迅速增長。」當時投資者盛稱金融創新與資產證券化,使美國低收入階層得到了自己的住房,拉動了國內的消費,甚至中國央行都放出風聲要大力推進房貸證券化產品。


  格林斯潘只是一個符號,他代表近二十年美國的貨幣政策與以消費拉動增長的財政路線———1980年至2007年間,美國財政債務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從21%躍升至116%———在發行低息美元、資產證券化過程中,所有先期參與者包括美國政府、金融機構、美國低收入民眾都獲得了收益,利益相關者成為格林斯潘的幫凶,他們把格林斯潘捧上了天。當低收入民眾都捲入消費泡沫狂歡盛宴時,泡沫破了。美國監管部門的監管失職(美國眾議院監督委員會主席沃克斯曼指責美聯儲沒能有效控制過度放貸行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允許信貸評級機構在寬鬆的監管標準下運營,美國財政部反對「負責任的監督」金融衍生品)是知趣的配合行動。


  相比其他國家的貨幣,美元是權貴貨幣,相比其他國家的消費者,美國消費者是權貴消費者。利益決定一切,是利益導致美元泛濫,是利益導致掛羊頭賣狗肉式的證券產品遍地橫行。這難道是美國獨有?看看中國的行業壟斷和股市中的大小非吧,看看還有多少人對金融創新向弱勢群體轉嫁風險的能力津津樂道。為利所趨,我們清醒地走向深淵。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5: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