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納粹主義與尼采思想的關係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尼採的思想是納粹主義的淵源之一,它對納粹主義和第三帝國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

希特勒為什麼要吸收尼採的一些重要思想?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有其時代背景原因。

從社會經濟基礎來說,納粹主義和尼採的思想均反映了帝國主義時代德國壟斷資本對外侵略、重新瓜分世界和發動戰爭的要求。這一點反映了二者階級本質的一致性,是納粹主義吸收尼采思想的先決條件。

納粹主義是20世紀初斯帝國主義時代德國資本主義危機時期的產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因戰敗簽定了屈辱的凡爾賽條約。在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下,德國爆發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威廉王朝,建立了魏瑪共和國。由於工人運動不斷高漲和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德國連續發生了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德國壟斷資本中極端反動的分子妄圖通過發動戰爭擺脫危機。對外政策方面,他們極力反對割地賠款的凡爾賽條約,積極鼓吹對外侵略,叫嚷進行新的戰爭。在對內政策方面,極力煽動反動的民族主義,反對議會民主制,瘋狂地反對工人運動,伺機建立專制獨裁統治。納粹主義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它的反動思想和主張最適合為德國帝國主義重新發動世界戰爭服務。

尼採的哲學產生於19世紀70—80年代。當時在世界範圍內,自由資本主義開始轉向壟斷資本,即帝國罰義時代。德國資本主義雖然起步遲緩,但是經過1871年俾斯麥「鐵血」政策統一之後,在短時期內德國一躍 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隨即開始向壟斷資本——帝國主義時代的過渡。此時,世界銷售市場、原料供給地和殖民地基本上已經被瓜分完畢。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特別富有侵略性,痛感自己的殖民地太少,(20)極力宣揚對「生存空間」的要求,決心訴諸武力,進行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形成中的壟斷資產階級與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資產階級在思想意識方面發生了衝突。資產階級在上升時期,為了與封建專制進行鬥爭,提出了德國古典哲學的進步理論思想。但是在時代轉折的情況下,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進步思想已不能適應新的變化形勢。因此,新興的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急切地需要一種拋棄一切進步思想觀念和適應帝國主義時代需要的新的理論思想。

尼采通過對當時社會、思想文化的研究,洞察了時代的轉折,以其特殊第三的嗅覺,預感到自由資本主義轉向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本的迫切要求,無情地嘲笑和尖銳地批評了以往的哲學,提出了不同凡響的哲學思想:打破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傳統的價值觀念—仁慈、正義、人道、提出重新評價一切價值,由德意志文化填補出現的價值真空。(21)這為即將形成的帝國主義時代的德國壟斷資產階級適應新的形勢,提供了思想精神依據,為正在 成的德國帝國主義發動戰爭和稱霸世界提供了理論前提。尼采成了新興的壟斷資產階級最早和最傑出的理論家之一。

第二,有其內在的思想原因。

希特勒吸收尼採的部分思想並非偶然。希特勒的納粹主義不是一般的反動思想。就實質而言,是一種極端反動、極端沙文主義和極端富於侵略性的帝國主義思想。它廣泛地吸收德國歷史上和同一時期一切與之類似的反動思想。如前所述,尼採在自己的著作中直接表達了新興的壟斷資產階級的思想和意圖。尼採的主要思想中確實存在著類假的和對希特勒有用的成份,例如,反對民主、反對馬克思主義、宣揚德國意導民族優越論和鼓吹戰爭等觀點。這些方面,不僅有世界觀「原則」上的共同性,而且還有為帝國主義作辯護的方法上的一致性,因此,完全適合希特勒的口味和需要。希特勒上台後,由他親自發行和由羅森堡主編的法西斯機關刊物《民族社會主義月刊》創刊號載文明確地聲明:民族社會主義的政治運動和尼采哲學的共同點在於二者的世界觀相同。尼採在自由主義時代所提倡的確定不稱的英雄新道德,正是我們的東西」。

法西斯主義思想家在宣揚和稱頌尼采精神的同時,並非是毫無保留地全盤接受尼採的思想,他們也提出尼采同德國納粹主義在國家、尼眾、民族等觀點方面存在的差異。但是,他們認為,二者內在相近性大於二者之間 的相異性。1933年納粹主義思想理論權威羅森堡把尼采正式列為德國納粹主義先祖之列。同年12月8日他在《人民觀察家報》發表文章寫道:「如果社會主義列舉發揮作用、與之相關的人物……那麼,能夠提出外表上的反面角色尼采和瓦格納、偉大的宣告者鮑爾·德·拉加德和預言家霍士頓·施特瓦爾特·張伯倫。」

希特勒對尼采非常崇拜。1933年前後,希特勒多次參觀尼采檔案館,表達對尼採的敬仰之情。他在這位哲學家大理石半身像前照像,損贈巨額資金修復魏瑪尼采檔案館。在一次參觀時,他得到了尼採的妹妹伊麗莎白·洋斯特—尼采贈送的一個尼采使用的過騎士手杖。同希特勒一起參觀的還有納粹黨的其他領導人,如羅森堡、戈培爾、魯特斯、弗力克等人。大批外國法西斯主義領導人也前往參觀。以大區區長索克爾為首的圖林根的納粹黨的社會名流,頻繁出入檔案館之門。1934年在尼采檔案館舉行了法西斯主義法學哲學家會議。與會者除羅森堡和弗力克之外,還有海德格爾、羅特哈克、弗萊耶爾和賓德教授等人。1943年墨索里尼60壽辰時,希特勒贈送他一套裝璜精美的《尼采全集》(24卷),並題詞留念。納粹思想家們宣稱,尼採的思想在法西斯德國得到了實現。1935年瓦爾特·施佩特曼明確指出:「尼採的遺產播下了種子……德意志民族的塑造符合尼採的目標……一個民族應該對自己說:我要凌架於各民族之上。我們的國務活動家們通曉戰爭、恫嚇、巨大的痛苦、緊張與紀律。他們完全清楚,德國人民的政治使命,並不受表面國界的限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方學術界、尤其是聯邦德國學術界出現了一種明顯的傾向,即忽視或否認納粹主義同尼采思想的關係。1986年聯邦德國史學家戈奧爾格·奔索在發表的《論尼采非納粹化問題》一文中指出:「如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對尼采與民社主義的關係重新研究……那麼,則關係到在何種程度上澄清尼採的『非納粹化』問題。「這種觀點在西方頗具代表性。自60年代以來,聯邦德國明顯地加強了對尼采思想的研究,出版了《尼采全集新校勘本》、《尼采研究·尼采研究國際年鑒》和許多有關尼采或註釋尼采思想的書刊,出現了一股尼采復興的跡象。概括起來,西方資產階級學者否認尼采與納粹主義關係的理由有三點:(1)尼採的妹妹對尼採的文章和書信進行了篡改;(2)尼采哲學中存在著與法西斯主義對立的東西;(3)強調以本體論來理解尼採的哲學。

關於第一點理由,尼採的妹妹伊麗莎白·福爾斯特—尼采嫁給了下納粹黨人,曾對尼採的一些文章和書信進行了篡改。自50年代以來,已由里夏特·羅斯、卡爾·施萊希塔和瑪齊諾·蒙梯納里等人考證查明。這為納粹分子利用尼采哲學思想提供了便利。此外,也應該指出,由伊麗莎白·福爾斯特—尼采領導的魏瑪尼采檔案館當時從法西斯主義需要出發,做了許多宣揚尼采思想的工作。它稱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是尼采夢想中的偉人。1933年7月29日,檔案館電賀尼采採信徒——墨索里尼50壽辰:」謹致最崇高、衷心毛病折敬意,最熱烈地祝願以尼采精神、天才地復興貴族價值者——尼采夢想中最偉大而又年輕的查拉圖斯特拉斯「。1934年6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威尼斯會見時,該檔案館拍去一份賀電:弗·尼採的幽靈,在歐洲兩位最偉大的國務活動家對話的上空徘徊」。總之,應該承認尼採的妹妹在篡改尼採的書信、文章和宣揚尼采思想中所起的作用。但是,這只是尼采思想被希特勒納粹分子利用的原因之一,絕不是決定性因素,絕不能對其妹的作用誇張到無限大的地步。

關於第二點量由,尼采哲學中確實存在著一些與納粹主義對立的因素。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加以論述。儘管戈奧爾格·奔索所說尼採的思想是一把雙刃寶劍,有利有弊,帶著兩付面孔,但是這些對立的因素並不危害納粹主義與法西斯政體。二者之間的相近性,大於二者的相異性。納粹分子在排斥了尼采哲學中與之不同的成份之後,能夠更好地、廣泛地利用尼採的思想,為納粹主義和侵略戰爭進行辯護。

關於第三點理由,尼採的哲學充滿著矛盾,包括宇宙哲學、政治哲學、生命哲學、存在主義、本體論等因素。這反映了尼采所處時代的矛盾性。這是當時帝國主義形成階段,壟斷資本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思想與道德觀念矛盾的反映。人們不能只是片面地強調其中對己有利的因素,而忽視其他因素。不能像戈奧爾格·奔索所說,如果人們把尼采理解為思想家,「只能首先強調他哲學的本體論因素」,而忽視其中帶明顯時代和階級烙印的政治哲學、宇宙哲學和預測哲學因素,抹殺尼采與納粹主義的關係。尼采哲學中存在的各種因素,經常被人們各取所需,片面和。除去尼采作品華美的文風、扣人心弦的格言和詩一般的詞句之外,原因可能就在於此。

這裡應該明確指出,當前,西方學術界極力抹殺納粹主義與尼采思想關係的背後,隱藏著兩個密切相關的政治意圖;

第一,試圖把納粹主義從其社會經濟基礎,從德國歷史上一切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其中也包括同尼採的哲學分割開來,以便給納粹主義打上歷史根基的反常現象和脫離德國歷史正常軌道的烙印。

第二,西方新保守派已經抬頭,並試圖以為尼采恢複名譽方名,能夠毫毛我阻力地採用他的思想武器,對抗馬克思主義。君特·羅爾莫瑟在《尼采與解放的終結》一書中明確地說出了這一真實意圖:「由馬克思主義指導革命行動而取消異化的一切企圖明顯地失敗了,尼采便贏得了現實意義。」

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研究中,一般人認為,尼采是法西斯主義的先驅。這種觀點從本質上揭示了二者之間存在的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淵源關係,指明了二者為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本內外政策辯護的實質。這一點非常重要,也應該肯定。

但是,「先驅」一詞即為「先導」,「開路」、「走面前面引導」之意。這種觀點缺乏具體的分析,存在著簡單化和片面性,過份強調了二者的等同性,而忽略了二者的差異。這是造成通常人們認為尼采是法西斯分子,尼采思想即為法西斯思想錯覺的重要原因之一。

應該指出,尼采並非法西斯分子,尼採的思想不等於納粹主義。原因是尼采不僅生活在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產生的前一世紀,而且尼採的思想也並未造就納粹主義。否則則是過份強調了哲學所起的歷史作用。同時,歷史的實踐證明,反動的、反人道的哲學思想與血腥的恐怖統治和滔天罪行之間存在著重要區別。此外,也不能忽視尼采思想中存在著一些與納粹主義對立的因素:

(1)尼采不是一個本意上的種族主義分子。尼采並不反猶 。他拒絕其妹向他散布反猶思想。尼採的種族概念,並未受到當時流行的反猶主義的影響,只是強調重現真正的德意志文化中的貴族特徵。而希特勒宣揚的種族主義,既包括鼓吹日耳曼種族是主帝種族,同時又視猶太人和斯拉夫人為劣等種族。

(2)除開始階段外,尼采不是一個狹隘的普魯士—德意志民族主義者。尼采否認民族性原則,稱它是野蠻的未開化狀態,反對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他現生在德國,而定居於瑞士,與國家脫離了關係,並著於整個歐洲。在他發瘋之前,甚至懷有建立歐洲聯邦和世界政府的思想。

(3)與納粹分子稱第三帝國是俾斯麥帝國之繼續的觀點相反,尼采對其時代的統治階段,對德意志帝國及其創建者和俾斯麥進行了激烈的批評。他稱俾斯麥帝國是一個無教養的國家,俾斯麥時代是一個愚化、調和的時氏。他以尖刻的語言,批評俾斯麥推行的「大陸政策」過份狹窄。他指責統治過份自由、過份寬容、過份民主、過少獨裁。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尼采對當時統治者的批評,同他反對基督教和提出「重新評價一切價值」,一樣,似乎深刻而又中肯,聽上去頗有道理,甚至「革命」。尼採的這種表面的「激進主義」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尼采敢天同資本主義進行鬥爭,敢於同舊的傳統決裂,崇尚個性自由、解放、反對權威束組。甚至某些進步的、真正反對反動舊傳統的思想家,如德國的托馬斯·曼和愛爾蘭的蕭伯納等人,在沒有把握住尼采哲學實質的情況下,有時也受到迷惑。尼采出於愈憎愈愛的情感,反對當時德意志的一切東西,同時又寄希望於德國。他明確地表示:「我根據我的一切本能,向德國宣戰了!」(47)「好的德意志就是對它實行非德意志化」。由此可見,尼采對德意人及其文化進行的激烈批判,是對資產階級上升時期進步思想、觀念的批判,是「來自右面的攻擊」,是從反逆意義上進行的批判,因為這一切不符合帝國主義形成時代壟斷資本的要求,並不能完成這一反動階級對外擴張、對內鎮壓的任務。因此,從實質來看,尼采同納粹分子對當時德國魏瑪共和國的批判一樣,是一種來自右的方面的批判,旨在維護和完善資本主義制度。

(4)與法西斯主義提倡的民眾的真實性在納粹主義中處於顯著的地位不同,尼采本人並不重視民眾的真空性與存在。尼采謾罵民眾是「奴隸」、「賤民」、「畜群」和「烏合之眾」。與法西斯主義領導人多數出身於中下層的實際情況比較,尼采自稱是波蘭貴族的後裔,具有波蘭貴族的特徵與神態。尼采眼中的「超人」實屬貴族階層,「地球上新的主人」,實指出向身於貴族階層的新的主人。

可以想象,如果尼采能夠經歷後來的時代,他不會把希特勒、戈林和戈培之流視為自己所期待的、用其哲學幫助培育的「地球上新的統治者」和「超人」。儘管人述已經表明的納粹主義與尼採的思想之間存在的差異是非本質的東西,但是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二者之間存在著區別。這將有利於全面確爭地評價尼採的思想,客觀評價二者之間的關係。

總之,在如何評價納粹主義與尼采關係的問題上,應以歷史事實為依據。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尼採的思想是納粹主義的淵源之一,它對納粹主義和第三帝國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同時,也應該避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簡單化或教條主義的傾向。

( 轉帖 )

[ 本帖最後由 來往加國 於 2008-10-3 21:44 編輯 ]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沙發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33 | 只看該作者
【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著名德國哲學家。他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是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代社會,然而他的學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反應,直到下一個世紀—— 20 世紀,才激起深遠的調門各異的回聲。後來的生命哲學,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後現代主義,都以各自的形式回應尼採的哲學思想。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傳統的基督教道德和現代理性。在認識論上,尼采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他對任何理性哲學都進行了最徹底的批判。他認為,歐洲人兩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創造物,附屬物。人生的價值,人的一切都寄託於上帝。雖然自啟蒙運動以來,上帝存在的基礎已開始瓦解,但是由於沒有新的信仰,人們還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採的一句名言「一聲斷喝——上帝死了」——是對上帝的無情無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說,自己是殺死上帝的兇手,指出上帝是該殺的。基督教倫理約束人的心靈,使人的本能受到壓抑,要是人獲得自由,必須殺死上帝。尼采認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歷史必然性,它從被壓迫者的宗教,轉化為統治者壓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

  尼采殺死了作為神的上帝,又迎來了資本的上帝,資本化身的上帝。

[ 本帖最後由 來往加國 於 2008-10-3 21:45 編輯 ]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35 | 只看該作者

何為納粹主義?

納粹主義 或 國家社會主義 指 1933年 至 1945年 間統治 德國 的 獨裁 政治 ,即「 第三帝國 」。儘管納粹通常聲明支持極權民族主義這一 社會主義 形式(與 馬克思 的國際社會主義相反),但納粹主義通常與 法西斯主義 有關聯。

獨裁者 阿道夫·希特勒 成為 德國國家社會工人黨 (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或縮寫為NSDAP)這一 政黨 的領袖。這一時期的德國也稱為 納粹德國 。納粹主義也稱為國家社會主義( 德語 Nationalsozialismus )。納粹主義的信徒稱為納粹。當代德國已取締納粹主義,儘管有少量的殘餘份子仍在德國和其他國家活動,即新納粹。一些 歷史修正主義者 仍然散布否認和淡化 大屠殺 及其他納粹行徑的宣傳,並努力美化納粹政權的政策和行為。


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是一種極其反動的思潮,它是本世紀20—30年代德國資本主義危機時期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納粹主義不是希特勒頭腦中固有的東西,也不是他的獨創,而是兼收並蓄德國歷史上各種思想,尤其是19世紀後半葉以來各種反動思潮拼湊而成的,對此納粹主義供認不諱。1938年2月24日,納粹主義在納粹黨一次「老戰士」集會上明確聲稱:「我們納中 的許多東西,或者說,18年前的今天,我在這個大廳里(慕尼黑霍夫勃勞豪斯啤酒館)宣講的許多東西,在此之前已經存在很久了。」(3)在納粹主義形成過程中,希特勒和納粹思想家們除去篡改、歪曲、引用康德、費希特、黑格爾和赫爾德林等人的詞句之外,就其實質而言,主要吸收了普魯士—德意志和德國帝國罰義形成時期一切敵視進步、反對民主、反對人道和非理性的思想。其中,尼採的一些重要思想也被吸收和利用了。這在納粹主義的標準理論著作希特勒口授的《我的奮鬥》和《第二本書》中留下了明顯的印記。現將希特勒在這兩本書中提出的重要思想,同尼採的一些有關思想作一比較,可從中看出二者存在著某種淵源關係。

(一)鼓吹日耳曼種族優越論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寫道:亞利安人,即當代的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主宰權力」的種族,是地球上最優秀的人種。只要他們繼續無情地維持其主人態度,不久的將來,必然成為「世界的盟主」,「必為萬國所擁護」。(4)

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種族優越論,雖然主要來源於種族主義者和反猶 分子戈平瑙和霍土頓·施特瓦爾特·張伯倫提倡的反動的種族主義理論思想,但是同樣也受到尼采宣揚的德意志人優越論的影響。尼採在1883—1885年發表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無頭無手足之偶像》等作品中,提出德意志民族是肩負統治其他種族歷史使命的「高貴」民族。他認為,日耳曼文化的特徵是通過與基督教論戰形成的。但是在中世紀同基督教進行的鬥爭中,日耳曼文化卻被埋沒了。他由此提出「重新評價一切價值」,以德意志文化取代基督教文化,進而發展成一種世界文化(5)。

希特勒所說的日耳曼人,是指尼采所說的德意志人。只是希特勒赤裸裸地宣揚日耳曼種族優越論,而尼采則迂迴曲折地宣揚德意志民族優越論,他是從反對基督教和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上的歐洲控文化的角度提出的,尼采反對基督教,並非像一些人所說是主張無神論,而是打倒基督教這一「偶像」,樹立起德意志文化新的「偶像」。由此可見,二者存在的吻合之處明當明顯。因此,有人認為納粹主義中的種族主義與尼采無關的論調,並不完全符合事實。

(二)侈談生存鬥爭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寫道:一切生命都在進行一場永恆的鬥爭。世界不過是適者和存,強者統治的叢林,一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敗」的世界。「只有無生的弱種才會認為這是殘酷的……凡是想生存的,必然奮鬥,不想奮鬥的,就不配生存在這個永恆的鬥爭的世界里。即使殘酷,卻是客觀現實。」(6)

希特勒的這種思想,除去來源於社會達爾文主義和「地緣政治論」等反動理論之外,探本溯源,也與尼采提出的「權力的意志」有關。

「權力的意志」這一概念有雙重含意,即「強力的意志」和「權力的意志」。這一點常被人有意或無意地加以忽視。最初,尼采認為「權力的意志」即為追求生存的」強力的意志」。他寫道:在自然界中,「大大小小的競爭到處都是為了爭優越,爭生存和擴張,爭強力,遵循著求強力的意志」。(7)後來,尼采明顯地指出,這一概念即為追求權力、要求統治的「權力的意志。」他說,生活中「各種有機功能,都可以歸結為一種根本意志、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分化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僕(聽命者)和主人的意志:這是以肉體為例的……堅強的意志指揮較弱的意志。」(13)19世紀80年代之後,尼采把「權力的意志」解釋為世界一切文化、科學、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的淵源,提出以「權力的意志」代替道德觀念,主張暴力和殘酷。由此可見,既要了解「權力意志」的雙重意思,又要了解它的最終含義。如果只把「權力的意志」單純解釋為「強力的意志」,而忽視強權政治的一面,並以此否認它與納粹主義有關,不僅片面,且又站不住腳。

(三)宣揚生存空間與戰爭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和《第二本書》中大肆鼓吹這一論調,叫囂「一個健康的民族為了獲得生存地盤,必然產生對土地生存空間的要求,推行掠奪土地的政策。奪取生存空間的鬥爭,只有通過戰爭手段來進行。」他胡說,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缺乏生存空間」的民族,狂叫要對外擴張和發動侵略戰爭。(9)

希特勒的上述觀點,除去吸取黑格爾和希·馮·特萊希克讚美戰爭的思想之外,以到尼采頌揚戰爭的啟發。尼采從帝國主義開始形成時期生產力發展的明顯傾向中,從殖民地政策和已經開始出現的帝國主義世界政策中認為,世界終將形民一個整體。在世界範圍之內,20世紀必然發生一場爭壓世界統治的戰爭,將會提出「誰將成為地球主人」的時代問題。(10)尼采認為戰爭是存在的本質,是培養權力意志的必要手段。他大聲呼喊:我勸告你們不要工作,要去作戰。我勸告你們不要和平,而要勝利利……只有戰爭才使一切事業交得神聖。戰爭與勇氣所做出的豐功偉績,大大超過慈悲。」(11)

(四)讚揚精華人物統治

希特勒崇尚社會精華人物和領袖人物進行統治,把社會等級制度和上層統治集團對勞動人民採取的殘酷暴力「奉若神聖」。他竭 力主張從日耳曼民族中選擇固有的精華人物,使其逐漸取得統治地位。(12)希特勒明確規定了納粹黨和第三帝國「精華人物」領袖原則。

在這方面,尼采宣揚的「超人」思想和領袖觀點,對希特勒特別具有吸引力。「超人」這一概念也同樣有雙重意思。尼采最初從反對基督教對人的個性壓制與摧殘出發,提出「超人」是一種完美充盈的健全的個體,是與「現代人」、「善人」、基督教和其他虛無主義者相反的類型。(13)尼采後來又對「超人」進行多次解釋。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提出「超人」是爭霸世界的強權人物。他說:「超人」負有特殊使命,應該學會作為人類歷史的最高目標,作為一種「世界精神」,從善意出發,準備犧牲無數的人。「高一等人……對群眾的宣戰」是必要的。(14)他還說,歷史的意義在於「超人」的誕生,建立一種完全嶄新的特殊人——「超人」在世界範圍的統治。(15)「超人及其周圍的精華人物,應該成為地球的主人。」尼采宜揚的「超人」哲學,是資產階級反動的「英雄」史觀。可見,如果只把「超人」解釋為一種健全的個體而抹殺他帶有政治色彩的一面,並以此抹殺他與納粹主義有關,是片面的和不能成立的。

(五)反對議會民主制,反對革命

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對魏瑪共和國的議會民主制、政黨以有當時的政府,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咒罵民主制是愚蠢的統治,魏瑪議會民主制「已成為德國民族的禍根」(16),聲稱「今日西方的民主主義,乃是馬克思主義之前驅,(17)惟有根本肅 德國現地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18),主張建立獨裁和專制的元首制國家。

尼采聲稱:「民主是對偉人和上流社會不信任的表現」,因為這「是使烏合的獸類變為主人的一種手段」。(19)他由此提出,必須根除議會民主制和法律平等,取消「人權」和「一般道德」,主張暴力、獨裁。尼采反對民主的詞句,經常被法西斯分子直接引用。

希特勒和尼采反對議會民主帽,不是反對資本主義制度,而是認為誶會民主制過於軟弱,不能完全壟斷資本極端反動分子對內鎮壓和反對馬克思主義,對外擴張和稱霸世界的任務,因此,竭力主張以大資產階級獨裁專製取代議會民主制。

從上述比較論述中明顯地看出,納粹主義同尼採的思想在主要問題上內容極為相似。尼採的主要思想在希特勒混亂的頭腦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希特勒因襲了尼采作品中不少對己有利的思想。這些東西成為希特勒拼湊形成過程中一個組成部分。希特勒不僅把尼採的主要思想,而且還把尼採氣焰萬丈、不可開怕過份聲誇張的癖好,甚至他的措詞,都據為己有。「地球的主人」是《我的奮鬥》和《第二本書》中常見的用語。希特勒最後認為自己就是尼采預言的「超人」。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7

主題

3159

帖子

940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40
4
無限還原 發表於 2008-10-3 20:36 | 只看該作者
可以轉帖去田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39 | 只看該作者
據新華社電 德國日前發現一本「納粹版」《聖經》,其內容根據納粹頭子希特勒的命令篡改,其目的就是借宗教之名灌輸納粹奉行的種族主義理論。

據報道,這本「納粹版」《聖經》名為《德國與主同在》,日前在德國一教會被發現。

該書當時和希特勒自傳《我的奮鬥》一起被列為「第三帝國臣民們」必讀的兩本書,出版后被送往納粹統治下的歐洲各地的教會,現在已多被銷毀。

在該書中,耶穌的猶太人身份被抹掉,成為與德國人一樣的「優等民族」雅利安人。《聖經》中一切與猶太人有關的辭彙也都被封殺,包括「耶和華」(源自希伯來語的上帝之名)和「摩西」(古代猶太人領袖)等。

根據《聖經》,「摩西十誡」是上帝為猶太人定下的律法,而在這本書中,取而代之的是不倫不類的「納粹十二誡」。更值得注意的是,蹂躪歐洲各國、屠殺無數平民的納粹,別有用心地去掉了原來十誡中不可殺人姦淫的內容。

歷史學家認為,希特勒下令篡改《聖經》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在不可能改變教會強大影響力的情況下,逐步使教會「納粹化」,借宗教之名灌輸種族主義理論。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無限還原 於 2008-10-3 08:36 PM 發表 [納粹主義與尼采思想的關係 - 基督家園 -  backchina.com]  
可以轉帖去田地??


你的自由。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46 | 只看該作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赴前線的德國士兵的背包中有兩本書是最常見的,一本是「納粹版」《聖經》,另一本是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採的強權思想對希特勒的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為希特勒終生恪守:「強人的格言,別理會!讓他們去唏噓!奪取吧!我請你只管奪取!」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所不同的是,尼採的瘋狂是學者型的,只停留在口頭和字面上;而希特勒是一位實踐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諸於實際行動。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0:51 | 只看該作者

有人希望基督從未來過

摘自: 《如果沒有耶穌》

  並非每一個人都樂見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上。十九世紀的無神論哲學家尼采發明「上帝死了」的新詞,將基督教比喻成污染這世界的毒藥。他這麽說到耶穌:「他死得太早了;如果他達到更成熟的地步,他會自己廢掉他的教義!」尼采說歷史是羅馬(外邦人)和以色列(猶太人和基督徒)之間的戰爭;而他為以色列(透過基督教)獲勝,並十字架此刻已經戰勝了所有其他更崇高的道德之事實感到悲嘆。尼採在他的《敵基督》(The Anti Christ)一書中寫到:我要定罪基督教;我給基督教會一種出自控告者之口的最嚴厲譴責。對我來說,它是所有可想像的腐敗中之最巨者;它乃是叫人去從事最終的腐敗。基督教會所帶來的腐敗是無孔不入的;它將有價值的轉變成沒有價值的,將每個真理轉變成謊言,而將誠實轉變為靈魂的虛偽。

  尼采認為所謂的英雄應該是「一群掠奪的獸,為一征服和支配人的人種。」根據尼采和稍後的希特勒的說法,這些日耳曼民族的戰士是被誰或是被甚麽所腐化的?答案就是基督教。「這輝煌的統治種族之所以腐化的原因,第一是被天主教對女性美德的讚揚,第二是被清教徒和改革派的平民典範,第叄是因與劣等的民族通婚而造成的。」尼采悲哀的說:「如果耶穌從未來過,我們『奴隸道德』的腐敗就不曾進入人類當中了。」尼採的許多理念被他的哲學門徒希特勒付諸實行,結果導致了大約一千六百萬的人民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在《我的奮鬥》(Mein Kampf)一書中,希特勒對於教會延續了猶太人的理念和律法這件事,大大地予以譴責。希特勒認為一旦將猶太人連根拔起,就能完全將基督教斬草除根。由賀曼雷寧(Herman Rauschning)記錄的一段私人對話中,就在這位國家社會主義者得勢之後不久,希特勒曾說∶就歷史來說,基督教不過是一個猶太人的宗派。耶路撒冷被毀之後,按邏輯來說,基督教那種如奴役一般的倫理也必須被滅絕才是。為了德國人民和世人,我一定要知道何時該用一些自由人和像神之人的圖畫,去面對這個來自中亞奴隸式的倫理。它不僅只是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問題,更是全人類的大事。我們在對抗的是人類所帶給自己的最古老咒詛;更是在對抗人類被扭曲的最正確本能。啊!這位沙漠之神、這位發狂、愚拙、充滿復仇的亞洲暴君,竟敢用他的權謀來制定律法。……猶太人和基督徒都中了那毒,而那毒瀉除了人類自由和奇妙的本能,並且將它們降低至像狗般的醜陋層次。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9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10-3 21:1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加國弟兄的整理、收集、和轉貼。這個主題對認識希特勒的納粹主義很有助益,也是對藉此對基督教信仰攻擊的一種澄清。希望願意知道真相的朋友參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08-10-3 22:26 | 只看該作者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上台之後,天主教及路德宗的教會系統,卒為這個野心家所利用,為什麼政治強人那麼喜歡利用宗教呢?難道他們希望全國人民成聖么?不是,因為他們需要宗教界去支持他們完成屬地的偉業。宗教和政治的關係,《我的奮鬥》一書中,說得非常地露骨:「世人常探求宗教的代替物,來代替宗教。一個政治家,必須衡量宗教的價值。可是,一面在衡量,一面也不必過問宗教上固有的缺點,而應該顧到代替宗教的東西,有些什麼特別的利益。」(第十章)

  在這裡,宗教只是希特勒和施丹佛爾神父眼中的政治利益,是商品,也是強人手中的玩物。

  德國是改教巨人馬丁?路德的故鄉,曾是新教的溫床。希特勒深知路德宗教會系統在他的政治天平上有何等的份量。一九三三年七月,也即納粹和羅馬教廷簽訂密約的那個月份,希特勒也同時介入路德宗的教會組織路線,出來堅持要他的朋友、也即早年的隨軍牧師繆勒擔任「全德教會」的總主教。誰料此君本系教內政客,名聲不好,遂引起內部分裂。一批開始覺悟的牧師出面反對,終於導致衝鋒隊前來鎮壓,把反對者加以逮捕,投之入獄。至此,路德宗教會系統中開始形成內部的少數反對派集團,希特勒對他們恨之入骨。反對派中有兩位著名的牧師,其一為荻特雷茨?邦諾法爾,其二為馬丁?涅穆勒。兩人被捕后均被囚於慘無人道的集中營之中,前者被嚴刑酷打之後被槍決,為主殉道;後者則長期被監禁,直至一九四五年被盟軍解放出來為止。在一部分堅貞的新數徒遭受逼害的過程中,天主教中也有一些忠於主道的神職人員和普通信徒遭到相同的命運。可見,神忠心的兒女們,在獨裁者面前只有一種共同的態度:抵制。這些殉道的弟兄姊妹,數以萬計,他們現在的靈魂被收藏在啟六9所說的「祭壇底下」,等待恩主為他們「揭開第五印」,報流血的冤讎。

  一九三七年二月,希特勒御用的新教牧師漢斯?凱爾,被任命為納粹政府的宗教事務部長,他窮凶極惡地站出來斥責那些站在真道上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說,「黨站在積極性的基督教信仰的基礎上,而積極性的基督教信仰就是國家社會主義(即納粹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是上帝意志的實施……上帝的意志表現在德國人的血液里……有些人力圖向我闡明,基督教信仰就是信仰上帝的兒子基督。這使我發笑……不,基督教信仰並不依靠使徒信條……真正的基督教信仰應由黨來代表,德國人民現在由黨,特別是由於元首的號召而具有了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元首是新啟示的先驅。」(見《第三帝國之興亡》第八章。)

  在這裡,讀者可看到,獨裁者在宗教界中的爪牙,其面目何等可恥、猙獰。這位穿著道袍的牧師,不是明明白白地在傳「撤但之理」么?

  第一,他否定神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在信仰上的重要性,高抬那個殺人如麻的希特勒為「先驅」;第二,他以納粹的獨裁政策代替基督教的真理,把「元首」抬出來讓信徒膜拜。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一書中所宣洩的宗教觀,至此暴露無遺。他是以納粹理論來代替聖經真理,以自己代替神。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開始陰謀摧毀基督真道信仰,他聘用異教徒羅森堡擔任『國家社會主義黨全部文化哲學教導事務元首私人代表』。首先,這個異教徒計劃以古代日爾曼部落神祗拿出來代表基督教,希特勒的顧問鮑曼竟然公開出來宣布:「國家社會主義和基督教信仰是不能調和的」。其次,由羅森堡設計一個名叫「國家總教會」的全民性宗教組織,並負責起草三十條綱領。在這部綱領中,希特勒的靈界何屬就完完全全地大白於天下了。由下篇幅關係,本章只引用關鍵性的數條,供各界參考。

  第一條:德國國家總教會斷然宣稱擁有控制國境以內全部教會的獨攬權利和權力:它宣稱這些教會是德國的民族性教會。
  第五條:國家總教會決心無可改變的根絕……在不吉的800年輸入德國的各種異已的外來基督教信仰。
  第七條:國家總教會設有書記、牧師或教士,但是國家總教會的講演者將在他們中間講演。
  第十三條:國家總教會要求停止在德國出版和傳播聖經……。
  第十四條:國家總教會宣稱,對它來說,因此也是對德國民族來說,業經決定,元首的《我的奮鬥》是一切文庫中最偉大的著作。它……不僅包含了最偉大的倫理,而且也體現了對我國民族目前和將來生活來說是最純粹和最正確的倫理。
  第十八條:國家總教會將從它的供壇上清除一切耶穌受難像、聖經和聖徒像。
  第十九條:在供壇上,除了《我的奮鬥》一書,不得有別的東西,在供壇的左邊則放一把劍。
  第三十條:在它設立的那一天,各大小教堂,必須除去基督十字架……必須代之以唯一不能征服的象徵——卐字。

  這個綱領,直至而今,讀之也還令人毛骨悚然:在德國國家總教會的供壇上,耶和華上帝被逐出,人類的救贖主耶穌基督被清除,十字架和聖經都沒有了,而代之以法西斯主義的卐字旗,原來教會中象徵和平和愛心的飾物被除去,只有祭壇左邊一把殺人的利劍。這多可怕!一個兵痞流氓出身的獨夫,在天主教神父幫助下寫成的一本小冊子《我的奮鬥》,竟然被抬出來當作這個新宗教的「聖經」。這真是豈有此理!這段歷史本來荒唐到極點,但信的人卻多如海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德國人把希特勒看成他們的拯救者,以「雅利安人優秀血統」的理論作引餌,使那些驕傲的族類在心靈上得到滿足,並把生命作賭注,寄望這位「神人」為他們開闢美好的前途,


摘自《20世紀大奇迹——以色列復國史》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2

主題

1212

帖子

460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60
11
hey211 發表於 2008-10-3 22:34 | 只看該作者
辛苦了,學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1176

帖子

35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54
12
東北老兵 發表於 2008-10-3 22:43 | 只看該作者
好帖!謝謝弟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3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08-10-4 06:37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加國弟兄,把真相告訴大家,我們都可以從中得益。那時候德國教會的墮落,也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4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10-4 08:57 | 只看該作者
尼採的哲學是反神存在主義;與此對應的是基督徒祈克果的基督教存在主義。二者相同之處是只看這個世界的人和事;二者的不同在於尼采不承認神的存在,只有人的歷史和活動;而祈克果認為神存在,但是只有超越性,沒有臨在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5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10-4 09: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同行天路 於 2008-10-4 06:37 發表 [納粹主義與尼采思想的關係 - 基督家園 -  backchina.com]  
謝謝加國弟兄,把真相告訴大家,我們都可以從中得益。那時候德國教會的墮落,也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

主題

3217

帖子

85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52
16
月華 發表於 2008-10-4 14:01 | 只看該作者
我剛好在看一本關於納粹和基督教的關係
有時間了可以來討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7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10-4 22:15 | 只看該作者
等待月華的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3-10-28 06:32 | 只看該作者

好久沒有月華的消息。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4-5-14 09:56 | 只看該作者
德國納粹黨與基督教

布魯斯·沃克/文 Laohe/譯

    納粹黨上台時,基督教在德國已大大衰落了,這也是納粹黨能上台執政的原因。理查德·奧弗里在《獨裁者》一書中指出,一戰前的數十年間,德國越來越世俗化,到一戰後,從1918年到1931年,有240萬德國新教徒正式放棄了他們的信仰,同時幾乎有50萬天主教徒也放棄了他們的信仰。在普魯士,只有21%的人領過聖餐,而在漢堡則只有5%。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國宗教領袖曾公開譴責道德相對主義的興盛和傳統宗教價值觀的衰落。

    總的來說,魏瑪德國已經拋棄了基督教,而日益轉向擁抱享樂主義、馬克思主義、實用主義。基督教在德國的衰落直接導致了納粹主義的興盛。亨利·利希滕貝格爾教授在他的《第三帝國》一書中描述魏瑪共和國的宗教生活時說,在魏瑪共和國大城市就是 「精神墓地」(spiritual cemeteries),除了那些神職人員,幾乎沒有信徒。中產階級雖然有了變動,但卻缺乏有生命力的宗教信仰。在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工人懷疑教會。就是在農村,傳教士的影響也很小。1938年,西德尼·達克和R.S.埃塞克斯出版了名為《反對上帝的戰爭》一書,該書在描述前納粹時期德國人對基督教的惡感時指出,教堂失去了活力,它的各種儀式也毫無生氣。1938年,莫威爾在《德國使時光倒流》一書中寫道:到1920年,上帝和基督教的影響力已穩步地衰退了,這一衰退進程從1861年就開始了。莫威爾是評論一種文化現象,一種與其說是偶然出現倒不如說像性泛濫那樣不合情理的文化現象。他寫到已陷入無調樂曲病態的藝術,內容沒有任何罪惡意識的藝術作品,為中學畢業班學生採取節育措施、墮胎司空見慣之類的藝術作品。

    在歐洲,特別是在德國,人們對基督教的敵視或漠不關心,自然導致在納粹德國出現了強烈的反基督教情緒。納粹分子比大多數德國人更不關心或更敵視基督教。起初,希特勒表現出的只是對基督教的忽視。達克和埃塞克斯1938年在他們的書中說,《我的奮鬥》涉及基督教的段落很少,更沒有提及他個人的宗教信仰,或《聖經》的內容,甚至沒有提及任何基督教教派的教義。雅各布·馬庫斯在193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說:「儘管他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但希特勒本人顯然對任何有組織的宗教沒有興趣。」馬庫斯的書中有整整一節是寫希特勒「反基督教和反猶」的。1938年,勞施寧寫道:

   「民族社會主義反基督教鬥爭的目標始終如一:全面摧毀現存最後的、根深蒂固的支持基督教的力量。在德國毀滅基督教的精神比單純從表面看顯然更具深遠意義……尚存的基督教殘餘勢力正在穩步地向膚淺而又毫無思想的自然神論退化」,納粹的最終目標是『全面取締基督教,這不僅是了民族社會主義的一種哲學時尚,而且是其體制的必然要求』」

掌權不到一年,希特勒就說:

    「基督教不能團結德國人民,只有一種全新的世界觀理論才堪當此任。」

也是在納粹黨掌權不到一年,顯然是模仿納粹的《二十五點綱領》,在德國出版了名為《德國宗教二十五條論綱》小冊子。其中第十五條說:

   「德國宗教譴責一切原罪的信仰,也反對猶太—基督教關於墮落世界的教義。這種教義不僅是非日耳曼的,也是非德國的,它是不道德的、非宗教的。誰要是鼓吹這種教義就是對人民道德的威脅。」

1937年2月,第三帝國宗教部長漢斯"克爾曾說:

  「耶穌基督的神性問題是荒謬的,也是無關緊要的。關於耶穌基督和基督教是什麼已有了新答案,那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1935年,在基爾,大學中的納粹分子說:

    「我們德國人不信上帝,我們德國再也不需要猶太人的宗教。我們不再信仰聖靈,我們相信聖血(Holy Blood)。」

    納粹黨禁止在講道台上發表反對羅森堡的種族理論(羅森堡,生於立陶宛塔林,一戰後移居德國,1920年結識希特勒,1923年參與啤酒店暴動。不久成為納粹《人民觀察家報》編輯,積極宣傳納粹思想,特別是種族主義思想。希特勒上台後,他主持納粹黨對外政治活動,並負責黨內政訓工作——譯註),納粹黨規第130款威肋懲處任何發表「反對國家利益」言論的神職人員。戈林下令說,希特勒式敬禮是唯一被允許的宗教姿勢。

    就像製作的令人作嘔的諷刺畫——淫蕩的猶太人正在強暴德國少女——一樣,納粹宣傳機關也製作了基督教神職人員強暴德國少女的諷刺畫。1935年8月,德國主教們在富爾達發表了一封致信徒信,要求信徒警惕納粹黨人「滅絕基督教的運動」。一年後,博恩威瑟爾主教公開為因信仰受到納粹分子迫害的基督教善男信女辯護。1936年11月4日,納粹黨下令從奧爾登堡地區的學校拆除十字架,理由是它是「迷信的象徵」。只是在遭到當地堅決反對后才必回成命。儘管收回了這一禁止令,但1936年納粹當局拆除了明斯特蘭地區所有的十字架。當基督徒在一些學校又把十字架放回原處后,即遭到納粹當局的逮捕。

     一個納粹雜誌Nordland(北方)稱登山寶訓(指《聖經·馬太福音》5——譯註)是布爾什維克主義者的第一份宣言。1937年,希特勒向一位聽眾說,民族社會主義國家的原則「不是基督教,也不是社群理論,而是一元化的人民共同體」。同一年,希姆萊下令取締所有認信教會(Confessing Church)學校,禁止進行宗教教育,兩年後又下令關閉了所有私立宗教學校。               

    1937年,斯蒂芬·H·羅伯茨在他的《希特勒所建的房子》一書中寫道,納粹主義與教會的對立自納粹黨上台後即開始了,並且很快就變得水火不相容。一些納粹分子公開明確反對基督教,另一些納粹分子則簡單地保持沉默。然而,希特勒對納粹黨內異教宣傳鼓動者卻絲毫未加以阻止,包括海因里希·希姆萊、馬爾杜爾·馮·席拉赫、弗里克博士及其他許多人,其中有些人正式宣布放棄基督教信仰。德國教會組織的基督徒——拒絕參加「德國基督教」運動的新教徒——寫信給希特勒,問他是否打算「使德國人民去基督教化」,但根本沒有得到滿意的回復,基督教的神職人員相信希特勒只接受了僅屬於上帝的榮耀。

    納粹分子憎恨基督教,嘲笑基督教。納粹分子特別憎惡主張信仰而不是種族是關鍵的思想,憎惡基督教愛包括猶太人在內的所有人的思想。為了捍衛這些思想,基督徒遭受到侵擾、開除、逮捕、殺害。我們不能說,要是堅定的基督教信徒更少一些,納粹德國的猶太人的命運就會好一些。但我們可以設想,要不是有勇敢的基督徒,許多猶太人的命運可能更糟。

1938年10月17日,多蘿西·湯普遜寫道,國家社會主義就是一種世俗宗教,當認識到這一點,民族社會主義就顯得不合情理了。她還說民族社會主義褻瀆了第一誡律:「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聖經》中摩西十誡中第一誡——譯註)她說,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極權主義運動遭到信仰上帝的人們最強烈的反對;同時,信徒們有可能認為民族社會主義與某種經濟理論,或政治體制,或社會學相聯繫,但認為它與《聖經》絕不可能相融。她評論說,那些選擇希特勒的人是沒有真正宗教信仰的人,而希特勒卻在德國基督徒中發現了他唯一不能威脅利誘的反對者。

同年,牛津大學米克勒姆教授指出:

    「所有政治問題實際上都是神學上的。民族社會主義和基督教是基於兩種對立的世界觀和『人類學學說』。在民族社會主義理論里,沒有任何終極的、普適的原則。正義被定義為:符合人的精神需要……德國教會不只是一時的令人關注的問題。它以尖銳的形式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民族社會主義出現在了每個國家。歐洲文明的基礎應是什麼?」

    這本書還揭示——令人驚訝!——反基督教的異教徒、納粹領導人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的運動可能很容易與反基督教的莫斯科結盟。當然,後來的情況正是這樣。

    了解俄國布爾什維克,並緊跟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民族社會主義革命和法西斯政權的福多爾,1940年在他的書中寫道,納粹黨人在迫害基督教方面超過了所有極權體制,就是蘇聯也沒有納粹那樣憎恨基督教,他們不僅迫害基督徒,還損毀基督教本身。1938年,亨德里克·威廉·馮·盧恩說,希特勒試圖摧毀真正文明和世界和平賴以存在的唯一根基基督教,因此馮·盧恩把希特勒留給上帝去審判。奧弗里在他的《獨裁者》一書中評論說,希特勒對宗教和基督教的態度與布爾什維克沒有什麼兩樣。

    就是在同一年,艾麗卡·曼在她的《野蠻人的學校》一書中寫道,民族社會主義反對教會的狂熱戰爭在如此大的戰場進行,其結局只有一個勝利者,但有一點是清楚的:「戰爭的賭注是兒童,雙方都在為各自的未來而戰。」曼說,納粹黨人經常提到的三大敵人是猶太教、共濟會主義和基督教,他們提出的對付基督教這個敵人的解決辦法是,把兒童從堅持向他們傳授基督教美德的父母那裡奪走。

    這有點像皮埃爾·馮·帕森1939年在他的書《我們生活的時代》中所說:德國比蘇聯在去基督化之路上走得更遠,納粹黨以向人民索取一切的全能國家取代了上帝。1939年,歐內斯特·漢布洛赫也寫道,因羅馬天主教會曾指責納粹黨是異教徒,納粹黨則指責梵蒂岡與共產主義結盟。同年,奧格在《歐洲政府與政治》中寫道,在納粹黨看來,基督教屬於其所強烈反對的普適價值體系中的一部分。納粹黨特別反對「歐洲同源」的說法,納粹主義反對把理性作為社會行動的指導。

    即使最淺顯基督教教義也遭到納粹領導人及其組織的反對。卡爾·豪斯霍費爾(納粹德國地緣政治理論家——譯註)這位許多納粹領導人早期的導師,就鼓吹非基督教信仰,主張納粹的理論體系吸收諸如圖勒會這樣的組織的思想,圖勒會(Thule Society,Thule本指傳說中的一個遠古的失落文明,處在北方的極地,這個文明發達了1000多年,後來神秘消失了)的成員極為崇拜日本黑龍會,它奉行神秘主義、鍊金術和伊斯蘭神秘主義。也許最強烈批判基督教的典型言論是出自臭名昭著的反猶人物朱利葉·施特賴歇爾之口。他說,「 除了一兩個特別之點外,基督無法與希特勒相提並論,因為希特勒是如此偉大的巨人,不值得與基督這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相比。」

    對納粹黨人來說,基督(指耶穌基督,救世主——譯註)是個沒有什麼用的人物,希特勒就是他們的基督。在大屠殺發生幾年後,一個令人尊敬的猶太組,為了弄清納粹罪惡的本質,出版了同樣的書,該書指出:

    「1939年納粹雜誌在評論基督教第一黃金律(指摩西十誡中第一誡——譯註)時說:『基督教這一誡律與我們的道德良心相抵觸,首先是與我們種族靈魂獨有的尚武本性相抵觸。』兒童被教導要向希特勒祈禱而不向上帝祈禱。納粹福利委員會給貧窮兒童提供食物后的謝恩禱告詞是『我的元首,感謝您賜予我們食物。』另一個正式的禱告詞是:『我的元首,您賜予我們信心和陽光,嗨,我的元首。』」

    納粹黨理論家阿爾弗雷德·羅森堡曾說,在第三帝國不允許有任何形式的基督教存在。出生、結婚、死亡等一些莊重的基督教儀式不再由基督教神職人員來主持。在《20世紀的神話》這部冗長的書中,他不僅要求禁止教堂掛十字架,還禁止鄉村街道掛,禁止掛諸如《上帝的羔羊》之類的中世紀基督的畫像。在納粹黨訓練營,反覆強調民族社會主義有三大敵人:猶太教、共濟會主義和基督教。馬丁·博爾曼(希特勒的秘書、納粹黨辦公廳主任——譯註)比大多數納粹領導人更仇視基督教。戈培爾(納粹宣傳部長——譯註)經常取笑基督教的道德觀。一般而言,納粹黨人認為基督教是一種心靈疾病,是外來的、違反常情的。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蔑視基督教,他要求黨衛軍成員必須正式放棄他們的基督教信仰,成為一名不可知論者,以真正成為黨衛軍的一員。

    埃里希·魯登道夫(德國將軍、一戰時任德軍總監督、總體戰理論的倡導者——譯註),這位最早支持納粹黨的重要政治人物曾說:

   「從種族上說,猶太人不是我們的敵人,但是他們中一個名為聖保羅(早期基督教聖徒,在使基督教得以向外邦人傳播上起了決定性作用,他的書信和傳教事迹在新約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譯註)的狡猾拉比從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事迹中提煉出基督神話的毒素。猶太人之所以成為日耳曼民族的敵人,是因為他們創立了基督教,而基督教已成為摧毀雅利安人活力毒素。」

    魯登道夫的老婆馬蒂爾達·馮·科姆尼茨提倡一種非基督教的新條頓(Teutonic,日耳曼式、德國式——譯註)祭禮,號召毀掉所有基督教教堂,建立森林廟宇,以向異教的諸神獻祭。納粹黨人不僅特別憎恨基督教,而且憎恨猶太人,因為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基督教強烈譴責種族理論、強者對弱者的統治權以及討好納粹黨人的思想。1939年,漢布洛赫寫道:「現代民主是基督教的產兒,因而拒斥戈賓諾(Gobineau,1816-1882,法國外交官,人種理論家,鼓吹雅利安人優越論,是納粹的種族「科學」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以及宣稱自己是個反基督徒的尼采。戈賓諾更加反社會,也是位反基督徒。」

    基督教全然反對納粹主義,對此,納粹黨人心知肚明。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被禁止加入教會組織,加入希特勒青年團的人或多或少也是被強迫的。希特勒青年團的一些集會有意安排在星期天教會服務日。希特勒青年團團員被教導去反叛父母、蔑視宗教,並使用粗魯、無禮的語言。1941年,洛溫斯坦寫道,在希特勒青年團,新的異教崇拜開始填補有意侵蝕基督教所形成的空隙。

    納粹黨人甚至禁止父母給他們的子女取基督教名字,下令給小孩子取諸如特奧德里希、奧托、齊格弗里德一類的名字(均系日耳曼或德國歷史上傳說的英雄或帝王的名字——譯註);禁止在家裡對子女進行基督教教育;不允許教堂募集資金從事慈善活動。納粹黨人把天主教神職人員調往新教地區,把新教神職人員調往天主教地區(新教和天主教有重大分歧和矛盾,有時甚至勢不兩立——譯註)。納粹分子在教堂的祭壇和門上塗抹大便,褻瀆神殿,把聖像丟進糞堆;當猶太人會堂不便於攻擊和劫掠時,教堂就成為納粹分子發泄的對象,他們高喊:「打倒基督徒和猶太佬!」在許多地方,傳統的教會節假日被取締,甚至連懸挂宗教旗幟都非法;納粹分子常在朝聖的地方用警戒線隔離,並在一側舉行世俗活動,為參加者免費提供啤酒和香腸,還故意把活動安排在宗教節日。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4-5-16 08:41 | 只看該作者
ZT: 教會與第三帝國——第三帝國的宗教政策
https://big5.backchin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32801
(出處: 倍可親)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1: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