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梟龍」戰機為何讓中國空軍如此為難?

[複製鏈接]

78

主題

150

帖子

7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華翔 發表於 2008-10-3 0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梟龍」戰機為何讓中國空軍如此為難?
梟龍04上天之後,各種讚美之詞充斥網路。什麼比F16A/B型要好啦,定位是三代半戰鬥機呀之類的。最有趣的莫過於認為它在隱身方面比殲十更有潛力。聽了這些,伊拉克前外長薩哈夫都要自嘆不如了。  
梟龍的起因是巴基斯坦的軍刀II計劃。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巴軍方為替換大量的殲6,提出了軍刀II計劃。本意是尋求一種價廉性能又不比F16低太多的戰鬥機,與F16高低搭配。成飛為了取得這個項目,與格魯門公司提出了超七計劃。成飛本來提出的外形極為保守,簡單地只是在殲七的基礎上,將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類似於從殲八改到殲八II,進氣道的外形有點像強五。對這個方案,巴方不滿意。在格魯門公司的提議下,兩側進氣道改為肋部進氣,三角翼變為梯形翼。(今年第七期的《兵器知識》有介紹)發動機和雷達本來也準備採用F16上的產品。後來發生了兩件具有重大影響的事,讓格魯門公司退出了這個項目。一是 1989年的那次眾所周知的事;二是1990年美國因為巴基斯坦堅持與印度核競賽而對它實行的制裁。在經歷發動機和雷達等航電設備的幾經周折之後,中巴才與1998年簽訂合同。原來的超七也變成了現在的梟龍,中方編號FC1,巴方編號JF17。
從梟龍的研製歷程,我們可以看出這麼幾點:一、中方,其實只是成飛,一直都是把這個項目建立在巴方是否購買的基礎上的。巴方要,項目進行,巴方沒有興趣,則項目停滯。成飛在介紹梟龍項目時也說了,這個項目是中巴共同出資,共擔風險的項目。二、梟龍的氣動外形基本上是建立在格魯門公司設計的基礎上的。梟龍01與原來格魯門公司提出的超七差別只在添加了邊條翼,而梟龍04則是加大了邊條翼和使用了DSI。三、關於梟龍的定位。起初的超七定位是作為與F16高低搭配的低檔飛機,後來,由於美國的制裁和印度空軍的實力增加,巴方想將之變成可以與F16相媲美的戰鬥機。
梟龍的發展與F16息息相關,許多網友也喜歡把這兩者做一比較,那我們就來比較一下。
從外形上看,梟龍與F16很像,最大的不同是以肋部進氣取代腹部進氣。那哪種好?兩側進氣最大的缺點是大仰角飛行性能不佳,肋部進氣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但它終究還是兩側進氣的,無法與腹部進氣相比。兩側進氣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機身融合不佳,這點對單發的輕型戰鬥機影響更大。看梟龍的外形表面,可以發覺其稜角分明,這對氣動有影響,而這種稜角又不是為了隱身。有人會說,美國的F15、F22、F35不是都採用兩側進氣的?F15和F22的進氣道向下有個切角,以提高大仰角時的進氣效率。F22和F35之所以把進氣道放在機身兩側,有隱身方面的考慮。腹部進氣道對地面雷達的隱身效果不佳。F35還有個考慮就是要在機身兩側放升力風扇。而梟龍用肋部進氣道則純粹是技術水平的限制。梟龍研製時,我國研製成功的戰鬥機最多只是兩側進氣的(1998年殲十還沒成功)。
關於邊條翼的運用。邊條翼的運用可大幅提高飛機的升力,這在F/A18上得到體現。同時,邊條翼是一種技術上容易且成本低的技術,只要是外形可能,都可以採用,並不是什麼救命稻草。
DSI。DSI在F35上運用的目的一是為了降低成本,二是為了隱身,在性能上並沒有多少提高,。我曾在專門的帖子里說過,這裡就不多說了。
對於梟龍沒有採用完整的電傳操縱系統,成飛的解釋是考慮到成本。電傳與液壓操縱相比的優勢是更靈敏,且可靠性更高。靈敏的優勢在格鬥中非常重要。這點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可對我國空軍來說卻是一個垢病。重新研製電傳操縱系統,一個是要錢。另一個則是費時,電傳操縱系統對成飛來說,不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可電傳操縱系統卻是一個軟體工程,不僅編製軟體要時間,上天測試也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不用說僅為本國使用而單獨研製個電傳操縱系統是否合算,就算研製成功,也要拖延它的進度。
RD93是RD33的優化型,雖說比RD33有較大改進,但俄制發動機比美製經濟性差、壽命短的毛病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從公開報道看,巴基斯坦取得RD93已經不成問題。但RD93向其它國家出口可能會遇到問題,至少俄羅斯沒有作出這樣的保證。
至於前段時間被炒得紛紛揚揚的航顯。玻璃化座艙的引入,使得原本以儀錶為主的我國戰鬥機顯示系統得到了一個飛躍。可這只是橫向對比,也就是和我國過去的水平比。從國際上來看,一平三下的顯示系統早就成為主流。網上那條關於梟龍顯示系統的帖子上說,梟龍的顯示系統優於F16A/B,只有最新的F16才與之相當。F16A/B可是20多年前的產品呀!再說,玻璃化座艙顯示系統僅是硬體,需要好的軟體系統支持。就像是電腦,好的主機還要好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我國的軟體水平現在還有所欠缺,大家在對比國產軟體和國外軟體時自己就可以比出來。另外,實戰中得來的使用經驗也很重要,飛行員在實戰中發現的問題,對提高人機界面,提高效能有重大影響。因此,只可以說我們在這方面剛剛起步,而歐美已經成熟。單就硬體來說,我國的液晶顯示設備在國際上也不領先,看看那些電腦顯示器和電視就知道了。
最後,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為什麼梟龍讓中國空軍為難?就設計初衷來說,梟龍是成功的。它的目的就是為了替代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米格21、殲七、幻影3等戰鬥機。而對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威脅來說,它又顯得不夠好了,性能比不上周邊潛在對手飛機。有人說它可以作為一種對地攻擊機,取代強五之類的,可我們已經有了飛豹了。飛豹無論是航程還是載彈量都遠好於梟龍,對地性能從武器和航電來看也更有潛力。遇到攔截時,飛豹也具有一定的自衛能力。增加裝備這樣一種完全可用其它機種取代的戰鬥機有什麼意義?增加一種新機型就意味著要增加後勤的投入,必須給它裝備一套適用於它的後勤裝備。更何況,梟龍的發動機不能自產,且與其它機種不同類型。可為了梟龍在國際市場上的銷路,我國空軍還是得裝備一點。因為一種連本國都不裝備的飛機,一般別國是不會買的。

源自《環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20: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